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究之初中生使用手机问题_第1页
实践探究之初中生使用手机问题_第2页
实践探究之初中生使用手机问题_第3页
实践探究之初中生使用手机问题_第4页
实践探究之初中生使用手机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情况调研报告八一班课题组组长:许景瑄 成员:朱文韬 徐伟雯 张纹祥 二0一三年十一月前言 你是否有过上课或自习时被手机铃声打断的困扰? 你是否看到过同学玩手机上瘾上课萎靡不振?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手机”似乎也成为了我们中学生的必备品,我们不禁要发问:手机究竟给我们中学生带来了方便还是成为了我们学习生涯的绊脚石? 为了让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看清手机的利弊,为我们中学生自身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方便学校的管理。我们调查组的同学们以我们八一班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一、访问调查八一班共57人,带手机进校的占44%,56%

2、未带手机。带手机人数的30是为了方便和家里联系;20是为了方便学习,便于上网查阅学习资料;剩下的50是纯粹为了玩游戏。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我们总结出我们中学生拥有手机的动因不外乎以下几种:1、使用手机可以方便同学、朋友间的交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友谊;2、上学,放学途中遇到突发事情,可以及时与家长、老师联系,避免更大的伤害;3、使用手机可以用于上网查询资料,不懂时,方便于同学的讨论,帮助学习; 4、可以玩智力游戏,开发智力,调节大脑,做到劳逸结合,以便带来更好的学习效率。5、心理上的原因(别人有,我也要有)。二、数据分析 下面以我们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一点总结为方便联系、交流感情。然而,我

3、们每一个人的家中都有电话,为什么还需要手机来增进感情呢?况且我们中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难道还须要把剩下一半的私人空间和好友共享?第二点总结为避免危险,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家长为学生购买手机的重要原因。家长对于我们的关心与担忧无可厚非,只是我们是否也恰恰利用了这一点来向家长索取手机呢?第三点可总结为便于学习。我们认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我们钟吾国际都是有晚自习的,我们可以利用课间和同学交流讨论,也可自由到老师办公室向老师请教。第四点可总结为劳逸结合、开发智力。这一点和第三点类似,完全是同学们为自己找的借口。要开发智力为何不解几道数学题?要劳逸结合可以做运动,而且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根据我

4、们的分析,以上四点优点中三点完全是同学的托词,那么第五点所反映的由于攀比和从众心理造成的原因也就不存在了。 手机在给我们中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是同学和家长所想的那么简单: 第一,不利于勤俭节约的养成。 中华民族是强调勤俭节约的民族,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继承并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而不是过早的学会享受。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中学生作为消费者,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我们却过早的踏入了高消费区。中学生往往缺乏自控力,一打起电话没完没了,容易给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支出,更不利于勤俭节约的养成。 第二,挪用生活费做手机费,不利于身体健康。在校使用手机的有约10%用家长给的生活费充手机

5、话费或充游戏点卡玩游戏等。 第三,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我们的调查中,70%以上的同学经历过上课时同学的手机铃声响起,打断上课进程影响课间纪律的事件。而且那些刚使用手机的同学也向我们表示他们把手机带到课堂也充满焦虑,即使关机、静音也担心它突然响起。即使不把手机带到教室,手机也可能破坏我们的学习氛围。在访问中有同学表示经常会受到同学“问候”短信的打扰,又出于礼貌必须回复,破坏了原有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甚者,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发短信,不仅违反了课堂纪律,且不利于自己的学习。三、调查结果及建议 综上所述,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现象令人担忧,应予禁止。 我们调查小组成员根据调查分析,认为应该从客观上解决中学生的需求问题和从主观上合理地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两个方面,解决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所带来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学校在校内设立投币电话,方便学生和家长在遇到突发事情或特殊事情时候的联系。 二、对住宿生可以定时开放图书资料室或电脑室,在有教师管理的情况下查阅学习资料。 三、发放家长告知书,严格禁止学生带手机到校。 四、学校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应严肃处理,加强教育。四、后记 在做这个调查的时候我们小组是以我们八一班为样本进行的,虽然调查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很担心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