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_第1页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_第2页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_第3页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_第4页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陕西核工业二一五医院 鲁彦斌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1目录使用肌松药的目的肌松药的合理选择特殊患者肌松药的选择肌松药残余阻滞作用防治肌力监测肌松药不良反应防治肌松药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2一、使用肌松药的目的 随着全身麻醉的增加,肌松药应用明显增多。 消除声带活动顺利完成气管内插管。满足各类手术或诊断、治疗对肌松的要求。减弱或终止某些骨骼肌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肌肉强直。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不同步。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3二、肌松药的合理选择(一)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二)全

2、麻维持期(三)肌松药的相互作用(四)ICU患者应用肌松药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4(一)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 选用起效快和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的肌松药,缩短置入喉罩或气管内插管时间,维护气道通畅,降低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组胺)。 起效最快的肌松药是琥珀胆碱和罗库溴铵。婴幼儿诱导期应用琥珀胆碱后短时间内追加琥珀胆碱有可能引起重度心动过缓,严重者可引起心搏骤停。琥珀胆碱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证。 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置入喉罩其剂量为l2倍ED95,气管内插管剂量为23倍ED95,增加剂量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起效时间,但会相应地延长作用时间及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11/

3、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5ED95ED95是指95%的有效药物剂量,简单的说就是100个人使用,有95个人都有效的的那个药物的剂量,是衡量药物药效的一个指标,ED95值越小,说明药效越高。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6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7(二)全麻维持期根据手术对肌松程度的要求,应相应地调整肌松深度;肌松药的追加时间和剂量应根据肌松药特性、患者、手术对肌松的需求及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定。选用中、短时效肌松药有利于肌松程度的及时调节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较快恢复。 应注意吸入麻醉药与非去极化肌松药有协同作用,应延长追加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时间和减少其剂

4、量。间断静注肌松药:间隔追加初量1/51/3的肌松药,应以最少量的肌松药达到临床对肌松的要求。持续泵注肌松药:按手术期间对肌松深度的不同要求,调整肌松药输注速率。可持续静注短时效肌松药,应谨用持续静注中时效肌松药,不宜持续静注长时效肌松药。改变肌松药静注速率到出现肌松效应的变化有一个滞后过程。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8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9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10(三)肌松药的相互作用 提倡麻醉全过程使用同一种肌松药,根据手术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剂量。 术中不主张混合使用不同化学结构和不同时效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因为后给予的肌松药的

5、药效会出现显著的改变。在合并使用多种影响肌松药作用的药物和合并某些病理生理情况时,宜在监测肌力指导下给予肌松药。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11(四)ICU患者应用肌松药在我国给予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肌松药的几率和剂量极少,如需应用须先给予镇静药和镇痛药,调整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如仍有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不同步才考虑使用肌松药,给药为小剂量间断静注。长期使用肌松药可产生耐药性,并可引起肌肉萎缩和肌纤维溶解等严重肌肉病变,特别是合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时,以致脱机困难。 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12四、特殊患者肌松药的选择(一)剖宫产孕妇(二)肝、肾功能衰竭患者(三)

6、新生儿和婴幼儿(四)腹腔镜手术患者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13(一)剖宫产孕妇肌松药是水溶性大分子季铵化合物,较少透过胎盘类脂膜屏障。孕妇实施全麻诱导时要注意评估有无困难气道,选用肌松药原则上是选用起效快和时效短的肌松药,并要警惕诱导期反流误吸。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14(二)肝、肾功能衰竭患者肝、肾功能受损时,首先需评估脏器受损程度。肝、肾功能对肌松药消除有相互代偿作用,但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应避免使用其消除主要依赖肝肾的药物。肝功能受损时应避免使用主要在肝内转化(维库溴铵)的肌松药,重复使用易出现蓄积作用。对肝肾功能同时严重受损可选用经Hofman

7、n消除的顺阿曲库铵,但要注意内环境改变对其Hofmann消除的影响,以及其代谢产物最终要经肾脏排除。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15(三)新生儿和婴幼儿小儿肌松药的ED95与成人不相同。米库氯铵在小儿起效较快,其消除半衰期比成人短,肌松作用消退较成人快,但该药有明显组胺释放作用,特别是在剂量过大、静注过快时。多数新生儿和婴幼儿使用标准插管剂量维库溴铵可维持肌松约1h,而3岁以上患儿肌松作用只能维持20min左右,因此该药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应视为长效肌松药。婴幼儿给予肌松药易产生心动过缓,特别是第二次静脉注药后,阿托品作为术前药对婴幼儿是有益的。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

8、南201416(四)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手术时应达到深肌松(PTC=12),确保腹内压12mmHg,以减少腹内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性反应以及对腹壁的压力伤,同时有利术野的显露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深肌松应注意术后肌松残留的诊治。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17五、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防治术后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仍时有发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一)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危害 (二)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原因(三)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评估(四)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预防(五)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拮抗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18(一)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危害呼吸

9、肌无力,有效通气量不足,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咽喉部肌无力,导致上呼吸道梗阻,增加反流误吸的风险。咳嗽无力,无法有效排出气道分泌物,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颈动脉体缺氧性通气反应受抑制,引发低氧血症。患者感觉乏力,增加苏醒躁动的发生率。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19(二)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原因未能够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合理选用肌松药。给予长时效肌松药或多次应用肌松药。同时给予与肌松药有协同作用的药物婴幼、老龄、女性、慢性消耗患者肌松药作用时间延长。低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延长肌松药的代谢和排泄。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神经肌肉疾病。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

10、1420(三)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评估肌松监测仪: TOF0.9 提示存在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临床体征: (1)清醒、呛咳和吞咽反射恢复; (2)头能持续抬离枕头 5s 以上; (3)呼吸频率1020次/min,最大吸气压 -50 cmH2O; (4)PETCO2 和PaCO2 45 mmHg。 上述体征表明不存在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21(四)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预防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要,选用合适的肌松药和剂量,应给予能满足手术要求的最低剂量。改善患者全身情况,维持电解质正常和酸碱平衡。术毕无明确指征显示肌松药阻滞作用已完全消退,应进行肌松药残留阻

11、滞作用的拮抗。拔除气管内导管后,应在手术室或恢复室严密观测患者神志、保护性反射、呼吸道通畅度、肺泡通气量及氧合状态,至少30min,确保患者安全。监测肌力恢复情况,注意肌松药药效的个体差异。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22(五)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拮抗拮抗时机:开始有自主呼吸时拮抗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拮抗药剂量:新斯的明0.04mg0.07mg/kg,最大剂量5mg,起效时间 2min,达峰时间715min,作用持续时间2h。用量偏小,难以达到满意的拮抗效果,肌力恢复不完全;但新斯的明的拮抗作用有封顶效应,不能无限增加其剂量,如果已达最大剂量,再予追加,不仅不能进一步拮抗非去极

12、化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而且会出现过大剂量新斯的明引起的肌松效应。因此,已经给予最大剂量新斯的明后仍有肌松残留作用时,应进行有效人工通气。拮抗药使用注意事项:支气管哮喘;心律失常,尤其是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瓣膜严重狭窄;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感染或尿路梗阻;孕妇;痉挛性麻痹与脑损伤的小儿;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二尖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与胃的运动减弱;青光眼;溃疡性结肠炎;前列腺肥大及尿路阻塞性疾患等禁用或慎用,电解质异常和酸碱失衡、肾功能衰竭、高龄和同时接受肌松协同作用药物患者,新斯的明对肌松残留作用的拮抗并不理想;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残留肌松作用后须严密监测患者的肌力恢复情

13、况,严防出现再箭毒化,特别是接受长时效肌松药时;凡禁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或阿托品者,须进行有效人工通气,直至自主呼吸恢复满意。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23六、肌力监测术中给予大剂量或多次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患者,肌力监测能更合理应用肌松药,有效避免术后残留肌松作用。肝、肾疾患及重症肌无力患者。神经外科、显微外科和腹腔镜手术等要求绝对无体动或深度肌肉松弛的手术患者。术毕需要拔出气管内导管但不宜用新斯的明拮抗药的患者。手术结束无法确定肌松药肌松作用已完全消退患者。四个成串刺激(TOF)、强直刺激后计数(PTC)和双短强直刺激(DBS)。PTC主要监测深度阻滞,TOF消失,但PTC均存在为中度肌松,PTC 2属深度肌松。TOF和DBS主要监测是否存在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用目测和触感TOF和DBS不能确认肌力恢复,评估残留肌松作用,要用有显示装置的肌力监测仪。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24七、肌松药不良反应的防治米库氯铵和阿曲库铵大剂量及快速注射时,引起组胺释放,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诱导剂量不宜超过3倍ED95,且应分次、缓慢静注。肌松药过敏反应占围术期过敏反应较高比例,应引起关注。对一种肌松药过敏的患者有可能亦对另一种肌松药产生过敏。11/13/202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25八、肌松药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