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_第1页
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_第2页
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_第3页
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_第4页
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提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学实施创新教育,并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本文通过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目标取向的分析,得出其具有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的特征,并认为以“相关和集中”为原则构建大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能体现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特征,达成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关键词  大学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相关和集中”原则  构建教育作为一种

2、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必将体现新时代的创新理念,即教育将通过培养创新人才来弘扬创新的理念,我们把以创新为理念的教育叫作创新教育,根据熊彼得的“创新”理论,创新教育不仅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内容的调整和新的组合,大学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教育有很多途径,但课程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本文试图构建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意在将创新教育思想、观念、理论变成大学课程总体方案,从而使大学有效地通过课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一、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同创新教育一样,并不是一种实体性的存在,而

3、是作为一种理念,渗透于大学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其目标取向体现创新教育精神,指向创新人才培养。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取向,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将对现行大学课程体系进行革新,比如增减课程并对课程要素进行新的组合。由于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创新能力是其核心素质,围绕创新能力的形成还需配以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等等。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中各课程要素通过新的组合而形成的课程组织将共同达成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一)重全面素质培养的取向,达成创新基本素质培养目标的课程组织全面素质包括全面知识装备、综合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和科学的理性思维能力。全面素质是进行创新的基础,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知识

4、结构越合理,理性思维能力越强,那么他的创新能力就越强。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开设涵盖人类知识主要领域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机会。创新是很需要广阔度的,所以学生不能在小缝里一点一点地学,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广泛的课程内容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客观世界较为全面的认识。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同时重视塑造学科综合的知识结构,如文科专业开设“高等数学”、“自然辩证法”等课程,理工科专业开设“史学”、“文学”等课程,综合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具有广阔的思路。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还包涵了工具类和方法类课程,如计算机、英语等工具类课程培养学生信息获取技能和英语交流技能,科学方法论

5、、创造学等方法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全面素质培养取向吸纳了通识教育的思想观点,全面素质培养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不局限于狭窄的专业领域,而具有一种从比较广阔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知识基础和潜能。(二)重专业探索技能培养的取向,达成创新精神培养目标的课程组织专业探索技能是指专业实践技能、专业研究能力等,专业探索技能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优势。在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中,实验课、实践课和理论课一样受到重视,实践性课程占较大的比重,而且与理论性课程平行推进,彻底摈弃现行大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实验课对于科学创新活动过程的复演,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在创新过程中

6、的喜怒哀乐,从而培养追求创新的精神;专业实践课则使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感受成功,进而激发创新的欲望。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还设有训练专业研究能力的专业专题研究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让大学生参与科研,培养其专业探索兴趣和专业研究方法。专业专题研究课程的主题多与行业实际结合,因此,它还有利于养成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把专业学习与解决未来行业问题结合起来,形成大学生专业创新的责任感。(三)重综合能力培养的取向,达成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组织综合能力就是重组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主要通过虚拟论题课和设置综合化课程,实施综合化教育培养综合能力。虚拟论题课,这是一种非

7、实体的课程,它由各实体课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演示。论题课定期设立一个论题,如环境问题、医药伦理问题,要求课程体系中的各课程要素都针对所设论题进行探讨,通过论题课整合各课程要素知识,培养综合各因素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还设置实体形式的综合化课程,如边缘交叉学科课程、多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是一个重新组合的过程,重新组合的过程必然孕育着知识的创新,所以从某一程度上说综合就是创新。因此,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有效达成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四)重个体兴趣培养的取向,达成创新个性培

8、养目标的课程组织创新教育认同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重视个性发展,使各个体拥有各自的独特性。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为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供较为宽松的空间,体现在课程的限定上,选修课比重明显增加,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都设有较大比例的选修课,并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要;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进度,开设辅修课程、双学位课程、重修课程等,以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求。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还是一个对外开放的体系,它认可和本校课程水平相当的校外课程,所以,学生可以到校外选修自己有兴趣的课程,向校外有名望的老师学习。可见,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不象现行大

9、学教育课程体系那样强调学生课程学习的专业固有的局限性,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充分选择的权利,而且提供了大范围选择的条件,达到了高度个性化水平。最富个性的人往往最富创新能力,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高度个性化将达成使个性具有高度创新性的培养目标。二、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课程体系的构成状态,取向不同,课程体系呈现的特征也不同。根据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在原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改革和新的组合后形成的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将呈现以下特征。(一)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是指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门类多、形式丰富。在数量上,大学创

10、新教育课程体系拥有足够数量的普通教育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课程类型的丰富是创新教育课程体系配合实现教学内容全面性的选择,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等课程类型,覆盖现代创新型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主要方面,能保证大学生有效获得丰厚的知识和能力。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形式有大型综合课、小型独立课、专题研究课、集合课、长学时课、短学时课、暑期课程等多种,以满足各种教学要求。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各种大学教学目标的选择提供很大的空间。(二)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课程体系的开放性是指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信息与外界信息的沟通,主要表现在

11、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对外界信息的接纳,以及课程体系本身的开放状态。课程体系对外界信息的接纳是指体系能根据外界信息的变化随时可对课程进行调整、充实、更新和变革,即能随时对外界信息作出反映,以解决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如我国加入wto后,课程体系及时加入有关wto的课程。因此,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能引导关注前沿,具有较强的时代性。课程体系本身的开放状态:一是同一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各课程要素之间相互开放、相互融合,打破传统的各课程要素的知识内容自成体系的封闭性,避免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出现重复现象;二是校内各专业课程体系相互开放,打破专业限制,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三

12、是对校外课程的认可;即承认学生在校外选课获得的学分。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开放性使各课程富有生机和活力,使大学生能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及相关专业课程。由于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各课程要素、课程组织可随外界信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将是一个动态协调平衡的过程。(三)课程结构的整合性“整合性”是指针对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就是各课程要素通过纵横向协调联系,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并使之具有整体功能优化的培养机制。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在整合方式上可分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课程结构的横向整合是指各课

13、程要素按横向关系互相联系,各类课程要素比例合理;课程结构的纵向整合是指对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要素的整合,即实行四年一贯制的课程。课程结构的整合性不仅指课程要素按纵、横向关系分别互相整合,更指在此基础上的纵向关系课程和横向关系课程的互相整合。实现整合性的基础则是局部整合,即课程结构中某些课程要素的整合,如虚拟论题课就是一种局部整合,通过虚拟论题课可整合某些课程。(四)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是指使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具有自我调节机制,能对多样化大学教学要求作出弹性反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和课程设置的个性化。课程设置的适应性一方面是指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针对外界信息的

14、变化需求,及时增加新课程,删减某些过时的课程,调整各类课程的比例;另一方面是指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课程设置的个性化是指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学生选择自由化,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修课程,学生甚至可以多次选择,即在作出第一次选择后,仍可以再次改变原来的选择。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还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辅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和重修课程等,提供足够的选择条件。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提倡多样性、差异性,它允许学生根据不同需求对课程要素进行不同组合,而不象现行大学教育课程体系强调专业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课程组织模式,各个学生只能学习同一个课程组

15、织模式。在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课程组织模式。课程设置的个性化能实现大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追求,为大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奠定基础。三、以“相关和集中”为原则构建大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关和集中”作为课程理论是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首先提出的,其基本概念是,在课程中安排的学科,当教授其一学科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其理论逻辑是不只是适当的学科应相关,就是某一个学科也应与其他学科形成相关,这种紧密或加强相关的理论称之为“集中理论”。本文的“相关和集中”课程体系设想是在赫尔巴特的“相关和集中”课程理论的基础上构思的。“相关”是指大学培养创新专业人才所需的相关课程,“集中

16、”就是相关课程的共同趋向,共同趋向的目的就是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关课程在趋向共同目的时无主次之分,而只有份量多少之别。因此,“相关和集中”课程体系可界定为:构建课程体系应根据培养目标,以专业学科课程为核心,广泛开设实现培养目标所需的相关课程,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相关课程的组合。其逻辑推理是相关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形成合力,这种合力就是集中。过渡到学生的知识集成,可理解为:“相关”(be interrelated)是指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集中”(tend towards a crystallization)是指使相关的 (知识和能力)趋向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将是相关

17、的结晶,而不是简单的集合。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1+1>2,而非1+1=2。本文的“相关和集中”与赫尔巴特的“相关和集中”之区别在于,本文的“相关和集中”是先设定一个目的,在对准这个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和“集中”,即教学与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相关课程,通过“集中”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各门课程相互关联,并使“相关”深刻化、综合化。“相关”和“集中”的目的趋向性很强,其课程实施过程中各方关系的构成是设定目的一课程相关一课程集中一实现目的。而赫尔巴特的“相关和集中”强调的是“相关”,比如教授地理,赫尔巴特认为应通过地理教学推动历史教学,进而使两个学科相关;而且地理教学还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形成

18、相关,这种加强学科间的相关就是“集中”。他不是先设定一个明确的目的,其课程实施过程中各方关系的构成是课程相关一课程集中一达成目标。尽管赫尔巴特的教学目标是趋向道德的形成,但这不是“相关和集中”课程理论的既定目的,如此为了集中而相关,有时会显得很勉强,甚至是“被迫”地将教学计划中的各门学科联系起来。本文则是以目的为基点,比如目的是培养创新型的地理学人才,开设历史学,是因为创新型的地理学人才需要具备历史学知识,历史教学有助于地理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因为有了这个基点,“相关”是自然的,与所需相关的就学习,不存在“被迫”问题。“相关和集中”课程体系设想顺应了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

19、是学科分化越来越细,现代生产高度专业化,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人们就有重点地学习精通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的知识,即选定一个或两个相对固定的专业,围绕所选专业学习相关的课程;现代科学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越来越综合,各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许多社会问题也需要各学科综合才能解决。因此现代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又要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既要学习相关课程,又要以“集中”为前提。“相关和集中”课程体系设想更体现了现代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相关”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的知识面延伸,知识结构具有开放性,进而形成知识的多元化,趋向集中则能整合“多元”,进而融合,“多元”的融合才会滋生创新。以“

20、相关和集中”原则构建大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将迎合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能较好地体现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特征,有效达成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相关和集中”原则,大学可把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分成六个课程模块:公共模块(分文、理公共)、技能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相关专业模块和学生模块。公共模块包括人文社科、艺术、自然科学等普通教育课程;技能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英语交流、交际口才等技能教育课程;基础模块是指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模块是指专业知识课程,相关专业模块是指与专业相关的边缘、交叉学科课程;学生模块是指学生围绕学习、就业而要求学校开设的学习方法、心理咨询及就业指导等课程。根据各类课程在“相关和集中”课程体系中的作用,确定其目标和要求,公共模块课程根据文、理科之别而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方面各有侧重;技能模块课程则根据专业特点而定,如管理学专业,根据“相关”原则,除了学习计算机应用与外语交流技能外,还需学习谈判技能。专业模块课程作为一种职业技能、学术能力的培养;基础模块课程是培养各种素质和潜能;相关专业模块课程则是一种辅助,目的是拓宽专业面;学生模块课程不仅能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