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微信对大学生思维范式的影响及对策 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移动端通信应用,微信集合了即时通信、线上社交群落、网络自媒体、互联网金融等功能和角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其诸多功能本身所具备的属性和特点也对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使用时长的增加,这种影响会逐渐对用户的思维范式形成定向、平稳的作用力。因此,微信等移动新媒体被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视作思政教育的新挑战。要正确判别这些影响的价值属性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必须以摸清大学生思维范式在微信影响下发生改变的具体表征和内在规律为前提。思维范式的基本属性思维范式是身处某一共同
2、体中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一套事实前提、逻辑思路和实践方法。“范式”一词高度抽象,目前尚无权威定义,但根据既有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出思维范式特有的若干属性。思维范式的建立以必要共识的达成为前提。人类认知的不断深化乃是建立在先前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利用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方法层层推理得以实现,这也是思维范式发挥的过程。思维范式可以被视为人类大脑的“深度加工线”,必须有足够的原料或半成品方可有效运转,这些原料和半成品即是不同层次上或大或小的共识。一个共同体内部越缺乏共识,或共识不断坍塌,则其越容易出现范式失灵,在触及根本的问题上产生分歧,使得共同体逐步走向解散。另一方面来看,依靠范式,共同体成员可推演出新
3、的结论,被共同体承认后成为新的共识,如此不断积累,有助于完善范式继续运作的环境,增强共同体的稳定。思维范式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稳定性是指某一思维范式本身能在一定时期内为共同体成员所遵守,具有“范型”和“典范”的意义。任何一种思维方式如果缺乏稳定性,都不足以被称为“范式”。开放性则是指思维范式本身并不能(至少是很困难)得以被标准、确定的语言所完整诠释,即“范式的确定不是共有规则的确定”,但这并不阻止范式本身发挥作用。从这一属性来看,范式与那些无法也无需周延定义的物体(例如“时间”)颇为相似,能够帮助人们在潜意识中确立某种认知,从而促使人们通过发现与“已知”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或相似性来探寻“未知”
4、。因此,对思维范式进行内涵式描述是可行且有意义的,但试图建立完整精确的表述则难免徒劳。范式的转换具有颠覆性。思维范式的转换往往引起转换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剧变,程度可达到脱胎换骨。思维范式的转换意味着原有知识、理论、案例、标准和方法等要素的失效,意味着一场思维领域的革命。思维范式转换这一过程本身蕴藏着较大的风险。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思维范式也在遭受愈发频繁、剧烈的来自新事物的冲击,受外在因素催化引起的思维范式被动转换也在逐步增加,思政教育工作者理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预先建立防范、引导机制。微信对大学生思维范式的影响要在整体上对微信影响大学生思维范式的具体表现进行探究,直接对思维范式本
5、身开展考察是比较困难的。采用“行为-思维”模式,即通过对使用微信前后的行为及行为习惯的对比来反向推理思维范式产生的变化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为此,笔者设计“你了解微信上的自己吗?关于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的调查问卷,选取了北京市五所高校的本科生作为样本,制作电子问卷通过微信向其发放。发放问卷220份,最终回收问卷212份,均为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至少有81.6%的受调查者使用微信超过一年,有86.32%的受调查者平均每天花费在微信上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可见受调查者普遍对微信具有较高的用户忠诚度,微信对其也具备足够多的影响时间。具体到微信的各项功能而言,在“使用微信主要是为了什么”一题(多
6、选)中,76.4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即时通讯”,5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朋友圈了解好友动态”,均为微信最热门的功能。问卷的主体部分从“即时通讯”“朋友圈”“微信自媒体阅读”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在使用微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习惯的命题,受调查者可以通过选项表示对该命题的态度(非常同意、比较同意、无明显感觉、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人际交往观念调查结果表明,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念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在交往渠道选择上,对“使用微信后,我与父母、朋友打电话的频率明显降低”这一命题,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
7、意”的受调查者占到55.19%的比例;对于“虽然可以面对面,但有些事情我更希望通过微信对别人说”,46.67%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说明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对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电话交谈”等交往方式形成了较强的冲击。调查还显示,部分大学生在使用微信即时通讯时会感到交谈压力大大减轻,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舒适感,而在线下交往场合则开始表现出焦虑和恐慌,特别是在人数众多的场合或面对权威人士时。原因在于其害怕因观点表达引起他人注意或得到即时的负面评论,或是其对自我短时间处理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不够自信。对微信的过分依赖可能日益加剧大学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淡漠,对其心理健康和自身发展
8、极为不利。2.“知识观”扭曲学生时代需要专业化、系统性的学习,要求思维和精神保持长时间连续集中,但微信的碎片化信息恰恰是锻炼连续性思维的最大障碍。过分沉溺微信特别是公众号图文消息阅读,会扭曲大学生的知识观,使其倾向于通过短时间快速浏览来咽下“知识快餐”,而对体量较为庞大、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知识体系视而不见或刻意逃避。问卷中,对于“如果一篇文章已经读了10行还不明白想要表达什么时,会选择将其关掉”,66.04%的受调查者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对于“我更喜欢图文并茂,排版精美的文章”,69.81%的受调查者选择了“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两者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快速、轻松获取信息的近乎偏执地
9、追求。这种“知识快餐”带来的碎片化小知识积累可以在片刻间给人带来较多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因此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也会对较为棘手、枯燥和易引起疲劳的系统化学习形成排斥作用。此外,微信平台上各类信息纷繁复杂,缺少合理引导,各方观点争论不休。而大学生在阅读这类信息时相对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挖掘真相、寻求依据、进行辨证思考的主动性不强,极易为意见领袖的观点所左右,从而在思维范式中形成过分依赖权威的倾向,不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3.自我中心意识高度强化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微信平台上,个体的自我中心意识被高度强化。对于“他人朋友圈动态引起我的不适或反感时,会选择将其屏蔽”,有49.06%的受调查者选择“非
10、常同意”和“比较同意”;对于“公众号推送了有违自己认知的内容时,想取消关注”,有53.30%的受调查者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微信平台中高度重视自己的喜好。对于“当我的朋友圈动态被很多人点赞或评论,会感到满足”,68.24%的被试者表示“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反映出多数受调查者渴望在线上公共平台中获取价值认可的心态。而对于“读到好的文章,会转发、推荐给自己的朋友”,表示“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受调查者比例高达73.52%,反映出大学生主动向外输出价值的意识。顺从自我偏好、积极寻求价值认同、主动对外进行价值输出都是自我中心意识高度强化的具体表现。关于微信好友的来
11、源,受调查者中有67.45%选择“手机通讯录匹配”,84.91%选择“获悉对方微信后点对点查找添加”,仅有3.3%选择“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陌生人交友功能”,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微信所呈现的是一个“熟人圈子”,这就使得自我中心意识过分强化所造成的结果实际作用到了大学生的核心人际关系之中。思维范式受到负面影响的应对之策面对微信对大学生思维范式造成的负面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者有义务予以关注并纠正。微信上的信息体量大且更新快,聚焦热点的转换远快于从前。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速对热点的跟踪,寻找师生的“共同关注”作为思政教育的着力点。具体而言,当前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实施:1.开辟微信阵地,培养思政教育
12、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产生的根源在于受众与传播内容真实性之间的距离。微信作为线上平台,其提供的信息汇集自天南地北、各行各业,大大超出普通受众辨识、理解的范围。在此情形下,事件的任何一个侧面都可能成为舆论的漩涡,真相也容易成为受人操纵的木偶,很多意见领袖善于抓住受众心理,突出某一侧面激起某一特定群体共鸣,吸引支持和关注,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部分所谓的意见领袖基于各种原因,过分强调影响事件走向中的某个因素,干预了公众对完整真相的了解,造成一个事件“千人千面”,舆论混乱,严重撕裂社会共识。思政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理性辨别的能力,对热点新闻要保持适当关注而非过分投入,对事实真相多一份敬畏少一丝轻
13、视,对意见领袖的话语持以冷静分析的态度。在遇到歪曲真相、哗众取宠的现象时,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应主动出击,在己方掌握的平台阵地中澄清事实,摆正逻辑,与谣言正面对抗,对大学生形成正向引导。久而久之,思政教育界的意见领袖也将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帮助大学生建立独立思考、明辨真相的思维范式。2.重视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起而行之”思政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命题对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并不意味着已经成为大学生思维范式的一部分。微信的出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某些原先非身处其境不可见的事物,如今已可以简单动动手指便有图片呈现,这种便利性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在逐渐磨灭大学生的实践热情。利用海量
14、的信息,微信实现了对用户闲暇时间的大面积填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仿佛通过指尖成百上千次的滑动便可实现。这种观念严重扭曲了大学生认识世界的方法,打破了“坐而论道”与“起而行之”的平衡,产生了在虚拟网络中口若悬河,但却与实际相去甚远的情况。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手中掌握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从实践中获取的经验与微信上看到的观点对比检验,用身体力行来纠正纸上谈兵形成的谬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当代大学生指引自我发展所必需坚持的思维范式。3.提倡人际交往回归真实,回归诚意微信固然为人际交往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仍不能实现对现实社交的取代。理性的人际交往应建立在对自我角色的准确认知、对平等交往关系的充分尊重和对交往失范行为的必要警惕之上。思政教育者应当利用教学鼓励大学生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践,设置“小组讨论”“求职面试”“对抗辩论”等模拟情景,让受教育者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面对不同的对象,快速分析自我角色,确立交往目的,划定交往行为的底限,用频繁的训练帮助大学生养成应对多种社交场合的能力与习惯。在此过程中要特别鼓励交往者进行真实情感的表达,进而从真实情感的碰撞中获取交往的快乐,取代虚拟交往中通过标点、符号、表情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雪糕配送合伙合同范本
- 脑电波数据分析服务合同
- 2025至2030年山地车灯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拉压支座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针串式平缝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12 干点家务活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二氯异氰尿酸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新疆2025年新疆伊犁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7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鸡块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广西兴安县兴安中学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设计:4.2.2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 中央2025年公安部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招聘8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公安部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民政局2025年度离婚协议书官方模板4篇
- 上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名校真题 期末考试综合检测卷
- 2025年市青年企业家商会工作计划
- DGTJ 08-2176-2024 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标准(正式版含条文说明)
- 2023年湖南长沙自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电子技能与实训》课件
- 基础摄影培训
- 高一政治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7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