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中政府的作用-基于日本大学与企业创新体制的演变_第1页
论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中政府的作用-基于日本大学与企业创新体制的演变_第2页
论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中政府的作用-基于日本大学与企业创新体制的演变_第3页
论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中政府的作用-基于日本大学与企业创新体制的演变_第4页
论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中政府的作用-基于日本大学与企业创新体制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中政府的作用基于日本大学与企业创新体制的演变    四、协同创新平台个案关键因素剖析深入分析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显现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看知识如何从大学顺利转移到企业,为企业所用。在这个知识流动(共同研究以及研究成果商业化)的过程中,大学和企业之间如何互动协作,尤其是政府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促进协同创新,根据本个案可做出以下三点探析。(一)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科学据点”的形成这个集群项目建立了以加强官产学合作平台建设的“科学据点”。“科学据点”的目的是为了使产学合作不受某个具体项目期限的影响而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即建立实体的研究中心

2、以汇集大学与企业的研究者、研究资金和其他资源,使地域永久性地享受知识溢出的效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研究设施(包括利用项目的部分资金而建立的)主要有名古屋等离子体技术产业应用中心,建立于名古屋大学内的名古屋大学等离子体中心、爱知产业科学技术综合中心和爱知同步辐射中心等。这些平台拥有最先进的实验装备和仪器,为大学及企业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设施和设备,同时也为官产学合作、协同创新提供了稳固的平台。另外,这些平台之间很好的协同作业也使得研究资源达到利用最大化。这些据点的建立使得官产学协同创新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符合在新的创新范式中,创新的形式从以项目带动为主的点状关系向以平台建设为

3、主的长期联盟和战略领域的集群协作等网状关系转变3,即它改变了过去大学和企业以项目为纽带的点对点的协作现状,使企业和大学等科研机构拥有稳固的平台进行研究合作。而且,这些据点同时也通过不断累积的科研成果获取更多的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各类项目、计划等资源,培养了自立的能力。简而言之,建立科学据点,追求的是官产学研究合作和技术创新可持续性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期效果。(二)政府在协同创新系统中发挥的“衔接者”“协调者”作用在协同创新体系中,大学承担的主要是基础性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处于创新路线的上游位置;企业则在试验发展、技术商业化等创新路线的下游有更多的投入3。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种子技术)往往不

4、能立即被商业化,一般都需要针对市场的技术需求在企业内部进行更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和商品开发。在此阶段中,企业吸收能力对于是否有效利用大学科研成果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在这个项目中,绝大多数参与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本身的研发能力相对薄弱,而且也无能力购买最先进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尚不具备靠自身能力成功转移大学的科研成果。因此,就需要政府的促进、衔接作用来实现更好的协同创新。在这个项目中,首先,地方政府提供了中小企业研发需要的物资设备。爱知县的研究所如爱知产业科学技术综合中心等为了使大学的科研成果更容易为企业所用,组建了专门的科研团队对大学的科研成果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另外,等离子体产业应用中心也设

5、置了免费供企业使用的试验设备和仪器。等离子体技术相对于很多企业还是新技术,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技术及研发需要使用这个中心的仪器设备进行试验。若企业对此技术有更进一步的研发需求,就可以申请和大学的科研团队进行共同研究合作。其次,除了完善研究的设施外,政府也通过政策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利用大学的科研成果。一般情况下,在日本,企业为了谋求和大学的研究合作而派遣研发人员到大学时要以“寄付金”的名义支付给大学数十万日元费用。在这个集群项目中,为了协助参与的企业和大学更顺利地进行产学合作,企业能享受免除这部分金额的优惠措施。除此之外,爱知县政府还对参与和大学共同研究合作的中小企业进行研发的资金补助。如果是

6、共同研究,通过资格审核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为期两年、每年800万日元的资金支持。如果是转移大学的种子技术,那么企业就能获得每年同样数额但长达8年的支援。这部分资金援助都是来源于这个集群项目中爱知县等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且企业无须偿还。这些优惠性政策措施大大缩减了中小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研发成本,降低了研发风险,激发了它们积极参与与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合作、大学技术转移的热情。最后,除了上述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援助外,“协调者”制度也极大地促进了大学和企业的合作。作为官方性质浓厚的公益财团负责项目的管理,主要分为大学研究人员(也包括政府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过程的阶段分类管理及知识成果的管理利用两方面

7、。一是在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阶段的管理模式上,公益财团把研究过程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实用化研究(又分为要素技术研发和商品开发)及量产技术开发等进行归类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判断对科研成果如何开发利用提供更清晰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使大学研究人员对研究的商业价值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日本,正如对公益财团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中提到的,“大学研究人员还是多以个人研究兴趣从事某项研究,对研究的商业利用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因此对研究阶段的归类也无形中给大学研究人员加强这方面的意识,提高大学科研成果对企业的利用价值。二是在知识成果管理方面,公益财团每年会组织两到三次的知识成果交流会,把大学

8、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公布于参会的企业,实现知识供求的对接。如果企业针对某项科研成果有意愿与大学研究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开发或进行技术转移,该财团拥有的约15名“协调者”会全程参与到这个产学合作的协调工作中来,帮助企业和大学研究人员达成共识。另外,如果项目的科研成果适合申请专利,知识产权化,也可以利用项目资金中的一部分用于专利的申请。但考虑到大学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更强于公益财团,专利权的归属以及维护和利用都是由各参与大学的知识产权本部负责,其中也会有大学知识产权本部的“协调者”和公益财团的“协调者”共同商讨项目中出现的专利利用管理问题。“协调者”除了会全程参与这个项目中产学合作的协调工作,帮助企业和大

9、学研究人员洽谈、协调研究合作外,还会协助参与项目的大学教授及其课题组申请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其他项目,以保证更充足的研究经费。“协调者”在顺利链接企业的需求和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学和企业分属于两个遵循不同内在逻辑的体系,大学追求的是基础性原理问题的研究,而企业的研发决定则要从自身的商业利益和成本考虑18。从大学的原始技术到具有商业价值可为企业利用的技术之间的跨越对于大学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都难以靠自身力量实现。而相应地,政府可以很好地衔接这个缺口,协调好两者的互动关系,促进知识在不同系统间的流动。(三)自下而上地结合优势科研实力和地方技术需求实现大学与企业协同

10、创新的不断提升,需要大学具有强有力的研究实力与知识积累,也需要企业积极的参与和研发投入。在确定协同创新的目标技术领域时,同时要考虑这两个因素,即大学及公共科研机构的相关研究优势及地方企业的技术需求。这个项目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方法,主要由地方政府联合企业和大学科研人员提交行动计划,经过文部省审批通过得以进行。项目的重点发展领域定于等离子体技术,就是既考虑了名古屋大学在这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实力及超过50多年的研究经验,同时也结合了地方产业主要为制造业的特点。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和材料、纳米等其他技术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创新,能为地方制造业产业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动力。只有通过结合大学优势科

11、研领域与地方产业技术需求,才能发挥乘数效应。因此,大学首先必须要有强劲的科研实力,这就要求现代大学在强调为社会服务的第三功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研究这个根本性的职能。在讨论产学合作的问题时,有些学者担心大学的“创新”新职能会转变大学的研究属性,使研究越来越偏向应用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创造19,但已有研究表明这样的转变并未出现20。其实,在考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中,人们应该认识到两者在产学协同创新过程中是可以做到两者兼得、互不冲突,而且任何一方都不应被忽视。该项目中通过对科研成果进行阶段标识从而对科研成果在创新路线图所处阶段进行准确的把握,就可以有效地平衡满足企业技术需求与追求突破性前沿基础知

12、识之间的关系,引导两者关系朝合理方向发展。对于处理研发能力薄弱的中小企业与大学之间的协同创新关系就更应注意这个问题。其中,大学的基础研究的科研水平需要一个漫长时间的积累,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的积极引导与不断投入。而与此同时,企业必须在协同创新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只有企业才最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才能使大学的科研成果不会脱离实际,最终通过被企业的吸收、利用而转化为生产力。五、结语通过对日本“知的集群”项目中东海广域纳米技术制造业集群项目的实地调研,文章从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促成长期联盟和战略领域的集群协

13、作等网状关系的形成,有利于集中优势研究资源,为促进协同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其次,政府在协调、链接大学和企业协同创新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研究设施体系和提供优惠措施大大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提高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最后,在强调大学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取向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大学知识创造这一根本任务,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财政投入,同时,也要充分给予企业表达技术需求的机会,承认其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文章除了为探讨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理论问题,特别在政府的职能定位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实证依据外,还希望能提供一定的政策借鉴。如我国近期实施

14、的“2011计划”,其目标也是促进在战略领域大学和企业的高层次协同创新。我国的大学研究水平近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时,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能力还有待加强也是不争的事实。文章个案中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较弱这一特点正好吻合了中国大部分企业研发尚且不足这一现状。因此,对于中国或拥有类似特点的国家来说,致力于通过促进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活力,在使企业与大学进行更好的协同创新,特别是政府在这过程中起到的推动及协调作用方面应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参考文献:1cohen w, nelson r, walsh j. links and impacts: the influence of

15、public research on industrial r&d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48): 1-23.2苏竣,何晋秋.大学与产业合作关系中国大学知识创新及科技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宗晓华,洪银兴.创新范式转型与中国大学一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的深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1-9.4saxenian a. regional advantage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65.5ohmae k. the end o f nation state: t

16、he rise o f regional economiesm. new york: free press, 1995: 82.6woolgar l. new institutional policies for university-industry links in japanj. research policy, 2007(36): 1261-1274.7kitagawa f. regionalization of innovation policies: the case of japan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05(13): 601-618.8

17、hashimoto t. the hesitant relationship reconsidered: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in postwar japanm/branscomb l m, kodama f, florida r. industrializing knowledge: university-industry linkages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mbridge: mit press, 1999: 234-251.9collins s, wakoh h. universities and

18、 technology transfer in japan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 fer, 2000(25): 213-222.10 lee k j. from interpersonal networks to inter-organizational alliances for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s in japan: the case of the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 r&d management, 2011(2): 190-201.11许长青.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考察:基于日本的案例研究j.高教探索,2008(5):60-65.12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平成21年度知的一創成事業eb/ol.2014-09-25.13鲍威.法人化改革后日本国立大学财政管理体系的重构从“行政隶属型”向“契约型”的转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7(9):62-67.14田爱丽,陈永明,张晓峰.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效果分析以名古屋大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6(15):31-35.15丁建洋.作为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