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生物基础大过关_第1页
必修1生物基础大过关_第2页
必修1生物基础大过关_第3页
必修1生物基础大过关_第4页
必修1生物基础大过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1生物基础大过关 第1章 走近细胞1病毒没有结构,只有依赖 才能生活。2在你和父母之间, (细胞)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 、 有关。3HIV是 病毒的缩写,它可感染人体的 细胞,导致人体的 降低。 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上述1、2、3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 。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 ,多细胞生物依赖 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其中 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多细胞植物没有 层次。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是 层次,又是 层次。5种群是指在 内, 。群落是指 内 中 的集合。生态系统是由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6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是

2、: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目标,看清后将要观察的物象移至 ,转动 换上高倍镜,调整 和 使视野明亮适宜,再调节 直至物象清晰。7细胞多样性体现在:动植物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别,如植物细胞具有 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具有 等结构。不同的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也有差别,不同的动物细胞也有差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别,如原核细胞没有 等。不同的原核细胞结构及成分也有差别。如蓝藻细胞内含有 和 。8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动植物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 、 、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 、 、 等。9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 和 共同建立的,其要点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 发育而来,并由 所构成

3、;细胞是一个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 ,又对与其他细胞 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 中产生。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 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性。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 ,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性。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种,其中大量元素主要有 等,微量元素主要有 等。3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 ,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 ,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 ,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4细胞中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 ,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5检测还原糖所使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使用时,应先

4、 ,该试剂与还原糖作用形成 色沉淀。6检测脂肪所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与脂肪作用被染成 色。7检测蛋白质所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与蛋白质作用,产生 色,使用应 。8检测淀粉使用试剂是 ,作用的结果呈 色。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其结构通式是 ,分子结构的特点是至少都含 和 ,并且都有 连接在 上。2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 ,形成的化学键为 。3肽键数 氨基酸总数 。4在细胞内,每种氨基酸的数目 ,形成肽链时,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多肽链的 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 ,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 的。5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有:许多蛋白质是构成 的重要物质,称为 ;细胞内的化

5、学反应离不开 的催化,绝大多数 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 的功能;有些蛋白质起 作用,能够 机体的生命活动;有些蛋白质有 功能。6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核酸是细胞内 的物质,在生物体的 、 和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DNA主要分布在 内,RNA大部分存在于 中,利用 和 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 不同, 使DNA呈现 色, 使RNA呈现 色。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盐酸能够改变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 分离,有利于 。4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 中, 、 中也有少量DNA。5核酸

6、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它是由 、 和 组成的。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6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五碳糖:DNA为 ,RNA为 ;碱基:DNA为 ,RNA为 。7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在 中,少数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在 中,如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2糖类的元素组成是 。3将糖类分类填入下表:种类分子式分布主要功能单糖核糖C5H10O5动植物细胞中 的主要组成物质脱氧核糖葡萄糖细胞内主要 二糖蔗糖、麦芽糖 细胞能水解成 供能乳糖 细胞多糖淀粉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中的 纤维素构成 的原料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 4将脂质的分类及功

7、能填入下表:种类功能5脂质的主要元素为 ,有些脂质含有 和 。脂质分子中 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 的含量更多。6组成多糖的单体是 ,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 ,组成核酸的单体是 。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 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1生物体内的含水量随着 不同有所差别,生物体在不同的 ,含水量也不同。2将生物体内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填入下表:存在形式功能3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 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为: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 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_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_

8、。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_来自线粒体。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_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_和_。3.内质网是由_连接而成的_,是细胞内蛋白质_和_,以及_合成的“车间”。4.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_进行_、_和_的“车间”及“发送站”。5.核糖体有的附着在_上,有的游离分布在_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_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_,能分解_、_的细胞器,_并_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液泡主要存在于_中,内有_,含_、_、_和_等物质。中心体见于_和某些_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_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_有关。6.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_.7.

9、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_中,呈_色,扁平的_或_。8.线粒体普遍存在于_和_中。_染液是专一性染_的_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_色,而细胞质接近_。 9.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_中由_形成_,_进入_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_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_,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_,与_结合,_成为_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作进一步的_,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_。囊泡移动到_,与_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_。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_。10.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_、_、_、_、_等,这

10、些_和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1.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_、_和_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_和哺乳动物成熟的_等极少数细胞外,_都有细胞核。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_和_。2. 细胞核结构包括_(双层膜,把_与_分开);染色质 (由_和_组成,染色质容易被_染成深色。_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仁(与某种_的合成以及_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_和_)。3.细胞分裂时,细胞核_,染色质高度_,_,成为光学显微镜清晰可见的_或_的_。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_,重新成为细丝状的_,被

11、包围在新形成的_里。_和_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4.细胞核是_,是细胞_和_的控制中心。5.细胞既是生物体_,也是生物体_和_的基本单位。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细胞膜的成分: ( )细胞膜的成分 ( ) ( ) 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的 和 越多。2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原理:细胞吸水。选材: 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 ,所以选择这样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方法: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的 ,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 ,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细胞膜了。3细胞膜的功能(1)将

12、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的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 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 ,或者 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 , 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细胞产生的 也要排到细胞外;但是细胞内的 等重要成分却不会流失到细胞外。(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协调的,这种协调的实现不仅依赖于 和 的交换,也依赖于 。例如:细胞分泌的激素,随 到达全身各处,与 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两个相邻的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如 ;相邻的细胞之间形成 ,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 。4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13、和功能成分:主要是 和 ;功能: 和 。第4章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质的浓度时,动物细胞 ,而植物细胞则 ,因为植物细胞有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时,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动物细胞有明显的区别,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有 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 。原生质层包括 、 。3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当 小于 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 ,因而会出现 的现象

14、,反之,则会出现 。4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 运输的过程。而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 的,而且是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 。可以说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这种膜可以让 自由通过,一些 和 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 、 和 则不能通过。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 组成的。20世纪初,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 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 界面上铺展成单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红细胞的 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 的三层结

15、构。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细胞膜是静态的观点提出质疑。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 性。1972年,由 和 提出 模型。2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基本支架: (具有 性)生物膜的结构 蛋白质: (也可以运动)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进出细胞,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 ,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 。2有些物质的分子很小,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象这样,物质通过 进出细胞,叫做 。3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 等,不能自由的通过细胞膜。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 (称为 ) ,能够协助 等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种方式称为 。4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

16、。5从 一侧运输到 一侧。需要 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 ,这种方式叫做 。6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 的需要,主动的 所需要的 ,排出 。7填表比较:项 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浓度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消耗细胞内的能量举例8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 在 ,这部分内陷包围大分子,然后从该部位分离下来,形成 ,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 。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 ,然后移动到 并与之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做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对细胞而言,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 ,统称为

17、细胞代谢。2酶在细胞中的作用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但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如 。幸而细胞中含有一种物质,能将 及时分解,变成 。这种物质就是 。3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原理: 里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 倍。4实验过程中 称为变量。其中 称为自变量。在本实验中, 和 都属于自变量; 称为因变量。本实验中, 是因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 ,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除了 以外,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

18、实验一般要设置 和 ,在对照实验中,除了 外, 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5分子从 转变为 所需的 称为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6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 的存在,没有 的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 ,但这些物质只有在 后才能发挥作用。德国化学家毕西纳得到 ,加入葡萄糖后变成酒,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用 作溶剂,得到 的结晶,这种结晶溶于水后能够催化 分解成 和 ,然后他用多种方法证明该物质是 。后来,科学家又相继获得 、 等许多酶的结晶,并证明这些酶都

19、是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二酶的特性 1酶是 产生的具有 的 ,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少数酶是 。 2酶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倍。 3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或 化学反应,从而保证细胞代谢 。 4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的。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 。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 之间,植物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在 之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 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 (范围为: );唾液淀粉酶的PH为 ;小肠液的PH为 。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数在 之

20、间。 6 、 或 ,会使酶的 遭到破坏,使酶 。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 ,但能使酶的 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全称: ,结构简式: ,其中 A代表: (由 和 结合而成) P代表: 代表: 代表: (ATP分子中 就储存在此化学键中)2 ATP水解的本质: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 的水解。 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 。3ATP的化学性质 ,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TP分子中 的那个 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 就脱离下来,形成游离的 ,同时,储存在这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ATP就转化成 (

21、 的英文名称缩写)在相关酶的催化下, 可以接受 ,同时与一个 结合,重新形成ATP。ATP和ADP相互转化也用以下图示表示: 。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中 是不可逆的, 是可逆的。4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和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 地发生并且处于 之中的。这种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 。5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ADP转化成ATP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细胞进行 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 所释放的能量外,在 内进行 时,ADP转化成ATP还利用了 。6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反应相联系,由 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 相联系,释放

22、的能量储存在 中。能量通过 在 反应和 反应之间 ,因此,ATP被形象的比喻成细胞内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细胞的能量“通货”是_。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_。由于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因此也叫_。2.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_经过一系列的_,生成_,释放出_并生成_的过程。3.酵母菌是一种_,在_和_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_和_;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_,还产生少量的_。4.细胞呼吸可分为_和_两种类型。5.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_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

23、_的参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_,_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_。线粒体的_上和_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_。6.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_,其反应式可以简写成_。7.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_,产生少量的_,并且释放出_。这一阶段不需要_的参与,是在_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_彻底分解成_和_,并释放出_。这一阶段不需要_的参与,是在_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是,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产生的_,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_结合形成_,同时释放出_。这一阶段需要_的参与,是在_进行的。

24、8.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_,把_等有机物_,产生_和_,释放_,生成许多_的过程。9.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氧呼吸是在_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_逐步释放的;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_ATP中。10.在细胞内,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_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_中,其余的能量则以_的形式散失掉了。11.除_以外,还有许多种_和_能够进行无氧呼吸。此外,_、_等植物器官的细胞以及_等,除了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在_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一般地说,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也是_。12.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的分

25、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的_的催化,但都是在_中进行的。第一个阶段与_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_在不同_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_和_,或者转化成_。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_,生成少量_。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_或_中。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_13.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_。产生酒精的叫做_;产生乳酸的叫做_。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1.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_。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够利用的_的是_。2.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_中,所以,可以用_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_中。然

26、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_不同:溶解度高的随_在滤纸上扩散得_;反之则_。这样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_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_(蓝绿色)3.绿叶中的色素包括 ( 蓝绿色, 黄绿色)和 ( 橙黄色, 叶黄色)两类。 这些色素吸收的光能都可用于_。因为叶绿素对_吸收最少,绿光被_出来,所以叶片呈现绿色。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稻、柑橘等被子植物的叶绿体一般呈_或_。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外表有_,内部有许多_,_与_之间充满了_。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_堆叠而成。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_的薄膜上。5.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巨大_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_,还

27、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_。6.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_,利用_,把_和_转化成储存着_的_,并且释放_的过程。7.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_.但是,他没有发现_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是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_。(2)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_。(3)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_,吸收的是_。(4)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_转换成_储存起来。(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成功地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_外还有_。(6)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_进行了探究。他们用氧的同位素_分别标记H2O和CO2。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_。(7)进入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开始用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