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_第1页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_第2页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_第3页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_第4页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打破 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学习情境,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迅速有效 准确感知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效进行个性化探究式训练,并 且可以创设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牛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 学习环境。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又有很多弊端,比如:重形式,轻内容; 信息量过大,缺乏重点;禁锢学生思维,破坏学生想象。因此,在运 用多媒体时,一定要把握好“度”,适当运用。关键词:多媒体阅读教学情境发散思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而教育 是一个通过信息传递实现再现知识和再造知识的过程,信息呈现方式

2、的变革必然影响到教育的目标、方式、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在此背景 下,多媒体教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它 打破了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为语文阅读教 学注入新的活力,直观地、有趣地给学生们带来了视听的刺激、动静 的结合,让学生们不拘泥于老师、教材,充分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去 探索和思考。多媒体教学在初屮语文阅读教学屮已形成了不可替代的 优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重视形式不注重效果,所以,在如何更好 地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技术,更深入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上,我们还要去深入探究和思考。本文以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为 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

3、价值所在以及目前 运用多媒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策略。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具体运用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教学方式以老 师讲授为主,学生做笔记,做练习,缺乏自主阅读的时间,缺乏自主 思考的吋间,更缺乏大量的有效的阅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很难有 真正的提高。而如今的阅读教学是以集图像处理技术、语音处理技术、 视听技术于一体的计算机为核心,将抽象的知识和信息加工、处理、 整合,再结合着图像、语音、动画等媒介,将其直观地、具体地呈现 给学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创设模拟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使学生更主动地、更自主地去探究和思考问题,更容易感悟和体

4、 会语言文字的内涵,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媒体技术在阅 读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学习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物情境。将远离我们生活、远离我们时代 的实物用图片、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比较容易去理解。 例如:我们在学习社戏时,为了让学生们对那个年代的戏台子有 所了解,可以把有关图片资料用屏幕演示,就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更能感受“我”的心情,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别样生活。我们生活的圈子是渺小的,而大 千世界是无所不有的,我们不可能经历并感受所有,远在千里之外或 万里之遥的事情我们很难去亲身体验,有了多媒体技术我们就可以遨 游畅想在冰

5、山大川、西北高原、陡峭山峰。例如:在阅读安塞 腰鼓这篇文章时,将黄土高原的后生们打鼓的场面用视频、音频、 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一下了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瞬间感受到 那种生命的气味磅礴的力量,不用言传,只需意会即可,极大优化阅 读教学,提高效率。2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散学生思维语文阅读不能够局限于一篇课文,要在充分领会一篇课文的精髓 的同时,大量增加阅读量,扩充学生对于同类文章的整合感知能力, 或者展示一个问题的多种角度,循循善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 学生从对比中归纳文章的写作技巧,思想感情,开阔视野,打破思维 常式。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1能够迅速有效准确感知文章,提高阅读理

6、解能力。语言文字是 抽象的字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很难凭自己的生活阅历或想象准确 把握的,有了多媒体,将抽象的符号具化为直观可感的图像、视频, 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直接刺激学生的神经,使学生对于文 章的理解不只局限于字词、意思的表面,而是一下子深入作者的内心, 形成多维的感受,不仅加快对知识的感知,而且加固对知识的记忆,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安塞腰鼓的教学,如果只 用干瘪的文字去让同学们想象这种恢弘的气势,势必事半功倍,而配 上画面和隆隆的鼓声,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就顺势将学纶带入其 中。再比如口技,在阅读之前首先要告诉学生什么样的形式是口 技,用文字讲述,学生难以理解

7、,如果将著名相声演员洛桑的“洛桑 学艺”的一个小片段给大家看,两分钟就让大家了解口技这种技艺的 精湛之处,也就更能体会作者这篇晦涩的文言文所赞颂的民间艺术的 独特魅力了。2缩短学习基础知识的时间,利于有效进行个性化探究式训练。用多媒体将基础性知识展示,就可以大量节省老师讲解的时间,迅捷 便利,课堂剩余的时间学生就可以对自己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的问题 进行探讨和辩论。另外,对于自己感兴趣或者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 去网络资源寻求答案,利于自己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 习,学会在庞大的资料库中迅速提取整合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提高信 息检索能力和自学能力。3有利于创设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

8、之间的交流,创造 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大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集屮精神思考问题, 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思维的碰撞,这也是老师个人发展的考核标准之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艺术来源于生活”,语文也不例外,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都可以 在多媒体教学有所体现,因此既给阅读教学提供了大量五彩缤纷的素 材,又为其不恰当的运用展示埋下了伏笔。1重形式,轻内容。随着越来越高涨的多媒体教学热潮,很多老师把目光和心思放在 了如何新颖漂亮地运用教学手段,画面越花哨越好,形式越多样越好, 效果越震撼越好,而忘却了语文教学的核心

9、所在思想的领会和心灵 的交流。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里的鲁提辖拳打镇关 西,用现今流行的改版的电视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果事与愿 违,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这搞笑荒谬的视频里,忽视了作者文字里 流露出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用词的准确以及精妙的构思,直接变成影 视文化欣赏课了。初衷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当,弱化了文本的解读, 就过犹不及了。再如:在ppt中加入背景图片,过于鲜亮而暗淡了文 本的颜色,加入动画,眼花缭乱,使学生本末倒置。因此不可喧宾夺 主,还是应该以文本为主,多媒体为辅。2信息量过大,缺乏重点。很多老师在给学生展示某文章的作者 或时代背景时,长篇大论,信息太乱、太杂、太多,俨然一节历

10、史课 了,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找不出重点,不知道自己该掌握哪些,不仅 没有提高课堂效率,反而降低课堂效率,而且枯燥的长篇大论让学生 丧失学习兴趣,昏昏欲睡。所以很多与文章无关的资料或事例无需罗 列出來,干扰学生的判断力,弄得学生手忙脚乱,这样就远远偏离了 多媒体技术使用的本意了。3禁锢学生的多向思维,破坏学生自身的想象。课件是直观可感 的,本来从抽象的文字里缓慢的感悟的过程一下子跳出来,出现在学 生的面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阅读没有直观的 画面、没有直观的声音,给学牛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和时间,读一遍 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读两遍又丰富了这个人物形象,而直观的展示 是固化的,是不

11、可更改的,直接抹杀掉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违背了 学习语文的初衷。4扼杀学生的扩散思维。做好课件去上课,说明这节课是老师有 了预设,根据预设来设计学生的可能回答。但是学生的思维是千差万 别的,如果学生没按老师的预设进行,那么接下来的课件该如何展开 呢?只能打压住学生“多余”的“歪思想”,这样一來,课堂就是死 板的,限制了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5对于老师来说,粉笔字成了遥远的历史。一节课40分钟,经常 一个字不写,完全用课件代替,语文课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是为了让 学生亲近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但是老师一个字都不写,会让学生产生 误区,也不愿意写汉字,这样就无法领略汉字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to四、几点策

12、略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不 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浓墨重彩得展示手段的高超而忽略内容。因 此,要学会适当运用,把握好“度”,该用吋用,不该用时不用。首先,在讲课开课时引入故事或创设情境来导入,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简短利索,不拖沓冗余。比如:在端午的鸭蛋这篇文 章开课的时候,用“端午节你想到了什么? ”,在ppt上展示屈原、 粽子等意象,从而引入“鸭蛋”这个非同寻常的意象,来调动学生的 思维,恰到好处。其次,课堂中间学生持续注意时间过长,可以用多媒体来缓解学 生的审美疲劳。比如:在学习枯燥的文言文吋,翻译结束后吋间已经 过了大半了,正是学生注意力涣散的时候,这时候在ppt上展示个词 语翻译的抢答竞赛,就有效地起到提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