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消费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_第1页
试论消费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_第2页
试论消费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_第3页
试论消费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消费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论文关键词】消费 主体 客体【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西方消费理论的三个层次, 并分析了在这一消费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以及主体自我认同的途径。 继而运用主客体范畴分析了后现代社会中符号价值消费的实质。在现当代西方的消费理论中,消费一般被分为三个层次:在消 费的第一个层次,即纯粹的物的消费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消费实践 中,作为客体的商品形式是自然实体。主体实践的形式为占有商品。 主体对自身认同方式是使自然实体的客体性同一于主体的主体性,即 客体的主体化,主体在自然实体中确证自我。在消费的第二个层次,即交换价值的消费阶段。在这一阶段的 消费实践中,作为客体的商品形式是

2、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实体,并且 这个物质实体是以自然实体为载体的。主体的实践形为占有商品。主 体对自身认同的方式是使客体的主体性同一于主体的主体性。主体在 劳动物质实体中确证自我。作为商品的客体为什么会有主体性呢?因 为在这一阶段,物质实体已经只是商品的形式,而它的实质是旬含在 物质内的人类劳动创造能动的、主观的以物质形态体现的实体,所以 具有主体性。在消费的第三个层次,即符号价值的消费阶段。在这一阶段的 消费实践中,作为客体的商品形式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精神实体,并且 这个精神实体是以物质实体为载体的。主体的实践形式为体验商品。 主体对自身认同的方式是使作为类主体的主体性同一于主体的主体 性。主体

3、在类主体创造的精神实体中确证自我。在这一消费阶段,人 类自身创造的精神实体已经是商品的形式,虽然它还是建立在劳动物 质实体的基础上,但与其把这一形式看作消费实践的客体,毋宁把它 当作一个类主体来得更为本质。(即这一消费实践的对立面的生产实 践的主体)这也就是在这一阶段,主体的消费实践形式转变为了体验 商品。物质是不能被体验的,它只能通过被占有然后满足主体的需要。 只有人类的精神才能被体验到,通过体验过程,即类主体的主体性同 一于主体的主体性,主体的需要或者欲望得到满足。在后现代语境中大量使用的符号价值究竟指什么呢?我认为 所谓的符号价值指的就是客体化的人类劳动创造的精神实体。通过现 代营销方式

4、,人类劳动创造的精神实体被广而告之了,当这样的一种 精神实体已经不仅存在于消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之中的时候,而是存 在于一个更为广大的群体中时,这样的精神实体就是被客体化了的。 正因为这一实体存在于更为广大的群体中时,它才具有了符号的功 能,群体中的每一分子都可以识别这一实体。又因为这一精神实体是 由人类劳动所创造的,所以它是具有价值的。它的价值与劳动时间成 正比,它的符号功能与接受精神实体的群体的范围成正比。不难看出,在所谓的符号消费中,我们消费的客体早已不是像 消费第一层次的客体的客体性了,而是类主体的主体性,他们两者唯 一相同的仅是他们都以商品的形式显现,他们都可以在市场上用金钱 购买。消

5、费类主体的主体性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我们已经把对自身 的认同也即身份认同建立在类主体上,这一认同既包括同一也包括差 异。生产箱包的厂商中有一家叫lv的,因为质量过硬,久而久之获 得了人们的青睐,人们愿意为这一过硬的质量支付比一般箱包更多的 价格,这就是消费的第二层次。再接着,假使奥黛丽赫本在电视上代 言了 lv的箱包,那么观众会在看到赫本提着lv箱包的优雅的姿态后, 也渴望自己能够提着一个相同的箱包以获得与赫本的优雅而去购买 这一款lv箱包。那么,此时消费者消费的究竟是什么呢?无疑,他 们消费的既不是一个箱包,也不是质量过硬的lv品牌的箱包,而是 一种优雅感以及归属感。可能这种优雅感仅是存在于

6、主体想象中的主 观优雅感,也可能存在于主体提包出行时的客观优雅感。而这种归属 感就是:首先,我是lv群体的一分子,继而,我是优雅群体的一分 子。那么这种归属感是怎样发生的呢?事实上,这里发生了三个步骤。首先是客体的主体化。主体现在客体中打入了自己的印记,既是 在一个lv的箱包中注入了优雅。其次是主体的客体化,即主体以购 买lv箱包的方式,获得埋藏在lv箱包里的优雅,然后获得这份优雅。最后又是一个主体的客体化。即主体希望把优雅感这一主体性的性感 变为一种客体性的品质。优雅成为一种品质,而主体优雅这个客体品 质集合主体中的一分子,由此,主体光荣地在自己的胸前贴上了优雅 的标签,并且,这一个标签是客体性的,它独立于主体性,不随主体 的变更而发生改变。后现代的浪潮席卷而来。后现代社会首先是一个后工业化社 会,这意味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第三产业超过国民生产总值 一半比重的社会,主体对自身的认同在其他主体的主体性中发生的社 会。【参考文献】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2 、法国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