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_第1页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_第2页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_第3页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_第4页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对南京市4所高校2922名理工科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与文科大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呈现出“内向缄默又思想活跃,冒险进取又理智务实,谦和单纯,独立性低”等心理特点。高校应根据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识1。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与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相比,在专业设置、课业压力、人文素养乃至思维方式上均有

2、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势必会体现在他们的心理素质特征上。因此,要更科学有效地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促进其心理素质发展,就必须对他们的心理素质现状及特点进行探究。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南京市4所本科高校抽取理工科专业大学生2922人。其中大一年级799人,大二年级805人,大三年级751人,大四年级567人;男生2087人,女生835人。另抽取文科专业大学生2075人参加测试,以供参照对比。(二)研究工具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对抽取的大学生样本进行团体施测。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由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卡特尔教授于1950年编制,通过相互独

3、立的16种人格因子评价被试的心理特征,并可在16个一级人格因子的基础上计算出8个次级人格因子,包括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创造性、成就与成功的可能性等,可较全面地反映被试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16pf问卷虽不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测试问卷,但作为可以多维度反映被试心理素质的人格问卷,也能对被试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作出评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做分析处理。二、研究结果与讨论(一)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析根据16pf问卷使用手册,将所测得16个人格因子的标准分按低分和高分进行统计,直观地看出被试群体的总体个性特征,标准分为1-10分,得分低于3分为低分,高于8分为高分。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

4、看出,a因子中低分数段的人数多,f因子中高分数段的人数多,说明理工科大学生总体上虽然个性缄默内向,但内心世界并不平静,兴奋性很高,是外冷内热的“热水瓶”,这一特点提示教育管理者应该多为理工科大学生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和人际交流,增加他们内心世界的“出口”。e因子和q2因子低分人数多,高分人数少,说明理工科大学生个性比较顺从依赖。l因子和n因子低分人数多,说明理工科大学生比较单纯、天真,容易相信他人,这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h因子和m因子中高分数段的人数多,说明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活跃,爱幻想,富有冒险和进取精神,同时,q1因子高分人数少,q3因子低分

5、人数少,i因子低分人数多,这说明自律严谨、理智传统的人数也不少。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先进群体,身处在信息多元、思想包容的时代,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但作为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他们又思维严谨、理智务实。可以说,敢为性和务实性是反映在当代理工科大学生身上的时代特征2。概括来说,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个性特点可概括为:内向缄默又思想活跃,冒险进取又理智务实,谦和单纯,独立性不高。(二)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表1可以看出,在反映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的c因子(稳定)、o因子(忧虑)、q4因子(紧张性)上,情绪稳定者多,忧虑烦恼者少。此外,16pf问卷还可以根据16个人格因子进行进一步统计,计算出8个次

6、级因子。其中,x1因子(适应与焦虑)和y1因子(心理健康因素)是评估被试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x1因子分数越高,被试适应越差,情绪越焦虑;而y1因子分数越高则说明被试个人状态越好,低于12分则代表情绪显著不稳定。在本研究中,x1因子(适应与焦虑)中低分数段人数多,得分在8分以上者282人,仅占比10%;y1因子(心理健康因素)低于12分者只有50人,仅占比2%。这些结果说明所调查的样本里,情绪焦虑、不稳定的人数很少,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总体上情绪稳定,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三)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创造性及成就特质分析16pf问卷是评估16岁以上被试人格特征最普遍使用的工具,不仅可以对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

7、平进行客观评估,还能对被试的创造性和成就可能性进行评估。其中,次级因子中的y2(专业成就)、y3(创造能力)、y4(新环境中的成长性)是对被试的创造性及成就特质进行评估的3个指标,得分越高代表被试的人格特征越有利于其学业、工作成就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y2因子得分若低于47,则个体的人格特征不利于其成就发挥;y3因子得分若低于68分,则个体人格特征不利于创造力发挥;y4因子若低于17分,则个体工作和学习成功可能性小。本研究中,y2因子低于47分者仅有415人,占比14%;y3因子低于68分者189人,仅占比6%;y3因子低于17分者243人,占比8%。以上统计结果说明,绝大多数被测学生其人格特质

8、有利于其学业、工作成就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四)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与文科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比较为更直观地了解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把所抽取的文科生和理工专业学生的16pf得分进行均值比较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文科生与理工科学生在乐群性(a)、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敏感性(i)、怀疑性(l)、世故性(n)、实验性(q1)、自律性(q3)、紧张性(q4)11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具体来说就是:文科生比理工科学生更外向乐群、更支配攻击、更轻松兴奋、更感情用事、更多疑、更精明世故、更紧张焦虑;而理工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情绪更稳定、更有恒负责、更偏激批评、更独立

9、。(五)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性别比较将不同性别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16pf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发现,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个性特征的性别差异非常明显,在9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女生比男生性格更外向活泼,心情更轻松愉快,行事更独立,同时也更敏感多疑;而男生比女生更忧虑,更多心理烦恼,思想也更激进。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男生通常比女生背负了更多的家庭期待和社会压力,男生对于未来和前途具有更大的忧虑,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房价压力,实现个人抱负和自身价值的意愿较强。而相对而言,家庭和社会赋予女生的社会压力要小得多,而且女生天性上爱抱团聚众的特点也使她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更加

10、强大,个体承受的压力和焦虑更小。(六)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年级比较为了探究理工科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年级差异,将一年级到四年级大学生的16pf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除n(世故性)和q3(自律性)两个因子外,其余9个因子上均表现出了显著年级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lsd)发现,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与其余年级的差异最明显。具体表现为:大一新生性格最外向活泼,情绪最稳定,心情最轻松,最冒险敢为,敏感性和怀疑性最低,最爱幻想,独立性最差,最依赖,同时在聪慧性因子上得分最低;大四实验性因子得分最低,表现为最保守传统。原因在于,大一新生历经艰辛的高考之路总算成功跨入了大学校园,多年的理想变为现实,

11、正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时候,此时心情轻松,乐观进取。但是,由于从小就缺乏锻炼,生活经历单一,因而他们又显得有较大的依赖性,有些同学甚至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面的限制,所以在聪慧性水平上低于其他年级。到了大四年级,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冒进被现实击碎,开始变得稳重甚至保守起来。三、主要结论与相关建议(一)主要结论1.与文科专业大学生相比,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更内向,情绪更稳定、更有恒心和责任心、更偏激更爱批评。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概括为:内向缄默又思想活跃,冒险进取又理智务实,谦和而单纯,独立性低。2.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良好,情绪

12、稳定,人格特质有利于学业及工作成就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3.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性格更外向活泼,心情更轻松愉快,行事更独立,同时也更敏感多疑;男生比女生更忧虑,更多心理烦恼,思想也更激进。4.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中,大一年级新生性格最外向活泼,情绪最稳定,心情最轻松,最冒险敢为,敏感性和怀疑性最低,最爱幻想,独立性最差,最依赖,在聪慧性因子上得分最低;大四年级学生实验性因子得分最低,表现为最保守传统。(二)相关建议首先,针对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内心丰富而个性普遍比较沉闷的特点,应多为其开展各类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增加人际接触,增加他们内心世界的“出口”;针对他们个性比较依赖,独立性差的特

13、点,应多创造条件促进其社会实践,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针对他们比较单纯天真,容易相信他人的特点,应加强安全教育,提升自我保护能力;针对他们思想活跃,爱幻想,有冒险和进取精神的特点,应鼓励他们创新和进取,成立各种科研工作室和创业团队;等等。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凝聚、激励、约束、导向、纽带、辐射、渗透”功能3,优化育人环境。同时,高校还应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辅导员的心理素养。辅导员直接负责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他们在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应通过培训增加辅导员的心理知识,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养,提升管理艺术。参考文献:1张存库.浅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7(2).2许燕.当代大学生核心人格的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