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信原理实验HDB3码型变换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教师 王 琴 时间 2014/11/26 18目录一、实验目的1二、实验仪器1三、实验预习11、HDB3编码原理12、HDB3解码原理23、HDB3编译码电路24、定时提取原理3四、实验内容41、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42、HDB3码译码和时延测试103、HDB3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114、HDB3译码位定时恢复测试14五、思考题16六、参考文献17得分姓名:徐丽淼 学号:12211043 班级:通信1202第九周 星期三 第四大节 实验名称:HDB3码型变换一、实验目的1、掌握HDB3编码规则、编码和解码原理。2、了解锁相环的工
2、作原理和定时提取原理。3、了解输入信号对定时提取的影响。4、了解信号的传输延时。5、了解AMI/ HDB3编译码集成芯片CD22103。二、实验仪器1、ZH5001A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 一台2、20MHz双踪示波器 一台三、实验预习1、HDB3编码原理(1)当连“0”码的个数不大于3时,HDB3编码规律与AMI码相同,即“1”码变为“+1”、“1”交替脉冲;(2)当代码序列中出现四个连“0”码或超过4个连“0”码时,把连“0”段按4个“0”分节,即“0000”,并使第四个“0”码变为“1”码,用V脉冲表示,这样即可消除长连“0”现象。为了便于识别V脉冲,使V脉冲极性与前一个“1”脉冲极性相同
3、,这样就破坏了AMI码极性交替的规律,所以V脉冲为破坏脉冲,把V脉冲与前3个连“0”称为破坏节“000V”;(3)为保证最终脉冲序列无直流分量,则插入的破坏点之间也要保证极性交替变化;(4)为了保证(2)、(3)两条件成立,必须使相邻的破坏点之间有奇数个“1”码。如果原序列中破坏点的“1”码为偶数个,则必须补为奇数,即将破坏节中的第一个“0”码变为“1”,用B脉冲表示,这时破坏节变为“B00V”。B脉冲极性与前一“1”脉冲极性相反,而B脉冲极性与V脉冲极性相同。2、HDB3解码原理每个破坏点总与前一非“0”码元同极性。也就是说,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找到破坏点V很容易,而V码及其前面三个码元必为连续
4、的三个“0”,从而将恢复四个连“0”,再讲所有1变为+1后即可得到原码。3、HDB3编译码电路HDB3编译码系统组成框图如下图一所示。图 AMI/ HDB3编译码模块组成框图当它的第三脚(HDB3/AMI)接+5V时为HDB3编译码器。编码时,需输入NRZ码及时钟信号,CD22103编码输出两路并行信号+HDB3out(15脚TPD03)和HDB3out(14脚TPD04),他们都是半占空比的正脉冲信号,分别与AMI和HDB3码的正极性信号及负极性信号相对应。这两路信号通过一个差分放大器(UD02A)后,得到AMI或HDB3码。通过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相加器(UD02B),输出HDB3码的单极性
5、码输出(TPD08)。译码时,需将AMI或HDB3码变换成两路单极性信号分别送到CD22103的第11、13脚,此任务由双/单变换电路来完成。通常译码之后TPD07与TPD01的波形一致,但由于当前的输出HDB3码字可能与前4个码字有关,因而HDB3的编译码时延较大。该模块内各点测试点的安排如下TPD01:编码输入数据(256kbps)TPD02:256kHz编码输入时钟(256kHz)TPD03:HDB3输出+TPD04:HDB3输出TPD05:HDB3输出(双极性码)TPD06:译码输入时钟(256kHz)TPD07:译码输出数据(256kbps)TPD08:HDB3输出(单极性码)4、定
6、时提取原理位定时提取电路采用锁相环方法。在系统工作中锁相环年将接收端的256kHz时钟锁定在发端的256kHz的时钟上,来获得系统的同步时钟,如HDB3接收的同步时钟及后续电路同步时钟。该锁相环模块的框图见图二。输入端的带通滤波器是由运算放大器及阻容器件组成的有源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为256kHz时钟信号,输出的信号是一个幅度和周期都不恒定的准正弦信号。对此信号进行限幅放大处理后得到幅度恒定、周期变化的脉冲信号,但仍不能将此信号作为译码器的位同步信号。经UP04A和UP04A两个除二分频器(共四分频)变为64kHz信号,进入UP01鉴相输入A脚;VCO输出的512kHz输出信号经UP02进行八
7、分频变为64kHz信号,送入UP01的鉴相输入B脚。经UP01内部鉴相之后的误差控制信号经环路滤波器滤波送入UP01的压控振荡器输入端。正常时,VCO锁定在外来的256kHz频率上。图 锁相环组成框图该模块内各点测试点的安排如下TPP01:256kHz带通滤波器输出TPP02:隔离放大器输出TPP03:鉴相器A输入信号(64kHz)TPP04:VCO输出信号(512kHz)TPP05:鉴相器B输入信号(64kHz)TPP06:环路滤波器输出TPP07:锁定指示检测(锁定时为高电平)TPD08:HDB3输出(单极性码)四、实验内容1、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首先将输入信号的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
8、在M位置(右端)、单/双极性码输出选择开关设置KD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单极性)、AMI/ HDB3编码开关KD03设置在HDB3位置(左端),是该模块工作在HDB3码方式。(1)通过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的设置,产生7位周期m序列。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D01和AMI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TPD05波形及单极性编码数据TPD08波形,观测时用TPD01同步。分析观测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是否满足AMI编码关系,画下一个m序列周期的测试波形。输入数据TPD01,输出AMI双极性编码数据TPD05的波形从示波器可以看出输入一个周期的数据如下:输入数据1110010H
9、DB3双极性码数据0010-11-1可知,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满足AMI编码关系,只是输出数据有延时,且由于数据中没有4位连0所以AMI与HDB3码一样。输入数据TPD01,输出单极性编码数据TPD08的波形从示波器可以看出输入一个周期的数据如下:输入数据1110010HDB3单极性码数据00-10-1-1-1(3)使输入数据端口悬空产生全1码(方法同1),重复步骤1)。输入数据1111111HDB3双极性码数据1-11-11-11输入数据1111111HDB3单极性码数据-1-1-1-1-1-1-1(4)使输入数据为全0码(方法同1),重复步骤1)。输入数据0000000HDB3双极性码数据0
10、1-100-11输入数据0000HDB3单极性码数据00-1-12、HDB3码译码和时延测试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产生7位周期m序列;将锁相环模块内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P02设置在HDB3位置(左端)。(1)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D01和HDB3译码输出数据TPD07波形,观测时用TPD01同步。分析观测HDB3编码输入数据与HDB3译码输出数据关系是否满足HDB3编译码系统要求,画下测试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HDB3大概有8个时钟的延时,与理论相同:编码译码各4个时钟时延。3、H
11、DB3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位置(右端),通过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的设置,产生15位周期m序列;将锁相环模块内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P02设置在HDB3位置(左端)。(1)将极性码输出选择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产生单极性码输出,用示波器测量模拟锁相环模块TPP01、TPP02波形;然后将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产生双极性码输出,观测TPP01、TPP02波形变换。单极性码时,经过256kHz滤波器,得到了准正弦信号,但是因为带通滤波器不是理想的,所以正弦信号不是很完美。正弦信号经过运放放
12、大后,我们得到了接收时钟信号。双极性码时,经过256kHz滤波器,没有得到准正弦信号,并且正弦信号经过运放放大后,没有接收时钟信号。由此可知,HDB3单极性码含有时钟分量,双极性码不含有时钟分量或是较少的时钟分量。(2)将极性码输出选择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产生单极性码输出,使输入数据为全1码(方法见1),测试模拟锁相环模块TPP01点的同步时钟分量波形步骤,记录并分析测试结果。由图可知,我们得到了近乎完美的正弦波。(3)使输入数据为全0码(方法见1),重复上述步骤2),记录测试结果。由图可知,我们虽然得到了正弦波,但波形并不是很完美。综上所述,HDB3码是否含有时钟分量与发
13、送的序列(M序列、全0码、全1码)无关。4、HDB3译码位定时恢复测试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2_3位置,将锁相环模块内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P02设置在HDB3位置(左端)。(1)先将跳线开关KD02位置在2_3位置(右端)单极性码输出,用示波器测量同时观测发送时钟测试点TPD02和接收时钟测试点TPD06波形,测试时用TPD02同步。此时两收发时钟应同步。然后,再将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双极性输出,观测TPD02和TPD06波形。记录和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思考:接收端为便于提取位同步
14、信号,需要对收到的HDB3编码信号做何处理?单极性码输出双极性码输出(2)将跳线开关KD02设置回2_3位置(右端)单极性码输出,再将跳线开关KD01拔除,使输入数据为全1码或全0码(方法见1)。重复上述步骤1),记录分析测试结果。五、思考题1、HDB3编码和译码的数据时延是多少?HDB3编码和译码的数据时延在几十微秒内。2、HDB3编码信号为双极性码和单极性码中哪一种码型时钟分量丰富?全0应该有定时分量吗?HDB3单极性码中的时钟分量更丰富。实验结果表明,单极性码中可以轻易提取出时钟信号;而双极性码中时钟分量极难提取。全0应该有定时分量,但时钟的提取不如单极性码。3、简述AMI/HDB3码型
15、的特点。AMI码全称为信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信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的“1”交替的变换为传输码的“+1”、“1”,由于AMI码的传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保持不变的规律。由此看来,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适合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所以它将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AMI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的线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但是,AMI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接收端从该信号中来获取定时
16、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困难的情况。HDB3码全称为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保持了AMI码的优点而克服了其缺点,即增加了使连“0”串减少到至多3个,这对于定时信号的恢复十分有利。其编码原理为当连“0”码的个数不大于3时,HDB3编码规律与AMI码相同,即“1”码变为“+1”、“1”交替脉冲;当代码序列中出现四个连“0”码或超过4个连“0”码时,把连“0”段按4个“0”分节,即“0000”,并使第四个“0”码变为“1”码,用V脉冲表示,这样即可消除长连“0”现象。为了便于识别V脉冲,使V脉冲极性与前一个“1”脉冲极性相同,这样就破坏了AMI码极性交替的规律,所以V脉冲为破坏脉冲,把V脉冲与前3个连“0”称为破坏节“000V”;为保证最终脉冲序列无直流分量,则插入的破坏点之间也要保证极性交替变化;为了保证上两条件成立,必须使相邻的破坏点之间有奇数个“1”码。如果原序列中破坏点的“1”码为偶数个,则必须补为奇数,即将破坏节中的第一个“0”码变为“1”,用B脉冲表示,这时破坏节变为“B00V”。B脉冲极性与前一“1”脉冲极性相反,而B脉冲极性与V脉冲极性相同。4、AMI和HDB3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级SaaS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出租车行业工会福利改善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某出版公司版权质押贷款合同
- 2024年度家具定制设计与制作合同2篇
- 2024年度楼板倒置工程项目融资合同
- 2024年度旅游服务合同:定制旅行服务与合作2篇
- 2024年度版权购买合同的版权转让方式和权益保障
- 2024年度打桩机施工工程分包合同
- 2024年度租赁合同:办公室及附属设施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协议:音乐作品线上线下推广3篇
- 【初中道法】认识生命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数字建造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 KOL合作合同(可直接使用)
- GB 26920-2024商用制冷器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片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测试卷
- 2024年度乡村医生资格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500套)
- 专题15:现代文阅读(小说)-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
-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卷(含答案解析)
- 第一单元 项目一 探秘鸟类研究-认识数据、信息与知识 教案
- 2024安徽皖能环保发电限公司子公司秋季校园招聘75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3《书的历史》(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