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体系的构建_第1页
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体系的构建_第2页
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体系的构建_第3页
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体系的构建_第4页
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体系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体系的构建     摘要: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尚不能适应变化发展的需要,在促进就业中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大学生电子就业管理体系,实现就业服务模式、就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正式跨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以“自主择业”为主要途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延续发展至今,在为数

2、以千万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也暴露出体制上、方法上的障碍,以管理体系创新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必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基本建成较完备的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指明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的改革方向。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行的就业管理体系向电子就业管理体系的转变提供了可能。一、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评析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构建的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确立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调动了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毕业生人数倍增的情况下,基本保证了高校毕业生及时充分就业。但

3、也应该看到,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就业必须具备三个重要的基础:对称的就业信息、完善的就业服务、便捷的就业流程,而现实情况却存在较大的差距。(一)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主要由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二个系统组成(如图1)。教育部门构建的是以国家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三级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人事系统构建的是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级人事部门、市地县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的多级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曾明确规定: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牵头制定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并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

4、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教育部门要指导高校大力加强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并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就业管理工作的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难以得到高效能的就业服务。 (二)现行就业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就业管理的粗放性。在现行的就业管理体系中,传统的管理方式表现出粗放性的特点,最为突出地表现在采用纸质就业协议书、纸质报到证等纸质材料实现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工作。这种采用面向结果(协议签约的明确去向)的就业管理模式,以顺序和串行管理方式体现就业主体之间的关系,管理手段简单,技术应用水平低,服务流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低下。2.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性。现有的管理体系中,两大管理体系分割

5、,信息难以共享,就业工作各部门极易形成信息孤岛,导致就业信息资源的消弥。“传统的就业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与用人单位缺乏广泛的交流,信息流通渠道不够畅通,数据处理效率较低,信息收集面较窄等。”1因此,经常出现毕业生找不到或找不准岗位,用人单位招不到毕业生的窘境。3.毕业生就业动态的滞后性。现行管理体系中,毕业生就业一般通过鉴定就业协议书来确定。然而传统的管理流程,既耗费了毕业生和相关单位大量的精力,又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数据时效性差,真实性也得不到保证。这直接影响了各级人事部门的就业工作安排,也影响了教育系统通过人事部门反馈的就业信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

6、是管理机制不顺,教育部门就业管理系统和人事部门就业管理系统融合不足,尚未形成网络型就业管理体系,就业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有待完善。二是管理手段落后,采用纸质协议书、接收函、报到证等书面材料,计算机只用于一般的信息输入、存储、统计分析等管理,无法实现自主计算,管理效率低下。三是管理平台分散,各单位就业管理基本采用分散独立的方式进行,缺乏单位部门之间的协作管理,对建立和使用统一规范的管理平台,迫切性不高。二、构建电子就业管理体系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构建的电子就业管理是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主体依托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以电子介质协议书和报到证为基础,通过就业管理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

7、,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解决信息共享、有效对接等问题,实现即时(办理)就业,实时监测,自动化管理,全方位地向社会及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1.搭建电子就业管理网络平台。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统一的就业管理平台,打破目前就业管理条块分割的现状,使条块管理体系向网状管理体系转变成为可能(如图2)。新型的电子就业管理体系应用统一的就业管理网络平台,由条状、块状的管理模式改为平面式、立体式的管理,使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相关参与者均可以同时在这一平台上开展各种就业推荐、信息查询、招聘、应聘、签约等工作,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提高管理效

8、率,降低就业成本,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就业状况,支持政府科学决策等。 2.构建电子就业管理体系。在统一的电子就业管理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电子就业管理模型的构建和实现来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电子就业管理模型是指在就业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支撑下,适应于电子就业管理网络体系,对以电子(介质)就业协议书、报到证为管理基础的就业全过程进行管理(如图3)。 电子就业管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生源与签约前管理、电子签约管理和就业与报到管理,同时对各个阶段全程实施监测控制管理。其中生源与签约前管理阶段包括毕业生生源管理、用人单位管理、求职招聘服务管理等。毕业生生源管理一般由教

9、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共同完成,通过生源信息审核认证体系保障信息的正确性、可信性和可靠性;用人单位管理一般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介机构或高校完成,通过用人单位信息审核认证体系来保障用人单位身份信息的正确性、可信性和可靠性;求职招聘服务管理由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和高校共同完成。如图3所示,所有的就业相关工作者均可通过统一的就业管理网络体系进行信息的核准、发布与交流,分别实现毕业生的求职、用人单位的招人、高校的荐才和政府部门的就业政策发布和引导,从而提高就业管理的效率。电子签约管理主要依靠电子就业协议签约系统,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就业签约,确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确

10、认。电子就业协议具有纸质就业协议书同等的作用,在电子就业签约系统中点击一下就能立即完成相关操作,这是实现电子就业管理的核心基础。就业与报到管理是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就业管理(电子报到证的生成打印、高校就业方案生成)、高校档案迁移管理、人事部门的档案接收管理、报到落户管理等均可在网络系统中完成。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对毕业生生源变动的监测、违约解约的监测以及就业状况的监测等实现对就业全过程的监测控制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就业决策支持系统,“使之能够自动地、智能地、快速地从数据库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从而在提高就业率,科学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等方面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2,也可以通过监测和反馈历年毕业

11、生就业的供需情况去调控指导招生计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3.省级电子就业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高校毕业生省级电子就业管理网络平台是实现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体系的核心,它是由多个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接口和超链接形成的有机整体(如图4)。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完成毕业生相关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企业会员综合管理系统完成企业、岗位相关基本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并通过毕业生数据上报数据接口和企业、岗位数据接口将相关数据传向门户网站;求职招聘系统利用门户网站获取到的学生基本信息和企业信息完成企业招聘信息管理、学生简历管理、在线求职、在线招聘等任务;就业管理办公系统利用

12、就业、改派数据接口获取相关就业数据并完成协议管理、派遣、改派等任务;就业监管系统利用就业监管数据接口获取学生、企业、中介机构、就业管理部门在学生就业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以表格、图形等形式给出有关就业过程检测报告;实习兼职管理系统利用门户网站获取到的学生基本信息和企业信息完成实习、兼职信息的管理;就业指导与培训系统以门户网站获取到的学生基本信息为基础,实现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辅导、职业素质测评与分析、在线咨询、就业论坛以及其他就业指导信息的管理任务。由此可见,省级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网络平台在结构功能上已经形成了大学生电子就业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三、电子就业管理体系的意义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

13、理体系构建了面向就业过程协同管理的电子就业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1.实现就业管理的效能化。电子就业管理体系搭建了一个公共的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就业的供需双方仅仅需要在这样一个公共平台上发布信息和寻找信息就可以实现就业信息的无缝对接。同时,公共就业平台还具有储备岗位信息、发布职业供求、就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预测和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培训的作用。无论是应聘本地的单位还是应聘外地的单位,求职者只需负担低廉的上网费用,即可实现网上应聘。用人单位缴纳了相对较少的费用之后,就能面向人才网站覆盖的区域发布招聘信息,搜索大容量的人才求职信息库,

14、极大地提高就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通过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就业信息的流动将更通畅快捷,改变了以往就业信息不对称的局面。2.实现就业管理的动态化。电子就业管理体系可以根据大学生多样化就业形式,灵活设计不同类型的电子就业协议书,实现就业统计(如就业率)的自动计算,定期公布就业率和就业信息,能够及时提供动态的准确的决策数据,实现动态(实时)的就业监测管理,有利于科学制定促进就业政策,有利于研制大学生就业市场预测系统和大学生失业预警系统。政府通过对毕业生生源变动的监测、违约解约的监测以及就业状况的监测实现对就业全过程的监测控制管理,能够为科学制定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服务。还可以通过监测和反馈历年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情况去调控指导招生计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3.实现就业管理的科学化。电子就业管理模式通过就业管理的技术创新,强化就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管理与服务的结合。特别是电子就业管理主体从传统的政府部门和高校延伸到政府部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一些中介机构,各个管理主体采用电子化管理手段,共同操作,政府部门能够克服条块分隔、相互独立、效率低下的管理现状,实现分工明确、共享资源、高效的协同就业管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能够实现求职招聘的自主式管理,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减轻,“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内部管理上,全面开展毕业生的可聘用性能力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