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_第1页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_第2页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_第3页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_第4页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摘要: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美国高等教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校在校生人数减少,学生选择发生变化,高校收入大幅下降。为缓解经济萧条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教育拨款、学生资助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日益蔓延。因此,系统总结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措施,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危机,高等教育,教育政策 1929年至1933年,美国发生了资本

2、主义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由于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因此又被称为“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和“大恐慌”(the great panic)。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的金融和经济体系,也对高等教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收集大量历史资料,试图系统阐述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前美国高等教育的状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过短时间的恢复,美国经济迅速起飞。从19221929年,美国进入了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达到了创纪录的新水平。1919年美国国内生

3、产总值为783亿美元,1929年达到1,036亿美元。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大约增长了53%。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为5.4%左右,而18891915年为4.3%。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主要是由于技术革新、新技术的使用和机器设备的更新。伴随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经济领域,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劳动,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相应增加。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这一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高校规模扩大是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11885年,全美高等院校总数大约为300所,其中学生数达250名以上的仅有9所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高校教

4、育规模日趋扩大。例如,加利福尼亚大学1915年在校生人数仅为6,434人,1925年为16,294人,增加15倍。密执安大学1915年在校生人数为5,833人,1925年增至9,422人。各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导致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1900年,美国全国高等教育注册人数为23.8万,而经济危机前已增加到110万人。 初级学院的快速发展是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突出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大量青年士兵由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知识,因而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武器的问题,为此,美国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中等教育的口号,即所谓的“中学运动”。中等教育的扩张致使高中毕业生增加,要求接受高等

5、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多,这为当时高教系统带来了数量、质量和财政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为缓解这种压力,作为“缓冲器”、“减压阀”的初级学院应运而生,并在这一日懒得到快速发展。19171918年,初级学院仅有46所,在校学生4,504人。而19271928年,全美初级学院总数达248所,在校生人数增加到44,855人。 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它产生开始就不可避免的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人们的经济活动不可分割。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具有生产性,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进而推动

6、经济发展。其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保障。不同层次的教育与经济的关联程度不同。与初等、中等教育相比,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下滑给高等教育造成了重大的影响。2 (一)高等院校注册人数减少 美国大学注册协会选取325所高等院校作为样本,分别考察了各个学校19291935年的注册学生人数情况,并做出专题报告。报告表明,与19311932年相比,19321933年的注册人数减少了4.5%,19331934年更是减少了8%,如果美国所有的高校学生总数按100万计算,注册人数降低8%,就意味着8万学生因经济衰退而无

7、法继续学习。 此外,不同性质的学校受危机的影响程度不同。3学费是私立高校筹措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私立高校的学费远远高于公立高校的学费。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学生因无力支付学费或退学或转向公立高校就读,致使私立高校在校生人数下降。与私立学校不同,公立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学费比例较低,学生的负担较轻。19331934年,私立高校注册人数减少了10%,而公立学校减少了不到8%。因此,与公立学校相比,私立学校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更为严重。 (二)高校收入剧减 美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多种多样,主要有联邦政府和州及地方政府的资助、学生的学杂费、捐赠收益、私人赠与、教育活动的

8、销售与服务收入、辅助事业收入等。受经济危机的影响,除联邦政府外,其他来源的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高校经费剧减。4 在美国,州及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拨款主要来自税收收入。经济环境恶化,税收征收困难,财政收入大幅降低,州及地方政府不得不削减对高校的拨款。5根据美国教育部对197所高等院校的调查(参见表1),19291930年,来自州及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为103,582,582美元,到19331934年,仅有61,682,988美元,6下降大约40%。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许多高校1/4的收入来自学生缴纳的学费。经济危机导致高校注册人数减少,学费收入必然会下

9、降。7与19311932年相比,19331934年197所高校的学费收入减少了6.7%。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期,一些学校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甚至允许学生以支票代替现金缴纳学费。8 美国大学资产负债表状况是否良好取决于获得捐赠的可靠性,而捐赠又因为人们的收入减少受到影响。由于很多捐款人的资产与基金捆绑在一起或与银行业息息相关,经济危机造成他们的资产大幅缩减,因此对教育的捐赠也随之减少。例如,19291933年来自私人的捐赠收入高达930万美元,平均每年232万美元,而19331934年只有172万美元,下降了80%。9 (三)初级学院入学人数增多 美国高等教育机

10、构主要分为两大类,四年制大学和两年制初级学院。初级学院的学费通常低于四年制大学。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改变了学生对高等院校的选择。尽管全美高校的注册人数有所下降,但初级学院的注册人数却有增无减。19291930年,所有初级学院在校生人数为74,088人,19341935年,在校生人数猛增到122,514人,增长幅度达65.4%(参见表2)。   经济危机使更多的学生选择就读初级学院。如前所述,经济衰退造成失业率增加,居民支出减少,教育支出下降。原计划上四年制大学的学生,由于无力支付大学学费,转而选择学费较低的初级学院。此外,经济环境恶化增加了高中毕业生的就业难

11、度,原打算毕业后工作的学生为躲避危机也选择了进入初级学院继续接受教育。因此,初级学院教育需求猛增。而危机发生前夕,初级学院的快速发展、学校数量增加,使这场危机带来的对初级学院教育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三、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联邦政府对高校的救助措施 美国宪法没有规定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义务和权限,高等教育主要由州政府负责管理,但联邦政府始终没有中断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尤其是这场危机发生后,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助更是有增无减。为缓解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救助措施。 (一)增加对高校的拨款 严重的经济危机给当时美国的高等院

12、校带来前所未有的财政困难。为帮助各高校度过财政难关,联邦政府加大了对它们的拨款力度。10根据美国教育部对197所高校的调查,1929j930年,联邦政府对这些学校的财政拨款达1,203万美元,19311932年,拨款总量继续增加。到19321933年,受经济危机影响,虽然联邦政府对高校的资助有所下降,但19331934年迅速回升,19341935年,联邦政府的财政拨款高达1,569万美元,与危机早期相比,增加了近30.5%。19291930年,在各种经费来源中,来自联邦政府的拨款占高等院校总收入的11.6%,而19341935年,这一比例提高到24%。11 (二)对大学生进行资助&#

13、160;1933年,联邦政府为帮助失学大学生重返学校,首先在明尼苏达州开始实施大学生资助计划。12最初的资助形式是对这些学生进行直接补贴,后来,转变成“以工代赈”形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34年,联邦政府将这一计划推广到其他各州。申请该计划的学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来自接受救济的家庭,二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联邦政府要求学校帮助学生安排工作,并向学生支付下资,工资由联邦政府提供,学校只负责发放,学生利用所得收入交纳学费,最终达到帮助失学大学生重返学校的目的。 联邦政府规定,每所高校必须帮助10%的在校生安排工作,后来将这一比例提高到12%。学

14、生的工资标准依工作内容而定,但不能低于每小时30美分。一周的工作强度不得超过50小时。联邦政府按照15美元乘以参加学生人数,向参与计划的学校进行拨款。 该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33年,65,324名学生得到资助,联邦政府的拨款为336万美元。1934年,1,465所高校参加该计划,其中公立学校547所,私立学校918所,资助公立学校学生50,387名,私立学校学生43,921名,联邦政府的拨款数额达到1,154万美元。1935年,参加计划的学校增加到1,602所,104,501名学生得到帮助,联邦政府提供资金l,475万美元。 (三)其他措施 国民资源保护队(

15、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ccc)和全国青年管理局(national youth administration,nya)是“罗斯福新政”中两个著名的救济机构。尽管这些救济机构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就业问题,但它们也制定广一些教育计划。 1933年5月国民资源保护队制定教育计划对学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13该教育计划的课程范围广泛,既有补偿性的识字课程,又有职业训练。19341935年,联邦政府对该计划总计拨款4,617,521美元,在全国47个州建立了收容所,将许多失业青年纳入到该计划中,增加了年轻人的受教育机会。全国青年管理局是“新政”中另一个解决失业问题

16、并具有教育内涵的重要救济机构。它的教育计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延续学生资助计划,继续对来自救济家庭的大学生进行资助;另一类是对那些已经离开学校的青少年进行职业教育。两个救济机构的教育计划实施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四、若干启示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已波及我国,并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这场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总结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利于我国更好的吸取经验教训。 (一)高等教育与市场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教育界一直存在

17、争议的话题。一部分学者主张高等教育应该产业化,他们认为高等教育资源应该由市场来调节,以满足更多的需求。但是,市场化在推动高等教育加速度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高等教育对市场的依赖。当市场发生较大波动时,就会对高等教育产生无法预料到的损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造成美国高等教育经费骤减,这与高校市场化程度是分不开的。美国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学费和捐赠,学费和捐赠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经济发生波动,高校收入必然会受到影响。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经费之所以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太大影响,与我国高校市场化程度不高有直接关系。因此,在高等教育与市场问题上,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利用市场,但不能完全依赖市场。 

18、;(二)高等教育与政府 从美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可以发现,高等教育最坚强的后盾是联邦政府。没有联邦政府对高校强有力的支持,美国的高等教育在摆脱危机的路上或许会走的很远。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不仅包括财政方面,还包括政策方面。目前,与初等、中等教育相比,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应该说已经不少,但欠缺的是政策上的支持。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就业市场紧缩,大学毕业生求职更加困难,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这一问题将很难解决。最近,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制定了“取消毕业生落户限制”等政策,但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仍需进一步的观察。 

19、(三)高等教育与学校 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外力,高等学校自身要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经济危机只能算作一种外因,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学校自身。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错位”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文科严重供过于求,市场需求紧迫的工科却发展缓慢。因此,高校应审时度势,根据国家和社会长远需要,按照我国经济产业相关发展规划,调整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同时,在学生培养方式上,不仅注重理论,更要重视实践能力。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鼓励高校和企业建立创新实验与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 dominic w. moreo. schools in the gr

20、eat depression. 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1997,(2). 2 david. public schools in hard times:the great depress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 3 marcia edwards. the relat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to economic depress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registrars,bull. 1932.7. 

21、4 sheila e. murray. education-finance reform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4). 5 richard w. england. public school fin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historical trends and contending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1985. 6 lloyd morey. finance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35. 7 trevor arnett. observations on the financial condi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