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论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_第1页
心理资本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论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_第2页
心理资本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论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_第3页
心理资本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论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_第4页
心理资本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论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心理资本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论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    (二)变量测度自变量心理资本量表主要参考了luthans的pcq-24量表,共有24个题项,包含自信、希望、乐观、韧性等四个维度,由李超平博士翻译引入32。因变量职业认同量表选用魏淑华、宋广文和张大均编制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包括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感、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4个维度,共18个题项10。中介变量工作投入量表采用schaufeli和bakker编制,张轶文和甘怡群修订的工作投入问卷,含活力、奉献与专注三个维度,共15个题项49。本研究的控制变量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

2、学校类型、受教育程度。由于学校类型主要包含“一本”和“二本”两类,因此,为简化计,将性别和学校类型以哑变量进行处理、受教育程度以连续变量进行处理。除控制变量外,以上变量都以liket五点量表进行计分。对获得的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和amos8.0进行分析。四、研究结果(一)同源偏差检验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以特征根的相关参数来检验本研究的同源性偏差干扰问题。经过检验,本研究中大于1的公因子有6个,其中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达到31.07%,根据podsakoff等提出的相关建议标准,本研究的同源性偏差在可控范围内46。(二)测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1)信度检验。本研究使用cronbac

3、hs 系数来测量问卷的信度。经过计算,本研究中的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工作投入等的cronbachs 分别为0.77、0.81、0.75,其中心理资本各维度的cronbachs 分别为0.81、0.73、0.79、0.78。职业认同各维度的cronbachs 分别为0.83、0.78、0.85、0.86。工作投入各维度的cronbachs 分别为0.81、0.71、0.76。所有维度的cronbachs 系数都达到0.7的标准,因此本调查问卷有效。(2)效度检验。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工作投入等问卷的结构效度,同时分别比较了心理资本的四因素模型(自信、乐观、希望、韧性)与单因

4、素模型,职业认同的四因素模型(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感、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与单因素模型,工作投入的三因素模型(活力、奉献与专注)与单因素模型(表2)。从表2中可知,心理资本的单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优于四因素模型。工作投入三因素模型和职业认同四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都优于单因素模型,但其rmsea值分别达到0.11和0.12,明显高于侯杰泰等学者建议的0.09的标准50。为此,分别删除工作投入和职业认同中负荷偏低的条目各一项后,工作投入和职业认同模型的rmsea值分别下降为0.09和0.08,达到建议标准。(三)描述性统计结果经过数据处理,各变量的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

5、看出,心理资本与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等都存在正相关,而与角色价值观相关不显著,研究假设h1(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对其职业认同有正向作用)得到部分验证。与工作投入各变量(活力、奉献、专注)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青年教师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其工作投入越多,研究假设h2(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正相关)得到初步验证。工作投入中的活力变量与职业认同中的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相关性不显著,但与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显著正相关;除与角色价值观相关不显著外,奉献变量与职业认同的其他变量都存在显著正相关;专注变量与角色价值显著不相关,但与其他职业认同变量正相关,因此,研究假设h3(高

6、校青年教师的工作投入会强化其职业认同)得到部分证明。考察控制变量方面,性别与活力、专注、职业行为倾向等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女性在工作投入方面相对较少,职业行为倾向相对较弱,但却较为认可教师身份和教师的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与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等呈弱负相关,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说明学历越高,工作投入越多,但对角色价值观认知较低,职业归属感不强。年龄与活力变量呈现负相关,但与奉献变量以及职业认同各变量呈正相关,说明年龄越大,呈现的活力要素越少,但因为职业惯性使然,奉献观念较强,对职业认同相对较高。学校类型与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呈负相关,与工作投入的各变量

7、、职业行为倾向等正相关,说明“一本”院校的青年教师比“二本”院校的青年教师在工作投入、职业行为倾向上有更强的驱动力,但在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等方面却相对较弱。上述结果表明,在检验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和职业认同三者的关系中,置入年龄、受教育程度、学校类型、性别等控制变量是较为合理的。(三)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分析为检验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采用三步中介回归的分析方法来检验,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的变量(活力、奉献、专注)都具有正向影响,对净变异(r2 change)的解释量分别达到20%、21%和24%(见m2、m4、m6)。控制变量方面,性别对活力和专注等变量呈现负

8、向影响(0.11,0.10),年龄对奉献变量具有正向影响(0.17),受教育程度对活力、奉献、专注等变量具有正向影响(0.13、0.13、0.14),学校类型(一本或二本)对工作投入等相关变量呈现显著正向影响,累计达到0.38、0.43、0.50的显著水平。对因变量的影响方面,控制变量中的性别对职业倾向行为存在负向影响,年龄对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倾向行为等变量呈正向影响,且结合计算结果发现,这种正向影响呈u形特征,即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认同较高,30至35岁的青年教师反而认同相对较低,而35至40岁的青年教师职业认同较高(见图2)。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归属感呈负向影响,而与职业行

9、为倾向呈正向影响。学校类型与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等呈负向影响,而与职业行为倾向呈现正向影响。自变量心理资本对职业认同各变量都存在正向影响,对净变异的解释量分别达到29%、26%和32%(见m8、m11和m14),在引入中介变量工作投入后,对职业认同呈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对职业认同中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等因变量的影响明显减弱,解释的变异分别增加了15%、11%和13%(见m9、m12和m15)为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以先定的标准vif5,condition index30为参照,对本研究模型中的预测变量进行共线性检验。结果表明:容忍度在1.000.52之间;vif在1.002.0

10、0之间;最大条件指数为26.39。所得结果都处在先定的标准之内,因此,可以初步认定,本研究中各模型预测变量间的严重共线性影响基本可以排除,所得结果较为可信。综上可知,工作投入在青年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h4(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投入在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同时再次验证了h1、h2、h3。研究路径图如下:五、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一)研究结论1.心理资本可以预测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投入本研究通过考察心理资本与青年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证实了心理资本对活力、奉献、专注等要素都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心理资本对专注的影响要更明显,影响因子达到0.54,对活力的影响次之

11、,影响因子达到0.29,对奉献的影响相对最弱,影响因子为0.11。其可能的原因是,由于青年教师的工作主要集中于教学与科研,需要非常专注才能有较好的产出,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困惑、迷茫、无助、压力感等往往相伴相随,需要强大的心理能量才能更好地坚持下来。因此,心理资本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得益于其强大的心理能量,往往比心理资本水平低者有更强的毅力,表现出更专注的工作投入状态。另外,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创新性是贯穿于教学科研中的,心理资本包含的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等积极心理能量,会在青年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灵活度和开发性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心理资本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会更主动、更灵活、更

12、开放,相较于心理资本水平低者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创新性和工作活力。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中的奉献因子虽然有影响,但相对较弱,可能的原因是,高校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奉献与否,在他们眼中,当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产出后,奉献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上述研究表明,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状况下,注重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提升,从而增强其对教学科研工作的投入,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发展和青年教师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在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水平、倡导青年教师加大工作投入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青年教师在工作投入中的专注与活力,会带来更好的效果。2.心理资本可以预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

13、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青年教师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其在教学、科研上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青年教师处在职业上升期,整体职称相对较低,面临经济压力是客观事实;教学、科研、经济压力等会影响到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进而会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理应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青年教师的积极心理资本对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等职业认同要素产生了积极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心理资本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子达到0.36,对职业归属感的影响因子达到0.23,对职业行为倾向的影响因子达到0.41,说明心理资本对职业认同的要素,特别是职业行为倾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研

14、究结果意味着,高校在青年教师选聘和青年教师培育上,充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状态,不失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3.工作投入在心理资本和职业认同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基于认知情感驱动行为的“互动”关系,从工作投入的视角探索心理资本对职业认同的影响过程。研究结果证明了工作投入在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之间的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活力要素在心理资本与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其影响因子分别达到0.27和0.22,但它在心理资本与职业归属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明显。奉献因素在心理资本与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等职业认同要素之间起着完全中介

15、作用,影响因子分别达到0.31、0.25、0.26。专注因素在心理资本与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因子达到0.33和0.25,但在心理资本与职业归属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明显。所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既受到青年教师本身具备的积极心理资本能量的直接影响,也受到青年教师的工作投入等因素的间接影响。相对而言,工作投入对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的影响更大,对职业归属感的影响相对较弱。可能的原因是,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科研、经济压力的存在,很多人将从事的教育仅仅当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为了获得效益最大化,在职业价值与职业行为倾向(如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教学科研)上的影响更为突出,

16、却较少关注职业归属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受到利益诱惑“跳槽”到公务员队伍、企业的现象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工作投入在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表明,高校行政管理者既要重视青年教师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也要关注青年教师工作投入的真实动因与投入质量,将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落实到实处。4.年龄、受教育程度、学校类型可以预测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职业认同具有正向影响,但这种正向影响呈u形特征,即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认同较高,30至35岁的青年教师反而认同相对较低,而35至40岁的青年教师职业认同较高。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我国高学历教育的学制较长,

17、博士毕业一般要到30岁左右,所以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一般是刚毕业的“菜鸟”,由于对教师职业的新奇感和较高的期望,所以往往在职业初期会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而30至35岁的青年教师,由于教师职业新奇感的消失,加上婚姻、家庭、教学科研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在履职过程中难免有些失落,导致职业认同有降低的趋势。而35至40岁的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的适应,加上教学科研上的产出日益增多,获得感也逐渐增强,因此,会呈现出较高的职业认同。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归属感呈负向影响,这种现象可能跟付出与收获之间不匹配造成的失落有关。目前,高校教师的薪酬等与职称有更多的关系,与学历的关联度并不大,而青年教师为高学历(如博士)付出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非常大,失落在所难免,导致了职业归属感低。学校类型与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等呈负向影响,而与职业行为倾向呈现正向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