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混凝土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xxx 学 号: xxxxxxxxx 所在学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2015年01月目录1、 计划任务书2、 现浇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3、 次梁的设计4、 主梁的设计5、混凝土板的验算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1 设计任务书1.1设计资料1.1.1某民用建筑楼面如附图所示,底层层高H(从基础顶面到楼面的距离),计算高度取H0=H,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k。1.1.2楼面面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20 kN/m3),板底为15 mm厚石灰砂浆粉刷(=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 kN/m3。1.1.3材料:混凝土:C30;钢 筋
2、: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1.2设计要求1.2.1 按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要求对楼面梁板进行结构布置。1.2.2 对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及配筋;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1.2.3 绘制楼盖施工图(2号图纸两张),内容包括: 楼盖平面布置图;板、次梁配筋施工图。(1张) 主梁设计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及配筋施工图;施工说明。(1张)注:图纸采用交通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标准图签; 计算书应包括标准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完整过程,并装订成册。1.3 分组 楼盖平面尺寸如附图,具体尺寸按下面分组:学号:1、5、9、13号:A=36m,B=18 m, qk=5.5kN
3、/m2 ,层高H=5m;学号:2、6、10、14号:A=30m,B=24m, qk=6.5kN/m2,层高H=5.5m ;学号:3、7、11、15号:A=36m,B=21.6m, qk=5kN/m2 ,层高H=5m;学号:4、8 、12、16号 : A=30m,B=18m, qk=6kN/m2 。层高H=5.5m。1.4 参考资料1.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2.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3. 相关课本1.5 附图2 计算书 选择柱截面尺寸为400 mm×400 mm,楼面活荷载为qk=5kN/m2 ,楼面采用20 mm厚水泥砂浆面层,板底
4、为15 mm厚石灰砂浆粉刷。2.1 结构平面设计图 根据图1-1所示的柱网布置,选取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如图1-2所示。主梁的跨度为7200 mm,间距为6000 mm,次梁的跨度为6000 mm,间距为2400 mm。 板厚的确定:=60mm,按构造要求,民用建筑楼板的最小厚度为60 mm 。故取板厚=60 mm。 次梁:根据经验,多跨连续次梁的截面高度 333.33500 mm并且 = 240 mm故取 =450 mm截面宽度 mm取 =200 mm主梁:根据经验,多跨连续主梁的截面高度 514.28900 mm并且 =480 mm故取 =700 mm截面宽度 =2
5、33.33350 mm取 =300 mm 图2-1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图2.2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2.2.1 荷载计算 20 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0.02=0.400 ; 60 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25×0.06=1.500 15 mm 厚石灰砂浆抹底: 17×0.015=0.255 恒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根据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规定,荷载设计值为 =1.2 ×2.155+1.4×5.000=9.586 =1.35×2.655+1.4×0.7
6、5;5.000=8.484 取=9.586 。2.2.2计算简图及计算跨度 取1 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的计算跨度为: =(2400120100)+=2210 mm =(2400120100)+=2240 mm取较小值 =2210 mm 中间跨:=2400-200=2200 mm 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板的计算简图如图2-2所示。 图2-2 板的计算简图2.2.3 内力计算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2-1 表2-1 板的弯矩计算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度中间支座弯矩系数1/111/111/161/144.264.262.893.312.2.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板
7、采用的是HRB400级,混凝土为C30。 , ,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2-2 表2-2 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在平面图上的位置轴间轴间轴间轴间轴间轴间M/(kN·m)4.264.262.890.8×2.893.310.8×3.310.1990.1990.1270.1020.1450.1160.8880.8880.9320.9460.9210.938(mm²)333.15333.15216.09170.31249.58196.04选用钢筋实际配筋面积./mm²403403265265314265 验算配筋率:满足
8、最小配筋率要求。2.3 次梁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2.3.1 荷载计算。 板传来的恒载 : 次梁自重: 次梁粉刷抹灰: 恒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荷载设计值为 取2.3.2 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主梁截面宽度为b=300 mm,次梁在墙上的支撑长度=250 mm 边跨按以下两项中取较小值确定 =(6000150120)+=5855 mm =1.025×(6000150120)=5873.25 mm取较小值 =5855 mm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板的计算简图如图2-3所示。 图2
9、-3 次梁的计算简图3.3内力计算。次梁的内力计算见表2-3和表2-4 表2-3 次梁的弯矩计算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度中间支座弯矩系数1/111/111/161/14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度中间支座79.7276.9751.0458.33 表2-4 次梁的剪力计算截面A支座B支座左B支座右C支座剪力系数0.450.60.550.5565.9687.9579.4979.492.3.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按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规定取用。 边跨: =5855/3=1952 mm =200+2180=2380 mm取较小值 =1
10、952 mm中间跨:=5700/3=1900 mm =200+2200 mm取较小值 =1900 mm 砼C30: ,; 受力钢筋HRB400:; 箍筋HPB300: 跨中截面T型截面类型判断: =45040=410 mm =1.0×14.3×1952×60×(410)= 636.43 kN/m>74.02 kN/m故次梁截面跨中按第一类T型截面计算。 次梁的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各截面均只按一排筋布置,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见表2-5。表2-5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边跨中B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M/(kN·m) 79.72 76.9
11、7 51.04 58.33或b/mm195220019002000.01580.1460.01050.1150.0159<0.550.158<0.350.0106<0.550.123<0.350.9920.9210.9950.939(mm²)505.50516.03325.88397.70选用钢筋316220216218实际配筋面积/mm²603628402509 验算配筋率:=0.2%×200×450=180 mm<325.88 mm 根据计算所得钢筋面积,查表来选用钢筋。次梁的钢筋有弯起式和连续式两种,因次梁高度一般较小
12、,所以选用连续式较为方便。2.3.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验算截面最小尺寸、腹筋计算和箍筋最小配筋率验算。次梁斜截面强度计算见表1-6.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定,该次梁中箍筋最大间距为200mm,箍筋配筋率 =0.24×1.43/270=0.13% 表1-6 次梁斜截面强度计算截面A支座B支座左B支座右C支座V/kN65.9687.9579.49 79.49/(kN)kN>V 截面满足要求/(kN)kN>V >V 按最小配箍率配箍箍筋直径和肢数8 双肢/mm²2×50.3=100.62×
13、50.3=100.62×50.3=100.62×50.3=100.6/(mm)237实际间距/mm223200200200配筋率 =100.6/(200×200)=0.25%注:上表中A支座处的剪力,规范规定:仅对高度的梁当满足上式时,允许采用无腹筋梁而不设置箍筋,对其他情况,虽然满足上式,仍应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2.4 主梁的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2.4.1 荷载计算 主梁自重实际为均布荷载,但此荷载值与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相比很小,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其作用点与次梁的位置相同。即采用就近集中的方法,把集中荷载作用点两边的主梁自重集中荷载作用点,
14、主梁视为仅承受集中荷载的梁。次梁传来的恒荷载:7.32×6.0=43.92 kN主梁的自重:kN梁侧抹灰:kN恒荷载标准值:kN活荷载标准值:kN恒荷载设计值:kN或荷载设计值:kN2.4.2 计算跨度以及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撑在砌墙上,支撑长度为370mm,中间支撑在 400mm×4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各跨的计算长度为:中间跨:mm边跨:mm mm取较小值 =7252mm跨度差:(72527200)/7200=0.72%<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主梁的计算简图如图2-4所示。 图2-4计算简图2.4.3 内力计算。2.4.3.1 弯矩计算。 (
15、k值由表查的)边跨: 中跨: 表2-7 主梁弯矩计算项次荷载简图恒荷载活荷载恒荷载恒荷载恒荷载内力组合+306.74232.22-59.79-35.59-221.14-146.27+61.96-11.94181.89205.59-221.14-146.27+262.25139.38104.23185.05-351.26112.16+73.6512.19159.39126.26-185.06-284.89最不利内力组合项次+组合值/61.96-11.94-59.79-35.59-351.26-284.89组合项次+组合值/306.74232.22181.89205.59-185.06112.16
16、2.4.3.2 剪力计算。 (k 值由表查得)剪力计算如表2-8所示。 表2-8 主梁剪力计算 项次荷载简图恒载活载活载活载活载内力组合+134.56-201.9876.25-56.834.36+33.76-101.18177.0934.36-56.8+116.61-219.93199.87-134.78-72.55+38.7996.35153.10-181.55-181.55组合项次+组合值33.76-219.9376.25-181.55-72.55组合项次+组合值134.5696.35199.87-56.8-181.552.4.3.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2.4.3.3.1 确定翼缘跨度。主梁
17、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根据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定,翼缘宽度取较小值。 边跨: =7252/3=2417.3mm =300+6300=6600 mm取较小值 =2417.3 mm中间跨: =7200/3=2400 mm =200+6300=6500 mm取较小值 =2400 mm支座截面仍按矩形截面计算。2.4.3.3.2 判断截面类型在主梁支座处,由于板、次梁及主梁的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重叠,主梁钢筋一般均在次梁钢筋下面,梁的有效高度减小。因此,进行主梁支座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根据主梁负弯矩钢筋的实际位置来确定截面的有效高度。一般取值为:单排钢筋时,;双排钢筋时,
18、。取=610mm(支座),=640mm(跨中)。 = 1265.2kN/m>350.6kN/m属于第一类T型截面。2.4.3.3.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内力时,中间跨的计算跨度取为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故所求的支座弯矩和支座剪力都是指支座中心线的,而实际上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控制截面在支座边缘,计算配筋时,应将其换算到截面边缘,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2-9。 表2-9 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截面边跨中B支座中间跨中M/(kN·m)306.74 351.26205.59 59.79(kN)199.87×0.4/2=39.98(kN
19、·m)306.74 391.24205.59 59.790.0220.2450.0150.0040.022=0.550.286=0.550.015=0.550.004=0.550.9890.8570.9920.998(mm²)1346.12078.9899.5260.0选用钢筋 实际配筋面积/mm² 152321731089509配筋率 0.73%1.03%0.52%0.24% 根据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2%和 中的较大值,即0.2%。表中的配筋满足要求。2.4.3.3.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主梁斜截面
20、受剪承载力计算见表1-10。根据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定,该次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为250mm。2.4.3.3.4 主梁吊筋计算。由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荷载为 F=1.2×53.29+1.4×72=157.5 kN/m 次梁传给主梁的全部集中荷载中,应扣除主梁自重部分,因为这部分是假定为集中荷载的,实际为均布荷载。若集中荷载全部由吊梁承担,则 mm选用216(402)。 表2-10 主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截面A支座B支座左B支座右V/kN134.56219.93199.87/(kN)kN>V 截面满足要求/(kN) kN/mkN/m按最小配箍
21、率配箍箍筋直径和肢数 双肢219.8×1000+1.25×270×2×50.3×610÷250=302.6kN(mm2)<0<0<0弯起钢筋根据上式计算V<Vcs,因此按计算不需要配置弯起钢筋;但可按构造要求配置弯起钢筋。实配弯起钢筋面积/(mm2)配筋率 注:上表中A支座处的剪力,规范规定:仅对高度的梁当满足上式时,允许采用无腹筋梁而不设置箍筋,对其他情况,虽然满足上式,仍应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和挠度计算2.5.1板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恒荷载标准值:kN/m 活荷载标准值:kN/m。2.5.2.1.1由荷载标准值计算板的内力,计算值如表1-11所示。 表1-11 板的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听评课记录
-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听课评课记录
- 小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算题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练习试题全套
- 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 药店营业员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虚拟现实游戏配音音效音乐委托协议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健身工作室门面店转让合同
- 大连市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2025年度咖啡连锁品牌档口转让及运营管理合同
- 现代汉语词汇学精选课件
- PCB行业安全生产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课件
- 上海音乐学院 乐理试题
- SAP中国客户名单
- DB32∕T 186-2015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2022年福建泉州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汽车座椅骨架的焊接夹具毕业设计说明书(共23页)
- 露天矿山职业危害预先危险分析表
- 浅谈固定资产的审计
- WZCK-20系列微机直流监控装置使用说明书(v1.02)
- 模糊推理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