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本10王震试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命运doc_第1页
2004本10王震试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命运doc_第2页
2004本10王震试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命运doc_第3页
2004本10王震试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命运doc_第4页
2004本10王震试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命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uihua university graduation paperdiscusses besieged city fanghongjian's tragedy destinystudent name zhen wang student number 200450677 maj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upervising teacher xuechu lang suihua university摘 要 围城中方鸿渐爱情事业失败的经历说明方鸿渐已是进入“神仙难凡人更难”的人生困境。而从家世学历及人生际遇诸方面考察悲剧性格和命运的成因,我们更

2、可以发现方鸿渐形象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阶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方鸿渐的悲剧,表明了传统观念在现代浮躁的中西文化冲击下,已被逼入了危险的处境。关键词:围城;方鸿渐;悲剧性格;传统文化abstract besieged citythe fang hongjian love enterprise defeat's experience showed that fang hongjian already enters “the deity difficult mortal to be more difficult” the life difficult position. but ins

3、pects the tragedy disposition and the destiny origin from the family background school record and life spell of good or bad fortune various aspects, we may discover the fang hongjian image contains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social stratum and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profound connotation. fang hong

4、jian's tragedy, had indicated the traditional ideas under the modern impetuous china and the west culture impact, has been compelled into the dangerous situation. key words: besieged city; hongjian fang;tragedy disposition; traditional cultureii目 录摘要abstract前言1第1章 方鸿渐悲剧命运的体现 21.1方鸿渐在感情上的悲剧2 1.1.

5、1 放荡的爱情21.1.2 被陷害的爱情21.1.3 因了解而分手的婚姻31.2 方鸿渐在事业上的悲剧51.2.1寄人篱下51.2.2 被人排挤51.2.3 生不逢时6第2章 方鸿渐悲剧的成因7 2.1中西文化夹缝中的产物72.2方鸿渐的自身因素72.2.1懦弱性72.2.2迷茫性82.2.3盲动性8第3章 方鸿渐的悲剧给人们的启示103.1摆脱时代束缚103.2改造自身不利因素10结论12参考文献13 致谢14绥化学院200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前 言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总是使我们读着读着就自然地发笑,这笑一直贯穿到结束,但笑过之后却又如此的悲伤,如此的绝望,这完全是“黑色幽默”似的悲剧,所以作

6、者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在这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同样在“序”里,作家还提醒读者:“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读完全书可以看出,作家着重刻画的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而作家精心塑造的是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他是贯穿全篇的唯一人物,作者通过对他的悲剧命运感的书写,表现出了对于人性、人生的社会等内容方方面面的思考。第1章 方鸿渐悲剧命运的体现1.1方鸿渐在情感上的悲剧1.1.1放荡的爱情方鸿渐的悲剧命运首先体现在他的爱情上。方鸿渐在留学回国的船上认识了鲍小姐,同她有过短暂的“爱情”。方鸿渐的这段感情来的很不正常,可以说是放荡,但是准确的说应该叫一夜情。一

7、夜情是指双方并不是男女朋友或者夫妻关系,在某些情境下一时的感情冲动爱慕或发泄排遣寂寞而发生的性行为。鲍小姐和方鸿渐可谓典型的一夜情。鲍小姐“看方鸿渐是坐二等舱的,人还过得去,不失为旅行中消遣的伴侣”,就精心导演了一夜情的闹剧。她先是暗示方鸿渐“可以享受他未婚夫的权利而不必履行跟她结婚的义务”,继而“借卷烟来接吻”的机会挑逗方鸿渐吻她,进而让方鸿渐向她示爱,最后,利用船在法国殖民地停泊同船的人上岸之际,半夜三更偷偷摸摸地睡到了方鸿渐的床上。之后突然翻脸,“不像以前那样的脱略形骸”,“把身心收拾整洁”,在香港下船见自己的未婚夫去了。对于这场一夜情,方鸿渐不仅有心理准备,明知道“鲍小姐谈不上心和灵魂

8、”;还有强大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据,他说:“听过名闻日本的斯勃朗格教授(ed spranger)的爱情(eros)演讲,明白爱情和性欲的升华。”“有什么肉的相爱、心的相爱种种分别,”1虽然方鸿渐做好了种种准备,在遭到鲍小姐的抛弃之后,“失望、遭欺骗的情绪、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扶。” 方鸿渐的情爱观是矛盾的,它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的同时,骨子里传统的东西根深蒂固,传统文化消解了知识分子对世俗和理想的判断,不断在世俗的文化圈中寻找自己存在的合法依据,精神胜利法的枷锁钳制了个人对生存意义的追寻,方鸿渐在受到鲍小姐的戏弄后,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反正没吃亏,也许还占了便宜,没得可怨恨。这种把爱情做交易的想法,

9、是传统文化重财轻物轻爱情的反映。 方鸿渐这种阿q的心理,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污垢的积淀,连西方 文明都无法洗刷,这也决定了方鸿渐今后的命运。1.1.2被陷害的爱情这段情感纠葛还得是从船上说起,当时和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位女博士苏小姐,方鸿渐还在和鲍小姐在一起的时候就种下了悲剧的种子,船到了上海苏小姐还特意和她的哥哥介绍了一下方鸿渐,但是他并不是真正的爱苏小姐,在后来没有事情去拜访苏小姐的时候看见了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后来方鸿渐动了真情,倾心爱慕上大学生唐晓芙。他爱唐晓芙是爱她的清纯自然的品性,这反映了方鸿渐的爱情审美标准,表现了他在对当时社会制度下非自然东西的反感和否定。而两人的这场被看好的爱

10、情,又因方鸿渐自身性格的局限而宣告结束。原因在于:唐晓芙是苏小姐的表妹暂住苏家,而方鸿渐因一见倾心于唐晓芙频频来往于苏家,苏小姐在留洋时曾有意于方鸿渐,在归国途中二人关系又有了一定的进展,故苏小姐一直误会方鸿渐的到访是为了追求自己。方鸿渐明知苏小姐有此误会却不敢说明真相,害怕得罪苏小姐 ,于是就逢场作戏假意与赵辛楣争风吃醋,惹得苏小姐动了真情。到了纸里包不住火的时候,他才将真相告诉了苏小姐,苏小姐恼羞成怒,在唐晓芙的面前说了许多方鸿渐的坏话,导致唐晓芙提出与之分手。本来唐晓芙是一时气恼,丧失理智,只要方鸿渐暂时忍耐一下,以后认真解释,二人有修复的可能,但是方鸿渐当时却毫无力挽狂澜的勇气,把本存

11、希望的爱情结束的那么轻率,这不能不说是源于本身的怯懦。方鸿渐和唐晓芙都对对方有真诚的感情,尽管这种“真诚”只是当时的一种被吸引,因此造成他们之间爱情悲剧的并不是来自世俗社会的金钱利益、门第观念以及旧式礼教等,而恰恰是他们本身。导致这次悲剧的发生原因,从方鸿渐的方面来看是他的懦弱,他的懦弱导致了被苏文纨陷害他,他都不去解释,没有努力的去挽回这段爱情,眼看着自己的幸福就这么的溜走,而自己本身还显得很无奈。当然没有与苏文纨的陷害,也许他会和唐晓芙走到一起。1.1.3因了解而分手的婚姻“在恋爱中方鸿渐屡战屡败,在婚姻中他也是个失败者。孙柔嘉是方鸿渐真正的妻子,应该说方鸿渐和孙柔嘉还是有感情基础的。”2

12、孙柔嘉是善良的,也算是正直的。在三闾大学,她从不参与任何派别,也从不迎合什么,她与方鸿渐一样,是认人摆布和孤独无助的。他们两人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他们两人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孙柔嘉与方鸿渐的差别也是明显的。“鸿渐最初以为她只是个女孩子,事事要请教自己;定婚以后,他渐渐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还很固执。”孙柔嘉学识明显低于方鸿渐,连教学工作也不能胜任的她从不关心任何与己无关的事情。方鸿渐的话题一涉及人生世事,孙柔嘉就会生气:“好好的讲咱们两的事,为什么要扯到全船的人,整个人类?鸿渐恨恨道:跟你们女人讲话只有讲你们自己,此外什么也不懂!”因此,她不会关心什么“正义”问题,她只会讥讽方鸿渐:“深明大义

13、的大老爷在外忙些什么国家大事呀?”两人的志向显然不相同,方鸿渐在原则问题上要捍卫自己的气节,而孙柔嘉却只想满足自己两人世界的“小家家”生活。而最终导致他两分手的直接原因还是因为方鸿渐在经济上丢失了生存权。实际上,方鸿渐也强烈意识到了“钱是非有不可的”,因此,他为赵辛楣送的婚礼钱而“感动的眼睛一阵湿润”;为求职业来找赵辛楣介绍的王先生而被门房告知“不在”时,他“发慌得腿都软了”。生活的折磨,使一年前还做着成就事业梦的方鸿渐沦为一个乞讨职业,渴望生存的人。而沦陷区在敌伪政权的高压下,同样是专制的黑暗的。这个混乱不堪,危机四伏的社会更不会给一个善良、正直的知识分子有好好生活的机会,方鸿渐的才能更不可

14、能找到正真需要的地方。事实上,方鸿渐的社会经济地位不仅与有官僚靠山的苏小姐有“云泥之别”,连投靠了“资本家走狗”亲戚的孙柔嘉,他也比不上了。对此方鸿渐的三弟媳更是一语道白:“老大一个人大学毕业留洋,钱是花了不少了,现在还用老头子的钱。我就不懂,他留洋有什么用,别说比不上二哥了,比我们老三还不如。”正因为如此,孙柔嘉的兄弟“发现姐夫武不能踢球、打网球,文不能修无线电、开汽车,也觉得姐嫁错了人。”孙小姐的姑母干脆骂他:“本领没有,脾气倒很大。”此时的方鸿渐真是落到了山穷水尽,四面楚歌的境地。但即使如此,他还是没有丧失一个知识分子那一点点正气。报馆因言辞激烈,在敌伪政权的高压下逼走了正义的王先生,素

15、与王先生“相处得来”的方鸿渐也慷慨辞职了。而主张“看看风头再说”的孙柔嘉怎么也不会原谅方鸿渐,因为方鸿渐的大义之举破坏了她现实主义的小家庭生活。他们的婚姻终于由此而迅疾的走向破裂。其实,即使方鸿渐的婚姻伴侣不是孙柔嘉,而是他爱得最深最痴的唐晓芙,结果同样如此。婚姻是一定要有经济基础的,我们有理由想到鲁迅先生的伤逝,涓生和子君的悲剧命运同样会降临在方鸿渐和唐晓芙的头上,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悲剧。因此。方鸿渐“想到重逢唐晓芙的可能性,木然无动于中,真见了面,准也如此。缘故是一年前爱她的自己早死了,爱她,怕苏文纨,给鲍小姐诱惑这许多自己,一个个全死了。”在经济压力下,生存的艰难,已使方鸿渐的感情完

16、全麻木了。他不仅不能发展,甚至无法生存了。1.2方鸿渐在事业上的悲剧1.2.1寄人篱下人生主要由爱情、婚姻与事业构成,方鸿渐的人生悲剧在于不仅在婚姻上是一个失败者,在事业上也同样如此。方鸿渐留学过来在下船后就到了他的丈人家,给他的丈人、丈母还有那个小舅子买了礼物,在丈人家吃了晚饭,吃晚饭时,丈人知道鸿渐下半年职业上无着落,后来他丈人安排他暂时在自己的小银行里谋事,做了一个银行职员,整天无所事事,没有作为。后来,岳母对方鸿渐的态度渐渐变得冷淡,甚至说女儿也是被方鸿渐克死的。方鸿渐一怒之下,辞去银行职务。就这样方鸿渐回国后第一次失业。方鸿渐这次的悲剧是必然的,在他的学业上我们就看到了他在事业上必然

17、失败的影子,他在他丈人那里工作,给人家带来了什么?只是一个负担,让人家看不起,寄人篱下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得听人家的,做什么事情都得认真听取人家的意见,对于一个受过西方文化熏陶过的方鸿渐来说,结束这种生活是他唯一的选择。1.2.2被人排挤方鸿渐在事业上不但体验到寄人篱下的辛酸,也陷与被人排挤的窘境。国难当头,当他们一行五人历尽辛苦到达内地学校当老师,学校本该履行先前的承诺,给他们安排各自的职位和工作。令方鸿渐感到意外的是,教授头衔被剥夺了。他便去找高松年说理。高松年作为大学校长,老于世故,他一面撒谎,一面故作惊异地表现出对方鸿渐没有收到信的遗憾,使方鸿渐觉得完全是自己的过失。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高

18、松年的话并未作数,相反到了下学期,方鸿渐连聘书也没有收到。教授是做不成了,可课务学校又没认真安排,只敷衍了事地让他教伦理学。图书馆资源贫瘠,几乎没有现成的相关资料,课程内容又很枯燥,听得学生越来越少,这些都构成了他教学上烦恼。而更让方鸿渐后悔当初选择、产生围城感的,是学校里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三闾大学也非清净之地,教员间关系复杂,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李梅亭自私自利,贪财好色;顾尔谦阿谀奉承,没自尊没人格;陆子潇总想攀附权贵在别人跟前炫耀、并为追求孙柔嘉不择手段;韩学愈不惜以收买学生为代价,欲借刘东方之手,赶走同是冒牌“克莱登大学”的方鸿渐。这种尔虞我诈、虚伪做作的同事关系,注定了方鸿渐将以事业

19、的失败而告终。他的这份工作完全是赵辛楣的介绍,要不是赵辛楣谁都不知道有方鸿渐这个人,但是在学校工作期间遭到别人的排挤,完全是他没有什么后台或者是人际关系,那些当官的人全都是有一些有实权的官员在做后台。他的无知和懦弱也使他在大学无法生存下去,他的错误被一些人当作是把柄来攻击他,让他在学校里无法工作,最终还是在校长的安排下被挤出了三闾大学。他又一次感觉到了失败的滋味,但是他想改变却很难了,对于他来说只能是面对现实,悲剧的本身是由自己埋下的种子。1.2.3生不逢时事业再次受挫的方鸿渐心情郁闷,与孙柔嘉相爱并订婚,在从三闾大学几经周转回到了上海,再见过了父母之后决定找工作,最后还是在赵辛楣地帮助下找到

20、了华美新闻社拜见总编辑,就这样,方鸿渐开始了他的报社工作,在报社当着资料室主任,在孙柔嘉的眼里他那是个没有前途、发展的职位。个人的自由空间越来越狭小,自己与柔嘉辛苦建立了小家庭却不断受到双方家长的介入和干扰,更因此而不断引发他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与争吵。方鸿渐被围困在与父母、与妻子、与姑母的重重矛盾冲突中不得解脱。最后在敌伪政权的重压下王先生辞职了,方鸿渐也跟着辞职了,就这样方鸿渐又一次没有了工作,方鸿渐事业上不顺,双方家人对他感到失望,甚至看不起他。孙柔嘉对他也备感失望,方鸿渐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也许方鸿渐在那个时代永远没有前途。方鸿渐这次失业是由于外部坏境导致的,这次使人看见了方鸿渐还算是一个有

21、爱国心的青年,这是他做出的唯一一次正确的决定,但是正是由于他的决定带来了一系列的反应,让自己陷入了自己怎么都想不到的地步,他是被命运捉弄的小丑,使自己怎么都无法摆脱“围城”的包围。第2章 方鸿渐悲剧的成因2.1中西文化夹缝中的产物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学国文的人留学出洋,再加上他生活在“五四”后思想文化大变革的30年代,因而在他的性格中注入了一些新的现代精神,有了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和愿望,而旧的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处处以公众的道德尺度制约自己的行动,这种新与旧的冲突,使方鸿渐矛盾重重。这两种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文化夹击,使他形成了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双重人格特征认真而又玩世,自信而又自卑,正直而又无力,他

22、只能在“围城”中奔突挣扎。在钱钟书先生轻灵的讽刺和真切的哀婉中,将方鸿渐细碎琐屑,平庸无奇的日常生活一一按序排列,展现在读者面前。然而,就在这没有悬念、缺乏热情的题材中,处处可见中西方文化错位结合形成的畸形文化环境对方鸿渐命运带来的毁灭性影响。“方鸿渐生活的时代正是钱钟书所生活的时代,那是一个西学东渐洋风盛行的时代,但深谙东方文化精髓和西方文化核心的钱钟书先生,却已看透当时盛行的洋风不过是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照搬和误用,而传统文化中腐朽的东西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绝大多数国民的灵魂深处,在这种畸形人文环境中生存的方鸿渐是无法成就健全的文化性格的,方鸿渐悲剧是在尴尬的东西方文化夹缝中挣扎的必然结局

23、。”32.2方鸿渐自身的因素2.2.1懦弱性懦弱性是方鸿渐性格中最致命的弱点,他胆小、怕事、软弱,这是导致他情感悲剧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懦弱使他无力反抗父母之命,也使他葬送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真爱。面对包办婚姻,无力反抗。在北平读大学期间,第一次经历了男女同学的风味后,方鸿渐便萌生了自主恋爱的念头,壮着胆写信回家要求解除婚约,但遭到父亲的一顿痛骂,吓矮了半截,从此死心不敢妄想,开始读叔本华的作品,常自我排遣地对同学们说:“世间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这充分反映了方鸿渐胆小怕事的一面。面对真爱,没有勇气争取。一次请吃饭的事件终于让苏文纨明白了方鸿渐真正所爱的人并非自己,而是唐晓芙。她大为

24、嫉妒,开始报复方鸿渐,在唐晓芙面前大骂方鸿渐的种种不是,并抖出了方鸿渐的假文凭和风流事。唐晓芙伤心欲绝,怒斥方鸿渐。而方鸿渐却没有勇气去辩驳,他很绝望,哽咽着对唐晓芙说道:“你说得对。我是个骗子,我不敢再辩,以后决不来讨厌了”,然后失魂落魄地冒雨离开了唐晓芙。这充分反映了方鸿渐软弱的一面。2.2.2迷茫性迷茫性也是方鸿渐性格中的弱点,他不能判定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也是导致他情感悲剧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迷茫使他无法掌控自己的情感生活,差点受控于苏文纨。面对苏文纨的恩威并施,欲罢不能。虽然方鸿渐无意于苏文纨,自信与她“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

25、体”,但他还是选择与苏文纨交往来抚慰自己空虚的心灵,没成想却惹火烧身。这种漫无目的,心灵空虚的表现,充分显示出他的迷茫性。2.2.3盲动性盲动性也是方鸿渐性格中很致命的弱点,他没有主观判断能力,盲目随从,这也是导致他情感悲剧的重要原因。面对鲍小姐的引诱,执迷不悟。在回国的邮船上,方鸿渐虽然明知鲍小姐已有未婚夫,但面对她的引诱,还是没能按捺得住,盲目地与她发生了“一夜情”,并沉醉于“露水姻缘”之中。邮船抵达香港,当鲍小姐扑向了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未婚夫的怀里时,方鸿渐才意识到被她摆布玩弄了。这次盲动使他经历了人生中最不光彩的一段情感。面对孙柔嘉的步步为营,亦步亦趋,经历了真爱的失败后的方鸿渐

26、似乎悟出了一个道理,“不必让恋爱在人生里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许多人没有恋爱,也一样的生活”,他对爱情更加迷茫了,糊里糊涂地落入了孙柔嘉为他精心设计的婚姻之网中。这次盲动酿造了他婚姻的悲剧。 方鸿渐情感的悲剧主要是由他的性格所导致的,而他的性格又是他的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他夹在中西文化的中间对事情很难有自己的看法,导致了他的悲剧发生。导致他在事业上的悲剧是由于他自身的因素导致的。我们在开篇的时候就知道了方鸿渐所谓“留学”中的一些表现就注定了他回国在事业上失败的悲剧,但是就当时社会来说留学并得到学位,是身份的象征,是整个社会的风气使方鸿渐无法摆脱,他就只有接受。不学无术是导致方鸿渐事业悲剧的直接因素

27、。方鸿渐是一个曾经留学欧美的高级知识分子,后来又归国谋生。从伦敦、巴黎、柏林到上海、香港,从十里洋场到高等学府他一直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上已相当欧化,堪称是真正的现代人。方鸿渐在留学期间没有学到什么,但是在种种的压力下自己还是买了一个假的文凭来应付。从回国在点金银行到三闾大学,在到报社,他自己本身就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因为他的知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对于他来说工作就是在消磨时间,为了生存,他知道自己什么都没有,在三闾大学说是教授,但是到了学校却变成了副教授,而他却不去抗争,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学识副教授也好,有人给口饭吃就不挑了,最后在众多人的排挤下走了,他的自身的因素导致了事业

28、的失败。总之,方鸿渐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个悲剧的人物,他的失败那是必然的,他的性格在加上不学无术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更何况那个社会不会同情象他那样的人。 第3章 方鸿渐的悲剧给人们的启示3.1摆脱时代的束缚方鸿渐出生一个封建味极浓的大家庭,但从小又在新学堂里接受新教育,传统文化和近代文明的结合生下了这个“混血儿”。“中国传统文化的腐朽落后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开放和浮躁培养了他懦弱无能、爱慕虚荣、荒唐无聊的性格特点,这是其一。其二是他本身还存有好的一面,如在好的社会环境里他很可能发展成人才,但在那乌烟瘴气的环境里,好的一面反而成了他人生的困扰。以上两个方面都是社会环境给予他的独特性格。”4而性格

29、对人生产生的影响,以方鸿渐,赵辛楣为代表的一批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不少曾经留学海外,有西方的文化视野,然而,他们身上又有传统文化的因袭,在抗战的时代洪流中,他们没有选择作时代的斗士,却又不肯向现实低头不肯与现实的污秽合流。于是他们成了这个时代的流浪儿,无处皈依,内心找不到平衡的支点,百无聊赖,他们内心里有着深深的寂寞。他们既无法将自己在时代中安放稳当,同时,他们也无法将自己在婚姻与家庭中安放稳当,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也找不到婚姻,家庭,幸福的意义。方鸿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不摆脱时代的束缚我们会像方鸿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对自己的事情很是迷茫,不知道是何去何从导致了他

30、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时代有的时候会束缚我们的思想,我们要摆脱一切束缚朝着我们的理想迈进,不要像方鸿渐那样被时代束缚到了城里怎么也走不出来,我们时时刻刻的要记得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想得到的是什么,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个航标灯使我们不会迷路。3.2改造自身不利因素方鸿渐的自身因素导致他在情感上、事业上的失败,方鸿渐是专制制度下具有一定善良、正直品性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自身的懦弱性、矛盾性及观念的局限性,必然导致他成为整个专制社会、中西文化矛盾的牺牲品,他的事业、婚姻、生存及所有的人生愿望都必然走进围城”。5方鸿渐就像是个孩子想法幼稚,没有能认识到这个社会竞争的残酷,到头来自己弄

31、的没有立足的地方。社会的残酷是相对的,我们之所以是人类,因为我们有主观能动性,我们能适应这个社会,社会在发展人类的思维也在潜移默化中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变化,我们也是这样,我们是80后的人,我们所面临的各个方面都想不出来的压力,我们要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我们。方鸿渐没有认识到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位置,导致在那时的事业道路上迷失了方向。结 论恋爱、事业这些曾经使方鸿渐这个凡夫俗子产生过无数热切希望的东西,最后无一例外地离他而去。国将不国,家不成家。连他一生中至亲至爱、唯一可以依赖的人都嫌弃了他,方鸿渐深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而无法自拔。敏感懦弱、遇事彷徨、患得患失的方鸿渐虽然总是不断地去寻找去探

32、索某一个模糊的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但他在每一个“围城”中经历了一段人事后,都以“失败者”的身份出逃到另一个“围城”中去,这一次次地逃避寻找,只让他愈来愈失望、愈来愈矛盾、迷茫,不断感到他人生价值的贬值和世界对他的疏远 ,每离开一个旧的环境,都是一个旧的方鸿渐的死亡。回国一年,换了几个环境后,方鸿渐的生活热情降低了,精神不断萎缩,终于麻木,迟钝,死了一样,只有长睡不醒。通过方鸿渐悲剧命运表明:外部大环境推波助澜的摧残,加剧了传统文士的消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亦宣告幻灭、消亡。参 考 文 献 1 钱钟书,围城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第10页2 任亚丽,浅谈围城中方鸿渐情感悲剧的原因

33、 j,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人文学院,2005,(2),第12页3 邱玉敏,在尴尬的东西方文化夹缝中方鸿渐生存悲剧成因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2004(1),第47页4 王崇茂,关于围城主人公方鸿渐悲剧的分析 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报,2005,(3),第20页 5 周献,方鸿渐的“围城”命运详解 j,西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第28页14绥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创作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试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命运,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绥化学院学习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 论文中除已注明的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34、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绥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使用授权书试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命运系本人在绥化学院学习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绥化学院所有,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义发表。 本人完全了解绥化学院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院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绥化学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致 谢本

35、文在选题及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郎学初老师的悉心指导。早在论文选题之初,郎老师就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提供了很多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这对我论文选题的敲定有很大的帮助。在接下来的论文开题报告中,郎老师更是以她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不断影响着我。她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甚至是她个人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为我修改,每一次都非常认真。从文章内容到字句斟酌,从标点符号到格式编排,郎老师以她博学的知识、认真的态度帮我订正修改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论文中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正是导师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使我明白:做事情要认真用心,作学问更要严谨求实。在这里我要向帮助过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郎学初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36、,表示我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我的母校绥化学院对我的栽培。感谢我的同学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最后,向我的家人表示感谢,谢谢他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王 震 2008年5月30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 目 试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命运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王 震 指导教师姓名 郎学初 指导教师职称 教 授 论文提纲及基本要求论文提纲:前言: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我们总是读着读着就自然地发笑,一直贯穿到结束,但笑过之后却又如此的悲伤,如此的绝望,这完全是“黑色幽默”似的悲剧,真正吻合了作者在围城的“序”里所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在这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同样在“序”里,作家

37、还提醒读者:“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读完全书可以看出,作家着重刻划得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而作家精心塑造的是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他是贯穿全篇的唯一人物。第1章 方鸿渐悲剧命运的体现1.1方鸿渐在情感上的悲剧1.1.1放荡的爱情1.1.2被陷害的爱情1.1.3因了解而分手的婚姻1.2方鸿渐在事业上的悲剧1.2.1寄人篱下 1.2.2被人排挤1.2.3生不逢时第2章 方鸿渐悲剧的成因2.1中西文化夹缝中的产物2.2方鸿渐自身的因素2.2.1懦弱性2.2.2迷茫性2.2.3盲动性第3章 方鸿渐的悲剧给人们的启示3.1摆脱时代的束缚3.2改造自身因素结论:恋爱、事业这些曾经给

38、方鸿渐这个凡夫俗子产生过无数热切希望的东西,最后无一例外地离他而去。国将不国,家不成家。连他一生中至亲自爱、唯一可以依赖的人都嫌弃了他,方鸿渐深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而无法自拔。敏感懦弱、遇事彷徨、患得患失的方鸿渐虽然总是不断地去寻找去探索某一个模糊的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但他在每一个“围城”中经历了一段人事后,都以“失败者”的身份出逃到另一个“围城”中去,这一次次地逃避寻找,只让他愈来愈失望、愈来愈矛盾、迷茫,不断感到他人生价值的贬值和世界对他的疏远 ,每离开一个旧的环境,都是一个旧的方鸿渐的死亡。回国一年,欢乐几个环境后,方鸿渐的生活热情降低了,精神不断萎缩,终于麻木,迟钝,死了一样,只有长

39、睡不醒。外部大环境推波助澜的摧残,加剧了传统文士的消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亦宣告消亡、幻灭基本要求:1观点明确,纲目清楚;2材料翔实,引证充分;3逻辑严谨,行文流畅;4内容完整,格式规范。主要参考资料1钱钟书,围城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第10页2任亚丽,浅谈围城中方鸿渐情感悲剧的原因 j,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人文学院,2005,(2),第12页3邱玉敏,在尴尬的东西方文化夹缝中方鸿渐生存悲剧成因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2004,(1),第47页4王崇茂,关于围城主人公方鸿渐悲剧的分析 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报,2005,(3),第20页5周献,方鸿渐的“围城”命运详解 j,西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第28页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绥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意见学生姓名王震学号200450677教学单位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4级10 班指导教师姓名郎学初学位硕士职称教授论文(设计)题目试论方鸿渐悲剧命运字数8209指导教师评语:方鸿渐是钱钟书先生笔下的著名的形象,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塑造极为成功的典型形象,他也是贯穿全篇的唯一人物。作者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