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思考朱卫东高珍伟(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商要安徽汽车工业一直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作为安徽汽车工业基础的安徽零部件产业, 它的健康发展对支撑安徽省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依托安徽汽车工业的 崛起,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然而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含量低及整零配套率不足等 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应走专业 化、模块化,紧抓二、三级市场,44终走上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埃键词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40313(x献标识码a1引言安
2、徽汽车工业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经过40年 的发展,已经成长为新兴的汽车产业集群区域,从仅能 生产部分轻型货车和轻型客车、大型客车及零部件,已 经延伸到重型载货汽车、中型客车、轿车等各领域。右 汽车细分市场上,涌现出了江淮商用车、奇瑞一乘用车和星马一专用车这三驾马车等以自主品牌为杉 心、初显竞争优势的特色企业。安徽汽车工业一直走自 主发展的道路,安徽省是目前国内惟一拥有两大自主品 牌汽车企业的省份,安徽省由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多年 致力于发展民族汽车品牌的积淀,逐渐成为成为中国又 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2005年安徽汽车产量超过42万辆,全国第七,占全 国总产量的712 %; 2006年,安徽
3、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 发展,全年汽车产量达到55万辆,名列全国第六。其中 江汽和奇瑞销售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是在安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 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零 部件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每年平均以25 %的速度快速增长,中 国汽车产量实现连续4年每年上丨个百万级台阶,更需 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安徽省的整车自主品 牌与技术创新也需要省内配套零部件作基础,整车厂与 零部件厂之间更加息息相关,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 撑,自主品牌整车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2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安徽省2(x)6年统计年鉴
4、将汽车制造业分为6个组成部分:(1)汽车整车制造;(2)改装汽车制造;(3) 电车制造:(4)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5)汽车零部 件及配件制造;(6)汽车修理。汽车工业是综合性产业, 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对专业化协作的依赖性很强,即使 是所谓的"全能厂",也要依靠其他企业的配套、协作才收稿日期:2007 -03 -12能完成汽车的制造。年鉴上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本身 又分为(1)汽车部件:包括离合器总成、变速器总成、 传动州总成、分动器总成、前桥总成、后桥总成、中桥 总成、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总成、前后悬挂弹簧总成: 汽车零件:包括缓冲器(保险杠)、制动器、变速 箱、车轴、
5、车轮、减震器、散热器(水箱、消声器、排 气管、离合器、方向盘、转向柱、转向器。我省目前拥有5个汽车零部件工业群:合肥、芜湖、 蚌埠、安庆、宁国零部件工业群。形成了以合肥的车桥、 座椅、锻件等;安庆的发动机燃烧系统、悬挂系统等;芜 湖的发动机、仪表、真空助力器等:蚌埠的三滤件(空气 滤芯、机油滤芯和汽油滤芯)等一批富有特色的产业。211产业发展迅速表1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2005年统计数据项目零部件业汽车产业比重规模以上企业数(个%从业人员(万人)3101086294047180 %资产总计(千元)77326173343571023110%固定资产(千元)2964313
6、14036g4921110%实现工业总产值(千元)7097221813840520130 %固定资产净值年 平均余额(千元)2358135989490623180%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千元)2123518813840526110%主营收入(千元)72710793424631721120%利润额(千元)357382106373033160 %研发费用(千元)388017556525110%上缴利税(千元)619977256619024120%依托整车企业带动,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猛, 表1是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一些统计数据。2005年5 徽省全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的零部件企业138家,这些
7、 企业共完成汽车工业总产值约71亿元,约占当年安徽产 车工业总产值的2013 %;从业人数3万多人,约占安徽产 车工业从业人数的4718%;资产总计77亿多元,约占s 徽汽车工业总资产的2311 %;产品主营业收入约73亿元 约占安徽汽车工业主营业收入的2112 %。涌现出了活塞环、旋装滤清器、组合开关、汽车底盘 等汽车配件产品,其中橡胶密封件还进入世界汽车业全珥 供应系统。表2为安徽省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数目近年萍 的变化趋势。规模以上企业数由2000年的44家,以每年 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2004年增长速度尤为突出, 截止2005年达到138家,年平均增长1818 %。表2安徽省汽车零
8、部件规模以上企业数及其增长率200020012(x)2200320042005规模以上企业44556784116138比上年增长率()252118225137381118197其中六安江淮汽车齿轮公司、合肥车桥有限公司、岳 西迅启蓄电池公司、安徽精科机器有限公司等众多为江洧 汽车等大企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更是实现了快速发展,却 模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效益也在逐步增长 除了 2(x)2年出现负增长,其余各年增长显著,实现年邛 均增长62%,全省零部件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饥 表3所示:表3安徽省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及其增长率200020012002200320042005主营
9、收入(千元)177416030340012729304424876448552467271079比上年增长率()71101-10104551671412749176表i、2、3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 111212产业集群雏形形成随着江淮、安凯、奇瑞等整车企业的发展,省内零部 件区域集中越来越明显,形成了以整车厂为辐射的诸多产 业集群区域。目前在合肥经济开发区和桃花工业园聚集了 江淮发动机、万都空调等20多家零部件厂,合肥岗集零 部件工业群集中了 30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其中大部分企 业直接为江淮、安凯配套。在芜湖地区,许多企业看好奇 瑞汽车的发展,纷纷争取为奇瑞配套。目前已有美国江 森、澳大利亚
10、富单、日本凯纳雅马和中国香港的信义等 100多家中外企业在芜湖办厂,总投资额达75亿元;其中 累计引进外资项目36个,合同利用外资318亿美元,实 际利用外资211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86个,合同引a 内资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18亿元。众多汽车零部付 企业聚集整车生产区域,使我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 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另 外新兴的汽车电子产业也在我省合肥悄然发展,经过近n 年的奋斗,合肥汽车电子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 2005年安徽汽车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知名企业 主要有:科大讯飞、安徽三联科技、合肥工大高科等。汽 车电子业的发展改变了安徽汽车零
11、部件产品层次结构,进 一步完善了安徽汽车零部件的体系结构,增强了安徽零部 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213 "小巨人"企业的涌现经过多年的改造、改进,一些汽配企业已具备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这类企业可以按照现代化企业的标准强 化自身,做大做强,形成体系,涌现出了一些初具"小巨人"雏型的零部件排头兵企业。如安庆atg公司原来以 活塞环著称,近年来又相继开发了缸套、活塞,后来又成 立环新集团,从事汽车配件系列化生产、内燃机零部件, 其活塞环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0%,并正在建设世界最大 的活塞环基地和中国最大的汽油机缸套生产基地;安徽康 达制动器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汽车
12、制动器的主要厂家之 一,近年来注重系列化生产,生产的制动器广泛为轻、重 型汽车配套,现已形成年产80万套各类汽车及叉车制动 器的生产能力,2005年产值达3124513亿元,实现主营业 收入2193858亿元,跨入安徽省机械工业前十名,全国制 动器行业第三名;宁国中鼎公司生产汽车密封件,其规 模、装备、技术均居全国同行首位;芜湖西门子威迪欧公 司除生产重卡仪表外,又引进德国发动机管理系统怠速空 气控制阀、废气回流阀等生产线。其他如蚌埠的滤清器、 合肥的车桥和安徽江南机械的铰链组件等均是很有影响力 的品牌,这说明,有较好基础的汽配企业若能自成体系, 做大做强,就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很强的市场竞争
13、能 力。3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的问题我省作为新兴的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十五"以来,零部件产业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一方面政策环境逐步 完善;另一方面零部件企业也协调合作,优化资源配置, 及时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 在着诸多问题:311内部结构层面31111整体凸显基础差、规模小虽然我省零部件产业已经出现一批排头兵企业,但零 部件产业整体上还略显弱小。零部件产业所占汽车制造业 固定资产的规模尚不足40%,仅为2111 %,还没形成整体 上的规模效益。2(x)5年省内零部件企业规模以上的有138 家,若将乡办、村办、街道办、个体的小厂也计入,将达 到
14、1000家以上,80%以上的企业尚未达到国家统计界定 的规模以上企业的范畴,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企业散、舌l、 差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31112内资占主导,外资引进力度不足2005年安徽省累计实收资本15194711亿元,其中外商 资本1184753亿元,仅占1116%,合肥市26家规模以上的 企业中,内资控制企业24家,占主导地位,外资仅有2 家,外资引进力度不足。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和传统的梯度 转移原理,零部件企业应该向成本比较低的北部地区和中 西部地区的城市转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安徽省拥 有异军突起的汽车产业和相对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但是 欠发达的交通系统、缺乏高效的行政服务和优惠的产
15、业政 策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312技术需求层面31211技术水平低高技术含量的关键零部件基本上受外 资企业控制,省内零部件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领域,所配套的车 型也主要集中在中低档次商用车和品牌价值低的经济型乘 用车领域。据统计,国际汽车工业中约70%的产值是由 配套企业创造的,而国内汽车工业产值中零部件仅占 25%,这也高于我省2112 %。2(x)5年我省零部件利润总额 3157382亿元占省汽车工业利润总额的3316 % ,低于同期 全国统计的4419 %。虽然我省整车企业已经拥有自主品牌 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相当的零部件企业仍然靠模仿进行 生产,笔者随即调查了合肥43家零部件
16、企业,发现近2/3 企业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含量不高的铸造、冲 压、机械加工等方面,技术水平薄弱可见一斑。3121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太小 零部件产业的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两大方面。目前,安徽零部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 于低成本,而不在于研发、品牌等高附加值的环节。 2005年,通过对全省138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调 查发现,研究开发费用0138801亿元,占主营收入不足 016%。远低于国外的3%。也低于我省整车企业的 研发投入力度。零部件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低下,无 法独立地进行产品开发。尽管部分大型零部件企业参照 国际标准建立起了试验室,拥有
17、比较齐全的试验设备, 但多数试验装备未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研发能力还停留 在适应性研发的水平。313整零关系层面总体表现上省内配套率低,安徽的汽车产业的产值 构成中,零部件只占全部产值的20 %左右,相对于国际 上汽车整车与零部件普遍投资的一般比例1 :112-1 :115 来说,安徽省零部件的投入缺口相当大。这正是安徽汽 车工业发展的隐患。安徽与江苏的汽车产量相当,但安 徽的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值仅有江苏的1/3。多数汽车 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是围绕某一汽车集团在发展,尚未 形成面向全行业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以整车行业发112 展最好的合肥市为例:目前拥有3家从事整车生产的上 市公司江淮、安凯、
18、昌河,这在全国城市中是为数不多 的,尤其是江汽集团发展迅速,成绩更是斐然。为合肥 汽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但是存在发展空间 并不代表一定能发展。根据合肥市汽车与工程机械动 态统计,截止2(x)4年10月底,为江淮汽车、安凯客 车、昌河微型车配套的零部件项目合计144项,其中合 肥市零部件企业配套的项目18个,占1215%;为合肥市 汽车整车配套的零部件总金额为2413亿元,其中合肥市 零部件企业配套的金額仅4188亿元,只占20%。整车所 需物料大多从江苏、浙江等外省采购。随着汽车行业竞 争的不断加剧,整车就近配套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 势,实践证明物流的优势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区
19、域 范围内主机厂与配套厂必须协同作战,这才是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4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对策思考411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安徽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导致了资金不足,降低了生产效率,造成了资源浪费。对于安 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应该在专业化基础上实现成本 优势、价格优势、市场优势,最终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 如图1所示:成本优势1#|价格优势11市场优势規模优势图1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道路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途径:(1)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安徽零部件企业在配套发展的基 础上还应继续加强建设,政府部门要克服"重整轻零" 的
20、心理,树立"整零同步发展"的理念。并在次基础上 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建立汽车工 业园,引导省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向园区内有序集中,把 企业的聚集效应充分发挥出来,以降低发展成本,促进 信息交流,增强竞争能力,形成以"产业专业化,规模 经济化"为特征的块状经济和链状经济,达到外部规模 经济效应,以集体效率取胜。(2)加大重组力度形成内 部规模经济:通过横向一体化,将众多生产同类、同档 次产品的不同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整合,形成专业化程 度更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低成本优势;通过纵向 一体化,将少数生产同行业、不同档次、不同环节产品 的零部件企
21、业进行整合,利用细化的专业分工,形成范 围经济。412紧抓二、三级配套,不断提升配套层次针对我省零部件企业目前研发投入不足和技术水平低,短时间内大部分企业还无法改善这些问题,从而不 能进入世界、全国先进的总成生产厂采购体系。结合目 前的市场形式,我省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战略应该定位于 产品的二、三级配套:一级供应商为了减少成本,除了 极少数关键和专利技术零部件外,大部分部件都会采取 外购方式购买,这为我省企业提供了参与二、三级配套 竞争的机会。同时,大部分国际汽车公司目前都在中国 建立了工厂,他们若大量从国外采购零配件,势必增加 库存,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这些企业会对一些劳动密集、 材料密集、有一定
22、加工难度或不便运输的零部件进行择 优采购,首选应该是中国国内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因此, 我省企业必须在二、三级配套上下足功夫,在确保发展 的基础上改善基础差、投资规模小的劣势,逐步加大企 业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技术进步。政府选择若干个经济 效益好、资金雄厚、技术力量较强的大企业成立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 争取获得ts16949质量体系标准的第三方认证,从而向 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汽车电子行业。早日突 破外资企业的技术壁垒,推动整个零部件产业的全面发 展。413培育专业化、模块化配套能力为适应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需要,我省必须仅仅依托整车企业的带动效应,努力培育
23、省内零部件企业的专业 化、模块化配套能力。通过建立集研发、生产、销售、 物流于一地的专业化、模块化零部件产业基地或集群, 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产业链企业。(i)宏观 方面,政府要鼓励现有的5个汽车零部件工业群,并以 这5个零部件产业集群为基础,构建新兴的汽车电子产 业群,必须避免区域内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我 省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围绕江淮、 安凯的合肥零部件工业群;围绕奇瑞的芜湖零部件工业 群等。虽然目前的零部件企业竞争力有限、独立生存能 力弱、与整车厂耦合度不是很理想,但是从长远来看, 随着产业的发展,零部件企业产能会逐步提升,专业化、 模块
24、化的配套能力也会逐步改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也会增强。(2)微观方面,产业集群布局的理论基础在 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零配件产业集群区域的主 导者是各个零配件企业,公共部门和政府只成为集群的 催化剂、润滑剂。因此集群内上下游企业必须加强合作, 零部件企业有针对性的做好客户关系管理(crm),与其 配套的下游整车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借助电子 数据交换平台,征询整车企业对零部件产品的意见和建 议,及时对零部件产品进行技术、工艺和产品进行创新, 实现与整车企业的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充分利用整车 企业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特点,分享其市场信息,以终 端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完善配套产品功能,实现产
25、品的 更新换代。在保护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受侵害的前提 下,零部件企业要加强与整车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定期 选派研发人员参与整车企业的研发过程中,形成与整车(上接第109页)注释ct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 平关系的研究m.经济研究,2006, (1) : 78-89沒长米尔.市场化进程中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q4, (10) : 8-11圧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x)3俊,陈方正.城市土地价格的静态守恒与动态 增长特征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x)5, 33 (6) : 38 43参考文献1. 秦明周.美国土地利用与管制m. 北京:科 学出版社,2(x)42. 何立恒,鲍其胜.功能导向城市土地的经营模式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 29 (5) : 57厂间的知识共享惯例,优化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减少信 息不对称。5结束语2005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570170万辆和575182万 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第四大汽车住 产国和第一大潜在市场。2(x)6年中国汽车产销增长为 727197万辆和721160万辆,第一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汐 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 汽车零部件厂商抢夺的目标市场,中国即将成为世界零 部件集散地。到2010年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田地合同样本
- 个人买卖大米合同样本
- 代销渠道合同标准文本
- 中介提成协议合同样本
- 关于养殖小区合同样本
- 代购机器合同样本
- 二建证书合同标准文本
- 农庄鸡蛋出售合同样本
- 养合同合同标准文本
- 亲人合作做生意合同样本
- 医疗机构自杀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 换电站工程施工方案
- 全国自考《银行会计学》2024年7月《银行会计学》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一年级美术学情分析
- 拔高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考试版)
- CNAS-SC175:2024 基于ISO IEC 2000-1的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
- 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汶川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0)》
- 《心肺复苏及电除颤》课件
- 世界精神卫生日班会课件
- 瓶装液化气送气工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