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戊糖途径MS和糖原生成_第1页
第25章戊糖途径MS和糖原生成_第2页
第25章戊糖途径MS和糖原生成_第3页
第25章戊糖途径MS和糖原生成_第4页
第25章戊糖途径MS和糖原生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三、磷酸戊糖途三、磷酸戊糖途径径3(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1. 磷酸戊糖的生成磷酸戊糖的生成 2. 基团转移反应基团转移反应4磷酸戊糖的生成磷酸戊糖的生成5基团转移反应基团转移反应-16基团转移反应基团转移反应-27基团转移反应基团转移反应-389总反应:3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6nadp+ 2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6nadph6h+3co21011(二)(二) 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主要由主要由nadph/ nadp+ 的比例来调节关键酶的活性。的比例来调节关键酶的活性。 nadp+ nadphh+ () () 6-

2、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12(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 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 2、提供、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1) 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 (2)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参与体内羟化反应 (3)nadph还用于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还用于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1314 糖的贮存与动员糖的贮存与动员一、糖原合成一、糖原合成二、糖原分解二、糖原分解三、糖异生三、糖异生15糖原糖原是由若干个葡萄糖单位组成的具有许多分支结构的多糖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3、糖原的分子结构:16糖原主要储存在肝和肌肉组织中糖原主要储存在肝和肌肉组织中 肝糖原分解主要是补充血糖;肝糖原分解主要是补充血糖; 肌糖原分解主要是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肌糖原分解主要是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17一、糖原的合成代谢一、糖原的合成代谢(一)概念(一)概念(glycogensis)由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由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二)反应过程(二)反应过程1819糖原合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202122二、糖原的分解代谢二、糖原的分解代谢(一)概念(一)概念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的过程。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的过程。(二)反应过程(二)反应

4、过程23磷酸化酶肝糖原分解后绝大部分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入血。肝糖原分解后绝大部分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入血。反应过程为:糖原(葡萄糖单位n)h3po4 糖原(葡萄糖单位n1) 1-磷酸葡萄糖葡萄糖1-磷酸 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h2o 葡萄糖h3po4变位酶葡萄糖-6-磷酸酶242526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一)磷酸化酶(一)磷酸化酶 (二)糖原合酶(二)糖原合酶27葡萄糖()a b(活性低) (活性高)(无活性) (有活性)(有活性) (无活性) (胞内的一种蛋白质)28四、糖原累积症四、糖原累积症 一类遗传性代谢病,其特点为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有大量一类遗传性代谢

5、病,其特点为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有大量糖原堆积。糖原堆积。 原因是先天性酶缺陷。原因是先天性酶缺陷。29五、糖异生五、糖异生(一)概念(一)概念糖异生(糖异生(gluconeogenesis)从非糖化合物(乳酸从非糖化合物(乳酸 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 过程称为糖异生。过程称为糖异生。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乳酸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乳酸 氨基酸氨基酸 甘油甘油糖异生的主要器官: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肝肾肝肾 30(二)糖异生途径(二)糖异生途径 基本上是糖酵解或糖有氧氧化的逆过程,但其中基本上是糖酵解或糖有氧氧化的逆过程,但其中的三个不可逆反应须由另外

6、的反应来代替。的三个不可逆反应须由另外的反应来代替。 1.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 1,6-双磷酸果糖转变为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3.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311.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羧化酶(线粒体) 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羧激酶(线粒体/胞液)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322. 1,6-双磷酸果糖转变为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3.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底物循环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作用物的互变反应分别由

7、不同的:作用物的互变反应分别由不同的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种互变循环称为底物循环。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种互变循环称为底物循环。33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34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双磷酸酶-135(三)糖异生的调节(三)糖异生的调节对第一个底物循环对第一个底物循环 的调节的调节3637对第二个底物循环的调节对第二个底物循环的调节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pcamp丙酮酸脱氢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羧激酶 ()() (2,6-双磷酸果糖) ()()丙氨酸(肝)丙氨酸(肝)()()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胰岛素 丙酮酸羧化酶3

8、8(四)糖异生的生理意义(四)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一)(一) 维持血糖浓度维持血糖浓度 (二)(二) 补充肝糖原补充肝糖原 (三)调节酸碱平衡(三)调节酸碱平衡39(五)乳酸循环(五)乳酸循环(cori 循环)循环)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促进乳酸再利用 更新肝糖原 防止酸中毒40第四节第四节 血糖及其调节血糖及其调节一、血糖一、血糖(一)概念(一)概念(blood sugar):血浆中的葡萄糖:血浆中的葡萄糖(二)血糖的含量(二)血糖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相对恒定,仅在较小的范围内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相对恒定,仅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波动。碱性铜法:碱性铜法:3.96.1m

9、mol/l(70110mg/dl)葡萄糖氧化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3.36.1mmol/l(60100mg/dl)41(三)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三)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参考范围:3.896.11mmol/l42二、血糖水平的调节二、血糖水平的调节(一)肝脏对血糖的调节(一)肝脏对血糖的调节肝糖原合成、分解;糖异生作用肝糖原合成、分解;糖异生作用(二)激素对血糖的调节(二)激素对血糖的调节 1、 胰岛素胰岛素 2、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4、肾上腺素、肾上腺素43 胰岛素胰岛素 1. 促进葡萄糖的摄取 (葡萄糖载体) 2. 加速糖原合成,

10、抑制糖原分解 (糖原合酶,磷酸化酶) 3. 加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 (丙酮酸脱氢酶) 4. 抑制肝内糖异生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5. 减缓脂肪动员 (激素敏感脂肪酶)44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1. 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 (糖原合酶,磷酸化酶) 2. 抑制糖酵解,加速糖异生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酶-2 6-磷酸果糖激酶-1,果糖双磷酸酶-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3. 加速脂肪动员 (激素敏感脂肪酶)45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升高血糖及糖原 1. 促进糖异生 (肌肉蛋白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2. 抑制肝外组织摄取葡萄糖 (丙酮酸氧化脱羧) 3. 协助促进脂肪动员 (脂解激素)46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升高血糖 1. 加速糖原分解 (磷酸化酶) 2. 抑制糖酵解,促进糖异生 (6-磷酸果糖激酶-1,果糖双磷酶-1)47三、糖代谢异常三、糖代谢异常 (一(一 ) 高血糖及糖尿症高血糖及糖尿症 (二)(二) 低血糖低血糖48(一(一 ) 高血糖及糖尿症高血糖及糖尿症 高血糖(hyperglycemia): 空腹血糖浓度7.227.78mmol/l 当血糖浓度8.8910.00mmol/l时,出现糖尿。 生理性高血糖: 餐后,短时运动后,精神紧张时。 注射葡萄糖或肾上腺素后。 病理性高血糖: 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