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粘结复合嵌体的三年纵向临床评价(终稿)_第1页
[精品]粘结复合嵌体的三年纵向临床评价(终稿)_第2页
[精品]粘结复合嵌体的三年纵向临床评价(终稿)_第3页
[精品]粘结复合嵌体的三年纵向临床评价(终稿)_第4页
[精品]粘结复合嵌体的三年纵向临床评价(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粘结复合树脂嵌体的三年纵向临床观察摘要目的:(1)评价signum复合树脂嵌体的三年临床表现;(2)比较前 磨牙和磨牙树脂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3)评价单面、双面及多面嵌体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选取临床上同一名医师的三十名患者的113个嵌体,所有的嵌体均 由同一名实验室人员使用同一种复合树脂材料(signum, heraeus kulzer)制作 完成,均采用三步粘结系统和同一种树脂封闭水门汀进行粘接,完成后由另一名 不参与嵌体粘接的医师,按照修订后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标准(usphs)对修复 体进行评估。结果:三年后,113个修复体屮有3个进行了重新修复,三年总失 败率为2.6%,在基线时遵照

2、评价标准88. 5%100%的嵌体被评为优秀(a ),三 年后在表而粗糙度、边缘解剖形态、边缘完整性和嵌体完整性方而与基线比较存 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v0.05)。除了边缘解剖形态和边缘完整性以外,而磨牙 与磨牙,单、双面与多面嵌体的临床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复合树脂嵌体 的三年成功率很高(97.4%),修复体的大小和牙位都对其临床修复效果均无显著 影响。关键词:复合树脂嵌体、复合树脂、间接修复、后牙欧体修复技术可满足患者对后牙美学修复的需要,而且能部分解决后牙直接 修复的一些问题。直接复合树脂修复最明显的问题是低耐磨性和低抗折性、边 缘封闭丧失所造成的牙髓损害、边缘着色、继发翻以及不良

3、的邻间隙和咬合面形 态冋。瓷嵌体是一种稳定、生物相容性良好、安全的修复体,并可满足患者的美学 要求氐铁 但是用于制作欧体的牙科陶瓷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抗拉性能茅、裂纹 扩展、过度易碎、易折断"、役即使可以与牙体硬组织严密粘结,但是在临床病例评估屮陶瓷修复体的破裂 率仍在20%以上,一些临床研究也显示了在i类和ii类陶瓷修复体的体部及边 缘部分的折裂1°' 111,另外瓷嵌体的实验室制作工序也是较为耗时的。较陶瓷欧体而言复合树脂欧体的费用低,而且对操作者而言更方便问。与直 接树脂修复相比较,间接复合树脂嵌体冇很多优点:减少了聚合收缩产生的裂隙 宽度,更易建立符合生理要求

4、的邻面接触和牙合面解剖,且物理性能和耐磨性均有 改善。一些模拟临床条件评价复合树脂嵌体效果的体外实验w所提供的数据并不 能用于体内条件卜,因此需要在11腔环境卜对这些材料进行更有效的评价。综上所述,该研究目的(1)进行一种复合树脂(signum, heraeus kulzer) 嵌体的三年纵向观察。(2)比较前磨牙和磨牙复合树脂嵌体的临床效果。(3) 评价单、双面嵌体及多面嵌体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30名患者(男性13人,女性17人),年龄在23-65岁之间,所 冇患者均因原发龌坏或修复失败需要进行复合树脂嵌体修复。实验对象纳入标准如2患牙无疼痛,口腔卫生良好,无活动性的牙周或牙 髓疾病

5、,且患者同意接受为期3年的回访。所有患者共113例嵌体均由系内一名在嵌体制作方面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 操作,嵌体采用复合树脂(signum)制作,按照嵌体修复的基本原则使用80卩山 和25nm的金刚砂钻制备和修整窝洞,内部点线角圆饨(见图1、2),釉质边缘 制备成较宽的短斜面,窝洞的最小深度为15価。使用硅橡胶(flexitime, heraeus kulzer)制取嵌体印模,并使用一,种低 黏度的清洗材料(flexitime correct flow, heraeus kulzer)对其进行清洗, 使用暂时性树脂材料粘接临时尅。由同一名实验室人员根据使用说明的要求加工 制作嵌体,随后对嵌体进行

6、调整、固化,用硅抛光器、毛刷和抛光膏抛光嵌体。 临床试戴后,使用氧化铝打磨欧体内表面使其粗糙并易丁固位,取卬模后2周粘 接嵌体。嵌体粘接吋均使用橡皮障,粘接前彻底清洁牙面并用37%的磷酸进行酸蚀 (图3),然后涂布粘接系统(all bond 2, bisco),嵌体的内表面用一薄层树 脂(dentin/enamel)处理后,再涂一层厚的粘接水门汀(choice, bisco),就 位后调,用金刚砂钻修整,用抛光盘、抛光条以及其它抛光工具进行抛光,随 后为加强边缘封闭,再次使用37%的磷酸酸蚀嵌体10秒,冲洗、干燥,覆盖一 薄层低黏度树脂(fortify, bisco)(图4)。随访和评估在基线

7、时(粘接后)和3年时,由一名未参与嵌体修复的医师使用口镜和探 针对欧体进行评价,欧体的评价标准依据uspns14'16j中对粘接技术的直接评价标 准部分进行,包括表面粗糙度、颜色匹配、解剖形态(表面完整性)、解剖形态 (悬突)、边缘完整性、牙齿完整性、修复体完整性、邻面接触、敏感实验、x 线检查、主观满意度及不满的理由。通过冷测进行才髓活力测验,并在冋访时拍摄根尖周x线片和修复体照片作 为记录。其临床标准如下:alpha,完美的结果;bravo,可以接受的;charlie, 不能接受的(预防性重新修复);delta,茅的(必须立刻重新修复)。统计分析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whi

8、teny u检验)评价前磨牙和磨牙嵌体的差 异,并对比单、双面嵌体及多面嵌体的差异,在多重比较需进行bonferroin校 正时,选择p<0. 05作为冇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共30名患者安装了 113个嵌体,其中包括44例前磨牙,69例磨牙。修复 体的大小:61个嵌体为1或2个面,52例嵌体有3个或以上面(表1)。在3年 后冋访时根据前述的usphs进行再次评估,所有的患者均对修复体表示满意。基线和3年后回访的结果见表2,基线时88. 5%-100%的嵌体被评为优秀 (alpha),有些嵌体被归于brewo组的原因是缺乏颜色匹配、解剖形态、表面粗 糙度和患者不满意。归为bravo组主要

9、与颜色匹配冇关:过于明亮和不透明。基 线吋,有4个嵌体患牙在咀嚼或温度刺激吋出现敏感症状,其严重程度随吋间延 长而逐渐缓解,在嵌体粘接完成的儿周后,所有的敏感症状均消失。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嵌体在以下方而无统计学差异(p>0. 05):颜色匹配、 解剖形态(表面完整性)、牙齿完整性、邻面接触、x线检查、墩感度和主观满 意度。在表面粗糙度、边缘解剖形态、边缘完整性和嵌体完整方面表现出了统计 学上的差异(p<0.05)。只有三名患者的3个嵌体在冋访前不得不重新修复,失 败的原因如下:一个磨才嵌休能面折断,一个磨才和一个前磨才嵌体在邻面靠近 牙龈处出现边缘裂缝。三年回访时97. 4%的嵌

10、体临床评价成功。在三年回访时,77%-100%的收体被评为优秀(alpha),但嵌体缺陷普遍增加, 在临床上这些缺陷可被接受:表面光泽(18. 5%)和边缘完整性的丧失(23%), 出现悬突(11.5%),修复体完整性的丧失(11.5%)o在前磨分和磨分嵌体的临床比较中,前磨分在分龈边缘处的解剖形态更好(p<0. 05),其它方面未观察到茅别。多面嵌体的边缘完整性明显好于单或双面嵌体(pv0. 05)(其它方面与嵌体 大小没有明显关联)。此外前磨牙与磨牙以及小嵌体与大嵌体的失败率无明显差 别。讨论该研究观察了复合树脂欧体三年的临床表现,采用uspi1s反映临床羌别(能 接受的/不能接受的

11、),据此标准的评分具有直接的临床意义加,严格的评分结果 是基于严格的临床观察规定,例如优秀的alpha组和可接受的bravo组,两组之 间分数的差别并不重要,都是临床上可以被接受的修复体。另外charlie组和 delta组在临床上是不能被接受的。临床医师面对着后牙牙色材料间接修复的挑战,既要恢复和维持解剖形态, 又要修复邻面和舲面接触,还必须冇足够的强度承受功能负荷,以及保证良好的 边缘完整性来防止继发舗。一些关于复合树脂嵌体的临床研究报道往往是很低的失败率或无失败血19 冇研究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研究来评估后牙间接修复体,大约24%的嵌体进行了 修理或重新修复匈。在一项更近期的研究中,研究者

12、在11年回访了 74个恢体并 对其进行评价,总失败率为17%,年失败率为1.5%如。木研究3年总失败率为2. 6%,低于其它为期5-11年的研究报告屮1. 6%-4. 8% 的年失败率2°'23本研究中,基线和3年冋访时在某些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例如表而粗糙度、边缘解剖形态、边缘完整性和嵌体完整性。在研究报告中术后皱感被认为是欧体修复的副作用,主耍是由于固化时水门 汀的聚合收缩和移位造成的卸。本实验中,冇4个嵌体患牙冇术后敏感,但是所 有的病例在几周后症状均已消失,与其它实验相比2,'25,木实验敏感病例较少, 这应归功于复合树脂类粘接材料的封闭效果。边缘完整被认为是

13、修复体成功的最重耍的标准z ,但是由于树脂粘接缝隙 处的磨损,边缘完整性常被危及,这也是嵌体系统的薄弱z处。有许多关于瓷恢 体的临床评估,在这些研究中也对树脂的磨损有所报道,26' 271 o本研究只有2例嵌 体由于树脂的磨损进行了重新修复,所有保留下来的修复体在嵌体和水门汀之间 都有一个可接受的界面,没有岀现在瓷嵌休中观察到的边缘丧失情况阪27由于应用了三步粘接系统,本实验alpha组和bravo组在边缘完整性和边缘 解剖形态方面普遍得分较高。近期研究表明,多步粘接法能取得更好的树脂持久 粘接效果2' 291 o此外,由于不进行衬层可以增加粘接面积,提高嵌体的稳固性, 本研究

14、病例均未进行水门汀内衬。采用的全酸蚀粘接可能才是修复体稳固的关 键。此外,在本研究屮所冇的修复体在抛光后都使用了一种低黏度的树脂材料进 行边缘封闭,这种技术能够封闭树脂修复体边缘出现的早期裂隙跑。虽然研究中观察了多面嵌体,但是在单双面嵌体和多面嵌体之间除了边缘完 整之外在其它方面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而在牙位(前磨牙和磨牙)的比较屮 除了边缘解剖形态之外其它方面也无显著差别。修复体大小和牙位比较的不同就 是alpha组和bravo组分数的不同,而这些修复体仍然是临床上可接受的。在第三年时观察到的唯一的折裂发生在承担咬合力的边缘皤处,并且该边缘 皤邻面方向有明显的悬突,折断的发生与夜磨牙症冇关。

15、有趣的是,我们观察到 修复体的面数、牙齿大小、牙齿类型对三年的临床结果没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复合树脂嵌体在三年的前瞻性研究中有很高的成功率 (97.4%)。总的来说,本研究是在特定条件限制下进行的:(1)追踪时间短; (2)所有的临床工作都是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的;(3)同一名实验室 人员根据使用说明的要求制作了所有嵌体。(4)所冇窝洞都没冇使用内衬并且所 有临床病例都采用了三步粘接系统;(5)在调托与抛光后,所有嵌体都使用了低 黏度的树脂材料进行封闭。结论复合树脂欧体的失败率为2.6%,三年后有97.4%的修复体存留,这在临床 上是可接受的,不论嵌体大小(单双面嵌体和多面嵌体)以

16、及牙位(前磨牙和磨 牙),树脂嵌体修复均可取得临床可接受的效果且未出现继发翻。图1两颗磨牙上的旧修复体图2复合树脂欧体修复的窝洞预备图3使用37%的磷酸酸蚀窝洞图4嵌体就位表1 30位患者的嵌体分布牙位单或双面多面合计前磨牙251944磨牙363369合计6152表2根据usphs标准嵌体在基线和三年回访时的临床效果(n=13)标准基线(%, n)三年后(%,n)alphabravoalphabravocharliedelta表而粗糙度98.2(111)1.8(2)81.5 (92)18.5 (21)颜色匹配88.5(100)11.5(13)86.8 (98)13.2 (15)解剖形态(表面完

17、整91. 1(103)& 9(10)88.5 (100)11.5 (13)性)解剖形态(悬突)92.9(105)7. 1(8)77.0 (87)23.0 (26)边缘完整性100(113)86.8 (98)11.5 (13)1.7 (2)牙齿完整性100(113)100 (113)修复体完整性100(113)87.6 (99)11.5 (13)0.8 (1)邻面接触100(113)98.2 (111)1.8 (2)敏感实验100(113)一100 (113)一x线检查100(113)100 (113)主观满盘度100(113)94.7 (107)5.3 (6)不满96.4(109)3.

18、6(4)97.4 (110)2.6 (3)参考文献1. burke fjt, watts dc, wilson ma. current status and rationale for composite inlays and onlays. br dent j 1991;170:269-2732. davidson cl, dee gee aj, fei 1 zer a,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composite-dentin bond strength and the polymerization stress. j dent res 1984;63:13

19、96-1399.3. dietschi d, scampa u, campanile g, holz j. marginal adaptation and seal of direct and indirect class ii composite resin restorations:an in vi tro evaluation. quintessence tnt 1995;26:127-138.4. ehrnford l, derand t. cervical gap formation in class ii composite resin restorations. swed den

20、t j 1984;8:15-19.5. kramer n, frankcnbcrgcr r, polka m, pctschcit a. ips empress inlays and onlays after four years: a cl in iced stu dy. j dent 1999;27:325-3316. fradeani m, aqihlano a,bassein l.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ssed glass-ceramic inlays for four and half years. j prosthet dent 1997;78:346-353.7. sjogren g,lantto r, granberg a, sundstrom bo, tillberg a>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1 e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