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滘镇新城区带状地形和综合管线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修改稿)(可编辑)_第1页
北滘镇新城区带状地形和综合管线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修改稿)(可编辑)_第2页
北滘镇新城区带状地形和综合管线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修改稿)(可编辑)_第3页
北滘镇新城区带状地形和综合管线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修改稿)(可编辑)_第4页
北滘镇新城区带状地形和综合管线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修改稿)(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滘镇新城区带状地形和综合管线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修改稿) 编 号: 受控状态: 大地测绘北?镇新城区带状地形和综合管线测量技术设计书 编 号:2013-SJ-0422受控状态: 大地测绘 北?镇新城区带状地形和综合管线测量技术设计书审批单位:设计单位:审批意见:总工程师:主要设计人:审批人:项目负责人: 年 月日年 月日 目 录1概述11.1 测区概况11.2 作业内容12已有资料情况22.1 控制资料22.2 地形图资料22.3 管线资料23技术标准和文件23.1 作业依据23.2 主要技术指标34工作流程35图根控制测量45.1 图根点布设45.2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55.3 图根高程控制

2、测量76 地下管线探测86.1 地下管线探查的主要精度要求86.2 地下管线探测与测量8地下管线应查明的项目86.3 地下管线内业资料整理187 带状地形测量207.1 地形图精度要求207.2 地形图测绘方法与要求207.3地形图测图内容的表示25水系297.4 地形图上各种要素配合表示原则317.5 原图误差超限的处理328 地下管线探测的安全保护规定349 项目组织管理及进度计划359.1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359.2 项目人员安排359.3 仪器设备投入359.4 进度计划3610 质量保证措施3710.1 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3710.2 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3811 成果整理和资料

3、提交3811.1 文本资料3811.2 数据文件3911.3 图件3912 附件39附件1 北?镇新城区带状地形和综合管线测量项目范围图39附件2 地下管线的代号和颜色40附件3 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41北?镇新城区带状地形和综合管线测量技术设计书概述 为进一步加强佛山市顺德区北?镇新城区城市地下空间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确保管线信息平台的更新与完善。受佛山市顺德区北?镇土地储备发展中心委托,西安大地测绘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大地公司承担北?镇新城区带状地形和综合管线测量项目。1.1 测区概况 佛山市顺德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中部平原水网地带。北纬22o4023o00,东

4、经113o00113o23。北接佛山市禅城区、东连广州市番禺区、南邻中山、西与江门和佛山南海区接壤。 测区位于顺德区北?镇新城区君兰高尔夫西北,人昌路以东,美的大道以西,益丰路以南,怡福路怡和路以北。主要工作为区域范围内的市政道路下埋设的各类地下管线的探测及地形测量。本次测量面积约50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约合14km,探测对象为市政道路下埋设的各类管线,管线长度约140km。所有管线均沿新修道路展开,地势平坦,交通便捷。1.2 作业内容图根控制测量;测区范围内各类管线的调查、探测及测量; 带状地形测量。地形测量到道路两侧第一排建(构)筑物为止即将道路两侧第一排建(构)筑物测量完整;若没有建(构

5、)筑物,测量到道路边线外扩30米。 地下管线成果的整理与地形图、管线图编绘。 入库数据的编制。要求符合顺德区综合管线信息系统。已有资料情况2.1 控制资料 测区内已有佛山市顺德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所提供的一、二级控制点,其点位精度和密度基本满足基础控制测量的需要。2.2 地形图资料 测区内已有佛山市顺德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所提供的1: 500地形图,可作为管线调查探测及带状地形测量的底图。2.3 管线资料 利用佛山市顺德区北?镇土地储备发展中心提供的各种管线的规划资料作为管线调查、探测工作的原始资料。分析所收集的资料,评价资料的可信度、可利用程度以及精度情况。提取资料内的各类管线点位分布、材质、管

6、径等信息,作为实地调查的参考。技术标准和文件3.1 作业依据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2010;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1?2007;佛山市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试行);佛山市顺德区地下管线成果数据标准(试行);佛山市国土资源地理数据规范顺德区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技术要求经批准后的

7、本技术设计书。3.2 主要技术指标平面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 带状地形图及综合管线图成图比例尺为1: 500,管线图的分幅与顺德区1: 500地形图分幅一致,图幅规格为40cm×50cm。 1 图根控制平差使用清华山维NASEW软件。 2 管线调查录入使用公司研发的“管线调查助手”程序。 3 地形及管线图编辑使用清华山维(Eps2012顺德专用版)软件。工作流程 图根控制测量 根据测区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完好情况,布设加密图根控制网。图根平面控制网采用GPS-RTK测量或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图根高程控制网采用图根水准测量或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方

8、法,图根高程的起算点须为四等以上水准成果。5.1 图根点布设 根据测区已有控制点及实际道路情况,进行图根点布设,点位选在道路边道沿上或公共设施的水泥地面,现场凿刻(或埋石标)20×20cm的方框,中心打入直径1012mm的不锈钢螺钉,在其旁边将点号和日期一同凿刻。用红油漆填涂凿刻线(点号、日期、框线)。 图根控制点的编号遵照“T”+流水号格式(三位数字)。图根点应能长期保存,并避免与管线点重合。5.2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GPS-RTK动态测量应符合以下规定:基准站的位置宜选在高处;准确求取基准站的WGS-84坐标;应联测3个以上且分布均匀的等级控制点,求解测区坐标的转换参数(采用GP

9、S静态观测求解); 基准点设置完成后,应至少采用一个不低于二级的已知控制点进行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5cm。 观测前,手簿中设置的平面收敛阈值不应超过2cm,垂直收敛阈值不应超过3cm。 观测时,应选择卫星较好的时段及卫星高度角15度以上的卫星数不少于5颗时进行作业,PDOP值应小于6。 天线应采用三脚支架架设,仪器的圆气泡应稳定居中;对每个点均应进行同一参考站或不同参考站下的两次独立测量,使其平面坐标较差小于2cm及高程较差小于3cm,则取其中数作为最终成果,否则应重测。 采用单基准站RTK法施测时,每点应独立观测2个时段。时段之间,间隔应不小于1小时。每个时段应施测23测回。 观测应在

10、得到RTK固定解,并收敛至毫米级、水平精度HRMS小于2cm、垂直精度VRMS小于3cm且稳定后开始记录,记录的数据应是固定解结果。一测回的自动观测值不应少于10个在电子手簿的观测次数或观测时间中进行设置,每次读数的坐标分量较差应不大于10mm,则取其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经、纬度记录到0.00001s,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到0.001m。 测回间应至少间隔60s,下一测回测量开始前,应重新初始化。各测回间,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应在2cm以内或经、纬度的分量较差在0.0007以内,垂直坐标分量较差应在3cm以内。则观测成果应取各测回结果的平均值。 当初始化时间超过3分钟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断开通讯链

11、接,重启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重试次数超过3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选择其他位置进行测量。 天线高应量测至毫米,测前测后应各量测一次,两次较差不应大于3mm,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 GPS-RTK 平面测量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间距离m点位中误差cm相对中误差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km测回数图根100±51/4000四等及以上62三级及以上3 平面控制点应进行100%外业校核,校核可按图形校核或进行同精度导线串测,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等级边长校核角度校核导线串测校核测距中误差mm边长较差的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角度较差限差角度闭合差边长相对闭合差图根±2

12、01/2500±2060±601/4000注:表中n为测站数。 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附合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测回数DJ6方位角闭合 差测距仪器类型方法与测回数900801/400020140II单程观测1 在一次附合导线点上可以直接加密图根点,但测距边不得超过100m,不少于2个联测方向。5.3 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点的高程,根据实地情况,采用图根水准测量方法、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与导线测量同时进行。5.3.1 三角高程控制测量垂直角观测的要求等级测回数中丝法指标差较差垂直角各测回较差备 注一次附合11525DJ2仪器22525DJ6仪器

13、二次附合12525DJ6仪器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项 目线路长度km测距长度m高程闭合差mm限 差410010 觇标高和仪器高均采用经检核的钢尺量取至毫米。 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于等级高程点,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闭合环或结点网。对起闭于一个水准点的闭合环,应先行检测该点高程的正确性。 高级点间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不应大于8km,结点间路线长度不应大于6km,支线长度不应大于4km。使用不低于DS10型水准仪i角应小于30"配合普通水准尺,中丝读数法单程观测,支线应往返测,读数至毫米。仪器至标尺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前后视距离宜相等;路线闭合差应在±40mm之内L

14、为路线长度,km。6 地下管线探测6.1 地下管线探查的主要精度要求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管线中心埋深m水平位置限差cm埋深限差cmh1±10±15h1±0.1h±5+0.10h 注:埋深限差公式中h为管线中心埋深,单位cm。明显管线点埋深量测限差:±5cm。 管线点的测量精度: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不得大于±5cm相对于邻近图根控制点,高程测量中误差不得大于±3cm相对于邻近图根高程控制点。 管线图测绘精度:地下管线与邻近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及相邻管线的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6.2 地下管线探测与测量No

15、.管 线 类 别取 舍 标 准备注1给水管径75mm2给水(连接消防栓)全测3排水含雨水、污水方沟400mm×400mm,管径300mm4燃气全测5电力不含路灯全测6通讯不含交通信号线全测7工业全测8热力全测9路灯、交通信号线全测 对探测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应查明其敷设状况,明显管线点应实地调查、记录和量测所在路的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还应查明隐蔽管线的特征点在地面的投影位置,特征点应含交叉点、分支点、转折点、变材点、变径点、变坡点、弯头、起讫点、上杆、下杆以及管线上的附属设施中心点等。 地下管线上的建构筑物和附属设施需查明与测注的项目按下表执行:管线种类地面建(构)筑物管 线 点量注项

16、目测注高程位置特征点附属物给水水源井、净化池、泵站、水塔、水池、取水构筑物直线点、弯头、三通、四通、变径、变材、变坡、管帽、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阀门井、水表井、消防井、阀门、消防栓、水表、排气井、检修井、排沙井、出水口管径、材质、埋深管顶及地面高程排水暗沟、地面出口、出口闸直线点、起点、进水口、出水口、交叉口、转折点、三通、四通、多通、变径、预留口、倒洪、非普查区去向污水井、雨水井、雨水篦、化粪池、泵站管径(断面尺寸)、流向、埋深、材质管底、方沟底及地面高程电力变电站、变电室、配电房、直线点、弯头、三分支、四分支、多分支、上杆、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检修井、接线箱、控制柜、通风井、井边点断面尺寸

17、、材质、电缆根数、电压、埋深、总孔数/用孔数直埋缆顶、管(块)顶、沟底及地面高程通讯控制室、差转台、发射塔、放大器、槽道直线点、弯头、三分支、四分支、多分支、上杆、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人孔、手孔、接线箱、 亭、井边点断面尺寸、材质、电缆根数、埋深、总孔数/用孔数直埋缆顶、管(块)顶、沟底及地面高程燃气调压站、储气柜、直线点、弯头、三通、四通、变径、变材、管帽、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凝水缸、阀门、检修井、调压箱阀门井管径(断面尺寸)、材质、埋深、压力管顶及地面高程工业管道锅炉房、动力站、冷却塔直线点、弯头、三通、四通、变径、变材、管帽、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排液装置、排污装置、阀门、检修井、阀门井管

18、径、材质、载体名称、埋深、压力管顶及地面高程热力锅炉房、泵站直线点、弯头、三通、四通、变径、变材、管帽、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阀门、检修井、阀门井管径、材质、埋深管顶、架空管底及地面高程注:1. 部队、铁路、民航及其它专业管线测注项目参照本表规定执行,注明权属单位及用途。 2. 排水、电力、通讯、热力管沟道测注的平面位置为管沟道几何中心位置。 3. 管线埋深:直埋电缆和管块应量测外顶埋深,电力、通讯沟道量测沟底埋深,给水、煤气和工业等有压力的管道量测外顶埋深,排水管沟、地下沟道和自流管道应量测内底埋深,并注明管沟几何尺寸。架空管道的高程数据以管底为准,测地面高程、埋深记负值;裸露出露在地面上的管

19、线,实测管顶高程,埋深记为“0”(排水管线除外)。 4. 当管线特征既变径又变材时以变径为主,变材不填。 5. 当管径在普查区变径后为的小管径不够本次探测标准时,管线可终止于变径符号,在点表备注栏注“小管径”。 6. 附属物和特征点同时存在时以附属物为主。检修井内的三通、四通等应在特征栏如实填写,但直线点、变径点则不予填写。 各种地下管线实地调查项目按下表执行:管线类型埋深断面电缆根数材质构筑物附属物传输物体埋设年代权属单位井底深总孔数已用孔数道路名称埋设方式管顶管底管径宽X高压力流向电压给水排水管道方沟燃气电力直埋沟道通讯直埋管块热力管道架空工业管道注:1、表中“”为调查项目。 实地调查时,

20、应查明每条管线的性质和类型。 1 排水管道按排水性质分为雨污合流、雨水、污水。 2 燃气管线按性质可分为煤气、液化气和天然气,按压力大小分为低压压力5KPa;中压5Kpa压力0.4MPa;高压0.4MPa压力1.6MPa。 3 工业管道按性质可分为氢、氧、乙炔、石油、排渣等;按管内压力大小分为无压或自流压力0、低压0压力1.6MPa;中压1.6MPa 压力10MPa;高压压力10MPa。 4 电力电缆按其功能分为供电、交警、路灯等。按电压的高低分为低压压力1kV;高压1kV 压力110kV;超高压压力110kV。 实地调查时,地下管道沟规格量取、注明、权属单位要求如下: 1 地下管道沟规格量取

21、:圆形断面应量取其内径,矩形断面应量测其内壁的宽高,单位用毫米表示。地下管道、管沟、管块应查明其材质。 2 非标准、不规则的通讯管块塑料、多个管块组合不均匀等仅注明管块孔数。埋设于地下管沟或管块中的电力、电信电缆,应查明其管块孔数、电缆根数、管块截面尺寸。 3 埋设在同一管块中的不同权属单位的通讯电缆占用孔数要分别查明。预埋的管线通道管块/管道/管沟必须查明。按“电缆条数、总孔数、已用孔数”格式分别记录。管块尺寸按总的管块计算。 管线探测主要根据管线特征,在管线现况调绘的基础上,采用直接调查、仪器探查、开挖验证等手段进行。地下管线探测前,应在探查区或邻近的已知管线上进行方法试验,确定该种方法技

22、术和仪器设备的有效性、精度和有关参数,对投入的探测仪器做一致性测定。经方法试验,对各类管线及复杂情况下,选定合理的探测与解决方法。 对明显管线点上所出露的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各种检修井、人孔井、手孔井、阀门井等作详细调查,打开所有检修井个别因特殊原因不能打开的应注明理由,作好标志以寻求解决途径,分清管线种类,查明每一种管线的类型、管径、材质等,并量测埋深。在此基础上确定应采用探测仪探测的管线段,同时作好相关记录。量测应采用经检验合格的钢卷尺和“L”型量杆读至厘米。 对隐蔽点的规格、材质不能确认时,根据权属单位的调绘资料,采用仪器探查、开挖等方法确定。有难度的隐蔽点开挖检查选点计划需提前上报

23、,由甲方统一协调后开挖验证;现场条件不允许开挖时,应将问题记录交甲方确认。 实地调查中应邀请管线权属单位的管线管理人员,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等熟悉管线情况的人员协助。 仪器探查是在现况调绘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地球物理条件,选用不同的物探方法进行地下管线探查。 1 从已知到未知; 2 从简单到复杂; 3 方法有效、快速、轻便; 4 复杂条件下采用综合方法。 1 地下管线探查应查清各种管线的敷设状况、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和埋深,并在地上设置管线投影中心标志点作为连测的管线点。同时应查明管线种类、性质、管径、规格、材质、载体特征、电力压力 值、有无电缆及条数、管块孔数、权属单

24、位、附属设施等。同一段管线属于多个权属单位,在权属单位栏分别标注,以“&”符号分隔,如:“DX&LT”表示“中国电信+联通”。测区的城网管线内各权属单位的管线不再区分,统一以城网表示。 2 管线点标志一般应设置在特征点或附属物中心点上。在无特征点的直线段上也应设置管线点,其设置间距应不大于70m。 当管线弯曲时,至少在圆弧起止点和中点上设置探测点,当圆弧较大时,适当增加管线探测点,以保证其弯曲特征。 在平面位置相同的变深点处,探测应定测为两个点。 地下管线立体交叉时,应在避开交叉电磁场干扰的条件下,尽量靠近交叉点37米设置管线点。 对于有两个以上入口即多盖的通信检修井,管线点应

25、设置在管线进、出井的实际位置,并定出井的实际位置。井内可直接量测的点称为井边点或井内点。一个窨井中有多个2个以上阀门,每个阀门的实际位置在地面的投影都要定管线点。 在窨井包括检查井、闸门井、阀门井、仪表井、人孔和手孔等 上设置明显管线点时,管线点的位置应设置在井盖中心。电力、通讯的井边点作为明显点,附属物一栏中记为井边点。当地下管线中心线的地面投影偏离窨井盖中心位置大于20cm时,按其在地面的投影位置设定管线点,井盖作为专业附属物处理井盖中心定物理点,没有连接关系 。 当管线线段的两个端点不在同一测区时,由于无法在测区边上精确定点,必须在测区内和测区外各定一个端点。 3 热力架空管的表示:有多

26、条管一簇的,外形尺寸规格按a×b(宽×高,类似于沟道)的方法表示,宽度1.5米以上(含1.5米)的用双虚线表示,其它类似的架空管线束亦按此原则表示;河堤内的架空管,埋深起算面为堤顶,高于堤顶的埋深记负值。 4 对测区内燃气管穿越电力线的或与电力线同沟的地方要实地核实,并详细登记记录,记录内容及表格见佛山市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试行)附录F。 5 在通往施工区或无法探测的地方,管线最后一点在成果表备注栏中注明“施工区”,用虚框表示出施工区等范围。 建、构筑物方面(如燃气调压站、储气柜,电信控制室、交换局,电力变电站,变电室,给水水池等)只探测到最后一点,成果表在备注栏中

27、注明建、构筑物名称。 6 当窨井的下部尺寸大于井盖大小大于1.5米时,应实测其内壁尺寸,用虚线表示。施测时,测量窨井下部与井盖的偏距圆形井盖的中心或矩形井盖的角点,使用距离交会法测定其相对位置。 7 探查作业时应注意安全,必须按安全保护规定进行作业。 1 管线点编号分为物探点号和图上点号。 物探点号由管线代号+管线点自然顺序号组成。其中管线代号按附表1内代码执行,点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记 如JS12表示测区给水管道第12号管线点,RQ10表示煤气管道第10号管线点,以此类推。物探点号应在整个测区内保持唯一。 图上点号以1:500图幅为单位按自然序号独立编号(即每幅图的各类管线均从1开始编号),编写

28、顺序先主线后支线,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原则进行。总图内,图上点号由1:500图幅号+管线代号+管线点自然顺序号组成。分幅图内,图上点号由管线代号+管线点自然顺序号组成。 2 管线点的地面标志,应保证在管线探测成果验收前不毁失、不移位和易于识别,用统一规格的铁钉(地面为非硬化地面的,使用木桩标记,木桩顶打入铁钉)打入地面至平,用颜色油漆以铁钉为中心或附属设施井盖中心位置注上记号“?”及管线点号,并在管线点附近明显且能长期保留的建构筑物、明显地物点上,用颜色油漆标注管线点号,以便于实地寻找,但不得影响市容市貌。 不易做地面标志的管线点应在实地栓点并绘制栓点图。道路交叉口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探测密度,以

29、确保管线断面的准确性。 3 对各类管线信息,均在实地调查或探查时,使用纸质的调查表或电子平板手簿现场录入,不允许事后补记或追记。现场将调查表所列项目填写清楚,并将各种管线走向、连接关系、管线点编号及必要的放大示意图等标注在探查草图上。管线点与周围地物、管线点的相对位置要准确,管线信息应完整,符号应采用规定的图例符号,并在各个探查组之间保持统一。探查草图经检查后交付测绘作业工序使用。 使用手工记录调查表时,一切原始记录、记事项目要整齐、清晰、美观,不得涂改、擦改和转抄,记录错误时只能划斜线或直线,然后将正确数值写于上方。对于管线密集,不能标注清楚的,将管线的连接关系标注清楚,有选择地标注管线点标

30、号,并在探查草图适当的空白位置做放大示意图,放大图内应将管线的各种信息详细表示。 采用电子平板记录手簿时,电子手簿的记录内容应符合数据库结构的需要。电子平板记录手簿导入到计算机后,应保留手簿的原始文件,并按调查表的内容制作成电子表格文件。原始文件及电子表格文件的主文件名为探测组号+探测日期。 4 探查数据应在现场记录于“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表格见附录三;或者在电子平板内录入,在室内将数据导出为成果表要求的格式。 “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中各数据项和记事项都应根据现场探查的实际结果和实际情况记录清楚,填写齐全,不得伪造数据。对隐蔽管线的规格、材质不能确认时,可根据权属单位的调绘资料填写,但应在“地

31、下管线探查记录表”的“备注栏”中注明数据来源。 5 探查组内、组间绘制的探查草图应进行接边,其内容包括管线空间位置和管线属性。与测区外接边采用重复线段无缝接边,测区向外接一点,此点的相关数据由相邻测区提供,但按本测区编号原则编号,相邻测区提供的点在点表备注栏中注明“接边点”,与相邻测区重复的管线在线表备注栏中注明“接边线”。 6 由于明确的原因,无法准确探明的管线段用虚线表示走向,内业处理时虚拟连接,并在成果表备注栏中注明“未探”,管线图同样注记“未探”。 探查地下管线,可供选择的方法有:电磁法、直流电法、磁测法、地震波法、红外辐射法等。 由于地下管线种类不同,材质不同,其本身所具有的地球物理

32、特征也各有差异,因此探测时采用的方法和选用的频率也各不相同。通过本区的探测方法技术试验,选择最佳的工作方法,最大限度的克服干扰,以提高探测精度。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 金属管道宜采用电磁感应法、直接法、夹钳法等方法探测。在管线有地面出露点时,宜采用直接法、夹钳法和充电法等探测。探测时注意追踪管线走向,并根据实地情况探测出管线的分支,在管线交叉处应多处定位、定深,确认管线是否交叉,防止将三通、四通遗漏。 探测时,针对各类管线的特点,可采用以下方法探测: 给水管线多采用直接法、夹钳法及感应法。 煤气管道载体易燃、易爆,禁用直接法,宜采用感应法、夹钳法。 电力管线的探测主要采用夹钳法、感应法及工频

33、法。 通信管线的探测主要采用夹钳法、感应法。 2 非金属管道的探测,根据场地条件、管径的大小、性质等因素,可采用示踪电磁法或用探地雷达进行剖面扫描探测,必要时进行开挖验证,对于大口径的管线也可采用探地雷达探测和验证。当具备接地条件时,可采用直流电阻率法探测。 3 疑难管线的探测: 一是平行管线的探测。区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平行管线,宜采用直连法或感应法,通过分别直接对各条管线施加信号来加以区分;在采用电磁感应法时,宜通过改变发射装置的位置和状态以及发射的频率和磁矩,分析信号异常的强度和宽度等变化特征加以区分。 二是纵横交叉管线的探测。这种就应用电磁波无源、有源,直接法或感应法相互配合,灵活运用。

34、在这些疑难点探测时还应认真分析、查阅资料,向权属单位和埋设管线人员了解情况,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有开挖条件的地方进行开挖验证,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探测质量。6. 平面位置的定位,当周围环境对目标管线的干扰较小,或者目标管线的异常特别明显时,一般用极大值法即可准确定位。当存在干扰时,应查明干扰的原因,以便对平面位置加以修正。 用管线仪探测时,一般是沿管线走向向前追踪,在不大于70m拐弯时以保证图上弧线特征并以不大于70m为原则 处定点,正反向读数,取极大值确定平面位置。如果正反向极大值偏差大于3cm时,则重复观测。若仍然如此,则分析周围介质影响,并通过改变使用频率,使用方法来降低干扰因素;若小于3cm

35、时,则取其平均值确定平面位置。 在精确定出平面位置时,使用经方法试验验证的定深方法,如70%特征点法、直读法、剖面法等方法测深。难度较大之处可结合开挖对比结果来进行判断分析。 1 70%特征点法就是测出一个峰值、两个70%峰值点,如果两边对称,则两个70%值点间距就是管线的中心埋深。 2 采用“直读法”时一般是对所探管线受旁侧的影响很小时,几次读数,并确认读数稳定取相近读数的平均值或读数出现几率最高值 ,有时接收机还应离地0.10.2m,再测埋深,看读数是否也相应增加0.10.2m,以检验仪器贴地时直读数据是否可靠。在使用70%法和半极值法测深时,采用此方法进行比较。 3 在碰到不同种类并存管

36、线密集处,必须经过谨慎、认真的判断分析,采用剖面法进行定位、定深或换点探测;在管线走向变化剧烈分支、拐弯等 处,可视具体情况采用交会或逐次逼近的方法定位,定深点应选在距分支或拐弯约4倍于该管埋深范围的直线段。 另外,对于电缆盖板沟,一般都采取尽可能打开盖板直接量测参数,以减少探测误差。本测区尽量不采用50/60HZ被动源法去进行定位、定深。对隐蔽的拐点、三通、四通点的定位宜采用连续追踪探测,并在各个方向上测定两个以上的直线点和深度,通过直线交会的方法定出,在地面作标志,然后取相应管线的埋深中数作为该点的埋深,测深应在特征点以外的直线段上测定,确保探测精度。 本项目投入管线探测仪两台,各台仪器的

37、配件齐全、完好、使用正常。通过性能试验确定仪器性能良好,探测精度均达到规程要求后,可投入本区探查生产。 探查作业完成后,应提供一份标有管线点、管线走向、位置及连接关系的探查草图纸质或数字图给测量作业组。物探与测量作业应密切配合,使工序顺利衔接。 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于明显的管线点直接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定三维坐标值,或采用导线串测法、GPS-RTK测定管线点的平面坐标,图根水准方法测定管线点的高程;对于无法由仪器直接施测的管线点,采用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解析方法获取管线点坐标。 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采集管线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时,边长应不大于150m,测距边长不得大于定向边长。仪器高、觇标高均

38、量至毫米,水平角、垂直角均观测一测回。 采用导线串测法时,其精度和技术要求按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高程测量采用直接水准测量连测时,布设附合水准路线,不应超过二次附合。 对于要求测注高程的地下管线特征点和探测点使用仪器直接测量。对于消防栓、电信箱,各电力、电信上杆点等高程测至地面。建、构筑物(如燃气调压站、储气柜,电信控制室、交换局,电力变电站,变电室,给水水池等)为矩形的,应测量其四个角点;其余附属设施,测量其中心点。6.3 地下管线内业资料整理 1 整理好外业采集的各类管线点测量数据及外业管线调查及探查的数据; 2 获取成图要求的软件系统。 管线数据录入使用清华山维EPS软件,具体流程图如下:

39、 图形文件分为块图和1: 500分幅图。1: 500分幅图命名方式为xxxxxxx.dwg/edbxxxxxxx代表顺德区1: 500分幅的图幅号。 图形文件的分层方法按现有图件成果样例执行,即按管线类别进行分层,同类管线的点、线、注记归于同一层。 图上用虚线表示的有:电力、通讯空管,地下井室轮廓线;电力空沟;宽度1.5米的电力沟(含其他沟道)、热力架空管按比例用双虚线表示。为空沟时在管线上加注“空沟”,支管按三通建立完整信息;图面上则断于沟边线上,沟中间保留三通点位应有信息。 图面注记中直埋电缆(通讯和电力)的规格要注明“直埋”。对于管线分支的信息要注记。 废弃管线在成果表备注栏注明“废”;

40、图上注记字段最后加注“废”。 管线图应进行适当编辑。编辑原则是:图面清晰、信息完整、适当取舍、管线点注记应指向明确,并保持适当的密度。管线点不标注高程,注记字头朝向图的上方,不得压盖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符号。管线的线宽为0.2mm,各类信息以“/”分隔平行于管线注记于管线图内,如“DL/PVC/150/10KV/1/1/管埋”。在管线复杂、管线点注记密集时,有规律的管线点可择要注记,无法标注的部分应绘局部放大示意图,综合图上应以虚线标明放大范围并注记放大图编号。地下管线的代号和颜色按附表一执行。7 带状地形测量7.1 地形图精度要求 1 地形图平面精度 地区分类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

41、允许间距误差(cm) 点位中误差(cm)允许误差(cm) 明显地物点 ±5 ±10 ±10 街坊内隐蔽地物点 ±7.5 ±15 ±15 地形地貌点 ±10 ±20 ±20 2 地形图高程精度 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 分类 高程中误差 铺装地面的高程注记点 ±0.07m 一般高程注记点 ±0.15m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高程中误差(等高距) 1/3 1/2 2/3 1 注:树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表规定放宽50%。7.2 地形图测绘方法与要

42、求 1 利用原有地形图数据回放的纸图在野外进行全面巡视,可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GPS-RTK方法在野外获取地物、地貌数据,标注在纸图上,经内业数据编辑、进行入库。 2 地形图采用全要素编码,编码方案采用“佛山市1: 500 1: 1000 1: 2000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试行)”版。基础地形图的物理分层如下: 层号 层名 表示内容 几何类型 1 控制点注记 控制点注记要素 文字 2 控制点 控制点要素 点 3 房屋注记 所有房屋的注记要素 文字 4 房屋其它 除房屋构面要素外的其它房屋要素 点、线 5 房屋面 房屋面要素 面 6 居民地注记 居民地注记要素 文字 7 居民其它 除居民面要素

43、外的其它居民要素 点、线 8 居民面 居民面要素(不含房屋) 面 9 地名 单位名称及地名 文字 10 工矿注记 工矿注记要素 文字 11 工矿其它 除工矿面要素外的其它工矿要素 点、线 12 工矿面 工矿面要素 面 13 交通注记 交通注记要素 文字 14 交通其它 除交通面要素外的其它交通要素 点、线 15 交通面 交通面要素 面 16 管线注记 管线注记要素 文字 17 管线 管线要素 点、线 18 水系注记 水系注记要素 文字 19 水系其它 除水系面要素外的其它水系要素 点、线 20 水系面 水系面要素 面 21 境界注记 境界注记要素 文字 22 境界其它 除境界面要素外的其它境界

44、要素 点、线 22 境界面 境界面要素 面 23 地貌注记 地貌注记要素 文字 24 地貌其它 除地貌面要素外的其它地貌要素 点、线 25 地貌面 地貌面要素 面 26 高程注记 高程注记要素 文字 27 高程点 高程点要素 点 28 等高线注记 等高线注记要素 文字 29 等高线 等高线要素 线 30 植被注记 植被注记要素 文字 31 植被其他 除植被面要素外的其它植被要素 点、线 32 植被面 植被面要素 面 33 控制网格 图廓内十字形的控制网要素 线 34 图廓 内图廓线及其以外的所有图廓要素注记、点、线 3 专题数据构面要求 在以上要素分层表中规定的所有面状要素如果在图面上与其它要

45、素有叠加的,也必须在面状要素层中拷贝叠加的线使所有面状要素在各自的面状图层中是自封闭的。在编码方案中规定的面状要素如有跨图幅的情况出现而使得其在面状要素层中不能自封闭的,这种情况也必须将要素放入面状要素层(如:房屋、绿地等),但必须保证此要素与相邻图幅拼接后是可封闭的。 4 各要素采集要求 a. 各要素相关位置应正确,并能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分布特点和密度特征。线段相交应无悬挂或过头现象,面状要素必须封闭,各辅助线应正确。公共边线或同一目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型特征时只能数字化一次,拷贝到相应数据层中构面构线。在同一图幅范围内应尽可能保持同一要素的整体连接性,不要人工打断本应连接在一起的要素,保证

46、线状要素无抖动、重复等现象。 b. 所有注记层的文字要素,有关联的文字(如地名、山名、学校等)尽可能采用单一文字实体,不要将各文字分开成单个文字注记,特别强调地址层。 c. 所有点状要素都只需要采集定位点信息,给定位点赋上编码,通过编码匹配相应的点状符号来表示。 d. 所有线状要素都只需要采集主结构线,给主结构线赋上编码,通过编码匹配相应的线状符号来表示。 e. 对有方向性的要素数字化时其数字化的方向须正确。如当采集有辅助线(如坡坎、防波堤)的要素时,作为符号显示的辅助线统一放在主结构线前进方向的左边。当采集具有对称结构的双线地物要素(如围墙、铁路)时,只需要采集其中一条边线,未被采集的要素线应在采集线前进方向的左边。 f. 有的特殊线状地物(如陡石山、辅助线较长的斜坡)如果不能通过主结构线匹配符号显示,可人工绘制所有要素实体,但应将本地物要素的所有实体都统一编码。 g. 保证各地形要素的属性编码正确无误,数据分层正确无误。 5 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10mm。各作业小组之间的接边按“透西南、接东北” 6 图号、方格网坐标、测绘者姓名及测图日期应书写齐全。 7 其他要求 a. 房屋等建筑物测绘不同结构的层应分别构面(以下称切片),对于同一建筑物不同的切片应区别其它建筑物的ID标示,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