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建西娘庙的报告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重建西娘庙的报告 一、原西娘庙概况 西娘庙位于xx县区城东,中条山部胡疙瘩前两公里处的制高点上,实名为“后土庙”。因当地民间年年闹社火庙内敬有黄土娘娘的神像,故久而久之习惯了就把娘娘会(有碑文记载)称作娘娘庙,至于传说无从考究。 西娘庙分前后三座大院。后院是正殿供奉后土娘娘神像,占用三间,西边一间供奉“马王爷”,东边一间供奉财神爷,一共五间,后院东厢房三间,西厢房三间,靠正殿下方两边分别为西华门和东华门。西华门外另有和尚居住一座小院,共四间小房。后院的下方为香厅四间,香厅两边为东西过道,紧靠过道东西各三间陪房。 中院上首为钟鼓楼,(有郭丰义写生记载),中院东西两边有看戏的看楼,各五间,均为

2、两层,楼上是妇女和儿童,楼下是做生意的商铺,中院下首为戏台,戏台下层为大通道,戏台上下两层为三间,戏台东边通道外是一座小院,供寺内办公的地方,戏台西边通道外是三间两层楼房,一楼面朝庙外,二楼地面与通道相平。 前院为大门刚进来的一座院,上首为戏台的背面,东边为三间廊房,西边为五间楼房,一楼面外是三间砖窑,前院下首为五间大门房,东西两间为大门,中间三间面庙内,为库房。 庙的方向为座北面南,庙内外所有台阶为沙石条铺成。全部庙宇建筑为砖木结构。 古庙会为一年两度,农历三月十八日和九月十七日。正月十二到十七为三社社火活动,请神和送神摆驾。除这些活动外,月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和尚诵经念佛,老百姓的礼拜祈福求子

3、许愿还愿,庙会香火不断。男男女女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古庙会远涉河南渑池、陕州,陕西潼关以及山西南部的永济、安邑、绛州及三省的三角州各官府衙门。 二、原西娘庙所属辖区 原西娘庙为三社共管。 东社。坡头、陡泉、杨家沟、苏岭、车沟、庙窊、下涧。 中社。前川、后川、马家河、沟西、郭原、杨树爻。 西社。马泉沟、姚家坡、张原、尖坪、梁宿。 三、原西娘庙的历史贡献 原西娘庙地处xx县区东部山区,在东山所有庙宇中西娘庙是最宏伟壮观的一座寺庙,在历朝历代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佛学文化活动中心。担负着汇通各种信息情报的重任。城乡间各种物资交易,牲畜交易的市场。每年两次古庙会活跃着当地民间的文化生活。 西娘庙在新中国成立

4、后以光辉的形象屹立在平陆东部山区。抗日战争中像冯子健、令狐兴中、陈义学等以西娘庙为中心组织游击队抗击日寇侵略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后自一九五二年成立西娘庙小学、完小、初中到学校全部撤出西娘庙为止,历时近三十年间为保卫祖国,为改革开放,为建设具有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合格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革命领导干部。培养一大批教师队伍以及国营和私企老板,企业家和矿业山业主,他们都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西娘庙的光辉精神永载史册,无可非议。 西娘庙当之无愧应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西娘庙的遗址上永垂不朽,在历史上重修庙宇时(像xx省xx县区的皮乐贤、绛州的自成周),文献记载中他们都为西娘庙重建捐献过银两,同志

5、们、朋友们、同胞们、同学们、学友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无钱无力还可以为重建西娘庙摇旗呐喊,所有原西娘庙的三社的老百姓让我们携起手来重建一个金碧辉煌的新庙宇留给我们的子孙,留给后人。 四、重建西娘庙机构名称 1、xx县区重建西娘庙筹备处(或委员会) 2、xx县区西娘庙旅游开发区(这涉及到行政村的变更暂不可使用) 五、重建西娘庙的机构设置 原则上还是按照西娘庙的三社为基准成立重建西娘庙领导小组。 1、三社领导核心小组: 葛建平(后窑村长)、刘郑华(陡泉村长)、刘三学(坡头村长)、张春生(向阳村长)、陈俊锋(尖坪村长)、郑学军(碾道村长)、张长治(郭原村长)、郭丰文(马河村长)。 2、总领:

6、刘杨娥、张成远、梁旭川 3、督工 xx县区人民政府 4、质监 5、财务监管 6、宣传发动部 7、对外联络部 8、基建部 六、宣传发动 1、发布重建西娘庙的一号公告。 2、网络发布重建西娘庙的信息,招募投资者、募捐者。 3、向原西娘庙的就读学生代表发布募捐公告。 七、资金来源 1、三社老百姓集资 2、成功的企业家、私企老板、矿山业主投资 3、工程承包老板以及三社全体在外工作人员,大小工头资源集资。 八、西娘庙远景规划 1、开发西娘庙旅游xx县区 2、收集和整理三社的抗日历史名人,英雄事迹和物证,举办红色旅游博物馆。 3、恢复古庙会开展文艺活动,传播佛教文化。 九、开发旅游一条线 1、观赏传说中的

7、马蹄庙址。 2、参观胡疙瘩日本侵略中国修筑的炮楼的遗址。 3、瞰景山瞰望前川的三龙戏水。 4、畅饮长命河的长命水。 5、莲花台观赏中条山全景或运城盐湖美景 6、观赏条山奇观颠倒井 7、品尝条山的土特产“八月炸”、“五味子”、山核桃、食马泉沟的水化柿饼、喝有名的柿子保健酒、食用陡泉村的石井豆腐、看秋季黄蜡木的满山红叶,听胡橡树的萧萧风声。 春观条山美景心旷神怡,夏饮长命河水避暑健身,秋食野味水果观赏满山红叶,冬观条山冬雪奇观。 十、西娘庙的土地问题 1、西娘庙遗留下来的就有寺院土地在西娘庙的周围 2、五二年建立的学校所有土地都是西娘庙的官地 3、西娘庙学校撤走以后由庙下生产队占有,改革开放后由庙

8、下队划分给个人耕种。 十一、重建西娘庙的步骤 原则上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看资金的筹集程度) 1、先盖后大殿,修简易道路架设电线修筑蓄水池。 2、盖戏台、建大门,修围墙 3、建钟鼓楼 4、重建看戏看楼 5、绿化周围风景带, 6、开发旅游线路。马蹄庙-胡疙瘩(红色旅游)-瞰景山-莲花台避暑山庄-长命河水利。 十二、抄送: 第二篇:仙娘庙调查报告七里镇仙娘庙会调查报告 -深思传统文化 10历史本科班黄华飞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庙会仍然以其独有的生机屹立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林。庙会,这一活动值得我们发掘,深思的东西太多了。本次报告以对七里镇仙娘庙会的调查为纲,试图发现以庙会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

9、当代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卷首语 庙会又称节场,庙会风俗是伴随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庙会将宗教信仰,福祗崇拜,商品交换,社会交往,娱乐热闹,会友看亲等活动集为一体,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及其精神的发展。 本次活动采用访谈和收集资料的方式进行调查,以调查报告为参考,从而以便对仙娘庙会有个更清晰的认识。由于个人能力的不足,因此必定有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请见谅。案例七里镇仙娘庙会 关键词:仙娘庙会传统文化民间信仰 正文: (一)赣南的仙娘信仰和七里村仙娘庙 赣南仙娘信仰主要是三霄神和七仙女。民间认为,三霄神和七仙女十人主管妇女生育和小孩疾病,尤其是能保有小孩免得天花、水痘、麻疹等病。仙娘信仰在整个

10、赣南地区是相当盛行的,仅次于许真君信仰。 (二)仙娘庙介绍及仙娘传说 仙娘古庙坐落在xx市xx县区七里镇四联自然村,坐西北朝东南,幅宽26米,进深32米,建筑面积约600多平方米,为四合三进式砖木结构,水磨群墙,三山式封火墙。仙娘庙分为三层。一层主要供奉着各种神灵,云霄、碧霄琼霄位于正中,在她们左边为麻姑,右边为七仙女;第二层是戏台,有部分房间是供戏班在唱戏时居住的;第三层为文昌阁。仙娘庙曾多次进行修葺,直到1978年以后才基本修葺完成。 而仙娘不仅仅是保佑孩子免发天花,妇女早生贵子的神明,还是保佑合坊村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家宅平安,身体健康的女神。传说,从前七里镇孩子预防发天花的办法是在有

11、天花的孩子身上取下一块火疤将其吹入健康孩子鼻孔使孩子产生天花抗体。但这种办法危险性极大必须由有经验的人操作,一不慎孩子轻则毁容重则危及生命,令人非常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仙娘庙应运而生。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前七里镇孩子发天花死了不少孩子。一位老太太来到七里镇为许多孩子治好了病,人们为了纪念她于是为她建庙。 (三)调查内容 给予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对仙娘庙进行了三次考察。2010年5月2日,仙娘,庙会的活动正式开始。当天的戏剧部分由老年人协会进行举办的,而后部分是由宁都戏班承办,主要是东河戏。当天去的人不是很多,而且绝大部分是老年 人,年轻人很少,而且即使是来的年轻人,我们经过访谈了解到他们大多是来做

12、研究或是摄影爱好者,再或是村里的一些小孩来凑热闹。真正对戏剧感兴趣或是由于信仰而来的人寥寥无几。 和这一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年人的执着与痴迷,无论是对戏剧还是对仙娘信仰都相当的浓厚。在考察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一件是当我们坐在长凳上看戏的时候,进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妇女,她提了几袋子东西,物品很丰富,如寿桃、饼、苹果等。一进去,庙里的首事就张罗开了,把这些东西叠放开了。我怀着好奇心也去看了。我于是询问了庙里的首事,他说:这个婆婆每年都会过来,而且每次都会提很多东西来。更让我吃惊的是,他说这个婆婆只要赣州有庙会,无论是哪她都会去,而且这样已经持续了20年了。我跟着婆婆走出庙里来到门口烧香

13、的地方,只见她拿起长长的香,开始祈祷,但是她的那种方式与一般静静的祈祷方式不同,看过之后,就会使人有种被她的信仰折服的感觉。 第二件事就是我们同庙里长期经营小点的人之间进行的访谈。从她那里我们知道,从农历三月十九晚上22:00点起,庙里就会异常热闹,人们都会争上头一炷香,对于来参加庙会的年轻人这一问题,她说大部分都是随家中老人来的,在板凳上坐坐就基本走,不会待太长的时间,年轻人对这都不感兴趣。 第三件事就是傍晚时分,有一家人端了寿桃、寿面、寿包等东西过来,庙里放鞭炮欢迎。那些确实都很漂亮,很有一种过生日的感觉。 另外,庙会期间的戏剧都是用方言唱的很难让人听懂,也许这也是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原因吧。

14、 四、总结。学者赵世林认为“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过程,在这个过程因受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具有强制性和模式化要求,最终形成文化的传承机制,使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和延续性等特征。也就是说文化传承是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也是文化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动因,社会成员正是通过习得和传承共同烦扰民族文化而结为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1】 (一)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观念淡化的原因探究 笔者认为,文化传承是一件厚重而深远的问题。在当今物质横溢的社会,传统文化正岌岌可危,青少年对于以庙会期间戏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重视已远远淡化,我认为这其中可能有以下几

15、个原因: 一、现代文化的高度发展,青少年面对的诱惑太多,吸引太多,太多东西的对于青少年的吸引价值远远高于传统文化。这些东西更能满足青少年对于新奇的要求,而传统文化形式单一吸引力较之远远下降。 二、传统文化多年来都以一种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没有新意。就如此次庙会期间的戏剧而言,它采用方言来唱,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听上去也是云里雾里的。 三、传统文化的宣扬方式不够正确,只限于局部的几个方式的传播,在对象上同样忽略青少年这个大团体,没有加以创新以吸引更多的群体。 四、国家在政策存在巨大的疏漏,没有从具体上发扬传统文化。 ( 二、)文化传承新途径的探索 (1)重视民族政策的作用 王春燕就民族政策入手,认

16、为民族政策在性当程度上决定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纲领和总政策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的根本保证。【2】 (2)将文化传承与旅游等商业活动联系起来,提高文化传承的作用。 (3)利用现代的传播媒介,将传统文化与工业文化相结合。覃慧宁运用传播学理论,从人类文化变迁和和文化调试角度,认为在积极接受、吸取、利用现 代电子媒介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将山歌文化保有与现代工业文明有机结合。【3】 (4)重视法律的的作用。李磊博士从法律保障制度的角度出发,指出法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机制和法律武器【4】 。 (5)将家庭、社会、个人有机的结合,从三个方面努力宣扬传统文化.。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三个方面即具体形式、客观形式以及体制的形式中得到启发,卢露引出我国应该将家庭、学校教育、文化制度、文化事业发展相结合。 【5】 (6)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意识的树立与培养,只有青少年打心里热爱传统文化,才是传播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总体上而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还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实践的还比较少我国传统文化正亟待拯救,我们更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