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3页
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4页
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研究背景我们学校地处城厢结合部,这几年,随着双凤镇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工涌入经济开发区及其附近大大小小的企业。自然而然,他们的子女便成了我校的主要生源。目前,我校733名学生中,外来民工子女占40%左右。这些民工子女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且与本地学生家庭贫富差距较大,在心理和行为上与本地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隔阂,主要表现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感、被歧视感,性格孤僻,敏感、感情脆弱细腻,与本地学生存在对立情绪;生活习惯上不适应,不经常洗头、洗澡、洗脸,衣着不整洁;行为上缺乏教养和文明,经常我行我素,乱丢纸屑,随地吐痰,

2、随便说脏话,动不动就打架,甚至有偷窃行为;家庭教育上缺乏正确引导,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有不少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待孩子语言粗俗,并且有暴力倾向,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形成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源有:1.家长因素: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以为把学生交给了学校就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的教育无关紧要,更不会去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2.环境因素:出来打工的民工在老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外出打工,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租很宽敞、环境很好的房子住,大多是一家四五口人挤在十几、二十平米的石棉屋里,吃喝拉屎都在一起,以至于无法顾及个人卫生的家长更不会来关注孩子的习惯的养成。3

3、.受教育因素:这些孩子的老家生活条件差,师资队伍自身素质不高,用方言或带有方言的不标准普通话上课的老师普遍存在,因而这些学校出来的孩子到这里来就连普通话都不会讲,或是有些孩子根本不上幼儿园。“越是落后就越野蛮”,孩子经常脱口而出一些脏话、土话;拳打脚踢现象时有发生。民工子女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他们行为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们整个学校的德育效果,也关系到将来整个社会的安定。作为学校,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些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简单了事,我们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全方位的分析。学校要为正在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外来民工子女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

4、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根据各位家长和班主任的反映,这些习惯较差的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女,如果不能尽力关注和帮助这部分学生习惯的养成,势必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学生,所以此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是迫在眉睫,也是必然趋势。二.同类研究综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问题已经成为很多老师普遍关心、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这方面的资料有很多,而关于如何培养民工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内容还很少。因为民工子女和本地孩子相比有着很大程度的差异,因此,我们的研究将在这方面作一些关注。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一)研究的意义根据我校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必须从“一切为了学生”这一大局着眼,以促进本校学生的

5、发展为立足点,整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优化德育教育方法,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二)研究的价值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让民工子女学会积极与人相处,学会适应新环境。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让民工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提高民工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重视父母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影响与作用,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形成教育合力。四课题界定1. “外地民工子女”指:在我校学习的外来务工子女。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被人们约定

6、俗称为“农民工”,简称“民工”,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民工子女”。2.“良好行为习惯”:是有意识、有目的培养的,由于重复而巩固下来并变成人类社会需要的,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个人行为方式;良好习惯有利于个人和集体生活的安排。3.“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就是通过关注和指导外来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遵守班级纪律、遵守校规、遵守公共秩序,为他们将来成人、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五理论依据1.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在实践中养成。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

7、,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写道:“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2.儿童心理学的依据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8、,能否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成了决定孩子能否学好知识,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本保证。也可以说,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好习惯导致成功,坏习惯导致失败,已经成为他们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有人说“成功计划”就是“习惯养成计划”。五研究预期目标1.通过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在少先队内部充分体现民工子女的主体性,让他们自觉地去学规范,守规范,最终把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大民工子女提供认识生活、思考人生、探知社会的广泛场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考验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3.通过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对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对规范民

9、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促进民工子女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4.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让民工子女学会积极与人相处,学会适应新环境,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并提供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消除陌生感和排斥心理,积极地融入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中。5.通过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提高民工子女父母的素质,让民工子女在校内外都有督促和榜样,从而养成自觉行为。六研究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的力量,为民工家长开展各类家庭教育讲座,订阅家庭教育杂志,培养和提高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素质。2.利用黑板报、队报等宣传手段进行强化教育。3.班主任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追踪

10、调查及寻找对策,全员参与利用“一对一”形式进行帮教调适活动。4.为民工子女制定季度、月、周、日的计划表,分发到班级,请家长和班主任定期填写,定期给予表彰,并以此督促其行为习惯的养成。5.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形成教育合力。七研究对象:全校外来民工子女八研究方法:1.调查法:采用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外来民工子女的一些行为陋习。2.案例分析法:寻找研究前外来民工子女不良行为的个案和群案,跟踪分析其改变过程。3.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段地阶段总结,再通过不断付诸实践,验证,针对有特征的个案总结,完善研究成果。4.行动研究法:在科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的探索性实验方案,指

11、导实践再按一定的实验方式实施验证,检验其效果,进而系统整理实践模式,加以推广发展。九研究策略:(一)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把“规范”内化为民工子女的“行为”。 1.制定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则,做到“行有所依”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分别给民工子女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使认识转化为行动。并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根据民工子女的特殊情况,制定出民工子女一日规范,包括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真正实现行有所依。 2.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做到“行有所查” 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而且在养成

12、过程中会出现反复,故需施以必要的外力,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措施。我们要结合民工子女的实际,建立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如形成“值日老师校值日班主任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基本做到处处有人查,时时有人查,事事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久而久之,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3.形成科学的奖励机制,做到“奖优促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的评价、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挂钩,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根据大队部每天检查的反馈,在升旗仪式上宣布上周优胜班级;每月开展校

13、园“星级班”、“清洁班”和“守纪班”评选活动,并在次月第一周的升旗仪式上公布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名单;每学期都要评选“文明班”,“文明之星”等评比,并给予该班级或学生适当奖励。这些举措会提高得到表彰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会使落后班级或落后学生感觉有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学校设立“小公民道德银行”, 每位同学在自己班级的“储蓄所”里开户,开户时由总行赠送道德币100个积分。此后,依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进行存币、扣币运作。到每学期结束时结算。只要学生每做一件好事,经银行工作人员(聘用而产生的)检查验收后,就可以马上转换成一定数量的道德积分;而一旦做了错事,就会被扣除一定的道德积分。这种将学

14、生的道德行为量化存储的做法,迎合小学生的口味,将会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真正得到保证,有力地促进全校学生道德综合素质的提高。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将“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学校、班级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光荣升旗手、护绿小卫士等职能机构,并且定期轮换,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时,让他们佩戴各种标志上岗,挂牌服务,让他们在自豪的同时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加强民主监督,加大“以群教群”的力度,增强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训练民工子女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各种良好习惯也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娱乐中逐渐渗透,渐渐形成的

15、。因此,我们要结合各种节日和各项活动,尽可能多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导、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例如,结合植树节,我们可以让学生为校园的树木浇水,锄草,施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改掉乱摘花草的陋习,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响应“创文明卫生城市”号召,我们可以带学生开展“走出校外,清除白色垃圾”活动,让他们体验清洁工的辛苦,从而感觉自己平时乱扔垃圾的可耻,勉励自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结合诚信宣传,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此方面的影片,了解撒谎的危害,做个讲信用、诚实人的重要性,并设立诚信考场,让学生去体验;结合法制教育日,可以请法制副校长或校外法制辅导员为我们做报告,用我们身边

16、的事例讲述小偷小摸的危害和最终的遭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而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并经常开展“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星”系列活动,让一颗颗文明之星脱颖而出,让学生在争创文明之星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体验到成功(三)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培养民工子女的良好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1.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努力让学生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活动。如开辟“才艺展示长廊”,发动学生亲自动手,写字、画画、刻纸等等,参与学校文化氛围建设,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享受、体味中接受环境的各种教育功能的影响;在学校楼梯口和草坪上都张贴“请说普通话”,“请靠右行走”,“嘘,我怕吵,请轻点走

17、”,“小草要睡觉,请别吵醒她”等富有儿童气息与亲切感的行规提示语,时刻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相信这无声的一切,将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学生、陶冶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从心灵深处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和校园环境的完美融合。2.学校还将指导学生参与学校红领巾广播的投稿和主持,及时报道班级、学校等新人、新事、新面貌,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宣传先进模范人物,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培育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达到育人的效果。 (四)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让民工子女融入集体生活。1.让民工子女学会积极与人相处,学会适应新环境。学期初,突击安排几节心理辅导课,针对民工子女来

18、到一个新环境后,难以与老师、同学交流、对新环境不熟悉这一问题,教给他们与人相处的方法,教给他们熟悉新环境的方法,要求他们主动地与人交往,用一种积极而乐观的、能够欣赏和赞美别人的态度与人相处,要求他们主动地熟悉环境,以主人翁的身份面对环境,从而增强民工子女适应环境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为民工子女多提供机会熟悉新环境。学生注册后,召开“欢迎新同学”的主题班会,让民工子女迅速认识老师和同学。带领民工子女熟悉学校,知道食堂、各专用教室、办公室等具体位置。组织民工子女了解湖小,把湖小的特色介绍给他们,并带他们去参观学校教学楼和综合楼等地方,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到班级、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19、并能爱上湖小这个新地方。2.根据学生实际,调整目标,让民工子女体验成功由于频繁地转学,再加上地区教育的差异,造成外来民工子女的知识断层。如果家长及教师一味地苛刻要求,孩子反而会自暴自弃,出现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制定合理的目标。这些目标,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就能达到。在一次次的达标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搭建舞台,给民工子女展示自我的机会    民工子女身上有很多缺点,但他们也有许多闪光点:他们朴实,爱劳动;正义感强,爱打抱不平;会唱家乡的歌,会煮饭、烧菜,自理能力强在教育研究中,教师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善待他们,帮助他们

20、挖掘自身的优点,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热情,以达到研究目标。(五)提高民工子女父母的素质,使民工子女良好习惯的养成延伸到校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任老师父母给予孩子的影响是最久远的。据调查,外来民工受教育的程度均较低,他们的自身素质较差,又缺乏正确的家教方法。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外来民工的素质也就成了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1.办家长学校。发挥校外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定期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定期请专家对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座和培训,总结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及成功经验,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教育修养和家教水平,从而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2.做好通讯联系。主要是建立“三卡”、“一通”制。“三卡”即教师的家访记录卡,主要记录家访的目的,教师与家长交流的主要内容,共同拟定教育措施等;家长的学生校外表现记录卡,主要记录学生回家的时间,在家的学习时间、态度及所看影视、书籍的内容,和同伴交流情况以及家务劳动的表现等;还有教师和家长互相交流的家校联系卡,主要记录同一阶段里学生的在校情况与在家表现,以便沟通情况,互相配合,及时施教。家校联系卡可实行“明信”传递法,由学生本人负责传递,以利于教育学生。“一通”,即通电话,学校与家长直接联系,互通情况。这样,学校可及时了解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