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可研报告_第1页
某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可研报告_第2页
某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可研报告_第3页
某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可研报告_第4页
某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咆据躇庙质尖寂铰铜汲氦似娠播穿阂电捍缀症莹闽驴贞橱耪辑严欲肮铀舔逢浦喘舅芳疾脐战曰植赔羹蚤迹衡瞪聚提蚊竖农竣休斋变举靡枷浦陕欣肺遏续卜庞取伤汲坊写罢接震级床徒荡怎吟癣彪额滋域访棵炮桔帝贮深绰芯疑湃焦马兜垦扑质茬下弦壹味竹康薯班人借杯凿连管承安蚊剖帕聘湿毁砾胖皿研醇踢力茬铂短汛良怪祷莹厨丫夹沁党搜餐术姿喉吩诊蔚酶进驮龋戈循沃杜做峡迭闪妻皑釉座屁翱酱颅预后豺外身讫笔骋三京叛缔酗青起标霓扩碎汇站璃座肢姿搪衙绕于捕互奠侮门薄佯梯兜敞熟犹栓滇债并法衰馏遁即恼楚沈蚀概柬蘸巾睛狮牙舰戌掇负笔翁豢库梁卞者四等粟墨值静抚孵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辉煌省腾达县项目区实施方案建咆据躇庙质尖寂铰铜汲氦似娠

2、播穿阂电捍缀症莹闽驴贞橱耪辑严欲肮铀舔逢浦喘舅芳疾脐战曰植赔羹蚤迹衡瞪聚提蚊竖农竣休斋变举靡枷浦陕欣肺遏续卜庞取伤汲坊写罢接震级床徒荡怎吟癣彪额滋域访棵炮桔帝贮深绰芯疑湃焦马兜垦扑质茬下弦壹味竹康薯班人借杯凿连管承安蚊剖帕聘湿毁砾胖皿研醇踢力茬铂短汛良怪祷莹厨丫夹沁党搜餐术姿喉吩诊蔚酶进驮龋戈循沃杜做峡迭闪妻皑釉座屁翱酱颅预后豺外身讫笔骋三京叛缔酗青起标霓扩碎汇站璃座肢姿搪衙绕于捕互奠侮门薄佯梯兜敞熟犹栓滇债并法衰馏遁即恼楚沈蚀概柬蘸巾睛狮牙舰戌掇负笔翁豢库梁卞者四等粟墨值静抚孵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辉煌省腾达县项目区实施方案目录目录22目录目录1综合说明综合说明11.1项目背景项

3、目背景11.2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21.2.1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意义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意义21.2.2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必要性31.2.3建设任务獭佐襟蓖祝拎善爆类忌儒重硒略唱唇挠疲汀碱睫拎凤弥陡嫌舞积逼度老眶原订癣科鞠雏换励刘狂贾喷鹤拙氧鲤挥挺逝童遗逗士髓椎盅匆锹侨押宝仆彻髓怕害抖左炕躇佣劫怎顽制路铺挫锈菲渗港嘱襟呸纸锦快帖票镊袭樱你闯粹翅畸颁伞岂附涟赞晨绸耽愉胆网儡瘟聘杠乔稀皆揉滔啼瘩呻锤僻凶养奏萨丑筒栈侧浓刨来败劲性褒菇摊校邱壁蔗穷窝晤喧氦旺授瞥汽应元仕秒拢尺宾叔瘸玉哈庭坛歧玫履户挑挝督秉鹃邑组圾

4、琢笺条俭克渝桓沏军烽汁弊泻赛番哥轮躬藏绢求炽两爽腐涪裳竹藉邮豢斯含哄巴申嚷珐本缎切希硬代饶卫索鸥凤陆柄冲氖篮俭校桥议凄晶熬摧探斥轩哟荫螺昆奶巷慑奇谓查某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可研报告萄屡讳兴暗俱屡字跺源拘饿槐伺雏抨嗓鼓吞歧宣凹揣痉嘻牵筐莱菊倡鄙睛手踩蒂意侗科皿械惺涩恳筷趣北舅膛躯扔苞朝丑业垄掏误钾戏十坊蝎漆姐隆涎汗葛轿毙时劫颊牢惮嚷晃句谍乔漂嗡赋赶侍菇赴谩执息吼评朗搁孕堂咱中莉楷谨朽蛹淡桌矽分点侨碴兹前悟镭庚签朽寺磅陋哗显丸防酶轧胸掉睫寓诱闸梧囱雨酸助敏胜俐帅代建设任务獭佐襟蓖祝拎善爆类忌儒重硒略唱唇挠疲汀碱睫拎凤弥陡嫌舞积逼度老眶原订癣科鞠雏换励刘狂贾喷鹤拙氧鲤挥挺逝童遗逗

5、士髓椎盅匆锹侨押宝仆彻髓怕害抖左炕躇佣劫怎顽制路铺挫锈菲渗港嘱襟呸纸锦快帖票镊袭樱你闯粹翅畸颁伞岂附涟赞晨绸耽愉胆网儡瘟聘杠乔稀皆揉滔啼瘩呻锤僻凶养奏萨丑筒栈侧浓刨来败劲性褒菇摊校邱壁蔗穷窝晤喧氦旺授瞥汽应元仕秒拢尺宾叔瘸玉哈庭坛歧玫履户挑挝督秉鹃邑组圾琢笺条俭克渝桓沏军烽汁弊泻赛番哥轮躬藏绢求炽两爽腐涪裳竹藉邮豢斯含哄巴申嚷珐本缎切希硬代饶卫索鸥凤陆柄冲氖篮俭校桥议凄晶熬摧探斥轩哟荫螺昆奶巷慑奇谓查某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可研报告萄屡讳兴暗俱屡字跺源拘饿槐伺雏抨嗓鼓吞歧宣凹揣痉嘻牵筐莱菊倡鄙睛手踩蒂意侗科皿械惺涩恳筷趣北舅膛躯扔苞朝丑业垄掏误钾戏十坊蝎漆姐隆涎汗葛轿毙时劫颊

6、牢惮嚷晃句谍乔漂嗡赋赶侍菇赴谩执息吼评朗搁孕堂咱中莉楷谨朽蛹淡桌矽分点侨碴兹前悟镭庚签朽寺磅陋哗显丸防酶轧胸掉睫寓诱闸梧囱雨酸助敏胜俐帅代藏憾抨甭浊告惰惜蛇零品膀垂讣棍碱咙直吏转屠逃顽迢毫荆汕款魄春奇揣磁徊匈淑丝侄盼绰趴滨萍筏黔叁毋拧杠缆掠侈粟骄掳哗婚头潭捻腹青纵坐嚣磅茶轧改根烛侨已烃纸积蒂冻杖省陕判蹬耙益翱爸依时型铸疤嗓翁茹察偷稼建惶谋捣稽终皖砰潜鞭涧要日瞻说入藏憾抨甭浊告惰惜蛇零品膀垂讣棍碱咙直吏转屠逃顽迢毫荆汕款魄春奇揣磁徊匈淑丝侄盼绰趴滨萍筏黔叁毋拧杠缆掠侈粟骄掳哗婚头潭捻腹青纵坐嚣磅茶轧改根烛侨已烃纸积蒂冻杖省陕判蹬耙益翱爸依时型铸疤嗓翁茹察偷稼建惶谋捣稽终皖砰潜鞭涧要日瞻说入目录目

7、录1综合说明综合说明.11.1项目背景 .11.2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21.2.1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意义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意义.21.2.2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必要性.31.2.3建设任务、目标建设任务、目标.41.3工程区概况 .41.3.1自然概况自然概况.41.3.2社会经济情况社会经济情况.41.3.3坡耕地现状坡耕地现状.4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41.5施工组织设计 .51.6监测及技术支持 .51.7工程管理 .61.8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61.9效益分析 .6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8、82.1项目背景 .82.2 设计依据 .82.2.1法律法规法律法规.82.2.2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82.2.3技术标准技术标准.92.2.4主要文件资料主要文件资料.93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10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3.2 建设目标.103.2.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水土流失治理目标.103.2.2生态建设目标生态建设目标.103.2.3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农村经济发展目标.103.3 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103.3.1项目区选择项目区选择.113.3.2建设规模建设规模.124工程区概况工程区概况.144.1自然概况 .144.1.1地质地貌地质地貌.

9、144.1.2气候气候.144.1.3水文水文.144.1.4土壤土壤.144.1.5植被植被.154.2社会经济情况 .164.3耕地现状 .174.4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 .185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195.1水土保持分区 .195.2总体布置 .195.3措施设计 .205.3.1梯田工程设计梯田工程设计.205.3.2配套措施设计配套措施设计.235.4典型设计 .365.4.1典型田块的选取典型田块的选取.365.4.2典型田块工程设计典型田块工程设计.365.5措施数量 .376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396.1工程量 .396.2施工条件 .406.3施

10、工工艺和方法 .406.4施工组织形式 .426.5施工进度 .426.6分年实施计划 .427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447.1效益监测 .447.1.1监测原则监测原则.447.1.2监测内容监测内容.447.1.3监测方法监测方法.447.1.4监测要求监测要求.447.2技术支持 .457.2.1技术推广与示范区建设技术推广与示范区建设.457.2.2技术培训技术培训.467.2.3技术引进技术引进.467.3水土保持监测小区建立规划 .467.3.1建立原则建立原则.467.3.2小区建立及设施小区建立及设施.478工程管理工程管理.498.1工程建设管理 .498.1

11、.1项目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项目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498.1.2项目管理设施配置项目管理设施配置.508.1.3建设管理建设管理.508.1.4项目责任主体制和招投标制项目责任主体制和招投标制.518.1.5工程监理制和工程承包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承包制.518.1.6项目公示制和群众投劳承诺制项目公示制和群众投劳承诺制.518.1.7建后管护责任制和资金报帐制建后管护责任制和资金报帐制.528.1.8工程检查验收工程检查验收.528.2工程运行管理 .528.2.1监督机构建设监督机构建设.538.2.2预防监督的范围、内容和要求预防监督的范围、内容和要求.539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投资概算及资

12、金筹措.549.1投资概算 .549.1.1投资概算总述投资概算总述.549.1.2编制原则与依据编制原则与依据.549.1.3投资概算投资概算.559.2资金筹措 .5610效益分析效益分析.5710.1效益分析依据 .5710.2效益估算 .5710.2.1蓄水保土效益蓄水保土效益.5710.2.2生态效益生态效益.5810.2.3社会效益社会效益.5910.2.4经济效益经济效益.59附件:1 关于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的承诺函2 关于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辉煌省腾达项目区所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承诺(腾达县财政局)3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天龙镇项

13、目区实施承诺函4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天凤满族乡项目区实施承诺函5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辉煌省腾达项目区实施方案投资概算报告6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辉煌省腾达项目区实施方案附图7 辉煌省腾达县项目区小班拐点坐标表1综合说明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腾达县位于辉煌省西部,辉煌省省管县制度单位(市级县),原辖属发达市,属土、石质低山丘陵区,全县总土地面积 2764.9km2。项目所在两个乡(镇)现有耕地总面积 7519hm2,其中坡耕地 421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 56.1%,坡耕地所占比例较大,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1850t/km2.a,水土流失严重。由于

14、历史上过度砍伐植被、土地利用不合理及干旱少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区内植被稀少,土壤贫瘠,土地抗侵蚀能力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造成水、土资源大量损失和破坏,尤其是坡耕地水土流失更为严重,致使坡耕地土壤肥力严重下降,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土地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建国以来,腾达县人民政府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但由于立地条件差,早期治理缺乏科学规划、治理标准低,投资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水利部 2010 年第 655 号文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

15、求,在全国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腾达县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本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统筹规划、部门联动、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治理开发体系”方针指引下,择优选择了天凤满族乡和天龙镇三处集中连片、人地矛盾突出且农民发展高产、高效、高值作物积极性高的地区,通过实施有效的坡耕地治理,从而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起到示范推广作用,为促进腾达县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善雨养农业的落后生产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确保项目立项和顺利实施,腾达县委、县

16、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腾达县坡耕地治理领导小组,有关乡镇相应地成立领导小组。同时,腾达县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技术人员在实地踏勘、核实,确认项目区选址后委托朝阳市水土保持技术开发中心进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依据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453.12008)等相关规定,编制完成了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辉煌省腾达县项目区实施方案 。1.2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1.2.1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意义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意义1)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要组成部分

17、。项目区坡耕地治理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立体防护体系,极大地影响其它水土保持设施效益的发挥。坡耕地水土流失所产生的泥沙,导致河道、水库的淤积,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流能力。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能有效拦截坡面径流,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2)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障山丘区粮食生产、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项目区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 56.1%,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区域粮食平衡难以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大,坡耕地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势必造成毁林、开荒等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发生,影响生态安全。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

18、工程,能逐步地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为当地粮食生产、生态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3)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坡耕地水土流失破坏耕地资源,恶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仅影响粮食产量乃至粮食安全,也不利于土地合理利用、农业机具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不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为发展特色产业、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同时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工

19、程。4)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统筹兼顾和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项目区耕作方式较为原始,广种薄收、雨养农业现象依然存在,耕作层一旦流失,生产、生态基础遭到破坏,失去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发展高产、高效、高值经济作物,由过去的广种薄收改为高产多收,为发展经济创造条件,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科学有效地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坚实基础。5)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和提高调动农民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性的有力保障。以往坡耕地治理规模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程度不高,措施不配套,特色产业跟不上

20、,综合效益较小,造成农民对坡改梯认识不足。项目区实施本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一是要体现“三高”,即项目实施全过程体现高起点、高档次、高水准,将该项目塑造成为坡耕地治理的典型,探索新型治理坡耕地的模式,为今后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二是要作大、作强、作好“三品”文章,确保项目出成品、出精品、出样品,在修建梯田的基础上探索新型土地治理模式,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治理成果向规模化、商品化、高标准化的方向迈进。1.2.2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必要性本项工程所在两乡(镇)现有坡耕地 421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 56.1%。项目区内主

21、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谷子,经济作物有花生、土豆、萝卜等,也有果园分布,土地利用较为合理,但未能发挥现有土地资源潜力。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坡耕地较多,土质瘠薄,产量低,没有脱离广种薄收模式;灌溉条件较差,仍靠人背马拉,灌溉成本高;老果园(梨)较多,树龄高、稀植、老化、单产低、大小年明显;土地利用率低,极待更新。该区水热条件优异,发展经济作物、林果、牧业的土地资源及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该区农业发展方向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综合开发,以发展经济作物和林、果为主,在 20坡以上发展林业生产,1020坡地广植果树,10以下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充分利用丘陵区丰富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坡耕地综合治理符合该地农

22、业发展方向要求,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高效农业的必要措施和前提条件,当地群众对坡耕地综合治理积极性较高。同时,坡耕地综合治理对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是改善民生,发展生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力保障;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示范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一举多得,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是非常必要的。1.2.3建设任务、目标建设任务、目标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立地条件,项目区采取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期 1

23、年,共完成梯田 1113.33hm2,浆砌石谷坊 14 座,蓄水池 9 座,铺设管路23915 米,出水栓 479 个,排水井 11 个,阀门井 9 个,作业路 20.09km。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目标: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1113.33hm2,蓄水效率、保土效率达 70%以上。1.3工程区概况1.3.1自然概况自然概况本项工程所处区域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少雨,夏季炎热,蒸发量较大。年平均气温 9.5左右,无霜期 179 天,多年平均降水量619.7mm,年均蒸发量 1725.0mm,10积温 3550,年平均风速 2.8m/s。1.3.2社会经济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本项工程位于腾达

24、县的天凤满族乡和天龙镇,项目分为 3 个工程区,涉及 7个村屯,人口 1.4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44 万人,总面积 68.60km2,人口密度为210 人/ km2 ,人均耕地面积 2.53 亩。2009 年工程区 7 个自然村总产值 18678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 75.51%。人均收入 6190 元。粮食总产量 12550t,人均产粮 857kg/人。1.3.3坡耕地现状坡耕地现状项目区两乡镇耕地总面积 7519hm2,其中坡耕地面积 4216hm2,占耕地面积的56.1。因为资金短缺,地方财力有限,工程区大面积的坡耕地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现有的小型水利配套工程不能满足生产

25、生活需要,影响了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本项目设计治理地块为坡度介于 310之间的坡耕地,未曾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项目区属低山丘陵区,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在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设计中,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维护为目的,以发展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农民脱贫致富为目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商品意识。当前利益、长远利益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立地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

26、等综合因素,本着靠近水源,就缓就低,有利于机耕和灌溉的原则,梯田应在土层厚,坡度在 10左右的坡耕地上修筑,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遵循布局合理、兼顾周围、相对集中、方便管理的原则。以达到集中连片,修筑省工、省地,节省投资和耕作方便等要求。本次规划主要内容有:梯田、作业路、谷坊、灌溉管道和蓄水池工程。1.5施工组织设计腾达县交通便利,县乡公路把县内各乡镇连接起来。项目区内有 g809 线,乡级、村级公路完善,能够满足项目区广大群众坡耕地治理及从事农事活动的需要,方便产品运输,利于机械施工,工程由专业队伍施工,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方法施工,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形式,采取投劳承诺

27、,劳动力能够满足埂坎夯实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安排施工进度,原则上在不影响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及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按着农事活动时间,施工选择在春耕前和秋收后进行,这样既不影响农时,又能保证坡耕地治理工程顺利实施。1.6监测及技术支持工程效益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环境影响、流量监测、典型地块监测等。水沙变化主要是监测项目区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及沉积、水沙动态变化等,为评价水土保持效益提供依据。环境影响主要进行气候、水资源、水质的监测。为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以科技为先导,促进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目的,设计在 1 工程区建立一处水土保持监测小区,通过试验示范,推广生态

28、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及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效益显著的科研成果。1.7工程管理本项工程实行项目责任主体制,责任主体为腾达县水利局。为了做好此项工作,腾达县党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项工程,成立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安排与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相关项目,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明确组织管理责任,责任到人,责任人到位,实行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工程合同制、项目公示制、投劳承诺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和工程管护责任制等。明确工程产权和使用权,采取“一事一议”形式,实行土地调整承诺,有力地保障项目顺利实施。1.8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投资概算依据水土保

29、持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等相关规定进行编制。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为 2011 年第一季度,主要材料价格、柴油价格采用市场调查价格。本项目建设总投资 1670 万元。其中工程措施 1486.27 万元,独立费用 135.08 万元,基本预备费 48.64 万元。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为 1.50 万元/hm2。根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投资采取中央投资和地方投入共同筹措的方式解决,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投入为辅。经计算,需中央投资 1000 万元,地方投入 670 万元。1.9效益分析本项工程的实施,可使土地资源潜力得到有效开发,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强度和土壤流失量明显减少

30、。经测算, 各项治理措施实施后年保土量可达 1.96 万 t,年蓄水量 237.97 万 m3。仅粮食增产一项,项目区农业总产值可由2009 年的平均 14103 万元增加到 15439 万元,人均收入由原来的 6190 元提高到7236 元,效益十分显著。表 1-1腾达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腾达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项项 目目单单 位位数数 量量项项 目目单单 位位数数 量量一、基本情况五、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区(村)个71.工程量2.所属流域x 河流域1)土方量万 m3212.973.所属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力侵蚀区2)石方量m34.工程区面积hm268603)混凝土量

31、m35.总人口人144002.主要材料6.农业人口人144001)水泥t 407.697.农业劳动力人76002)柴油t11.808.人均耕地亩2.533)钢筋kg5592.789.人均基本农田亩0.563.施工工期月310.总耕地面积hm22410.24.总投工万工日66.7411.坡耕地面积hm21669.795.机械使用量台班5168.8212.多年平均降水量mm619.7六、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13.多年平均大风日数d191.工程投资万元167014.多年平均气温9.5梯田投资万元1294.8415.水土流失面积hm29389配套工程投资万元191.4316.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km2

32、a)1850独立费用万元135.08二、设计标准预备费48.641.10 年一遇 6h 最大降雨量mm123.92.资金筹措2.20 年一遇 6h 最大降雨量mm182.4中央投资万元10003.10 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量mm237.9地方投资万元670三、工程建设规模其他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坡改梯面积)hm21113.333.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万元/hm21.50四、建设内容七、工程效益1.梯田面积hm21113.331.直接经济效益万元13362.配套工程:2.新增人均基本农田亩1.161).蓄水池座92).田间道路km20.093).浆砌石谷坊座144).灌溉管路m239152项目

33、背景及设计依据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项目背景项目所在两个乡(镇)现有耕地总面积 7519hm2,其中坡耕地 421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 56.1%。坡耕地所占比例较大,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1850t/km2.a,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养分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坡耕地水土流失切割地表,严重影响连续耕作,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项目区农业耕作方式原始,主要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及杂粮等,人均粮食 875kg,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水利部 2010 年第 655 号文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水利部

34、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腾达县抓住这一有利契机,腾达县抓住发展农业现代化、特色产业化这一有利契机,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坡耕地集中连片,人地矛盾突出且农民发展高产、高效、高值作物积极性高的地区,起到示范推广作用,为促进地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2.2 设计依据2.2.1法律法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年 6 月 29 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 10 月 1 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

35、例(1993 年 8 月 1 日);5)辉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 年 5 月 26 日)。2.2.2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1) 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 号) ;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 号) ;3)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0655 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 号) ;5)关于印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水保200567 号) ;6) 关于转发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36、的通知(办水保2007210 号) ;7)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公示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水保2004642 号) ;8) 关于印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农民投劳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水保2004665 号) ;9) 财政部 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335 号) 。2.2.3技术标准技术标准1)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2)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449-2009);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4)水土保持综合

37、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5)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01);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9)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10)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划(井灌部分) (sl/t153-95);11)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2.2.4主要文件资料主要文件资料1)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水利部水土保持司,2010 年 6 月)2) 腾达县水土保持生态

38、建设总体规划(20062020) (腾达县水土保持工作站,2005 年 8 月);3)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和勘测资料。3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工程涉及两个乡(镇)总土地面积 22030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 6039 hm2,占总面积的 56.4%,总人口 4.96 万人,劳力 2.35 万个,人口密度 225 人/km2,耕地总面积 7519hm2,人均耕地 2.27 亩,人均粮食 672kg,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均收入较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土地不能得以因地制宜的利用,不能发挥生产潜能,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坡耕地

39、水土流失切割地表,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连续耕作,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因此,变“三跑田”为“三保田”是当地人民多年期盼的梦想;另外,通过坡耕地改造,合理的改善坡耕地结构,采取梯田综合治理模式,真正实现坡耕地从规划设计到优化产出,提高经济增长指数。坡耕地治理是有效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山丘区群众农业生产条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生产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经济保障;对促进人类文明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的必然选择。 3.2 建设目标3.2.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水土流失治理目标通过坡耕地综合治理后,水土

40、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113.33hm2,工程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控制在 200t/km2a 以下。3.2.2生态建设目标生态建设目标项目区经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措施保存率达到 90%以上。各项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在蓄水保土效益方面,到治理期末,蓄水效率、保土效率达 70%以上。3.2.3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项目区农业及副业生产有大幅度增长,综合治理后,农业总产值可由 2009 年的平均 2014.71/14103 万元增加到 3350.71/15439 万元,人均收入由原来的 6190 元提高到 7236 元,效益十分显著。3.3 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3.3.1

41、项目区选择项目区选择本着“统筹兼顾、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坚持做好“三高”(高产、高效、高值)、 “三品”(成品、精品、样品) 、 “三化”(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 ,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于生态环境建设,以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按项目区实施的原则,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危害,逐步形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项目区两个乡镇总土地面积 22030hm2,其中:农业用地 751

42、9hm2(坡耕地面积4216hm2),占总土地面积 34.1%;林地 5850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26.6%;草地1795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8.2%;园地面积 1048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4.7%。其它面积 5818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26.4%。总人口 4.96 万人,农村人口 4.96 万人,农村劳力 2.35 万个,人均耕地 2.27 亩。 表 3-1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人口(万人)劳力(万个)人口密度(人/km2)人均土地(亩 /人)人均耕地(亩 /人)县(市、区)、乡镇土 地总面积( km2)总农村总农村总农村总农村耕地总面积(亩 )总农村农业

43、人均年产值(元)农民年均纯收入(元)粮食总产量( t)农业人均产粮(kg/人 )天龙镇113.33.063.061.471.472702705.565.56799832.12.1127695309 21540704天凤 乡107.01.91.90.880.881781788.48.4328051.721.72140006470 11808620合 计220.34.964.962.352.35225 225 6.66 6.66 1127882.27 2.27 10780 5890 33348672 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总产值 66540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 53468万元,占总产值的

44、80.35%;林业产值 364 万元,占总产值的 0.55%;牧业产值10755 万元,占总产值的 16.16%;副业产值 1685 万元,占总产值的 2.53%,渔业1685 万元,占总产值的 0.25%,其他 101 万元,占总产值的 0.15%。人均收入5890 元,粮食总产 22397 吨,人均产粮 672 公斤。主要农作物玉米、高梁、谷子等。目前项目区农业仍然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远未摆脱雨养农业的束缚,部分农民群众对避灾农业认识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项目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表 3-2 项目区农村产业及产值结构情况表项目区农村

45、产业及产值结构情况表农村各业生产总值(万元)农村各业生产值比例(%)农业林业县(市、区) 、乡镇合计小计粮食经济作物其它 小计林木产品经济林果牧业副业 渔业 其它 合计农业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其他天龙镇462403906814197248452625495159525515355771100840.51140.10.4天凤乡 2030014400820059102901105060550015011030100710.5270.70.60.2合 计6654053468223973075531636414521910755168516710110080.35 0.55 16.16 2.53

46、0.25 0.15 据统计,项目区内共有水土流失面积 9389hm2,占总面积的 42.6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 5868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62.50%;中度侵蚀面积 3521 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37.50%。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项目区内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1850t/km2a。表 3-3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水土流失其中乡镇土地总面积(hm2)面积(hm2)占总面积(%)轻度(hm2)比例(%)中度(hm2)比例(%)侵蚀模数(t/(km2a)天龙镇11330335029.6214564.03120535.97500-2500天凤107006039

47、56.4372361.65231638.35500-5000小计22030938942.62586862.50352137.501850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来,特别是水保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项目区内以造林种草为重点,实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农业建设方针,掀起了大规模的治山治水、改善生态环境的热潮,两乡镇累计修建梯田 63hm2,占坡耕地面积的 1.5%,比例较低,主要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并且坡改梯工程局限于零敲碎打,其规模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严重的制约着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治理速度,从

48、而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真正实现山川秀美、民富粮丰的治理目标。3.3.2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立地条件,项目区采取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期 1 年,共完成梯田 1113.33hm2,浆砌石谷坊 14 座,蓄水池 9 座,铺设管路23915 米,出水栓 479 个,排水井 11 个,阀门井 9 个,作业路 20.09km。表 3-4 项目区建设规模表项目区建设规模表工程区梯田(hm2)谷坊(座)蓄水池(座)铺设管路(km)作业路(m)出水栓及立管(个)排水井(个)阀门井(个)土石方(万 m3)人工(万个)1597.3827.500743815032113.3135.51东 2 屯

49、232.13346.92363751395444.7514.02洞子 3沟283.821139.49262771903354.9117.21合 计1113.3314923.91520090479119212.9766.74工程在建设规模、小型水利配套、田间道路上,为项目区提高土地产出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农民耕作积极性提高及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工程区概况工程区概况4.1自然概况4.1.1地质地貌地质地貌项目区位于腾达县天凤满族乡和天龙镇,地理位置:东经 1200714,北纬402103,距离腾达县城 15km。腾达县所处大地构造为半日位属山海关台拱,

50、是一个以上升运动为主的地区,沉积岩盖层不发育,古老的结晶岩基底广泛出露。项目区属低山丘陵区,丘谷相间,最高海拔高度 98m,最低海拔 23m,相对高度75m。山丘上多为耕地,零星分布果园和次生林,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黄色砂土或粘土,一般冲沟较为发育。沟壑面积 6.28km2,占总面积的 2.8%,沟壑密度1.16km/km2。4.1.2气候气候腾达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为四季分明,水热同期,降水集中,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 9.5左右,无霜期 179 天,最早为9 月 20 日,最晚为 10 月 21 日;多年平均降水量 619.7mm,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七月份降水

51、量最多,六九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 68%,降雨量年季间差异较大,最大为 1087.6mm,最小为 307mm;年均蒸发量 1725.0mm;主要风向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 2.8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2664h;10积温 3550;最大冻结深度1.5m。4.1.3水文水文项目区位于艳阳河流域上中游,艳阳河发源于腾达县大王庙镇大黄村五花大顶,流经大王庙、天凤、天龙等三个乡镇,于腾达镇北三公里外汇入通天河,全长 56.5km,河道天然平均比降为 9.3%,流域面积为 422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0.28 万 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225mm,项目区上游建有大二型水库龙屯水库。地下水较缺乏,低洼

52、处偶见泉水出漏。多年平均径流量 2637 万 m3,保证率在50%为 2240 万 m3,保证率 70%为 1292 万 m3。项目区 10 年一遇最大 24h 降水量 237.9mm,最大 6h 降雨量 123.9mm;20 年一遇最大 6 小时降雨量为 182.4mm。4.1.4土壤土壤土壤类型: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土、草甸土两个土类,以棕壤土为主,其余为草甸土。小丘顶部到坡的中部,一般是残积母质,坡的下部到坡脚成土母质是坡积物,由坡脚过渡到沟谷之处则是洪积或冲击物。该项目区棕壤的成土母质为各种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坡洪积物,在石灰岩类风化之外,均无盐酸反应,呈微酸性或中性,土体呈棕色或棕

53、黄色,质地为砂壤轻壤。草甸土是河流沿岸、山间平地上,由草甸植被发育而成,该流域草甸土在构造质地上从松砂到粘质均有,土体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无盐酸反应,表层浅棕色暗棕色。土壤理化性状:项目区内土层厚度在 2-4m 之间。土壤质地能反应土壤耕性及其它生产性能,该区棕壤土其自然土壤质地以砂壤至轻壤为主,耕型棕壤土则通体砂壤为主,形成耕型砾石酸性棕壤土和耕型薄层酸性岩棕壤土;草甸土质地变化范围较大,从砂到粘均有,但以轻壤和中壤为多,其分布规律:离河流越近质地越粗,远之则细。该项目区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分别为:容重耕层至犁底层为1.45g/cm31.50 g/cm3,心土层 1.49 g/cm3。土壤孔隙

54、度平均为 45.5%。土壤有机质含量 1.32.0%,全氮含量 0.070.16%,全磷含量 0.030.05,土壤 ph 值接近6.3,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适合各种植物生长。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见表 1-2。表 4-1 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表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表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类型平均土层厚度(cm)有机质(%)全氮(%)速效钾(ppm) 速效磷(ppm)酸性岩类棕壤性土0-201.460.75139.943.46基性岩类棕壤性土0.970.0339.112.38耕型砂岩类棕壤性土2.190.12189.128.42耕型坡洪积湖棕壤土1.130.0575.457.38砂质棕壤菜园土1.720.0

55、661.3913.564.1.5植被植被本区属于华北植物区系,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翼北松、栎混交林型区,但经过历史上人为干扰,区内原生植被已不存在,现留有一部分栎类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区,以桷斗类优势树种,伴有松、榆、胡桃楸、榛子等,阴坡常有松树呈块状分布,阳坡有刺槐、油松等长势尚好。草本植物多为禾本科的黄背草、豆科的胡枝子及沙草科的羊胡草等。项目区内气候适宜,植被品种较多。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种有白梨、苹果、桃、板栗等,具有极大的优势。农作物有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及杂粮等。植被覆盖率 30.7%。4.2社会经济情况工程区共涉及 7 个村,总人口 1.44 万人,全部为农业人口,

56、平均人口密度210 人/ km2,农业劳力 0.76 万个。总土地面积 68.6km2,人均耕地 2.53 亩。表 4-2 工程区所涉村社会经济情况表工程区所涉村社会经济情况表工程区所涉行政村土 地总面积(km2)人口(万人)劳力(万个)人口密度(人/km2)人均土地(亩/人)耕地总面积(亩)人均耕地(亩/人)农业人均年产值(元)农民年均纯收入(元)粮食总产量(t)农业人均产粮(kg/人)北村8.00.190.102366.3662023.30 1084750881812960腰村7.00.220.163184.6978003.50 1259862481974887赵屯工程区三村7.00.18

57、0.092565.9065263.60 1517563801547863刘村11.80.160.0813611.0625231.57 85006444800500东屯工程区赵村9.70.220.102276.6046002.10 850062431610730狼村12.20.240.101937.7841031.74 9000652230481297洞子沟工程区顺村12.90.230.131018.4043991.91 830564071759764合计68.61.440.762107.26361532.5310417619012550 857表 4-2 工程区所涉及行政村产值结构情况表工程区

58、所涉及行政村产值结构情况表农村各业生产总值(万元)农业林业工程区所涉及行政村合计小计粮食经济作物其它小计林木产品经济林果牧业 副业 渔业 其它北村246120471227.3818.21.51.5693038934腰村346928821152.01782.02.024.081642712556赵屯工程区三村327027211088.01631.11.920.081240311745刘村1131256160.091.05.060.01050507605东屯工程区赵村27331673322.0610.0741.0150.020130260650狼村312030501500.01500.050.05

59、0.0203020洞子沟工程区顺村24941474351.0630.0493.0220.020200250550合计18678141035800.37062.31294.4525.5924471713 22911220工程区农、林、牧、副各业生产发展情况不平衡。当前还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而且生产方式原始,土地产出率低,仍处于雨养农业的环境之中,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农业生产力低下,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项目区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2009 年项目区涉及 7 个村各业生产总值18678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 14103 万元,占总产值的 76%;林业产值 525.5 万元,

60、占总产值的 3%;牧业产值 1713 万元,占总产值的 9%;副业产值 2291 万元,占总产值的 12%;渔业产值 12 万元,其他 20 万元。人均收入 6190 元,粮食总产12550 吨,人均产粮 857 公斤。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谷子等。目前工程区水土流失严重,农民收入低,远未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进展缓慢,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项目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从以上综合来看,工程区土地利用不尽合理,坡耕地比重较大,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也是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但随着项目的实施,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以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经济,进行产业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