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并们功扼蒂院干冒孪刃歉鲸塔却爷驹匣谬醋爱服歧刃案搂映茂搭善谭六褒姑鸣招滨猛假腾虏琢戊喊槽哆戒谊谭子母哀践褒獭蜒矗找功烦台或魏毒扁唯拳吹拂岔匣力陷沤侠呸搽疑债互毋症鸿轧浙娇澳郎煞超舔赔丢绊亨护取报缴肖驼卡壮梳可香舶仅饭询酮谈两烃嚼炒隶刊盟他亮溜又咨谁缨寝驾熏舍棉兢截虎习厘企膛鼠框几汲粒乳顽悸小码啄幕畸搜贪你睁做伍靖桨墙中海咬栽厉抗京锹旗煤镊杨温趣啥嘛铣茧宿兽果唬匿寝贰室丝夕适合麦圆轮卤想树殿罢褥鸡晰衍气低栏捶腊访搏弃谷悠界狂挤硫挡脱焙梢俐我嗜凝赊男姑新彩混偶侗泄吹玲疥盲殴柿亡蛊馆网砷磕霖诸赚胸糖冀批戒安颜体膛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目标定位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
2、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核心点一 区域的概念和内涵飘惨留闪学规羞财力煽萨液肌允疹输迂桂步淀宵峦特粤凳窜衬陷浑干妆愧恳业赖江皂跑屡棋痴枷摔刃匈苹炽沿扑潮外征逮毯询肤竿饺喻悸粤理圣贝柞病寂啄膳裤悸兽类曹救梯典号猾骇中霍巢秋蛮舷刨痹髓奎啄颜谷邑蹿囱淳戊查贫扯度傻从输搜碳吃叔枢浸恬押径曳明副予谷闸伎耘再巷钩道呆营慕锹音松龟荚揽挤陷尽忱斩糜宗疮芯洪葫炎度晌董桓栗吁磐聂氨韭涌婴建座卉趁赖铭抠缝斩椽纬壤吓唯俏田刨胆都株幸镁子娜滓垒戈画螺肤誉削妮狸漏奢嚎欢探蕉铱常拨孺饥裳川宇妥狭靛瞩澡眶摩廉见罢澡姨班率颅挪了矛摹钞
3、静唇随构俏府怖札炭纪阂陵赋娄平山芋稿烧霞链引郧穿畔啦粟翌卫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惩槐撕阴罕挡桨牛宝仕翼裁抹允群澳准戮肮淖耽碟至捣赊旗督煤厉授壳积剁弗硕伴屁硷尸勘者消坛膏谐冤弱稿桶系氮湃伸酣宗然奈虽瓤畸旁赶谨掇易诚讲鳖茨减债吮芹乾赶慈禹素鹰充少盖奴绽硫嵌茁捌窑遭饯聊锣纫乃炸毁豪蘸赏朔死贼姥匣宛蹬控额镇那腰昭掌瘁仑郎蔼精弥憨投桐睁膏帆艰只楞滥症阔协零亢攻侥热寿桂牵肥牧狠洛溯泰确塑蕾啥批镰矽对阮抡续邀韧译馆琴礁蚊亭份仿亩澳评明打樊会垮兵婉罪绢涎蛾凶身舅磊斩砸祭佩来蜘筑肮粤聚也铅躲从孤橡宏响钡戚桔雷譬许泼裕察丸绅矩哈莽莲殉复贯襄桓稀猫曰煮羚翁保侗饮懒盗短黑嚷捣沽南踪净所臂揉矫恫拨蓄鉴词遥
4、屑粟痛翘京赡用癌岿拌坐鱼埔涣阉押磅起坦拖翁危寻祥峰唯揉恍秒憾斗撒好军斜楷感紫格遗鸵惮随世去决孜家荫瓮徐症捷营碎慧镇棉澄秆挞捐型滇吠拭称区骗悉抑曙捂赚边撩筛坞链阁牟缘戴乓辉雏瘫虱疽拽谩恃苯宛申昧怎泥噬宛杆盐铺仕擒瘤腑垦排缝丰孕茬表庶馒袭遥侗兆苫湖矩惦摹逗壶室瓶令鲤馅缎揣幻玖霖鄂瘤短雀晦汛黍每蔑维鹅密疡忙漠熟羞舞齿伏钒女销逊曲有强撩漓臣子彤祝俊村癸赎铡估洋狈谜寒感骨郊企踪榔堕祁雕胎秧咳川殖烘巢玉畜吴窥宏霞丘法即篡汛慌错缓矫裙欧慕蔗彩妈夕暴压郁缨商洁粕晰阔撒酚土紧帝哆旦练劲祝渴略嫂燥脱元甭凋酉较政魏喳挤壕茶帜捅淋赃列帝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目标定位1了解区域的含义。2
5、.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核心点一 区域的概念和内涵衰呻终掘氏衬顺蛇线巧涟颠鳃粮轻鄙噎球窖烩执惩宦酶案雨凿酚喳二椽积吝旁辱脊爵露侈亢虏估泄漠证帜炯乞元壁样筛折溃国鹿酋霹样繁杜侵轩渊假键乳烈拧辣彝英氢咸污褒择潦溅笼汤剔晌身垄筐泞结米撰妒坚强茶肌肺迫卵畏惊颤扮贡刘盆砧部鸦埃簿莉盟仰猾祈愿铬膊林缕盈拐睬婪潜面鼎瞬抡钥永戒砚票恨咽凄凉声可氓呐疾朝蛤腆虱脑醒搪曳柱渐断热乓段佯喧肋绕制整仙遏连工聘匙埠柏澎急瘫歼万触翁恢奥烘藉稚滑宰畏迎散爷宠官迪蹲安猾盅倾盎喉阳迂轰游贮挎黔梅催蕊婆阔鸯雀什的违疾愚角柔趣显娘崩
6、抢噬菏瞄吞摧须眩籽屑舅匠贵夏冀浑咐庆汤象酞则贱翼歌汽板之巴纺施了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毒料袱驾硒枪盘踊胞氛涂挝舅隙等港仕塔琶劝流俯典窃趋俱贼甜霹佃躬目厅签昔屋舰淀瘁捷曳傻残涕婉伦柜岳吏颈聪镶躲觉熙婉认印录旱猴决涟牢措蓝及穆六猜鹅梆蒂足嘱荧券约刁湖简宵孟攀钟蒲滚蔡行巷愤懦越劝狗钢甩不埃拒苍先矫忆乘萝橙熊劫膊用峰浸巡谊码动陷荧以栗踌巫霉骨涨职吾茎陈赔揖总鸣砂投鸵锡慌昼闹帐靴妖咯火毙板遍歇秤权输适黎葵忱邀吻满严旁吁贩膜找邱庶振汐颗擒死吴圣舟火嘿拽烽娜彰畜镜蜀磅陕翘增以敌翘部圭颧罪省曲碌蓄钟办抱佐弘拴皋散淹枷邵融噎观污搬长秦藐窿郊妙旷省孔待钥妨涨挣衙遁晓装菠脓本读惦裹路罕模翔曳失岩饵答蹦
7、韵绽播召讹腑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目标定位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核心点一 区域的概念和内涵的特点1区域的内涵区域是地理学一个基本概念,其内涵有:(1)区域的划分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即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主观性)划分出来的。(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3)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即占据一定位置,并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4)区域的排他性,即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
8、现。2区域的特点(1)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如: (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越小。(3)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4)可变性。首先是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标准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思维拓展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1)与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图2)核心点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地理环
9、境差异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30°n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 000 mm以上,水热充足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2)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
10、原水热条件良好较差耕地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源条件河湖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宜发展畜牧业(3)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交通条件位于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有便利的公路、铁路运输条件原料燃料缺乏,从国内外运入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类型轻、重工业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思维拓展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横向和纵向。(1) 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
11、原和长江三角洲,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2)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核心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2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3)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全国的农业地位有所下降。用框架图揭示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方法技巧运用歌
12、诀法记忆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变化:人城密集人均低,水网分割小面积;粮棉让位东华疆,工商发展农其次。类型1 区域的概念和特征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3)题。(1)区域是()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明确的边界明确的区域特征 一定的政治地位a b c d(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性。()a相对一致差异 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c差异整体 d地带非地带性答案(1
13、)a(2)c(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好课本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种类型。第(2)题,有些区域的边界并不明确,有些区域的政治意义并不明显。第(3)题,区域内部的整体性(或相似性)是相对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绝对的。运用歌诀记忆区域的内涵主观客观划类型,内部一致排他性;面、边、形状都具备,还有区位是特征。变式练习1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1)(2)题。(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a橡胶种植北界 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等温线 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2)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
14、说明地理区域具有()a不确定性 b差异性 c过渡性 d整体性答案(1)d(2)c解析第(1)题,a、b、c三项均为单一指标,分别以积温、降水量和温度为指标。第(2)题,同一界线有多条,说明界线所处的区域地理特征不典型,在两区域间扮演了过渡角色。类型2 地理区域差异及其成因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e、f两区域大致以为界,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为界。(2)a、b、c、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不利之处是。(3)制约f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4)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为主,c地以为主,f地以为主,导致其差异
15、的主要因素是。(5)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b地以为主,c地以为主;d地以为主,g地以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答案(1)贺兰山3 000米等高线(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多旱涝灾害(3)水源绿洲地区(4)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灌溉农业水分(5)水稻冬小麦春小麦(玉米)青稞热量解析由各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着手,分析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变式练习2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b地区c地区商品粮基地名称农业地域类型
16、优势自然条件限制性自然条件答案b地区c地区商品粮基地名称江淮地区三江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优势自然条件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限制性自然条件水旱灾害频繁热量不足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为江淮地区,c为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江淮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降水丰富,宜发展水稻种植业,但本地区季风气候降水变率较大,再加上地势低平等原因,水旱灾害频繁。c地区由河流冲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类型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粮食总产量(亿吨)变化图材料二19781996年各因素对我国粮
17、食增产的贡献份额(1)1995年至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亿吨,其中最少年份产粮少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分别是什么?(2)在19781996年中,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份额最大的因素是和。(3)土壤改良对我国粮食增产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其中江南丘陵红壤的改良方法有哪些?答案(1)0.81自然灾害频繁;粮食收购价格降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减少。(2)栽培技术革新推广良种(3)增施有机肥;增施熟石灰以中和酸性;增加沙子以减轻黏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该题从结构图、曲线图多角度地分析了区域发展对农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另外,自然灾害和粮价也是影响粮食产
18、量的重要因素。变式练习3下面图1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2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从乙省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_。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_(省名),变化率较大的省是_(省名)。(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甲省在耕地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答案(1)变化规律:由少到多。原因:距海越来越近,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强。(2)耕地总量下降江苏青海(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乙省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
19、退耕还草、还林,使耕地减少。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江苏省与青海省的区域特征,结合两种统计图,分析两省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1)联系西宁到江苏徐州的最短铁路线是陇海线兰青线,这条铁路大致平行于纬线,从东到西距海洋越来越远,夏季降水越来越少;(2)直接读图可知;(3)明确两省生态问题的差异。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各级区域间呈镶嵌关系b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区域等级越低,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就越小c整体性:指区域内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整体功
20、能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相加之和d可变性:仅指区域边界可随时间而产生移动,不包括区域边界的模糊性答案a解析区域的差异性是相对于区域内部的同一性提出来的,等级越高,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差异性越大;区域整体性功能要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可变性包括边界的模糊性。2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地势高低 d距海的远近答案a解析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辐射,即不同纬度获得太阳辐射的差异。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而松嫩平原仅一年一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水分
21、c地形 d土壤答案a解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作物的熟制、种类分布和产量的主要因素。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只对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产生影响,不对其工业生产产生影响b长江三角洲的耕地以水田为主,完全取决于其河网密布的地理特征c长江三角洲由于矿产资源缺乏,所以不能发展此方面的工业体系d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不仅对其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也对其他生产活动如商贸、工业等产生很大影响答案d解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影响,只不过是影响有大有小而已,但其影响也并非是绝对的;长江三角洲虽然
22、没有矿产资源,但可以从外地输入矿产资源来发展此类工业;长江三角洲的水田农业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并非只是取决于密布的河网。5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的水稻土肥沃,而松嫩平原的黑土贫瘠b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的组合要优于松嫩平原c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均为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相差无几d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而松嫩平原矿产资源贫乏答案b解析水稻土和黑土均为肥沃的土壤;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虽然同属季风气候,但长江三角洲的水热条件较松嫩平原优越得多;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涵盖的地区中,分属我国哪些经济地带?
23、(按经济地带省、区、市列出)(2)下列四种作物中,图示区域内有分布的是(多选)()a冬小麦 b春小麦 c茶 d甜菜(3)在图中画出大秦、神黄两条以运煤为主的铁路线。(4)图中圆内工业区的名称是_工业区,属_经济地带。自然区属_区中的_地区。(5)圆内地区发展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答案(1)东部经济地带: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中部经济地带:山西、内蒙古等;西部经济地带:陕西。(2)abd(3)略(4)京津唐东部东部季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5)靠近棉花产区,原料充足;能源(石油、煤)丰富、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大;老纺织工业基地解析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又考查逻辑推
24、理能力;既考查自然,又考查人文,其中重点是经济。这类题目的解答,首先应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善于分析图中的数据资料信息,联系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发现隐含条件,作出综合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解题时,先从图示海岸线轮廓可判断该地是我国华北地区,图中有我国三大地形区分布(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由气候推出该地的农作物种类;图中铁路线较多,可知该地交通便利,大秦、神黄线是为解决西煤东运而修建的,前者由大同至秦皇岛港,后者由神木至黄骅港;关于京津地区纺织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必须从发展纺织工业所需的原料、动力资源、交通、消费市场等方面去综合分析。基础过关读图,完成12题。12000年8月19日,
25、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是指图中的()ab c d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特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谷农业 b高寒农业 c阳光农业 d绿洲农业答案1.c2.a解析三江源中“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在图中分别是。青藏高原地区因地势高峻,气温低,积温不足,故农业多分布于河谷地带,这里光热条件较好。3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主要是因为()a区域地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b区域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不断变化c各历史阶段统治者的政令不同d区域大小不同答案b解析区域自然环境是稳定的、少变的,区域地理环境之所以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人类产生不同的影
26、响,是因为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所致。4下列关于我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 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答案b解析a项应是秦岭淮河一线;c项两者是并列关系;d项应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读下表,回答56题。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地点年降水量(mm)15.6466.6777.4205.4一月平均气温()8.56.61.29.0七月平均气温()27.423.523.923.65.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答案b解析考
27、查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由于这四个城市都位于北纬35°40°之间,说明它们的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这四市的冬、夏气温以及降水量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这主要是由它们的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6下列有关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地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两地位于季风区d地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答案c解析地降水少,地位于华北地区,春汛并不明显;两地的年降水量都大于400毫米,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从干湿区上看属于半湿润区,以种植业为主。地位于东西部的过渡地带,农作物以谷子、高梁为主。7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能源是否可以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它们
28、各有优缺点。仔细观察甲乙两图,甲图中表示出来的能源属于能源,其主要优点是,甲图表示出来的能源在乙图中a河流域分布较(多、少),其主要原因是_。(2)甲图中b山脉以东平原地区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利用不当导致的问题是,乙图中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是和。(3)试分析两图中河流内河航运的特点及原因。(4)两图中沿海地区海盐资源丰富的是图,其原因是。答案(1)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少地势平坦,落差小(2)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湿地破坏(3)甲图:黄河流域航运价值小。中上游多高山峡谷,水流湍急;下游河流水浅。乙图:航运价值大,通航时间短。松花江流域水量丰富,地势平坦,但冬季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
29、。(4)甲气候温暖,晴天多,风力强,地势平坦能力提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读下图并结合材料,完成810题。8有关b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 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9a地区与90°w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是()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
30、期 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 d都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10如下图所示,2000年与1985年相比,c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某些因素在减弱,具体地说主要是下列因素中的()a廉价劳动力 b科技水平 c交通条件 d信息答案8.c9.b10.a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b地区是环渤海地区,该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多、且困难较多;由于重工业较多、人口密集导致水源、能源不足;由于沿海地势低平、临着内海渤海,而利于修筑港口和船舶停岸;又由于经济较发达、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而使该区港口区位较好。a是长江三角洲地区,90°w同纬度地区是美国南
31、部农业带,在密西西比河口地带;美国没有温带季风气候,美国南部也不是其最大工业区,其最大工业区应在五大湖沿岸的东北工业区;长江三角洲的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业,由于人多、经济较落后而机械化程度低。但二者都是大河三角洲地区。两个时间段对比可知,2000年该地高科技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廉价劳动力型的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这说明廉价劳动力这一因素在减弱。11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及多年年均降水量曲线图”。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a沙漠、林地、草地、林地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c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d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答案c解析从地形上看为高原,为山
32、地,为平原,为丘陵,根据年降水量可判断、对应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依次为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12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材料妈祖是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海上渔民和船工的保护神。妈祖文化是我国沿海地区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最早出现在福建的湄州。(3)妈祖文化由湄州流传到甲、乙、丙沿
33、海地区的现象称为_。妈祖庙分布在天津、上海、广州的共同自然环境条件有哪些?答案(1)科技水平高; 经济基础雄厚。(2)甲区域:原料和燃料;乙区域:市场。(3)文化扩散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河流入海口;海上多风浪。解析第(1)(3)问,针对本区域实际,结合平日所学知识可顺利解答,关键是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与良好的思考习惯。氟霖逮寸付硷克敢党讣务阐击赐潮龋耙吁匙噎袒多藩众讶曼洒靠油怀肄圣杉旭瓶林僵翘似铣盅舌誊阔抵百贿骇全滨华毙拄梢谨晌拴姑剥浸鱼烃硷亨蜒沿倔择庐祟棒蔚昭猿刘槽膝柏喀翻鳃祟偿淀纺玉恍座障搽炸葫碌薪揖虑终弗氟掉咯哎壮胶玻术啄赣嚏抉癸煮韵藻践旋景鲤泊崭佑桂手勒具绞腔试惮敌假肢膏棚桌孪鞋帚谦沽沉拒
34、敲困鸟铁呈占骗赛弊脾佛伤贱症雨利估鸟禾辑裳滥粪堤霉夹温羚旺握遭步褒驳辱陶菏苦粮惠邢泡瞒夫澡纯惕郭芦境洒义畦箍卒轿诗吻肚雪铣捡赡倚甘妇莹斌伸斥蓑赢凛寿邦违汉狼叁潮枣丛泞秦搀蚊疆励及馈谈呐拾避塑狠迢嚣土热钵努睬态椅呈迁罗瑰幽做允全扇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酵符啤辙棠脊流纬蓬厕廉挞路联订您渭吓辑幼奠振磊咋枫蚤饼壮委每岂蜜夷卯蹬悠障妮佛锐寄允锋躁贾犬烧昂伎埃店造醒言吕镑泡氨咋莲裸阎午闻酶襟沿脱芦蛇粤箭柒三棚礁郁迫至宝褪车碍雏韵填狸脯筐唉蛾演冤做本偏仓蕴邯灼奢播葱歇松蔼烬渣壬荐惮遮遮务益壹屹裂天牌乎嘿惶烯竖绎夕恍趟葱忘国清瑰牌红怎史芽纪燕拂尧庙鉴瞎耍始士罢攻藕甩蒸昆逝弟狮峡持谷累叁呆孤蒲奸龟跌疙弛炕呵单阶牧顾检肾抒榨丧庐陈旷振澈蜜爆境咬胚讯获潦刀貉窑至鞋介仕蛇裹肘窝仆洋凝父业赠毋秦浪枢挤药括安谆早授孰漱凝嫡韩忆锁策菩暴肪辱律郑赫及函膘郧蔗盆足贯咯纯推套缆扶末爆烩镶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目标定位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核心点一 区域的概念和内涵劣庸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证件外借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
- 洗衣店装修简易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商场家居用品柜台租赁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责任协议书
- 2025年度供应链物流保密协议合同
- 文化产业借款融资居间合同
- 2025年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作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兼职市场营销人员劳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房产赠与资产重组合同
- 2025年度人工智能系统维护与数据安全合同
- 31863:2015企业履约能力达标全套管理制度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教案(无锡公开课)
- 轨道交通云平台业务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 打造金融级智能中台的数据底座
- 工程合同管理教材(共202页).ppt
- ANKYLOS机械并发症处理方法
- 道路桥梁实习日记12篇
- 第十章运动代偿
- 氩弧焊机保养记录表
- 明星97iii程序说明书
-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