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军博士乒乓球教学视频笔记_第1页
唐建军博士乒乓球教学视频笔记_第2页
唐建军博士乒乓球教学视频笔记_第3页
唐建军博士乒乓球教学视频笔记_第4页
唐建军博士乒乓球教学视频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体大小球教研室主任唐建军博士乒乓球教学视频笔记推荐精选1、身体姿势和站位及握拍方法 两脚与肩同宽或者略宽,腹部微收,重心压在前脚掌,不要提起后脚跟,膝关节微曲。 近台站位:40-50cm 中台站位:100cm左右 远台站位:>100cm 接发球时站在球台偏左处,接球后,需要根据比赛的情况有不同站位。 横握:标准握法、深握(便于发力)、浅握(削球常用,手腕灵活)。注意虎口正中间贴在柄上,克服“正手利”和“反手利”等错误方式。 直握:左推右攻传统标准握法(后面中指顶住并弯曲)、大钳(深握,便于发力)、小钳握法(虎口很小)。直拍横打握法的区别

2、,后面要求两个手指略直顶住,便于发力。 2.攻球、进攻技术 a.正手攻球 站位:40-50cm 右脚略偏后,左脚前,相差半个脚掌,脚与肩宽,或略宽。 动作结构:引拍、挥拍击球、随势挥拍。要以身体带动手引拍,挥拍向前时,(重心在)右脚蹬地,转腰快速挥臂向前上,碰球时要快速。 击球时机:击球上升期、高点期、下降期。三个时期动作越来越大,离台也越来越远。 击球力量:轻打,中等力量,发力打。 b.反手进攻 横拍:和拨球不一样,拨球在胸前,攻球击球点靠底侧,略微转体用身体协助发力,由后下向前上挥拍,击球高点或上升期。

3、0;直拍攻球或横打:反手攻球,压住拍子,手腕不要翘起,而是下垂,向前上挥拍,转腰。 直拍横打,注意把球拍亮开,手腕下垂,抬前臂。 c.正手位走动中进攻 步法技术和手法结合,跳步或者跨步(个高用跨步),注意要先抢位脚落地后再击球,另外需要让位要充分。比如:侧身不充分。 d.正手杀高球 机会球要杀高球,注意要引拍,由下引向上挥,击球再向下挥,在上升或者下降击球。 3.发球技术 a.转与不转发球:脚左前右后,注意要抛球和引拍(便于利用身体的转腰动作),不引拍则球不会很转。向前下方挥拍,拍稍后仰(140度左右),击球点在身体正前方偏后一点。 

4、注意:用球拍中下方磨擦;发力前要放松,磨擦时再发力;挥拍速度在触球瞬间最大。 错误:球下网可能击球点偏低或者第一落点太靠近网。 不转发球:方法1触球点在球拍中上面;方法2触球时挥拍方向变化(变成水平)。 b.横拍 的使有效手腕运动得到充分的发挥。 c.反手位:两脚平行或者左脚稍后退半步。由后上向前下挥拍,在身体侧前方击球。 d.侧(上、下)旋发球:左脚前,右脚后,核心在于挥拍由后上向前下侧方挥拍。侧下旋发球:球拍后仰(球拍中下部分磨擦球);侧(上)旋球拍立起,磨擦球的侧方。横拍可以把下面的三个手指握拳头放在掌心,增加手腕的灵活度。e.反手侧旋发

5、球同反手发转球。唯挥拍方向不同。 4.控制技术 a.慢搓技术 近台,脚平行,球拍后仰,挥拍方向在胸腹前由后上向前下,在球的下降前期击球。注意好击球时机,避免击球过早或过晚。 直拍时,手腕可以发一点力,但不能使用过多。慢搓无正手? b.快搓技术 击球上升期(前期和后期皆可),可以加力加转。应当据有慢搓的基础。搓直线和斜线通过拍形控制。对方搓长球时,不要摆短(落点变化),而应用线路变化。 c.摆短与劈长 摆短和快搓非常像(包括正、反手),对方球短才可以摆短,注意动作要小,要轻轻的碰擦球,不要追求强烈的下旋,而在于速度、弧线和落点。注意要上

6、右步,然后还原,以防对方劈长,并利于自己进攻。横拍同。 劈长,加大力量即可。击球时间可以在上升后期,可以劈对方正反手位。力量不要太大太快,否则容易失误;引拍要小。 5.接发球技术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a.搓接 是接球的基础,用于接对方的下旋球。反手搓左脚在前要进左脚步,拍形要根据对方的旋转调整,挥拍由后向前略向下。 搓转球时,要触球时加大磨擦力,使球旋转加强。 正手搓接,引拍自后下向前下,注意右脚上步然后注意还原。迈步大小和位置根据球的长短来确定。 b.推接、拨接 判断是否侧旋或者侧上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注意调整拍形,以免吃侧

7、旋。可以打直线和斜线。 c.摆短接发球 (包括正反手都要上步) 用于接对方的近网短球。短球一般发过来不会特别下旋,1判断是近网短球,2上步,3击球上升期。 d.晃接 通过身体晃动欺骗对方,靠身体转动击球。接球点:中路近网或者反手位近网位。左前右后,注意上步,正手位上右步,侧身位上左步。 e.挑打接球 具有攻击性,球不转或高弧球时可用。正手位时要1上右步,抢位 2不要引拍,球拍稍后仰3击球中间略偏下,向上摩擦,以手腕发力为主。触球时速度要快时间短,手臂和手腕在击球前要放松。 反手位挑打也上右脚。 6.推拨技术 上旋相持 a.直拍推挡 站

8、位:左脚稍前,容易照顾正手。食指压拍,姆指放松,拍形向前下。少用手腕弹击,由腹前由后向前上推,肘关节贴住,不要打开,打开就是反手攻球。 b.横拍反手拨球 拍微内扣,不要竖起来,后下向前下挥拍,手腕不要用太多(只是略微发力,要求稳定,可以防弧圈和进攻),主要用前臂发力,肘不要抬太高,不要太贴住胁部(和直拍不同)。克服“反手利”握拍。 c.反手加力推 用于推弧线高的球,发力向前多,向上少(甚至下压),略微加手腕发力。身体可略右转,增加发力距离(动力幅度大)。注意击球时机。 d.反手弹打 直横皆可。手腕发力为主,后手指顶住球拍。瞬间发力,在高点期弹击弧线稍高的球的中部。

9、注意击球时机。 e.直横拍反手侧切 用于控制拉球,减少旋转强度,改变节奏。 类似推挡,挥拍由右腹向左侧前(上)方。不要先推再侧切。横拍一般不侧切,需要拍头上翘横移。 f.反带(正手和反手) 用于控制弧圈球。球拍前倾,击球上升前期,用快速摩擦方式击球,不要引拍,或者小引拍。注意:落点要准确判断,身体前移及时。 反手快带时需要用手腕的力量,快速发力。不要出现手腕紧张,只用手臂带球的现象。 g.荡弧圈技术 不用摩擦,只靠撞击。高点期或高点前期,小引拍,由后向前略微向上,主要借力打力,不要主动发力,相对比反带安全一些,根据球的旋转强度调整拍形。出手不要太低,略高

10、一点,否则容易球出界。 7.弧圈球技术 加转(高调)、前冲、侧旋弧圈 a.正手加转 击球下降期,弧线高,向上发力多,向前发力少。 动作结构:身体引拍,重心踩在右脚上,引拍蹬地转腰挥臂,在挥臂速度最大时摩擦球,重心转到左脚。 一、蹬转 二、快摩(略有手腕发力) 三、随式挥拍时重心转在左脚。 注意拍形,以摩擦为主,撞击要少。 b.反手拉加转 引拍在身体下方,两腿之间,很低(近膝),由后下向前上,摩擦70%,撞击30% c.前冲弧圈 击球时机(高点或高点前期)和拍形角度(前倾),挥拍方向(向前多向上少)和加转不同。 击球力量:轻打,中等力量

11、,发力拉。 常见错误:1、引拍不充分,前臂打不开,应该从下面拉。2、击球点离身体太近。3、摩擦不够,不敢压拍。 d.反手前冲 力量弱些,比较突然,动作要小。肘关节略向前顶住,利用身体向前上顶,以肘为轴迅速挥拍发力。格林卡喜欢在体侧拉(便于利用转体的力量),大部分人喜欢在体前拉。 直拍横拉要注意打开前臂。 e.侧弧圈 在球下降期往体侧引拍,拍头下沉,向外侧前方挥拍 兜回。 反手位使用少一些,战术策略,向侧外方挥拍,击球下降期。 f.走动中拉球 跳(跨)步为主。 g.拉下旋球 注意区别 引拍位置更低,拍形要略上仰,挥拍向上成分多

12、一些。注意:引拍不够向下,蹬转一定更要做好。需要视频的话 Emule(电骡)上有.第2楼推荐精选-北体大小球教研室主任唐建军博士乒乓球教学视频笔记- 1、身体姿势和站位及握拍方法 两脚与肩同宽或者略宽,腹部微收,重心压在前脚掌,不要提起后脚跟,膝关节微曲。 近台站位:40-50cm 中台站位:100cm左右 远台站位:>100cm 接发球时站在球台偏左处,接球后,需要根据比赛的情况有不同站位。 横握:标准握法、深握(便于发力)、浅握(削球常用,手腕灵活)。注意虎口正中间贴在柄上,克服“正手利”和“反手利”等错误方式。 直握:左推右攻传统标

13、准握法(后面中指顶住并弯曲)、大钳(深握,便于发力)、小钳握法(虎口很小)。直拍横打握法的区别,后面要求两个手指略直顶住,便于发力。 2.攻球、进攻技术 a.正手攻球 站位:40-50cm 右脚略偏后,左脚前,相差半个脚掌,脚与肩宽,或略宽。 动作结构:引拍、挥拍击球、随势挥拍。要以身体带动手引拍,挥拍向前时,(重心在)右脚蹬地,转腰快速挥臂向前上,碰球时要快速。 击球时机:击球上升期、高点期、下降期。三个时期动作越来越大,离台也越来越远。 击球力量:轻打,中等力量,发力打。 b.反手进攻 横拍:和拨球不一样,拨球

14、在胸前,攻球击球点靠底侧,略微转体用身体协助发力,由后下向前上挥拍,击球高点或上升期。 直拍攻球或横打:反手攻球,压住拍子,手腕不要翘起,而是下垂,向前上挥拍,转腰。 直拍横打,注意把球拍亮开,手腕下垂,抬前臂。 c.正手位走动中进攻 步法技术和手法结合,跳步或者跨步(个高用跨步),注意要先抢位脚落地后再击球,另外需要让位要充分。比如:侧身不充分。 d.正手杀高球 机会球要杀高球,注意要引拍,由下引向上挥,击球再向下挥,在上升或者下降击球。 3.发球技术 a.转与不转发球:脚左前右后,注意要抛球和引拍(便于利用身体的转腰动作),不引拍

15、则球不会很转。向前下方挥拍,拍稍后仰(140度左右),击球点在身体正前方偏后一点。 注意:用球拍中下方磨擦;发力前要放松,磨擦时再发力;挥拍速度在触球瞬间最大。 错误:球下网可能击球点偏低或者第一落点太靠近网。 不转发球:方法1触球点在球拍中上面;方法2触球时挥拍方向变化(变成水平)。 b.横拍 的使有效手腕运动得到充分的发挥。 c.反手位:两脚平行或者左脚稍后退半步。由后上向前下挥拍,在身体侧前方击球。 d.侧(上、下)旋发球:左脚前,右脚后,核心在于挥拍由后上向前下侧方挥拍。侧下旋发球:球拍后仰(球拍中下部分磨擦球);侧(上)旋球

16、拍立起,磨擦球的侧方。横拍可以把下面的三个手指握拳头放在掌心,增加手腕的灵活度。e.反手侧旋发球同反手发转球。唯挥拍方向不同。 4.控制技术 a.慢搓技术 近台,脚平行,球拍后仰,挥拍方向在胸腹前由后上向前下,在球的下降前期击球。注意好击球时机,避免击球过早或过晚。 直拍时,手腕可以发一点力,但不能使用过多。慢搓无正手? b.快搓技术 击球上升期(前期和后期皆可),可以加力加转。应当据有慢搓的基础。搓直线和斜线通过拍形控制。对方搓长球时,不要摆短(落点变化),而应用线路变化。 c.摆短与劈长 摆短和快搓非常像(包括正、反手),对方球短

17、才可以摆短,注意动作要小,要轻轻的碰擦球,不要追求强烈的下旋,而在于速度、弧线和落点。注意要上右步,然后还原,以防对方劈长,并利于自己进攻。横拍同。 劈长,加大力量即可。击球时间可以在上升后期,可以劈对方正反手位。力量不要太大太快,否则容易失误;引拍要小。 5.接发球技术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a.搓接 是接球的基础,用于接对方的下旋球。反手搓左脚在前要进左脚步,拍形要根据对方的旋转调整,挥拍由后向前略向下。 搓转球时,要触球时加大磨擦力,使球旋转加强。 正手搓接,引拍自后下向前下,注意右脚上步然后注意还原。迈步大小和位置根据球的长短来确定。

18、 b.推接、拨接 判断是否侧旋或者侧上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注意调整拍形,以免吃侧旋。可以打直线和斜线。 c.摆短接发球 (包括正反手都要上步) 用于接对方的近网短球。短球一般发过来不会特别下旋,1判断是近网短球,2上步,3击球上升期。 d.晃接 通过身体晃动欺骗对方,靠身体转动击球。接球点:中路近网或者反手位近网位。左前右后,注意上步,正手位上右步,侧身位上左步。 e.挑打接球 具有攻击性,球不转或高弧球时可用。正手位时要1上右步,抢位 2不要引拍,球拍稍后仰3击球中间略偏下,向上摩擦,以手腕发力为主。触球时速度要快时间短,手臂和手腕在击球前要放松。

19、 反手位挑打也上右脚。 6.推拨技术 上旋相持 a.直拍推挡 站位:左脚稍前,容易照顾正手。食指压拍,姆指放松,拍形向前下。少用手腕弹击,由腹前由后向前上推,肘关节贴住,不要打开,打开就是反手攻球。 b.横拍反手拨球 拍微内扣,不要竖起来,后下向前下挥拍,手腕不要用太多(只是略微发力,要求稳定,可以防弧圈和进攻),主要用前臂发力,肘不要抬太高,不要太贴住胁部(和直拍不同)。克服“反手利”握拍。 c.反手加力推 用于推弧线高的球,发力向前多,向上少(甚至下压),略微加手腕发力。身体可略右转,增加发力距离(动力幅度大)。注意击球时机。 d

20、.反手弹打 直横皆可。手腕发力为主,后手指顶住球拍。瞬间发力,在高点期弹击弧线稍高的球的中部。注意击球时机。 e.直横拍反手侧切 用于控制拉球,减少旋转强度,改变节奏。 类似推挡,挥拍由右腹向左侧前(上)方。不要先推再侧切。横拍一般不侧切,需要拍头上翘横移。 f.反带(正手和反手) 用于控制弧圈球。球拍前倾,击球上升前期,用快速摩擦方式击球,不要引拍,或者小引拍。注意:落点要准确判断,身体前移及时。 反手快带时需要用手腕的力量,快速发力。不要出现手腕紧张,只用手臂带球的现象。 g.荡弧圈技术 不用摩擦,只靠撞击。高点期或高点前期,小引拍,由后向前略微向上,主要借力打力,不要主动发力,相对比反带安全一些,根据球的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