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疗效分析_第1页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疗效分析_第2页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疗效分析_第3页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疗效分析_第4页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疗效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本院1996年1月2006年4月间使用dhs进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10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失败发生,髋关节优良率9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包括大粗隆下方存在骨折的evans型,evans型等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使用dhs 进行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内固定物失败及髋内翻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dhs;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骨折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

2、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34-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常见的一种,大多发生在老年病人,属于低能量型损伤;对于年轻的患者,多属于直接暴力导致的高能量型损伤,骨折往往表现为粉碎,治疗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1,2。非手术治疗因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同时由于牵引治疗常留有髋内翻及外旋短缩畸形,故多数学者主张采用手术治疗3。本院自1996年1 月2006年4月对收治的8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动力髋螺钉(dhs) 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80例,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现报 道如下

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3 例,男45例,女38 例,年龄2292岁,平均68岁。稳定骨折55例,不稳定骨折28例,骨折按evans分型,其中将evans型、evans型以及反粗隆间evans型骨折列为不稳定型骨折。型29例,型23例,a 型10例,b 型17例,型1例,型0例。跌伤67例,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1例,其他伤9例,均为新鲜骨折。从骨折到手术时间,最短1 d,最长10 d,平均3.6d。住院734 d,平均13 d。 1.2 方法 术前常规进行检查,有18例因分别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栓等内科疾患,手术延迟至生命体征平稳后完成,期间给予胫骨结节

4、牵引或皮牵引临时固定,缓解疼痛和防止进一步移位;另外65例均在伤后24 h内完成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于牵引床行牵引复位,c 臂透视确定复位良好后行内固定手术。维持牵引,于患肢大腿外侧近端做纵形切口,逐层切开,于股骨骨膜与外侧肌之间钝性分离,用dhs 角度导向器打入导针,透视确定导针位置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粗螺纹螺钉。三联扩孔器沿导针开骨道, 置入钢板、螺钉固定。切口内放置引流管2448 h,术后静滴抗生素。术后穿防旋鞋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后第2天开始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5 d后在cpm机上进行功能锻炼,2周后主动活动患侧髋、膝关节,68周后视x片骨痂生长情况扶拐逐步负重活

5、动,骨折愈合后弃拐行走。 1.3 疗效评定方法 采用harris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分为优、良、可、差四级。髋关节无疼痛,屈髋正常,无跛行者为优;髋关节无疼痛,稍见跛行者为良; 髋关节偶有疼痛,需要持拐杖或支具行走者为可; 髋关节持续疼痛,跛行明显,无法行走者为差。 2 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经过1015月随访,平均随访12月,骨折平均于手术后4个月愈合,其中优68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骨折全部愈合,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溶栓后痊愈。无1例发生髋内翻及外旋畸形。并发内固定失败1例,为手术操作不当所致,经过更换gamma钉治疗后愈合。住院期间无

6、1 例发生死亡,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5%。 3 讨论 3.1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现状 以往的观点认为由于股骨粗隆间的血运良好,骨折顺利愈合的机会很大,多采用手术治疗。老年人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不稳定骨折易造成骨折畸形愈合而导致患肢功能障碍,目前非手术治疗已不作首选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有利于早期活动,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其内固定方法很多,手术时采用的方式仍有争议。 股骨上端具有135°颈干角,10°15°前倾角,力线与股骨轴线不重合。股骨上端的内侧皮质传导压应力,外侧传导张应力,股骨上端承受的应力较为复杂,除承受压力外,还承受较大的拉伸力

7、、剪切及扭转力,因此股骨上端骨折易发生移位,复位后的稳定性也较差。股骨矩内侧皮质的复位对骨折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有学者认为内后侧皮质的连续性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的关键。目前,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器械有钉板系统,如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和形钢板;髓内固定系统如gamma钉、pfn等,可根据骨折的稳定性选用,ao推荐的主要有dhs、动力髁螺钉和95°角钢板。 3.2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 从生物力学角度看,dhs能维持较好的颈干角,固定损伤小,操作时间较短,可以以较小的创伤植入,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佳的术式,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内固定器械,为治疗股骨粗隆

8、间骨折的金标准4。dhs 固定于股骨上端外侧皮质,主要是分担张应力,dhs 非常坚固,可使骨折断端持续的轴向加压,保持轴向滑动,允许骨折块加压并获得牢固的稳定,内固定牢固可靠,效果确切,能早期活动和负重,刺激骨折早期愈合,其设计符合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生物力学研究也证实,dhs 用于稳定的粗隆间骨折,通过内侧皮质传导压力,起到外侧张力带的作用来固定骨折5。权日等6甚至认为,dhs 已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个标准内固定方法。有研究表明,应用gamma 钉、pfn 等,与dhs 相比并不具有优势,而且gamma 钉、pfn 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与其相关的并发症较多,而dhs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

9、手术时间短。ahrengart 等7报道179 例dhs固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88%的患者6 个月可以达到骨折愈合。该钉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抗旋转功能差,不能有效地控制骨折端的旋转移位,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粉碎严重者,疗效不确切,有报道内固定失败率高达24%56%8,而股骨近端髓内系统的失败率仅为5%7。本组病例优良率较高,原因分析可能是由于稳定性骨折所占的比例较大。由于不稳定骨折常存在大、小转子、股骨干上端后内侧皮质的破坏和缺损,骨折端内侧缺乏足够的支撑,压应力不能通过股骨矩传导,植入物上应力增大,锁钉很容易对疏松的股骨头和股骨颈产生剪切应力,螺钉的把持力受到一定限制,容易导致内固定的失败。逆粗

10、隆间骨折或合并粗隆下骨折时,dhs的加压不仅不能起到固定作用,反而使骨折端分离,更容易导致内固定失败。对于不稳定的粗隆间骨折如逆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选择仍存在争议,而逆粗隆间evans型骨折,已经被列为使用dhs的禁忌证9,10,因此,对于这一类型的骨折,尽可能在解剖复位的基础上选择用动力髁螺钉和95°角钢板,而不是用dhs11。 3.3 治疗体会 我们认为,并发症的发生,除植入物自身结构设计的缺陷外,多数是由于操作技术以及经验不足引起的,为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应当对各自内固定的植入特点及方法有一清醒的认识,dhs固定时应该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zuckerman 等12认为在患者

11、一般情况允许的条件下, 理想的手术时机是损伤后2 d,但是,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常常合并有程度不同的内科疾病,所以,应该首先处理内科疾病,待全身情况允许可以耐受手术之后,再施行手术。髋螺钉在股骨头内的位置很重要,应该尽可能的位于张力骨小梁与压力骨小梁交汇处的松质骨致密区,入钉点选择在股骨大粗隆基底部以下2.5 cm处。螺钉的尖部最好位于软骨下5 mm,把持力更强,过浅则固定不够确实,过深则容易穿破股骨头进入髋关节,若螺钉位于股骨头上1/3 或1/2 的区域时,螺钉头切出的发生率高达58%13。要十分重视股骨粗隆部内侧支持结构的重建,骨折块较大累及股骨矩,行复位内固定,可重建压力侧骨皮质的支

12、撑力,分担植入物所承担的压应力,并可预防髋内翻;合并小转子骨折移位者,应该解剖复位后用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块,增加其稳定性,以防肢体负重时支点向内移位,导致内固定失败及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出现。支撑钢板的长度要合适,选择合适的支撑钢板可以减少手术中不必要的创伤,这点对高龄患者尤其重要。术后要有完善的康复治疗计划,下地时间和负重程度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完善的康复治疗不仅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骨质疏松者,要延期负重并且只能允许部分负重。早期负重还容易导致螺钉在股骨头颈中切割效应明显增加16。本组病例有1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究其原因,是髋螺钉位置

13、不佳、小转子骨折块未能良好的复位固定以及过早且不适当的负重所致。 参考文献 1李康华,林涨源,雷光华,等.三维接骨板结合加压螺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2003,6(1):2729. 2周毅,李兴海,陈玉搂,等.动力髁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华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2):1700. 3王亦璁, 孟继懋, 郭子恒. 骨与关节损伤m.第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86-591. 4watson jt,moed br,gramer ke,et parison of the compression hip screw with the medo

14、ff sliding plate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 turesj.clin orthop,1998,348:79-86 5jacobs rr,mcclain o,armstrong hj.internal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a clinical and biomechanical studyj.clin orthop,1980, 146: 62-70. 6权日,徐国州.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1,17(5):713-714. 7ahrengart l,tornkvis

15、t h,fornander p,et al.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compression hip screw and gamma nail in 426 fracturesj.clin orthop, 2002,401:209-222. 8haiddukewych gj,isreal ta ,berry dj,et al.reverse obliquity fractures of the intertrochanteric region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2001,83:643- 650. 9georgo j, ha

16、idukewych t, andrew t, et al. reverse oblique fractures of the intertrochanteric region of the femur 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1, 83:643-647. 10章建华,季卫锋,童培建,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定失败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 (8):577-579. 11george j, haidu rewych,andrew israel t, et al. reverse obliquity fractures of the intertrochanteric region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2001,s3-a:643-650. 12zuckerman jd,skovron ml,koval kj,et al.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