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原理在日本高教改革中的应用_第1页
市场原理在日本高教改革中的应用_第2页
市场原理在日本高教改革中的应用_第3页
市场原理在日本高教改革中的应用_第4页
市场原理在日本高教改革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市场原理在日本高教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所依据的市场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日本高等教育市场的不均衡性;国立与私立大学的学费差额与考试竞争成本之间的关系;教育的质量成本费用函数与消费者效用的关系;日本的雇用制度与大学的作用;大学的遴选机能与劳动市场的变化。市场原理的有效性在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中得到较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国立与私立大学并存的高等教育结构体制将会发生重要的改变。关键词:市场原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20世纪末期,日本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改革,其中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改革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以大学的民营化、社

2、会评价机构的设立、教员任期制的实施、国立大学定员的裁减、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等为代表的改革措施,无不渗透着市场原理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日本在20世纪末对高等教育进行激烈的市场化改革其意义十分深远。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虽然曾经一度显现超越美国经济的势头,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美国经济再度领先于日本。于是作为依靠知识引导社会前进、支持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系统受到日本社会的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结构的改革被推到了最前台。此次改革直接触及到了日本社会多年固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制国立大学制度,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国立大学在日本历来都具有优越的地位,始终受到“自治

3、”和“独立”制度的保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社会对国立大学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呢?其中日本学者对市场原理有效性的探讨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小椋正立、米泽彰纯等为代表的学者对市场原理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市场原理的有效性在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学者认为市场原理决定了能够最有效地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生产者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并且这又是以参与市场竞争的全部组织相互吞噬为前提才得以成立的。在市场中,有效的制度和组织才能得以生存,制度和组织一旦失去有效性,其就将被淘汰。如果一个组织的存续具有制度上的保证,那么组织就会逐渐对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失去兴趣,转而追求制

4、度保证下的组织与组织成员的利益,而且还会倾注力量使保证组织存续的规章制度得以保持下去。所谓的“国立”制度就是国家保证的存续制度,也最容易出现这一倾向。像日本的司法和金融政策在二战后都受到“独立”和“自治”的保护,但近些年来却都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大学也不例外,在历史上就受到学术“自治”的制度保护,当今的日本国立大学的状况更令日本人担忧。一、高等教育市场的不均衡日本的考试制度十分严格,大学入学考试的竞争尤为激烈。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上私学念书,高中阶段准备大学入学考试所投入的精力和费用更大。激烈的考试竞争甚至使人们忘记了对考试制度应作的客观分析,忘记了考试制度背后的市场原理。图1表示的是日本的高等

5、教育市场,即高等教育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纵轴表示价格,即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和生产者所收取的价格,横轴表示交易量或服务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就形成了市场,两条曲线的交点是市场的均衡点,价格用 表示,服务量用 表示。市场均衡的特征就是想用该价格购买该服务的消费者都可以买到,而用该价格出售该服务的生产者也能卖出去。就是说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存在数量上的差异。但是日本的高等教育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想上大学的人却上不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均衡点就不在点。日本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状况表现在图1中的过点的水平线上,在价格上,想上大学的人数是,这比

6、大学所容纳的人数大得多,即存在大学入学的过度需求-=。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直接原因是文部省规定了大学的入学人数,各大学不能按市场需求自主决定接纳多少新生,必须按规定执行。图1日本的高等教育市场规定了入学人数也就是限制了服务量,对应于这样的服务量应产生相应的市场价格,即过点作垂线交线于点,点对应的价格是,理应成为生产者提供教育服务和消费者情愿支付的共同的心理价格,但大学被规定了只收取的价格,就是说尽管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但作为生产者的大学只能收取的价格。这种情况一直持续着,也正因为如此,日本想上大学的人数比实际入学的人数多得多。假如文部省只从数量上作了规定,那么市场将决定大学可以收取的价格

7、,这样虽然价格高,但是不会存在过于激烈的考试竞争,想上大学的人只要多花学费就应该能上大学,但是文部省对大学收取价格的规定又改变了价格的调节机制。由于考试竞争的存在,日本的高中生不得不把一大笔费用花在应对考试的学习中,想考上名牌国立大学要花更多的费用。就是说与的差额被支付给私学了,作了应对考试竞争的买路钱了!如果文部省只作数量上的规定,那么这笔钱理应成为大学的收入,但是由于文部省对大学学费的规定使得大学没有全部得到这些费用,消费者把本应用于接受大学教育的资源却在消费者进入大学之前用于应对考试竞争了。二、国立和私立大学的学费差额与考试竞争成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大学教育的价格形成因为

8、国立大学制度的存在而被极度地扭曲了。这可以用图2来解释,横轴代表考生的学力,纵轴代表成本。培养学生就要教给其知识,使其获得应对考试的学力,即要花费成本。为获得某种水平的学力而花费一定的成本,这就是应考学力的费用函数。这里把学力费用函数的初始值作为国立大学的学费。当然如果不参加应对考试的学习就能考上国立大学,那么仅需要缴纳国立大学的学费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为了考上国立大学必须参加应对考试的学习的话,那么横轴就可以表示必须的学习量,从横轴上的点作垂线与国立大学的学力费用函数曲线相交的点就是上国立大学的成本。同样可以得到上私立大学的成本。再考虑均衡总费用的话就可知,为获得进入国立大学的最低学力而支付的

9、应考费用再加上国立大学的学费得到的合计金额就是进入国立大学的成本,为获得进入私立大学的最低学力而支付的应考费用再加上私立大学的学费得到的合计金额就是进入私立大学的成本。如果私立与国立大学水平相匹敌的话,那么最终不管进入哪所大学都应花费同样的成本。同时可以看出一个学生选择进入不同的大学需要做的应考准备是不同的。国立大学的学费低,私立大学的学费高,于是相当大的成本投入到国立大学的考试竞争中,得到的却很少。更何况,就学习条件来说,国立比私立优越得多,再考虑教育质量的话,私立大学的教育成本比国立大学来,其差额远比学费的差额还要大得多。图2学费差额与考试竞争成本在当前学生数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进入国立大

10、学的难度也降低了。由于国立大学录取新生的数量是确定的,而考生总体数量减少,所以考入国立大学也不需要作以前那么多的应考准备了,于是上国立大学的成本下降,结果使私立大学的均衡总费用也相应降低了,这样进入私立大学的学生的学力更低下了,更无法与国立大学竞争了。在日本国立与私立大学并存的体系中,考生的减少不可避免地会使私立大学的经营受到严重的影响。再从社会角度考虑,既然国立大学具有优越的地位和低廉的生产费用,那么私立大学只能不断地萎缩。三、教育的质量与价格教育服务是一种复杂服务,消费者不能单从消费数量的大小和价格的高低来选择,更要注重教育服务的质量。图3表示多种品质的服务共存的市场,横轴表示教育的质量,

11、纵轴表示教育的成本。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的作用,教育质量成本费用函数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并且越向右移动,曲线就越陡峭。教育质量成本费用函数的最优值曲线是一种理想状态,位于所有大学的教育质量成本费用函数曲线的下方,即提供最优的教育质量,而相应的价格最低。消费者的满意度是指一定质量的教育对消费者到底产生多大的价值,或者说是消费者所支付的单位教育质量的价格。对应于消费者满意度的是效用函数,这里采用消费者满意度无差别曲线的综合值来表示效用函数。教育质量成本费用函数曲线与消费者效用函数曲线的切点表示大学所提供的服务刚好与消费者的愿望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假设有两所大学向学生收取同样的学费,但其中一所比另

12、一所的质量高,这时低质量大学的消费者同高质量大学的消费者相比,其满意度就低,于是低质量大学的学生数量减少,而高质量大学的学生数量增加。图3质量、成本、效用的关系图4表示的是国立与私立大学教育质量成本费用函数及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差别。其中为国立,为私立,由于国立大学享受巨额的补助金,所以学生承担的费用低于私立大学。因此考生与其选择效率高的私立大学,反而不如选择国立大学更有利。对于能考上国立大学的高学力的学生来说,由于国立大学的费用低,因而他们能够得到较高的效用。正是由于国立大学补助金制度的存在,使得国立大学的优势更为明显,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种做法并不是具有效率性的,不是与真正的市场机制相适应

13、的。因此意在制造不平等竞争条件的所谓国立大学补助金制度显然是与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机制相悖的。图4补助金制度下的非效率性四、日本的雇用制度与大学的作用由上述可见,日本高等教育的结构体制在历史上固有其合理性,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日本的经济、企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些脱节。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劳动市场不存在流动性。尤其在日本的大企业,一般都采用终身雇用这样超长期的雇用契约,这就容易使企业保守地追求自己独特的技术,缺乏建立在产业水准上的共同基础,大学也只能给学生作技术方面的简单介绍,技术的核心内容只能在企业内部进行培训。这样就产生了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在日元汇率剧变的今天,企业自己承担全部的生产过程

14、需要很高的成本,要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必须使企业学会利用先进的技术,这就需要企业具有共同的技术基础。实践证明,企业具有固守超长期雇用契约的能力已经日渐降低,在很多领域劳动力的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强,而且提高劳动力流动性的客观条件也越来越多。随着各公司独特技术的逐步收缩,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和市场化也越来越强了,特别是信息处理技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使用同一种信息处理技术,技术人员在各公司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一样,即企业所使用的是同一种基础技术。在劳动者雇用制度逐渐呈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应该成为基础技术的传播者。五、遴选与劳动市场的变化这里将劳动者的能力数量化为01,即只考虑劳动者能力水平从下限到上限之间均

15、匀分布的情况。当然劳动者能力水平的分布也许会呈现正态分布,但这里只假定符合均匀分布这一最简单的情况。如果某大学能够将入学考试方面具有0.6以上生产能力的学生录取进来,那么这所大学的毕业生的平均生产能力就是0.61.0的中间值0.8,于是这所大学的毕业生就有可能得到比一般平均工资水平高的工资,即一般平均工资为0.5,该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为0.8,比一般平均工资高出0.3。这里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企业无法预先知道一个人的生产能力的高低,另一个是劳动者一旦被雇用就不能被解雇。于是,在现今的社会中,大学的品牌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作为劳动者,由于不能直接证明自己的生产能力,所以必须购买大学的品牌。但是如

16、果为了应对入学考试而花费成本,那么大学品牌的市场价值就会相应地降低,但仍会保留相当大的市场价值。而劳动力市场一旦流动化,情况就会改变。对企业来说仅仅是雇用人而已,雇用了就要让其劳动,否则就解雇。对于生产能力在工资水平以下的劳动者,只要将其解雇就可以解决全部问题,这时大学的品牌已经无关紧要了。劳动力市场流动化的社会与以终身雇用或持续雇用、无限期雇用为前提的社会相比,大学品牌的市场价值远远地跌落了。于是企业不再愿意为大学的遴选机能而支付费用了。这种情况下,对大学有什么样的要求呢?大学应该向学生传授基础技术,即进行基本劳动能力的教育,大学要讲什么应该由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有人认为,由于大学不能像企业

17、那样直接地积累资本,因此即使大学的设施比一流企业或企业的研究所稍逊一筹也是正常的。但是这种观点忽视了大学在技术开发和作为技术开发主体而提供人才方面的作用。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流大学的作用,但日本的大学却给自己设置了过多的限制条件,结果在新技术方面日本落后于美国。最终的结果还是市场原理起作用。低效率的大学退出,高效率的大学继续生存,但即便是生存下来的大学也不一定知道未来会如何,因此必须围绕提高效率开展工作才能使高等教育获得持续的发展。以日本国立大学工学部的入学定员为例,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工学部的入学定员几乎没有改变,而期间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1973年的石油危机到后来的经济滞胀,日本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大学一定要面向市场,对于应该扩张的领域,其入学定员和教员数要相应地增加。同时大学还要从资本市场融资,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大学必须保持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大学就无法实现适时地、适当地进行经营上的转换。如果大学既依赖于国家预算分配同时又受到国家规定的限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