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就业能力培养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根本途径_第1页
浅析就业能力培养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根本途径_第2页
浅析就业能力培养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根本途径_第3页
浅析就业能力培养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根本途径_第4页
浅析就业能力培养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根本途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就业能力培养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根本途径    摘要: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根本途径。笔者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就业力现状调查发现,高校只有围绕就业力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受企业的欢迎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词:就业力,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就业力的内涵就业力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英国,根据维基百科全书的定义,就业力是指能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职业的能力,主要指个人求职择业与胜任工作的能力,是个人实现职业理想的本领。就业力主要包含以下七种能力:(一)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这是指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

2、上,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制订相应的职业规划,从而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该能力包括:自我剖析和职业测评,制订相应的职业计划,确立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职业策略的实施、反馈和修正等。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二)求职能力这是指学生面向人才市场的竞争,主动求职应聘以获得自已满意的工作的能力。通过充分获取各种招聘信息,认真分析人才市场和职业环境,根据自身能力素质,确定应聘单位,最后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介绍自我、展示自我,达到求职成功的能力。求职能力包括:收集企业信息的能力,职业判断的能力,求职技巧、应变能力,表达能力,沟

3、通能力等。(三)实践能力这主要指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岗位胜任力的外在体现。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很快能胜任岗位工作,企业培训成本较低,所以许多用人单位都比较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实践能力包括:思维和判断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计算机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四)终身学习能力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角度看,终身学习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关键能力。该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平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的能力不仅是大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能力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搜集

4、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等。(五)开拓创新的能力这是指大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人才素质的核心,也是一个人就业力的核心,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核心能力与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该能力包括:思维的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等基本要素。(六)专业应用能力这是指大学生作为专业人才,从事某种专业工作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适应具体工作所需要的应用性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对本行业相关知识及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把握等。(七)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高情商心理素质与情商高低也会影响

5、学生的就业力及职业的成功,甚至影响到学生今后未来对人生幸福的感知度与把握度。二、高校学生的就业力现状调查(一)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需求调查结果2013年,我们与经常合作的52家企业联手,专门针对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等与提升学生就业力息息相关的几个方面展开了座谈,座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最为关注的是对大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培养,90%以上的企业对当今大学生的职业化素养不满,他们认为造成大学生职业化素养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毕业的大学生主体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不能吃苦,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较差,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承受挫折压力的能力也差

6、。78%以上的企业对当今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满。这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实习实践活动中,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很快能胜任岗位工作,企业培训成本较低,所以许多用人单位都比较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沟通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计算机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72%以上的企业较为关注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革,认为课程内容如果能与企业的工作内容对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很快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还有的企业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感兴趣,认为学校如果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活动实施

7、的导航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53%以上的企业家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做一很好的职业规划,然后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职业准备,这样一来,学生的就业力会大大提高,他们未来职业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二)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力现状调查结果通过对辽宁省高校2011级及2012级在校生抽样选取的150名学生展开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29份,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态度、职业需求认知及就业力提升诉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态度积极。(1)我们调研的129位同学都关心自己未来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而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63%的同学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61%的同学对所学专业将来是做什么的比

8、较了解。学生的就业态度积极。积极的就业态度是提升学生就业力必不可少的要件。(2)学生的职业需求认知基本与企业需求一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校大学生有着较为准确的职业需求认知,他们认为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素质的要求依次排序是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在校学习期间,他们认为应当着重提高这些能力:第一位的是106人选择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占到82%的比重;第二位的是102人选择了协调沟通能力,占到79%的比重;第三位的是86人选择了挫折适应能力,占到67%的比重;第四位的是79人选择了经营管理能力,占到61%的比重;第五位的是69人选择了创新开发能力,占到54%的比重;第六

9、位的是56人选择了新知识吸收消化能力,占到43%的比重;第七位的是51人选择了再学习能力,占到40%的比重;第八位的是38人选择了调查研究能力,占到30%的比重。在毕业生工资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挣到1000-2500元就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预期,这与企业给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基本相当。学生的择业观念较为现实可行。近六成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近两成的学生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有一成的学生选择不就业,继续深造;还有一成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找工作时,你将通过何种方式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情况?129人中有57人选择寄发自荐材料的方式;129人中有52人选择参加招聘会现场的方式;129人中有47人选择

10、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129人中有37人选择在就业网站发布就业资料的方式。2.学生的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对峙冲突。(1)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足。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近六成的学生认为将来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但对自己的能力不是很自信,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显得很不足。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我们调研的结果是,129人中仅有25人选择了在校期间制定了职业规划,并按照规划有目的地学习和培养相关知识与能力;129人中有59人曾设想过未来的职业,因为不知道将来从事何职业,所以没办法制定职业规划;129人中有28人未想过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走一步算一步;129人中有17人认为无必要制定职业规划

11、。(2)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准备工作做得不足。如果你马上毕业,有八成的学生选择马上就业;你认为就业准备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八成的学生选择大二开始,其实就业准备应该从大一就开始。你想选择什么样的就业单位?有50人选择国有企业、有43人选择外资企业、有41人选择合资企业、有27人选择政府部门、有17人选择民营企业、还有17人选择自主创业,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从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流向民营企业,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准备工作做得不足,急需学校及专业教师的引导。3.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力提升诉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近九成的学生最担心的事情是自己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依次排

12、序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沟通协调能力、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95%的学生希望在学校能提升他们适应社会、与人交往、团队合作、演讲口才、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等具体能力。三、提升就业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一)课程体系改革应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力来展开针对当前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捷径。高校可依据经济发展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系统培养人才,本着专业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四大对接”来开设课程。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主要内容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13、二)深化教学改革,学生实践教学机制创新研究学生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基于此,高校应深化“校企协议”合作模式,通过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选取其中的典型企业,把该企业的工作流程方案化,开展“项目实训”。实现课堂的开放性特点。在合作企业中成立教师企业工作站,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调研和讨论,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咨询服务等方式,使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的双重指导下,零距离参与企业工作实务,促使学生较快实现学生向职业人身份的转变。同时,进一步深化“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可依据专业岗位人员

14、的成长路径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融合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三)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是把行动和学习统一起来,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来学习和为了真实情境中的行动而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行动,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即强调合理的知能结构,专业技能的应用性、针对性;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

15、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环境意识,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2.教学内容具体。企业工作岗位任务是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唯一依据,按照工作岗位的内容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所必需的流程、技能和相关工作经验来确定学习领域。3.教师教学地位变化。教师再也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教材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根据学习领域创设相关学习情景,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是以听讲和笔记为主,而是在一定知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教师设定的问题,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

16、为目标进行主动学习。4.教学组织过程多样化。根据设计的学习情境,选择一种主要的或同时运用多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训练法、角色扮演法、图示演练法等。5.多向沟通方式。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单向的沟通方式,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是接收器;而行动导向教学法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尤其是要激发学生发言、讨论、辩论,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情况。6.学生参与程度高。因为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学生无论完成什么任务,基本上都要遵循收集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样六个步骤,这就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每一个环节都要学生亲自动手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四)建立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档案,助其实现准确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就是学生要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潜能以及外部环境谋求最佳匹配。职业定位过程中学生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多个影响因素。学生只有通过准确地职业定位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五)建立学生人文心理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