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协同创新对学术产出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美高水平大学的引文分析_第1页
大学协同创新对学术产出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美高水平大学的引文分析_第2页
大学协同创新对学术产出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美高水平大学的引文分析_第3页
大学协同创新对学术产出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美高水平大学的引文分析_第4页
大学协同创新对学术产出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美高水平大学的引文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学协同创新对学术产出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美高水平大学的引文分析    摘要:本文建构了协同创新对学术产出质量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注重考察国际合作、校企合作等协同创新活动对顶级期刊论文比例、篇均被引用数、高被引论文比例等直接、间接反映学术论文质量的变量的影响,采集了scival数据库北美大学联盟与中国“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的相关指标数据,并根据理论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发现: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协同创新机制在过去20年间逐步走向成熟;北美大学联盟通过学术期刊出版系统强化了其优势累积效应;中国高水平大学对国际合作的依赖性强;校企合作可能对学

2、术产出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据此对我国大学协同创新提出了三点建议:注重学术积累,鼓励潜心研究;瞄准中国问题,开展国际合作;明确办学特色,善用校企合作。关键词:协同创新,学术产出,引文分析一、问题提出自“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实施以来,协同创新作为打造国家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来看,“2011计划”作为“985工程”、“211工程”的发展和延续,已成为决定高校未来财政资源多寡、办学实力强弱的政策“推手”。尤其是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中,协同创新发挥关键作用。近期,教育部负责人便将“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3、和话语权”列为“双一流”建设的五大改革任务之一。要办世界一流大学,必然要建设大批一流学科,必然要以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在提升学术研究质量方面,协同创新被寄予厚望。从理论上看,在科研活动中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际协同等方式的确有可能促进知识的流动与资源的整合,若操作得当,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体制障碍与组织壁垒,政产学研协力攻关,实现重大创新。但从实践上看,若过度强调协同,有可能突破学术自由的原则底线,减损学者自主研究的权利,反而会导致学术研究被外部力量所挟持,教授治学难以落实,学术共同体的活力不能充分激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也将流于形式。有鉴于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协同创新对于大学学

4、术产出质量的影响机制,结合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辨明其中客观规律,以便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在高校学术研究活动中的有益作用。二、理论建构与研究假设(一)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学术水平的手段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从协同创新的主体上看,可分为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类型。其中,校企(行)协同被视为产学研的主要途径,国际合作协同则是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因此上述两类协同创新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尤其受到重视。协同创新要以提高大学办学水平作

5、为根本目的,通过协同创新在校内外通过重新配置学术资源,重组学术队伍,优化学术计划,完善学术管理机制,增进学术认同与互信,以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二)学术产出与学术认可机制紧密联系学术认可是学术共同体基于个体对知识的贡献所给予的认可与荣耀,是学术共同体内部最有价值的无形资源。如何衡量学者、学术组织的学术认可程度呢?目前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研究产出作为评价学术认可程度的标准。研究产出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但研究产出如果质量低下,数量再多也得不到认可。根据默顿的观点,评价一位学者的研究贡献的标准只在于它是否合乎构成真理的技术性和学术性要求以及新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学术产出的质量才是获得学术认

6、定的关键,而衡量学术产出质量的关键指标是论文被引用率。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了学者的学术产出?以科尔兄弟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学者的学术产出主要与其人格特征、聪慧程度、努力程度、学术训练情况等自致性因素相关;但学者研究活动的开展依赖于其所在的社会系统、组织体系与制度环境,学者的社会关系能对其学术表现产生显著影响,与更多学者建立合作关系的学者学术表现更好。阎光才认为影响学术认可的主要因素包括学者的学术出身与身份、期刊与专著的运作程序、同行评议、性别、种族等。布莱克本等人归纳了影响学术产出的四大要素:研究者个体属性、环境要素、制度要素以及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实证研究部分支持了上述学者的观点,对国内青年大学

7、教师学术产出的问卷调查发现,学位、职称、性别和学科等因素都能对学者的学术产出产生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学者的学术产出存在着优势累积效应,当学者的角色表现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制度标准时,就会启动积累优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可以获得持续扩大的机会以便更进一步地推进工作,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与之相伴的奖励;组织和机构也存在优势累积效应。已有研究为优势累积效应理论提供了有力佐证,研究者选取了哈佛大学等8所“老牌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8所“新兴大学”,分析了这16所大学内部校际合作对学科标准化后的论文影响力指数(fwci)的影响,发现16所大学内部共有57支合作研究团队,其中仅有3支团队的合作双方

8、均来自新兴大学;大部分的研究团队都从校际合作中受益,老牌大学之间的研究合作对fwci指数的增幅最大;新兴大学在与老牌大学合作中受益,fwci指数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及老牌大学之间的合作;新兴大学之间的合作所带来的效益并不明显,其中有一支合作团队甚至出现了“双输”困局,即该团队的fwci指数低于所属的两所大学平均水平。(三)协同创新对学术产出质量产生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协同创新能提高学术产出质量,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多人合作发表的论文比单人独立发表的论文获得了更多的引用数。有鉴于此,学者在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了各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根据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一份报告

9、显示,美国公立学术机构(大学、研究所等)的研发经费中,转账给其他机构的研发经费比例从2000年的4%增加到2009年5.8%;私立学术机构从6.2%增加到9.3,这一现象表明跨机构的合作研究日渐普遍。国际合作研究能显著提升学术产出质量。对英国学术机构论文引用情况的研究发现,所有形式的合作研究都能显著提升论文引用率,但国际合作发表论文对引用数的提升效应明显高于机构内部合作、国内机构合作所带来的效应。对欧洲不同国家的作者合作发表论文的被引率进行分析,发现作者们所在国家之间的距离越远,论文的被引率越高。通过分析中国学者在纳米学科领域的论文引用情况的研究,也发现国际合作研究能显著提升论文发表在高影响因

10、子期刊的概率和被引用数。还有研究发现国际合作能显著提高论文引用率,国际合作论文比例每增加10%,则麻省理工大学的五年篇均被引率增加4.12,牛津大学增加3.42,斯坦福大学增加3.01。国际合作对学术产出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从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上看,根据对wos数据库引文数据的研究显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居于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中心,82%的跨国研究论文来自上述6个国家;中、日、韩三国学者相互合作较多,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合作网络。从国际合作论文的被引用数上看,对图书馆情报学七种顶级期刊1980至2008年的引文分析发现,来自低收入国家、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的作者论文被引用率较

11、低。对于中国而言,有研究比较了1995年德国、法国、丹麦、澳大利亚、波兰、以色列和中国这7个国家在生物医学领域通过国际合作发表论文的引用数,发现中国学者的论文引用数低于其他6国的平均水平,且通过国际合作发表的论文引用率明显高于没有国际合作的论文,例如中美学者合作发表论文的引用数接近中国国内学者的5倍。国际合作对论文引用的影响存在学科差异,有学者对2000至200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生物、化学和社会科学三个学科的文献引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除了社会科学之外,生物、化学领域论文的国际合作研究都能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在人文学科,国际合作对专著的引用数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却能

12、显著提升论文的引用率。对于国际合作研究提升论文被引用率的原因,目前学界尚无定论,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其一,资源的分散阻碍研究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国际合作研究可以将原先分散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创新理念、知识技能、经费设备等学术资源进行重组,而这种重组有利于产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其二,国际合作研究中学者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其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叠程度越小,这意味着研究成果的影响传播范围更广,由此带来引用率的提升。校企合作研究对学术产出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学界对于校企合作的关注点主要在知识流动、成果转化、研究资助、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校企合作对学术产出的影响讨论较少。一方面,校企合作更偏向短

13、期研究,可能降低研究质量。1996年有学者对全美一千多名大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接近70%的大学教师认为校企合作会迫使教师从事短期研究,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校企合作可能对长期研究产生负面影响,对德国大学的调查也发现研究者们认为校企合作存在着注重短期效益、研究成果受限无法出版、研究议题不受关注等问题。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可能带来更加充裕的研究经费,2000年对美国大学学者的问卷调查显示,67%的学者认为通过校企合作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研究经费用于支持研究生培养与实验仪器购买;66%的学者认为在校企合作中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见解;56%的学者指出校企合作给他们提供了实地检验其理论的机会。德国大

14、学的研究者们则认为校企合作能为他们带来额外的研究经费与设备,企业资助的研发经费更具灵活性,校企之间的知识交换有益于学术研究等。实际上,校企合作的主要成果可能不是学术论文,而是发明专利,有研究发现,自1980年拜杜法案通过之后,美国大学专利申请数猛增,1965年全美仅有28所大学申请了96项专利,1990年超过150所大学申请了1500余项专利。由此可见,拜杜法案有效激励了大学通过申请专利实现科技成果商业化运用的热情,但该研究进一步发现,尽管大学申请的专利数量逐年激增,但质量堪忧:在1965至1980间,大学所申请专利中引用数为零的比例一直低于5%,但拜杜法案通过之后,这一比例在1987年已超过

15、20%。这说明美国大学越来越多偏向申请可能具备商业价值但没有学术创新的专利。(21)(四)研究假设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本研究认为协同创新能够显著影响学术产出质量,但这种影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一是优势累积效应,美国高水平大学比中国大学有先发优势;二是学术期刊发表系统,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能获得更多关注;三是学科差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不同领域学者的协同创新行为与学术认可机制存在着差异。进一步细化上述理论,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认为高校的协同创新活动与学术产出质量可以用以下几个指标衡量。高校的协同创新可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国际合作发表论文,二是校企合作发表论文,这两种协同创新

16、活动都能对学术产出产生直接影响。学术产出的质量可用两个指标反映:一是篇均被引用数,二是高被引论文所占比例。此外,在协同创新和学术产出之间还有一个关键的中介变量,即高校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所占的比例。上述五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下:1.国际合作发表论文、企业合作发表论文可直接影响篇均被引用数、高被引论文占比等指标;2.顶级期刊发文占比作为重要的中介变量,可直接影响均被引用数、高被引论文占比等指标;3.国际合作发表论文、企业合作发表论文可通过影响顶级期刊发文占比,间接对篇均被引用数、高被引论文占比等指标产生影响;4.在不同学科中,协同创新活动对学术产出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前三个假设可用下图显示,至于第四个假设(学科差异)主要是将前三个假设在不同学科中进行验证。图1 高校协同创新影响学术产出质量的理论框架上述理论框架可表述为以下三组公式:topjournal=1*internationalcollab+2*academiccorporatecollba (model 1)citationsperpaper=3*internationalcollab+4*academiccorporatecollba+5*topjournal (model 2)highlyci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