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研究性学习材料试题二无答案_第1页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研究性学习材料试题二无答案_第2页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研究性学习材料试题二无答案_第3页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研究性学习材料试题二无答案_第4页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研究性学习材料试题二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舒城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研究性学习材料试题(二)(无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20×3=60分)1历史上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于 ( )a尧b舜c禹d启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被“戏”的根源是 (  )a.宗法制中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b.分封制中诸侯必须勤王规定c.礼乐制度中森严的等级制度 d.王位世袭制中王位同姓传承3“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乳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影响“寻根

2、文化”的主要因素是a.神话传说     b.世袭观念      c.地理位置     d.宗法制度4皖南古村落西递村的典型格局是“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敬爱堂”作为当地的家族祠堂反映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嫡长子继承制 尊崇祖先维系亲情  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 )a.    b.   c.     d.5分封制在

3、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6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最高统治者改称皇帝 b九卿与郡县隶属三公 c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7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那么始皇更名号的本质是 ( )a一统天下 b政治自谦 c神化皇权 d皇位世袭 8秦朝能达到“一法制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的前提条件是

4、 ( )a小农经济确立 b国家统一 c封建制度确立 d以法治国9读右边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 )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10汉初,分封王国时规定“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同时实行封国与郡县交错并 存的政区体制。由此可知,当时 ( )a.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  b.各封国的政治地位较高c.中央有意防范封国势力膨胀  d.各封国的管理人才短缺11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制是 (

5、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2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13“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14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

6、了活力。其选官原则在本质上说明 ( )a唐以后不再以门第选官         b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c重视中央官员的选拔           d科举制度存在着缺陷15元代化分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南岭,直到今广西。元代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防止地方割据

7、局面的出现         b加强专制皇权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扩大统治区域16“(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 )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

8、#160;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17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180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即征收赋税时“每两加耗羡五分”,从中提取“养廉银”,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一二万两。这说明清朝 ( )    a借惩治贪腐增加官吏俸禄         b各级官吏的腐败已到了无可救药地步    c注重制度建设以澄清吏治      

9、0;  d增加俸禄是杜绝官吏贪腐的最佳途径18. 内阁制度和军机处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19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0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

10、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二、非选择题(2×20=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

11、封侯”。材料二材料三 科举制的实质是一种开放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政权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臣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的积极性。                      刘海峰科举制的贡献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两种制度选拔

12、官员的方式和主要标准分别是什么?(1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片中的制度有何弊端?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8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此外,刘邦为“矫秦县之失策”,还“封 建王侯,并跨州连邑”,可在其封地上“自置吏”、“得赋敛”。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夫外郡者,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摘编自经世大典叙录

13、83;官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论证“汉承秦制”这一历史命题。结合所学,指出刘邦“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所造成的后果。(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为解决“外郡者,其朝廷远者”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理由,同时指出其历史意义。(10分)(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答 题 卷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3=60分) 题 号1561011151620答 案二、非选择题(2×20=40分)21(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两种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和主要标准分别是什么?(12

1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片中的制度有何弊端?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8分)  22(1)根据材料一,论证“汉承秦制”这一历史命题。结合所学,指出刘邦“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所造成的后果。(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为解决“外郡者,其朝廷远者”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理由,同时指出其历史意义。(10分)(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20×3=60分) 题 号1561011151620答 案dbdcadcbbcbaddaacddb二、非选择题(2×20=40分)21.(1)察举制度,推荐,才学和品德; 九品中正制,评级授官,门第。(12分)(2)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得到任用。       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8分)22(1)论证:汉代继承了秦代开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4分)后果: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受封王侯在其领地里拥有任命官吏、征收赋税等特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4分)(2)措施: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 (或行省),以代替郡县制。(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