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_第五章_第1页
地震资料解释_第五章_第2页
地震资料解释_第五章_第3页
地震资料解释_第五章_第4页
地震资料解释_第五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UMTBExploration Geophysics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与应用 本章内容提要F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与应用F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 u一、影响速度的一般因素 1岩性 2密度 3地层时代 4埋藏深度 5孔隙度与裂隙 u二、地震波速度与多孔介质流钵牲质关系 1流体性质 2异常压力 u三、几种与油气夫系密切的岩层速度特征 1页岩 2砂岩 3碳酸盐岩 本章内容提要u四、速度分布规律 F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 u一、速度的概念 1平均速度 2均方根速度 3叠加速度 4层速度 5瞬时速度 u二、叠地速度谱的解释 F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居参数u一、利用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

2、比 u二、利用层速度估算储层参数 本章内容提要F利用层速度预频测地层压力 u一、概述 u二、图板法 u三、经验公式法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 F 地震波速度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是地震波运动学特征之一。在资料处理和解释过程中,速度资料均十分重要。例如在计算动校正时需要叠加速度,绘制构造图进行时深转换时需要平均速度。近年来,速度资料在地震解释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F(1)进行时深转换、绘制深度剖面和构造图。F(2)根据速度资料识别波的性质,如多次波、绕射波和声波等。 F(3)利用速度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和理论地震模型,对地震记录作模拟解释。 F(4)利用速度

3、纵横向变化规律,研究地层沉积特征和相态展布。F(5)利用层速度资料,预测岩性分布和砂泥岩横向变化。 F(6)利用速度资料计算反射系数图板,进行烃类检测,判别含气亮点。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 F(7)利用合成声波测井,进行砂体横向追踪和对比。 F(8)利用速度资料预测地层异常压力。F由此可见,提取和分析速度资料是地震地质解释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熟悉各种有关的速度概念、速度资料的求取方法和影响速度的各种地质因素对于应用速度资料解决地质问题是很重要的。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 F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 F理论研究和实际资料证实,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与岩层的性质、岩石的成分、

4、密度、埋藏深度、地质时代、孔隙度、流体性质等因素有关,下面分别分析各种因素对速度的影响。F 一、影响速度的一般因素 F 1岩性 F 由于各种岩石类型的成分不同,其传播地震波的速度是不同的(图51);有时即使是同一种岩石类型,由于结构不同其波速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构成这些岩石矿物的弹性性质,一般来说,火成岩孔隙很少或没有孔隙,地震波速度比变质岩和沉积岩的都高,且变化范围小;变质岩的波速变化范围较大,沉积岩波速最低,变化范围大,这主要与沉积岩成分和结构复杂,受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影响较大有关。表5l是几种类型岩石与介质的波传播速度和波阻抗资料。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F

5、 2密度 F 通过大量岩石样品物性研究和数据分析整理,发现地震波速度与岩石体积密度之间F(图5-1(a)、(b),存在着一种令人满意的近似关系。即:F 1/4F图52中给出了按上式计算的理论曲线和测定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图中可以看出,除岩盐和硬石膏偏差大一些外,其他岩石均比较适用。这一经验公式具体地反映了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参数之间的换算提供了方便。如在计算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时,如果已知速度U,缺少密度参数,可用上式进行换算。图53是胜利油田各时代地层埋藏深度、层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31.o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F 3地层时代 F 实际观测资料表明,岩

6、石的成分和深度相近,地层时代不同时,地震波速度差异也较大,时代较老的岩石比年轻的岩石速度大(图 51(c)。这主要与年代较早的岩石成岩作用时间长,岩石较致密等因素有关。 F 4埋藏深度F 在岩性和地质年代相同的条件下,地震波的速度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埋藏越深岩石或介质的岩石,承受上覆地层压力越大,压实作用强,岩石较致密,其波速增大(图53)。但地震速度梯度的变化表现为浅处速度梯度较大,随埋藏深度增大速度梯度变化减小,这主要与深部岩石压实作用趋缓等因素有关。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F 5孔隙度与裂隙 F 孔隙度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岩石类型相同,成分相近、孔隙度大小不同

7、,速度变化范围较大(图51(d),(e),(f),高孔隙度一般对应为低速,而低孔隙度则一般对应为高速。碎屑岩的孔隙度通常随着岩石致密程度和胶结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其速度随胶结程度的增大而增大。此外,岩石中存在着大量的微裂隙可导致岩石的速度减小,这种现象一般在碳酸盐岩储集层或断裂破碎带中较为发育。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F二、地震波速度与多孔介质流钵牲质关系 F 1流体性质 F 地震波在沉积地层中的传波速度与岩石孔隙度和流体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岩石孔隙中含油、水或气时,岩石的波速会降低,引起波阻抗变化,并导致反射波振幅发生变化。所谓的亮点技术,就是利用饱含油气地

8、层引起界面波阻抗差和反射振幅的强弱变化而直接找油气的方法。 F 研究表明,在浅层岩层中,含有一点点气就会使岩石速度显著降低;但当地层中气体含量达5时,再增加含气饱和度只对岩层的速度产生很小的影响,这样就造成有远景的气藏和近干枯竭的气藏在地震参数上是相似的。实际计算证明,时间平均方程不能应用于气体饱和情况,只能采用近似的计算公式: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F图54所示为水饱和砂岩、气饱和砂岩和油饱和砂岩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几点认识: F (1)油和水饱和砂岩之间的速度差别很小。 F (2)气饱和与水和油饱和砂岩在小于1600m深度时,速度差别较大;大于此深度时

9、有一定差别,但差别很小。 F (3)气饱和砂岩和页岩(按z=1 585Z1/5计算)之间在浅层速度差异大,但在大于约2 000m以上时不存在差别。 F (4)页岩和水饱和砂岩之间的速度差别较小。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F2异常压力 F 在正常压实情况下,岩石孔隙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这种变化使地震波的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地震上叫做微分压力,这种微分压力对速度有较大的影响。 F微分压力由下式定义:F F式中: pr为地层压力pf为流体压力。F 理论和实际研究表明,压缩波的传播速度正比于p(图55),随微分压力的增大,地震波速度减小。这就意味着当承受正压力和较

10、大的流体压力的地层存在一较大的压力差时,在沉积层系中将出现一低速层。F 在沉积岩中,作用的总应力户pr=pf+p,如果孔隙中流体容易排走,与地表水相通则pf为静水压力,如果孔隙中流体排泄不畅或不能排出,流体就要承受一部分由岩石内骨架承受的压力,这时流体压力大于静水压力,地层岩石中的孔隙欠压实,称为欠压实带或欠压实地层。欠压实地层地震波速度减小,这就是利用地震速度预测压力的基本原理。frppp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F三、几种与油气夫系密切的岩层速度特征 F 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在研究岩石的波速变化规律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下面以几种与油气藏关系密切的岩层的速度特征为

11、例,讨论页岩、砂岩和碳酸盐岩的速度特征随深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图56、图57)。F 1页岩 F 研究表明页岩速度、密度与深度有密切的关系,这主要由于页岩沉积后易于压实的特点所至。实质上页岩的这种速度变化主要与孔隙度变化有关,页岩沉积初期的细粒粘土物质其含水量可达6070,密度为17gcm3,速度是1600ms左右,随深度增加和成岩作用增强,孔隙水挤出,含水量可能只有百分之几,密度为 26gcm3,速度增大到 4 000m/s以上。F 2砂岩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F不同成因类型的砂岩,具有明显不同的速度特征。分选良好的滨海砂层,颗粒坚硬,压实作用对孔隙结构的改变影响不大,因此,速度、密度

12、对深度只有微弱的依赖关系;与之相对应,河道砂层由于搬运距离短,分选不好,随埋深增加,易于压实,速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总的来说,埋藏深度对砂岩的影响不如页岩明显,当深度从零增加到 4 000m,砂岩的孔隙度大约从 30减小到百分之几,速度大约从 2 500ms增加到 4 500m乃。正是因为砂泥岩速度在深部趋于相近,因而对于深部地层很难利用速度信息区分砂泥岩。F3碳酸盐岩 F 由于碳酸盐岩沉积后即成岩,其速度特征比较稳定,随深度变化较小,速度值在4 5006 500ms的范围,比砂岩大,更大于页岩。碳酸盐岩速度的变化主要与裂隙作用有关,当构造作用强烈,裂隙发育,其速度明显降低。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

13、素与分布规律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F四、速度分布规律 F 在沉积地层中,速度的空间分布受地层沉积序列、岩石类型、横向展布与地质结构等的控制,因而具有成层性、递增性、方向性和分区性。 F(1)成层性:沉积岩的基本特点是成层分布,由于各地层沉积条件、岩石性质的不同,在各地层中波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由于速度在剖面上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这为地震勘探解决地质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F(2)递增性:在正常地层层序条件下,速度随地层深度和地质年代是线性增加的,但速度变化的梯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F(3)方向性:由于地质结构和沉积岩相的变化,速度沿水平方向也会变化。一般来说,速度变化的水平梯度不大,但

14、由于构造作用和沉积相变会出现断层、断块、地层不整合和地层尖灭等,往往在这些部位速度的水平梯度会发生突变;这正是提高处理和解释精度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F(4)分区性:受构造或沉积条件的控制,速度在平面内的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例如长期剥蚀的构造隆起区,速度值高,但速度梯度小;由于沉积环境不同、相带和岩性横向变化,速度也相应发生变化。实际工作中正是利用速度分区、分带的变化规律与岩性的内在联系进行地质解释的。 F 总之,改进层速度资料,提高速度分析精度,是利用速度资料进行岩性解释的关键,这需要地质人员与物探人员合作来完成。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F几种速度概念与

15、叠加速度谱的解释F 速度参数十分重要,但又很难精确地测定它的数值。其原因由于地质介质的不均匀性、速度是矢量,即使在同一岩层不同部位和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各不相同,它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不可能真正精确确定这种函数关系。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根据用途不同和地震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对极其复杂的实际情况作种种简化,建立近似的介质模型,并引人各种速度概念。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几种与解释F有关的主要速度概念、使用范围和相互关系。 F 一、速度的概念 F 1平均速度 F 当地震波的射线垂直穿过水平地层时,平均速度定义是: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垂直穿过某一层以上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

16、之比。对于n层水平层状介质的平均速度是: 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F 平均速度的引人,是将反射面上覆的若干地层,近似地简化为均质单一的地层模型。从公式(51)中可以看出,平均速度不是各分层速度值的线性平均,而是各分层中波的垂直传播时间对分层速度的加权平均。这就意味着,垂直传播时间大的低速层或厚度大的分层对平均速度影响大,垂直传播时间小的高速层或薄的分层对平均速度影响小。F按平均速度的定义,波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应以直射线传播。事实上,远离炸点观测地震波时,地震波传播时是沿最小时间路径传播,即是以折线传播的。由此可见,平均速度必然产生误差,误差范围随观测点离爆炸点

17、距离增加而增加。因此,平均速度只有在垂直人射和炮检距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它只适用于把时间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F2均方根速度 均方根速度是每层的速度传播时间(z;)加权后平均再开方的值,记为rmx,即:F 均方根速度不管射线折曲状况如何,仍然以直射线来近似;也没考虑波沿不同射线的传播速度如何变化,只是一个与各分层速度有关的统一速度。均方根速度是常速,与炮检距无关。实际上,层状介质中反射波的真正传播速度是随炮检距的增加而增大的,所以rmx不是真正准确的速度,只不过比平均速度更近似一些;但随炮检距增大,误差更大。 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F3叠加速度 F

18、通过计算速度谱求得的速度,称为叠加速度,记为a;在实际工作中作动校正的速度。 对于某一深度的共反射点时距曲线,其正常时差随速度而变化,a就是使反射波时距曲线保持双曲线形状的速度。当用a去计算动校正值时,动校正后能使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拉成平行x轴的直线。如果选择的速度值不合适,动校正后共反射时距曲线就不是水平直线。所谓速度谱分析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即选用一系列不同的速度值对其反射点时距曲线进行动校正,看选用哪一个速度值时正好把时距曲线校正为水平直线,这个合适的速度就是叠加速度。F对于不同介质结构a具有具体的含义。在水平均匀介质的情况下,a=在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a=rmx;当界面倾斜时,a=(等效速

19、度)。 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F4层速度 F 地震勘探中把某一速度层的波速叫这一层的层速度,记着n。这种速度分层一般与地质年代、岩性的分层是一致的,但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不如地层分层细。在地质条件较稳定的地区,可利用层速度判别地层岩性,预测地层压力或油气等地质信息。 F 层速度可以用地震测井和声波测井直接获取,也可由均方根速度换算。即是所谓的笛克斯公式:F F式中:t0,n,t0,n-1分别为第n,n-1层t0时间;rmx,n ,rmx, n-1分别为第n层和第n1层以上地层的均方根速度;v。为第n层的层速度。 F 对于平行倾斜界面层速度有如下形式: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F 5

20、瞬时速度 F 瞬时速度又称为真速度,它是波沿射线路径在某一深度点上传播的速度,定义为深度Z对时间t的微商,即:F =dZ/dtF 连续介质中,波沿射线路径传播时,在不同深度点上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深度上,波沿不同的射线传播也是不一样的。瞬时速度反映了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真速度,实际应用中只考虑其大小。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F二、叠地速度谱的解释 F根据速度谱确定一条合理的叠加速度曲线,称之为对速度谱的解释,常用的方法有:F(1)应选质量较好的速度谱进行解释。其质量标准是,谱的能量曲线强弱变化分明,并与反射波的强弱变化相互对应;强反射团峰值突出,信噪比高。 F(2)当叠加振幅用能量等值线表

21、示时,能量团呈椭圆形(图58)。能量团的分布一般符合速度随t。增大而递增的规律,可靠的能量团应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相对应。 F(3)叠加速度曲线应穿过多数能量团或速度的极值点。 F(4)当地层近于水平时,对同一构造部位的多条速度谱线可进行综合平均,得到一条综合叠加速度曲线,可提高精度。 F (5)对比地震剖面,判断速度谱能量团或极值的性质,对于断面波、绕射波引起的高速极值点和多次波造成的低速极值点,以及偶然出现的过高或过低的极值点,都应加以剔除。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F(6)将整个剖面的叠加速度数据,用剖面形式显示出来,将其与时间剖面对比,对速度资料的可靠

22、性加以分析,剔除不合理速度异常点。 F(7)时间切面检查,在全工区范围内,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如 088),把同一t。时间内的速度值,打印在每个速度谱点边上,绘出平面等值线图,剔除不合理速度异常点或异常区。合理的速度变化,一般而言,基岩隆起、古潜山引起的高速,多条剖面上都应有规律的偏高;欠压实泥岩区,速度谱有规律的偏低;单个点或单条测线上速度突然升高或降低,或者测线交点处的速度数据不能闭合等,均属于不合理的速度异常。 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 前面已经叙及影响地震波传播的因素很多,大量实际研究工作也证明,利用速度资料准确的划分各种岩性是根困难的,往往

23、存在多解性,其效果不理想。但利用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这一方法能取得较好效果,对划分砂泥岩相带和沉积环境很有帮助。F一、利用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 F(一)基本原理 F可通过砂泥岩体积物理模型,找出岩石的整体速度与其中的砂泥岩成分之间的关系。沿地震波传播方向截取一块边长为Z的立方体砂泥岩块,砂泥岩以互层形式分布其中(图59(a)。若将岩块中的砂岩和泥岩分别集中,可用图59(b)的等效体积表示,其中砂岩厚度Zs,泥岩厚度Zm,并应有Z=ZsZm,两者在体积上等效。 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若地震波以速度通过岩块,则可认为,地震波通过Z段的时间t等于通过等效砂岩段Z的时间ts加上经过等效泥

24、岩段乙的时间tm,即t=ts十tm。 F若纯砂岩和纯泥岩的速度s ,m已知,则上式可变成另一等价形式: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上述讨论说明,对砂泥岩互层的地层,其波速与砂泥岩所占比例有密切关系,通过建立砂泥岩百分比与地震波速的关系(或量板),即可利用地震速度资料定量预测砂岩百分含量。 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二)实现步骤 F利用地震速度预测岩性,实现定量解释主要包括:速度岩性量板制作;地震层速度资料的获取;速度岩性的转换与绘制砂岩百分含量平面分布图。 F1速度岩性量板的制作(或称为砂泥岩压实曲线的制作) F 由于砂泥岩的波速不仅与砂泥岩含量有关,也与其埋藏深度有密切关系。

25、同样的砂泥岩比在不同埋深,会有不同的速度值,如用层速度来作砂泥岩地岩性估算,必须校正埋深(压实)的影响。速度一岩性指数图板就是作这种校正用。速度一岩性量板的制作包括:测井岩性解释,速度一岩性量板的制作。F(1)测井岩性解释:为了制作速度一岩性图板,要对测井录井资料进行认真的解释,最好能分出纯砂岩、纯泥岩段及其速度值。实际上,地下岩性剖面除发育纯砂岩、纯泥岩段外,还发育砾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过渡岩性,且地层的结构也是不均一的,厚度有大有小。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为了做到系统采样,真实地反映井下岩性变化情况,一般分为砂岩和泥岩两个大类,并选用层厚大于25m的岩性较纯、

26、电性特征明显的层作为取样点。 F(2)速度一岩性量板的具体制作:在利用解释出的(UH)原始数据制作速度一岩性量板时,具体做法有三种,即:数学统计法、散点法和对应取值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对应取值法。 F数学统计法(又称为用幂函数拟合法)。即通过分析,认为本工区的层速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可用如下幂函数表示 F =aZn (5-8) 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将100纯泥岩所分布的平均曲线位置定为岩性指数等于1,而100纯砂岩所分布的F平均曲线定为岩性指数等于 5。并对 t。10s,用 =aZn的公式来表示层速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式中Z是某层中心点的埋藏深度,a、n为常数项,由统计资料求得a值

27、与砂泥岩含量之间的关系。此方法是知道层速度和层的中心埋藏深度就可以利用此图板内插出其岩性指数来,并可对砂泥岩百分比作出定性估计。F 散点法。在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可利用速度谱资料求得的层速度来制作速度一岩性图板。其基本方法是,划分地震层序,并计算层速度,按各层序中心点深度把所计算的层速度值展布到UH坐标上,作数据点分布区域的包络线(图510),下限为100泥岩,上限为100砂岩,再用少量井的资料进行检验。这种情况得出的图板精度较差。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对应取值法。这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办法。主要根据声波测井和录井资料,读出各层纯砂岩、纯泥岩的速度值,各

28、层的深度H是取该层中心点的深度。然后,把得到的(0,H)数据展布在0-H坐标上。取纯泥岩、纯砂岩的包络线作100泥岩和砂岩回归曲线,然后用线性内插求出25,50,75的回归曲线或进行不等分内插(图510)。 F(3)地震层速度岩性量板获得:由声波测井资料获得的速度岩性量板,不能直接用于地震层速度岩性解释。声波测井与地震勘探由于震源不同,声波测井受井眼低速带、基线漂移等方面影响,两者所获得的地层层速度存在较大误差,往往是地震速度高于声波速度。通常的做法是将地震层速度量板(图59)与声波层速度量板(图510)进行比较,采用平移法消除误差,即可使地震层速度量板适应于层速度一岩性转换。层速度估算砂泥岩

29、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 制作H曲线有时须注意,当把全工区的、H值展布在UH坐标上,发现点子分布散乱,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很难整理出有代表性的H曲线,这时可以先分别制作单井的一H曲线;也可制作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一H曲线,再将这些单井H曲线分区作比较,相似的归为一类,反映盆地内一个地区或一个构造带的压实与速度变化规律。F 2地震层速度资料的获取和层速度平面图的绘制 F 层速度资料的获取包括以下4个部分,即: F(1)速度谱的解释(在第一节已叙及)。 F(2)计算层速度:用o 公式计算层速度,注意倾斜层的倾角校正,一般选取层内双程时间要大于100ms以上的层计算,层太薄,计算出的速度精度不能保证。层速度估

30、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3计算层深度:因与深度有关,t0应是层中点的时间,也是两个能量团之间中点对应的t0时间;换算深度要用平均速度曲线。 F (4)数据平滑:层速度原始数据算出后标在平面图上,数据差异可能比较大,须对其加以平滑,才可能看出平面变化总趋势和规律;平滑的方法采用线平滑和面平滑均可。F3速度一岩性的转换 F有了岩性指数图板,又作出了同一层位的速度一深度平面图,就可以把后者转换成砂泥岩百分比,并绘制砂岩百分含量平面分布图,再根据划分出的10,20,石0砂岩与泥岩的含量确定砂岩横向分布和相带。 F 二、利用层速度估算储层参数 F (一)经验公式计算孔

31、隙度 F 1Wyllie公式 F 由层速度或者声波时差t,采用经典的Wvllie公式或不同的形式可计算孔隙度,如下列等式: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式中:为层速度;m为岩石基质速度;f为孔隙内流体速度 ;为孔隙度;cp为固结系数。F当泥质充填孔隙,导致有效孔隙度降低,把(512)式改写如下F 式中:Psh+为砂岩中含泥质百分比;tsh为泥岩声波时差tf为孔隙中流体声彼时差;tm为岩石基质声波时差。 Ftm、ts。可由声波测井或实验室岩样测定给出,无井时使用参数的近似值可从标准数值表中查到,见表52。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

32、储层参数F 用Wvllie时间平均方程计算孔隙度,当孔隙度值在525范围内时,其值一般偏低,而当孔隙度值大于 30时,其值又偏高。因此,Raymer提出了另一种计算孔隙度的公式。 F 2Raymer公式 F Raymer公式适合于计算037范围内的孔隙度。公式如下F 经Raymer改进的声波时差孔隙度转换公式克服了Wyllie时间平均方程的缺点,它不需要做专门的校正,利用Raviner公式计算出的值更接近于实际孔隙度值。 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二)计算渗透率 F由速度和孔隙度,再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出渗透率和油气饱和度,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以孔隙度中和束缚水饱和度SM为基础的统计方法计

33、算孔隙性地层的渗透率,所用的经验方程一般具有如下形式F式中:a、b、c为经验系数,与地层孔隙度、胶结情况及油气性质有关。常取a=100,b=225 c=1。Swi为束缚水饱和度,可在油田物理参数中查到。一般认为Swi=C(常数),还可以用统计公式估算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式中:A、B 、C为统计的经验系数,Psh为泥质百分比。上述经验方程只适用中等孔隙度(=1525)的纯净、固结的砂岩地层。由于每个油区具体地质条件不同,可以根据实测数据推导具有实际意义的经验方程。F(三)计算油气饱和度 F 依据(59)式时间平均方程,类似地写出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流体速度与油气饱和度简单的关系式

34、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和储层参数F或者直接用饱和度表示 F F 式中:Sog礼为油气饱和度,即SOg十Sw=1;w为含水岩层层速度,可通过正常砂岩压实曲线求取;f为岩层中流体速度,f由(59)式求得。如果岩层中流体为纯气气体或气液混合体,可用BoltGeertsma公式计算流体速度。利用层速度预频测地层压力 F利用层速度预频测地层压力 F一、概述 F在油气勘探中,预测地层压力,特别是预测异常压力的分布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在钻井过程中,预测地层压力可以保证安全快速地钻进,正确地设计泥浆密度和工程套管程序;同时也可以帮助选择钻井设备类型和有效的安全完井方法等。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弄清地层压力分布规律,

35、有助于分析油气成藏过程与动力机制。 F 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很多,可用地球物理测井,也可用压力测试方法等,但这些方法都要在井中进行。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可在钻井之前开展,显然,进行钻前预测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F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层压力存在一定的关系。所谓地层压力是指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里的流体(地层水、油、气)上的压力。正常地层压力等于地表到地下地层水的静水压力,异常地层压力是指在一个具体地质环境中超过或低于静水压力的地层压力,通常称为异常压力。 F影响地层压力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沉积压实作用,当地下地层处于欠压实状态时,

36、地层孔隙中的流体就要承受上覆岩层的一部分重量,使地层中岩石具有较高的孔隙度。我们知道地震波速度与孔隙度有一定联系,孔隙度增加使地震波速度降低,同时地层压力也增加,这就是利用地震波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物理基础。 F到目前为止,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较多,如等效深度法、比值法、图板法和公式计算法。这里重点介绍应用较多的图板法和公式计算法,前者是以实际资料为基础的一种统计方法;后者是以概念模型为基础的预测方法。 F二、图板法 F 图板法又称为量板法,实质上是一种地质统计判别法,即根据大量已知地层压力梯度值与声波速度进行标定的交会图编制图板(图512(b);或者根据当量泥浆密度建立的压力梯度与声波速度的交会图(512(a)。图512(b)所示为一组与正常压实趋势线相平行的线。 F在得到研究区的正常压实趋势线后,利用对应的层速度值便可求得相对于正常压实速度的差值或比值,然后,借助于量板便可得到相应的压力值。 F 图 513是一口井的层间旅行时图。同该地区的正常层间旅行时曲线相比,在 2 5908m以上基本是正常的,但在2 5908m以下层间旅行时增大(层速度减小)。这一深度正好与一大套页岩顶部对应,说明这一层段欠压实,速度低很可能存在压力异常(高压)。又因为偏离正常层间旅行时间一深度曲线的大小正比于异常压力。图511(b)表示出这种关系,它是通过已有井的压力实测和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