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吸收探究现状及展望_第1页
中药透皮吸收探究现状及展望_第2页
中药透皮吸收探究现状及展望_第3页
中药透皮吸收探究现状及展望_第4页
中药透皮吸收探究现状及展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透皮吸收探究现状及展望摘要中医外治法在现代透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将传统 中医“药物熏蒸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新 的中医外治新方向,并提出了 “中医透皮治疗”的全新概 念。关键词中医透皮治疗现状展望中药透皮吸收研究概况临床研究:于氏1采用丹参丸,贴于心俞、巨阙等穴, 共治疗冠心病420例,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7. 14%,不论 轻、中、重度,治疗后大部分心绞痛消失或好转,心电图改 善率为63. 5%o柯氏等采用脐效冠心膏贴敷神阙,治疗冠心 病227例,经7次治疗后,心绞痛显效率47.4%,总有效率 97. 1%o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1.2%,并经分析认为,本法对轻、

2、中度心绞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而对重度心绞痛无效。李氏 采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皮肤外用纠尿毒膏,禁用糖皮 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皮肤用药外涂须薄而均匀,厚如纸张, 选用木制的梳子反复梳刮,由轻至重,直至皮肤充血发红。 24例患者治疗1疗程后饮食均增加,一般情况较前改善,:bun 明显降低。而经3个疗程治疗后,每疗程经统计学处理,有 显著差异(p0. 001)。体外透皮实验研究:王氏等2进行了牡丹皮浸膏的离 体鼠皮扩散实验。利用自行设计的单室扩散释药仪,釆用大 鼠腹部离体皮肤,用tlc-荧光检测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接受 液中的丹皮酚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丹皮酚可 以透过皮肤,其累积透过量

3、随透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8小 时丹皮酚累积透过量为3. 866 u g/cm2,同时证明并非丹皮中 所有成分都能透过皮肤。高氏等进行了中药丹参、昆布、海 藻及洋金花的离体蛇皮扩散实验。利用扩散小池,采用uv 三阶导数和hplc测定了丹参酮的透皮吸收率。结果表明, 丹参酮能够透过皮肤,24小时累积透过率为4. 9%;采用离 子电极法对透皮接受液中昆布、海藻的主要成分碘离子进行 测定,表明碘离子能透过皮肤,24小时碘的累积透过量为 14. 5 pg;利用hplc对透皮接受液中洋金花的主要有效成 分一一东萇蓉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东萇蓉碱可以透过皮 肤,24小时累积透皮释放量为2. 25mg,透过率

4、为9.8%。还 比较了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洋金花在蛇皮上透皮吸收率的影 响,结果表明多元促进剂较单一的效果好(15%丙二醇,5% 油酸和1. 5%氮酮为透皮促进剂,24小时累积透过量为9. 8mg; 而15%丙二醇为透皮促进剂,透过量为3. omg; 5%油酸为透 皮促进剂,透过量为3. 7mg; 1. 5%氮酮为透皮促进剂,透过 量为 4. 8mg)o在人体透皮实验研究:裴氏等3进行了骨质增生膏中 淫羊霍昔人体透皮吸收实验,实验以膏药中所含有效成分淫 羊麓昔为标准,测定方法用比色法,将膏药贴于健康人背部, 以贴药天数为横坐标,原膏药样品吸光度减不同时间揭下膏 药吸光度之差为纵坐标,得出药物透皮吸

5、收曲线。结果表明, 药物透皮吸收量随贴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且能较持久地 释放药物。赵氏等作了如意金黄散黑膏药的人体透皮实验, 将膏药贴于健康人大腿内侧,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时间 取下膏药的剩余小藥碱含量,结果表明,加入3%氮酮超滤法 制得膏药生物利用度大于不含氮酮传统制得的膏药生物利 用度,两者auc值有极显著差异,为了增加检测的灵敏度和 透皮的对比性,在膏药中加入了一定的小漿碱,这对解决中 药成分含量低,不易检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姜氏等应 用薄层扫描法定量分析及生物学方法对黄连解毒汤加味透 皮吸收水平及其抗感染作用进行研究。采用豚鼠载体试验, 在24、48小时心脏取血,定性及定量测药

6、物在血清中含量。 结果表明除大黄外,黄连、黄柏、黄苓单味中药及复方黄连 解毒汤等不同时间不同标本,均有与标准品相同rf值的黄 色荧光斑点。证明黄连解毒汤加味,其方剂中各组分大部分 可通过动物皮肤渗透到体液之中。应用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 也明显看到黄连解毒汤加味可引起体内寄生细菌发生动态 变化,并随给药次数增加,透皮时间延长变化更加明显。中药透皮吸收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从目前研究文献看,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近年来有较大的 突破,但仍缺少对其系统研究,如透皮促进剂对中药透皮吸 收的影响,适用于中药的透皮制剂的辅料以及中药透皮的缓 释和控释研究等。在人体透皮实验时,用化学法甚至仪器法检测到中药在 体内的吸收

7、情况难度很大。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研 究中药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是一种有效而科 学的方法,实验结果不仅准确,而且灵敏度高,简便易行。 但此方法只适用于动物和体外实验,一般不宜用于人体。中药的透皮吸收应与经络理论密切结合。中药和经络理 论都是中医的精髓,人体的经络已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从 引用的临床文献看,中药敷贴大都是采用穴位疗法,并取得 较好的效果。如果完善的中药透皮给药系统与经络理论结合 起来,可能会给中药的透皮吸收研究带来一个飞跃。参考文献1于长义,于彪穴位贴药治疗冠心病420例的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1990, 10(5): 5.2王锐,郭俊华,张远丹皮酚体外透皮吸收研究.中草 药,1991,22(6):226.3裴妙荣,武玉鹏,王世民骨质增生膏中淫羊翟昔透皮 吸收的初步实验研究.中成药,1990,12(5):4.京广联手打造中医名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与广州市花都区 中医院等10家区、县级中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