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之路_第1页
深化改革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之路_第2页
深化改革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之路_第3页
深化改革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之路_第4页
深化改革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之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深化改革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之路        2013年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时,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融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主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将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早在2013年1月,教育部就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成立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重庆科技学院作为参与单位之一,在研究中结合升

2、本以来的办学实践,深切地感受到:转型发展势在必行。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并向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服从于这一新的特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客观要求。在此背景下,无论是采取何种措施提高劳动者的普遍素质以克服劳动力需求的供求结构性矛盾,还是大力培养创业创新型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不断技术进步的需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一定的本科及以上的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立交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而这是国家赋予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职场用人标准转变的现实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3、阶段,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1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尖锐,就业问题日趋严峻。相对应的是,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一现象说明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人才的大量需求又得不到较好的满足,其主要问题不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而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出现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而制度性根源来自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那么,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入点在哪里?借鉴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经验,应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

4、必然。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规律新事物,建立丰富并完善新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产生质的飞跃。而应用科学研究将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通过方法创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领域,解决社会生产实际问题,不断发明新技术、新工艺,创造新方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向前发展。因此,依据人类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和学科知识本身的属性,要求高等教育体系要涵盖学术研究型高等教育和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在驱动。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由于缺乏现实的分类指导政策,我国高等院校在一定

5、程度上出现了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特色不显、目标趋同、跟风升格、求大尚名、模式单一的局面。不少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基础薄弱、师资结构问题突出、资金投入不足、服务地方(企业、行业)的能力和水平有限、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没有必要走传统大学发展之路,也难以跟进老牌大学学术追求的步伐,因此,必须在主动、深入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合理定位,赢得并拓展学校自身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获得特色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所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重庆科技学院和怎样建设重庆科技学院”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大根本问题是摆在重庆科技学院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进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6、是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的基本前提。为了走好应用型高校发展道路,早日建成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实现在应用型大学行列中“四高一好”(办学高层次、学生高素质、科研高质量、师资高水平,社会评价好),重庆科技学院在教育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方式、学科专业结构、应用研发水平、管理体制机制五大重点工作上进行了实践探索。1.坚持三个重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向应用技术大学建设,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严格遵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发展走向,切实把握应用技术大学内涵与实质,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走特色办学之路。办学模式重视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充分发挥地方、行业企业在改革创新中的作用,推进产地共建、产

7、教结合、校企一体化、集团化办学,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区域、与产业的紧密对接。学院先后与中石油、重庆科委、重庆安监局合作建设了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重庆安全工程学院等多个项目,同时依托共建共享的培训基地、科研平台,学校开展了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的多种培养模式变革、开展了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创新、开展了应用研发、技术转化、成果推广等多种科研成果提升。人才培养重视能力本位,突出应用导向。应用型人才,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更要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院通过“素质基础、能力本位、应用导向”的原则设立,通过“强化基础、精练

8、专业、突出能力”的实践导向,构建了一种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四个模块组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增强课程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同时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与职业标准衔接,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制度,满足学生“创业有本领、就业有技能、继续学习有机会、终身发展有基础”的要求。教学评估重视三个结合,深化社会评价。注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有机结合,注重来自于毕业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方面的评价。学院积极构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自

9、我分析、他方评估、多方监测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尝试将教学质量监测纳入到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中。2.实现三个转变,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由学科学术型人才教育转向职业性专业人才教育,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并重,铸就的是“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能力。在教学主体上,由学校单一主体向校企双主体或多主体转变。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是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合作不紧密、缺乏深度、激励不足,问题实质就是企业没有真正融入学校建设。学院通过与地方、企业组建“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构建严谨、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共建共享平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安全工程学院),

10、让企业真正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惠双赢。当前,学校校企合作主要有三种方式:访问工程师模式,即学校和企业互派教职工到对方挂职锻炼;双元制培训模式,即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操作密切结合;共建实验室模式,即以研究院、公司等为载体,共建共享。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教导为主向以学生学做为主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是关键,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操作过程,学会学习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有一种“体验学习”,即靠学生自身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也就是强调学习英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在实践教学中也依然适用。因此,在应用

11、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同样必须由教师教导为主向学生学做为主转变,要让学生尽可能参与教学全过程。重庆科技学院从教学目标制定、课程内容设置到教材实验选用,均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主体贯穿于教学活动整个过程。在教学考核上,由考核知识为主向考核知识与能力、素质并重转变。学院探索建立了教学考核新模式,重点由原来的注重考核知识变为现在既注重知识考核又注重能力和素质评价。其中,知识考核侧重课程的“三基”;而能力和素质评价则主要放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制定了课程能力大纲及实现距阵,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开展课程训练、单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小设计、大作业、小论文;查阅文献、社会调查等运用知识分析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培养,以协会或兴趣小组等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或创新设计方面的竞赛。新模式将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做到了既考核了知识又评价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对学生的评价是全面的、客观的、真实的。3.注重四个原则,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体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学院不断深化与“两业两域”产业链的对接,更加注重学科专业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价值贡献,提升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的符合度、依存度和共享度。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时,注重“四个原则”。需求导向原则。紧紧跟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社会职场用人标准的实际需要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展动态,适时改变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不断研究和改革课程,

13、摒弃落伍专业,开发新的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切实满足社会用人要求。自主能动原则。根据学校实际,不等不靠,积极能动,自主开发和整合原有专业教学资源,交叉融合、优化提升,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打造若干有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专业群,着力打造本科教学品牌。创新驱动原则。围绕学科专业结构的重点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本领,通过教育理念更新、知识体系调整、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法革新,驱动学科专业改革发展,做到前瞻研究与探索实践有机统一,做到先行试点与全面推进有机结合。社会评价原则。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应用研究水平、产业服务能力等方面,更加重

14、视用人单位标准和社会评价标准,不断优化完善自我评估体系,使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价协调一致,真正做到产学研用协调发展,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4.加强两个建设,提升应用研发水平为把服务“两业两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立足点和生长点,学院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协同创新、互惠多赢的思路,深化与行业、企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横向联合与深度合作,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协同机制、打造品牌形象,强化技术转化和成果推广,全面提升学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校企、校地协同培养人才,共建培训中心、专业甚至二级学院,共建教学科研平台,打造多主体合作、多团队协作、多

15、模式运作的一体化大平台,全面提升学校应用研发水平,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学院与中石油共建了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与重庆市科委、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成立了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与重庆市安监局联合举办了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同时,以此为载体建设学校特色品牌,形成学校优势形象,增强社会认同度和美誉度,加速优势资源的汇聚和整合,促进学校科学持续地发展。机制建设。构建高层联系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反馈改进机制三大机制。主动加入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产业合作协作组织,定期走访三大石油公司以及中钢协、中有色,积极寻求支持与合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落户学校,主动争取与地方政府共建学科专业、实验实

16、习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基地,与合作单位联合申报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推动科研人员到企业一线,开展学习调研,在生产实际中发现科学问题,以研讨会等方式与企业沟通互动,发现科技需求,协同创新、联合研发,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5.突出三个特点,增进管理体制机制如果说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是目标方向,那么运行机制是重要保障,在实践探索中,学院凝练出了校院两级管理三级运行的“小、快、灵”机制。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完成了从专科教育为主向本科教育为主再到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跨越,证明“小”“快”“灵”办学机制有利于加快新兴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学院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原则,确立了校、院、系“两级管理、三级运行”的办学机制。在学院制改革中,赋予学院自主发展权、自主理财权、自主用人权、自主支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