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动机治理管理会计论文_第1页
盈余管理动机治理管理会计论文_第2页
盈余管理动机治理管理会计论文_第3页
盈余管理动机治理管理会计论文_第4页
盈余管理动机治理管理会计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盈余管理动机治理管理会计论文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中, 一部分纯属违背会计法规、准则的会计造假,而另一部分则是盈余管理所致。随着我国治理 会计造假的深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空间必将受到限制,这吋上市公司可能另辟路径即通 过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因此,为了防止上市公司滥川盈余管理,从而造成另一种人面积 的会计信息失真,冇必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探讨。一、对盈余竹理的基木认识 及动机分析(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范围内,为了实 现自身效用的最人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主要是借助于合法的

2、会 计手段来实现的,其目标是得到i种令管理当局满意的财务报告结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 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因此,公司管理当局为了明确或解除受托经济责任和减少各种 债务约束的限制,必然会借助盈余悸理来实现管理人员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总 目标,进而获得公司的未來生存、获利和长期发展的潜力。正因为如此,盈余管理表现出巨 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各国公司财务理论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木技能。而会计造假是企业为了 达到隐瞒和粉饰真实的经营业绩,采用伪造凭证、虚增企业收入、披露虚假信息等一系列超 过法律允许范围的手段來对企业利润进行调节的一种非法行为。(二)盈余管理动机分析1.契 约动机报酬契约动机

3、。希利(healy, 1985)发表的一篇名为奖金计划对会计决策的影响 (theeffectofbonusschemesonaccountingdecisions)的文章就对盈余管理进彳亍了著名的实证研 究。图1是一个典型的奖金计划,从屮我们可以肓观地看出,经营者盈余管理的动机来源于 奖金计划。如果净收益偏低(即低于l),经营者就会想办法进一步降低利润,这称作注销巨 额资产;同样,如果净收益偏高(超过了 u),也会促使经营者选择降低报告净收益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因为超过盈余上限的那部分净收益会永远失去带来奖金的机会;只冇当净收益介 于l与u之间时,经营者才会采纳增加报告净收益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另

4、外,报酬有显性 报酬与隐性报酬z分,这在我国特别明显。前者为公开的薪酬,后者则多指非金钱的好处, 如声眾、政治前途、在职消费等。尤其当上市公司是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时候,报酬制度与 人事制度缠在一起。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而言,声望和政治前途也许是他们更为看重 的报酬。当然,这些隐性报酬公司业绩也呈正相关,而评价管理人员业绩在现阶段最重要 的依据是会计盈余,故隐性报酬也是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时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 索。(2)其他契约动因。诱发盈余管理的其他契约动因,其屮一个主要的例子就是长期借款 合同。典型的长期借款合同中包含了保护性条款,防止经营者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如果违反合同

5、的代价是高昂的,公司经营者自然就会千方百计避免违约。实际上,他们其至 尽虽:避免出现违约的可能,因为一旦出现这种趋势,经营者的经营口由就会受到限制。因此, 盈余管理就作为降低违反借款合同可能性的一种手段出现了。2.税收动机。对于盈余管理, 所得税可能是一个最明显的动因。然而,由于税务部门是采用税务会计的规定来计算应纳税 款的,因此,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企业操纵的空间。但是,对存货发出成本计算方法是用后进 先出述是先进先出法的选择可以算作是一个例外。有研究表明:希望减少税负的企业通常采 用后进先出法进行财务报告。当价格上涨时,相对于先进先出法,釆用后进先出法通常可以 降低报告收益和减少税负。但我们也

6、会发现在价格上涨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选择川后进先 出法。事实上,金业既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降低盈利、减少税负、增加现金流量,也可以选 择先进先出法捉高盈利、增加税负、减少现金流量。对于我国盈余管理的税收动机,不同类 型的企业截然不同。根据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纟r的调杏表明:私营企业人多表现为虚减利润, 以达到税负最小的冃的;而国有企业则大多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代理业绩好的经营形象。 上市公司情形怎样呢?不论私营或国金背景的上市公司,因证券管理制度(如配股、挂牌)的 存在,往往表现为将利润尽可能做人,以绩优股的形象出现。至于利润虚增引起的税收支出, 不但不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减少,而且会得到绩

7、优公司的称号,还会给上市公司的管 理层带来声望和政治前途。3.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动机。此时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情况是 些企业业绩不佳的经营者为避免被解雇进行了盈余管理;另一种情况是即将退休的高层管 理人员,常常会采取使报告收益最人化的策略,以增加他们的奖金;第三种情况是新上任的 高层管理人员会进行大冲洗(bigbathe),注销一笔巨大资产以提高未来盈利的nj能性。这种 情况在我国己经出现。根据不完全统计,在1998年年报出现的76家公司中,约有1/3的公 司在该年度报告期内更换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公司首脑更换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清理不良资 产,处理坏账和存货,这一方面是为了摸清家底、盘实资产;另

8、一方面是为了明确责任界限, 既对新的决策层负责,又对股东负责。同时,清理的结果是当年公司岀现人额亏损,但也为 来年的盈利打下基础,这类公司一般也称为“主动亏损"公司。4.资本市场动机。我们知道, 金业首次公开发行的股栗(ipo)并没有一个已经确定的市场价格,而且在募股说明书屮披銘 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确定股票价格的重要信息来源。冇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即将上市的企业, 其经营者很可能对募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利进行操纵,以使公司股票有一个理想价位。另外, 各国的会计规则和法律规范也使经营者掌握了人量的机会,比如,美国会计规则允许即将上 市的公司可对以前几个年度的利润进行重新表述,虽然重新表述必须

9、经过审计,但审计人员 在一些问题上会允许公司老板做适当操纵;在我国公司法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发 行新股和股票上市的须具备一定条件,如“公司必须在敲近3年内连续盈利”,“公司预期利 润率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等。卢文彬(1998)对1996年1997年的所冇公司进行了实证研 究,发现这些ipo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都出现明显的下降,进而证实了 ipo 公司经营业绩的下降是由于过度财务包装所引起的。同吋,由于证监会制定的配股政策始终 包含着会计盈余指标,使企业在配股时也倾向于粉饰报表。如1999年之前配股政策要求的 是连续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必在10%以上,因此,上市公司的10%现象十

10、分明显。1999 年之后改为3年平均净资产不低于10%,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相应乂出现了 6%现象。另外,上市公司为了避免亏损和保牌,也会进行盈余管理。除了如上所列的儿种动机 外,企业经营者为了达到个人的政治目的和职位要求、为了与先前公布的预测会计数据相符, 企业都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二、治理盈余管理问题的若干对策(一)改革现行企业业绩评价 制度,真正实行政企分开现行国有企业业绩考评往往过分注重利润指标。在财政部确定的十 大经济效益指标中,与利润直接相关三项(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收益率)权重达 40%o 1999年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规定了效绩评价的八项基本指标,其小

11、冇七项都受利润直接或间接影响。规则进一步捉出效绩评价是为了满足政府对国冇独资 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管理与财务分析需要、企业监管需要、人事任免考核或奖惩需要。 这样,一些管理部门领导为了优化其业绩、职务连任,往往对盈余进行短期的管理。因此, 应当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长期和短期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引入经济增加值、经营活动现金 流虽等作为核心指标;在干部的聘任上,应注匝多方面的考核,在聘任前和离任前应当加强 审计,防止“官岀数字,数字出官"现象的发牛;并加快经济市场的建设,将竞争机制引入企 业经营者的选拔。同时,真正实行政企分开,这里的政企分开包括两重含义:一是使企业经 营业绩与地方政府

12、政绩脱钩,以减少某些地方政府为了粉饰政绩而纵容甚至协助企业进行盈 余管理的行为。二是使企业经营者的身份与政府官员身份脱钩,企业经营者完全rti市场竞争 产生,其业绩由市场评价,其奖惩升降由股东决定,以弱化金业经营者出于“政治升迁”动机 而进行盈余管理。(二)优化管理者报酬结构建立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短期激励与以市场价值 信息为基础的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报酬结构。由于会计盈利的滞后性和可操纵性,单纯以会计 信息作为管理者报酬的依据,经理人员就有着较大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若在管理报酬契约 小恰当地引入股票价格信号,便可驱动经理人员偏好于以提高金业总价值为目的来采取相应 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忖前,我国上

13、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主 要由工资和奖金构成,很少采川利川股票价格作为报酬依据的长期激励措施,西方极其普遍 应用的股权激励报酬形式在我国更是少见,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了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知期化现 象。利用股票价格信息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股票的回报率作为确定奖金的依据。二是 肓接以股票或股票认购权作为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改苹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持股制度,逐步 推广股票期权计划。在管理报酬契约中引入股票价格这一信息变量,有助于将经理人员的利 益与股东利益捆绑在一起,以达到长期激励的口的,从而减少高层管理人员盈余管理的倾向。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现存的高管人员持股制度无法达到预期的激励

14、效果,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第一,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低,不能产生冇效的激励作用。第二,持股制度僵破(我国冇关 法规规定,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在任期间不能通过二级市场买卖本公司的股票)。因此,改革 现有的高管人员持股制度,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激励效果,减少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倾向已势 在必行。(三)引入债权人“相机性控制”机制所谓“相机性控制”是指当企业偿债能力不足时, 在破产机制的作用下,股东作为所冇者所拥冇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便转移到债权 人手中。与股东相比,银行拥有更多的信息,可减少经理层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対称,因 为企业的商贸核算和贷款都是由银行进行的,银行对企业资产负债信息的掌握比股东更

15、多、 更准确。把债权人(尤其是银行)的“和机性控制"机制引入企业的治理结构,不但有利于提高 st或亏损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并且有助于控制公司盈余管理的银行借款动机的朱 成和强度。此外,还必须完善现行的信贷评佔指标体系。在重视会计数据量化指标的基础上, 适当考虑非量化指标的作川。在量化指标方面,除了继续以流动比率等财务报表的量化信息 为参数外,应当考虑指标的全而性,增加产站与成长业绩、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企业内 部经营管理业绩等指标,以鼓励公司管理者注重企业的长期经营效益。在非量化指标方面, 还应当考核企业在行业屮的技术领先水平、发展前景,以更加全面、公平地测定公司的偿债 能力。(四)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弱化企业盈余管理的ipo和配股、保牌动机当前,股票发行 制度正处于由核准制进一步向市场化方向改革时期,其屮仍存在导致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诱 因,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近3年连续盈利的一些便性规定,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 率指标等。因此,应继续推进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与科学化,推行主承销商保举制度,在 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将配股条件由单变量固定控制改为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