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_模板_第1页
《虎门销烟》_模板_第2页
《虎门销烟》_模板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虎门销烟模板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语文教研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用 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教学过程: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1、揭题。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学生质疑。(1 )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2) 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3) 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2、1、学习第一节。(1) 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2) 读书汇报交流、小结。2、细读第六节。(1)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 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 壮举”嚣张”气焰”)3、研读第二节。(1) 自由读课文。(2) 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 )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1 )汇报交流,师生评价。(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

3、习下文。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1引读。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 一一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 一一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它向全世界表明 一一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这 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 一一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4、2)齐读第一、六节。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 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2、 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 再然后)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 们可以用上 先、再、然后”来连接。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5、练习说话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习目标:1、 学习课文第4 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 1 (2) (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3、掌

5、握背诵的方法。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1.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 了课后的第个问题,用 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 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2. 出示目标树,并板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能用 隐隐约约”造句。掌握背诵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前提测评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 学习方法:明地点。看景色。理解

6、欣赏。三、导学达标(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1听课文录音。练习:用“一一'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2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指名读。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

7、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 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 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指点名读。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 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滑”是什么意思?(一一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 滑”而不用划”?滑一一游船、画舫轻 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 划一一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 打破 了昆明湖的平静。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

8、明湖的静。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 一一往远处看的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 一一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齐读句子。(二)学习第五自然段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练习:用“”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提问检查:从万寿山下来,就

9、是昆明湖。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 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 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齐读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三)学习第五自然段齐读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

10、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板书订正: 1一段2 二段3 三段4、5四段6五段四、达标测评(一)用隐隐约约”造句。1 理解词语:隐隐约约 一一看得不太清楚。2.齐读课文例句。3补充句子完整。 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4、 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 一词。看远处的景物。烟雾影响视线。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5、口头造句。(二)指导背诵方法。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

11、然段?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第2句:向下望。第3、4句:向前望。第5句:向东远眺。自由分层练习背诵。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在造句本上,用 隐隐约约 造句。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附全文板书:10、颐和园长廊:长、美、奇、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10颐和园|人教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

12、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想象诗的 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2 .学会本课3个生字。3 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望庐山瀑布(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 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望庐山瀑布。(二)学习望庐山

13、瀑布1. 出示望庐山瀑布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3. 反馈:瀑”:注意右边字形。比较 庐”炉”偏旁。知道 庐山”是我国名山,在我国山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 景区。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4. 根据注释自学,读诗句,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5反馈: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不理解?6.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1) 诗句中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象?从哪儿看出的?读题。(出示庐山瀑布插图)(2) 作者来到庐山,望见庐山的瀑布,被庐山瀑布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著名诗句。作者在哪儿看庐山瀑布?你从哪看出的?(望”即远看, 遥”即远。)(3) 作者在远处遥望庐山瀑布,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你从哪

14、句诗中感受到的?(引导 学生读诗句,理解句意,想象意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意 境。可以不按诗句的顺序来谈,谈一句,指导读一句。遇有曾经提出问题的地方,注意反馈 提问的学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板书:产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使人怀疑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4) 读古诗,说说作者笔下的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 你们愿意欣赏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吗?(放录像)(6) 庐山瀑布壮观美丽,作者

15、不由地对它赞叹,面对庐山瀑布,吟出这首诗歌。谁愿意背诵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指名背诵。愿意表达自己对庐山瀑布表达赞美之情的同学站起来背诵。(三)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引导学生归纳:知作者、明题意、解诗意、赏意境、懂感情、会背诵)三、学习山行1按以上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学懂的同学准备向大家汇报,以下方法自选:(1) 可以说说诗中描写的意境。(2) 可以有语气地朗读或背诵。(3) 可以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2班内反馈(1) 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被后人称为 小杜”(2) 题目意思:在山中行走。(3) 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什么了?谁愿意介绍?3 学生自

16、选方式进行汇报。教师注意引导理解重点词句意思。(1) 远上:山路向上延伸。斜:读xi <a山间的石子小路弯弯曲曲。(在 径”下板书:小路。)句意:深秋季节,一条碎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由山下一直伸向高高的山顶。(2) 第二行:在高高的山峰上,白云缭绕,隐约可以看见人居住的房屋。(由 白云生 处”可看出山之高。)(在 生”下板书:形成、出现)(3) 第三行: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儿深秋傍晚的枫林。(4) 第四行:被秋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板书:比)4.朗读、背诵古诗。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写景古诗,一首是我们所熟悉的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们又

17、了解了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学习了他的山行 。两首 古诗虽都是写景,赞美祖国山河,但李白的诗雄奇豪放,想像丰富;杜牧的诗鲜明自然生动。 课下我们可以读读李白和杜牧的其它几首写景诗,体会两位作家诗歌不同的风格。附:板书21古诗三首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小学四年级语文活动课中秋月儿圆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实验小学程芙蓉主题说明及活动目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 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情满中秋”的实践活动,就是结合中秋佳节的到来,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