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归纳考点归纳】u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u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u反应热和焓变反应热和焓变u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u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u中和热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u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盖斯定律及其应用u反应热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3)在化学反应中,)在化学反应中, 与与 这两这两个过程所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个过程所吸收和放出的能量 ,因此化学反,因此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应必然伴随着 考点考点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2、(1)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要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_能量,化学键的能量,化学键的 正是化学反应中能正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在)在和和kPa下,断开下,断开mol化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与生成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与生成1mol相同化学键所放出相同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能量 .吸收吸收放出放出断裂和形成断裂和形成相等相等断裂旧键断裂旧键形成新键形成新键不相等不相等能量变化能量变化考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考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方法判断方法:比较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比较
3、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当小,当E(反应物)(反应物) E (生成物)时(生成物)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当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当E (反应物)(反应物) E (生成物)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已知:已知: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热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热436kJ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热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热243kJ由由H原子和原子和Cl原子形成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热分子时释放热431kJ。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
4、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 + Cl2(g) = 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 183 kJmol1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 183 kJmol1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 183 kJmol12.4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自主体验自主体验1(2011年辽宁抚顺高二月考年辽宁抚顺高二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是()A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
5、温度和压强时,H表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B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不同,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也不相同也不相同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
6、发生反应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如常温、加热等)也能也能发生反应发生反应C、D3、已知反应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X的能量一定高于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和N的总能量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C考点:反应热和焓
7、变考点:反应热和焓变1对反应热和焓变的认识对反应热和焓变的认识(1)、概念、概念(2)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使反应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规定体系的能量降低,故规定H为为“”,对于吸热,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要通过加热、光照等吸收能量,而反应由于反应要通过加热、光照等吸收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故规定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故规定H为为“+”(3)H的单位为的单位为kJ/mol.(4)H有正负之分。因此比较大小时要连同有正负之分。因此比较大小时要连同“+”“-”包含在内,类似数学上正负数比较,如果只比较包含在内,类似数学上正负数比较,如果只比较反
8、应放出热量多少,则只比较数值大小反应放出热量多少,则只比较数值大小.1 1相同温度时,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相同温度时,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用用HH1 1、HH2 2表示,关系正确的是表示,关系正确的是 HH2 2 (g)+1/2O(g)+1/2O2 2(g)=H(g)=H2 2O(l) O(l) HH1 1= -Q= -Q1 1 kJ/molkJ/mol 2H 2H2 2(g)+O(g)+O2 2(g)=2H(g)=2H2 2O(l) O(l) HH2 2= -Q= -Q2 2 kJ/mol kJ/mol(A A) QQ1 1 QQ2 2 (B B)2Q2Q1 1 =Q =Q2 2(C
9、 C) 2 Q2 Q1 1 QQ2 2 (DD)QQ1 1 =Q =Q2 2B 2 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H前前者大于后者的是(者大于后者的是(0606江苏高考题)江苏高考题) C(s)+OC(s)+O2 2(g)=CO(g)=CO2 2(g); (g); H H1 1 C(s)+1/2OC(s)+1/2O2 2(g)=CO(g); (g)=CO(g); H H2 2 S(s)+O S(s)+O2 2(g)=SO(g)=SO2 2(g); (g); H H3 3 S(g)+OS(g)+O2 2(g)=SO(g)=SO2 2(g); (g)
10、; H H4 4 H H2 2(g)+1/2O(g)+1/2O2 2(g)=H(g)=H2 2O(g); O(g); H H5 5 H H2 2(g)+(g)+1/2O O2 2(g)=H(g)=H2 2O(l); O(l); H H6 6 CaCO CaCO3 3(s)=CaO(s)+CO(s)=CaO(s)+CO2 2(g);(g);H H7 7 CaO(s)+HCaO(s)+H2 2O(l)=Ca(OH)O(l)=Ca(OH)2 2(s);(s);H H8 8A A B B C C D D C C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4P(
11、白磷白磷,s)+5O2(g)=2P2O5(s);H1= -a kJ/mol4P(红磷红磷,s)+5O2(g)=2P2O5(s);H2= -b kJ/mol若若a、b均大于零,则均大于零,则a和和b的关系为的关系为 ( )Aab B D无法确定无法确定C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v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v、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多少度,多少千帕;、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多少度,多少千帕;如在常温(如在常温(250c)、常压()、常压(101kpa)下,可不注明温)下,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的条件;度和压强的条件;v、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12、;固体(、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s),液体),液体(l),气体(),气体(g);不用);不用和和(因已注明状态)。(因已注明状态)。v、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个数。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的反应,当计量数不同时,其同的反应,当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不同。v、在方程式右端要注明、在方程式右端要注明H为多少为多少“+”或或“一一”kJ/mol。、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化学。、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
13、应;反应逆向进行时,相对应;反应逆向进行时,H值不变,符号相反。值不变,符号相反。1、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能量B1mol碳和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收131.3kJ热量热量C1mol固态碳和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D1个固态碳原子和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C2、已知在、已知在1105
14、 Pa,298 K条件下,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H2O(g) = H2(g)1/2 O2(g) H + 242 kJmol-1B. 2 H2(g)+ O2(g)=2 H2O(l) H- 484 kJmol-1C. H2(g)1/2 O2(g)=H2O(g) H+242 kJmol-1D. 2 H2(g)+ O2(g)=2 H2O(g) H+484 kJmol-1A3.(20033.(2003年江苏高考题年江苏高考题) )已知在已知在2525,101kpa101kpa下下1gC
15、1gC8 8H H1818( (辛烷辛烷) )燃烧生成燃烧生成COCO2 2和液态和液态H H2 2O O时放出时放出48.40kJ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确的是 ( )( )(A)C(A)C8 8H H1818(1)+25/2O(1)+25/2O2 2(g)=8CO(g)=8CO2 2(g)+9H(g)+9H2 2O(g) O(g) H=-48.40 kJH=-48.40 kJmolmol- -1 1(B)C(B)C8 8H H1818(1)+25/2O(1)+25/2O2 2(g)=8CO(g)=8CO2 2(g)+9H(g)
16、+9H2 2O(1) O(1) H=-5518 kJH=-5518 kJmolmol- -1 1(C)C(C)C8 8H H1818(1)+25/2O(1)+25/2O2 2(g)=8CO(g)=8CO2 2(g)+9H(g)+9H2 2O(1) O(1) H=+5518 kJH=+5518 kJmolmol- -1 1(D)C(D)C8 8H H1818(1)+25/2O(1)+25/2O2 2(g)=8CO(g)=8CO2 2(g)+9H(g)+9H2 2O(1) O(1) H=-48.40 kJH=-48.40 kJmolmol-1-1B4、一定条件下、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
17、出热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化碳需消耗5molL-1的的KOH溶液溶液100ml,恰好恰好生成正盐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则此条件下反应: C4H10(g)+13/2 O2(g)= 4 CO2 (g)+ 5 H2O(g)的的H为为:A. +8Q molkJ-1 B. +16Q molkJ-1 C. -8Q molkJ-1 D. -16Q molkJ-1D D考点考点5:燃烧热、能源:燃烧热、能源(2)燃烧热一般是实验测得,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燃烧热一般是实验测得,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少与外界条件有关热量多少与
18、外界条件有关(如未注明条件,则指如未注明条件,则指25和和101.3kPa时热量时热量),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聚集状态有关。(1)概念)概念(3)定义)定义1mol物质指物质指1mol纯净物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单质或化合物)(4)定义中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则指单质定义中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则指单质或化合物燃烧后变为最稳定的氧化物,如:或化合物燃烧后变为最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g) H2H2O(l),PP2O5(s) S SO2(g)(5)燃烧热是以)燃烧热是以1mol可燃物为标准进行测量的,可燃物为标准进行测量的,因此书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时,
19、其他物质的计因此书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其他物质的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量数可用分数表示。 (2014广东执信中学高二期中考广东执信中学高二期中考)下列与化学反应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已知已知CH4(g)2O2(g)=CO2(g)2H2O(g)H802 kJ/mol,甲烷的燃烧热为,甲烷的燃烧热为802 kJ/molB等量等量H2在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中完全燃烧,生成H2O(g)比生成比生成H2O(l)放出的热量少放出的热量少C同温同压下,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不同
20、D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金刚石,金刚石, s)=C(石墨,石墨, s) H0BD1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H代表燃烧热的是代表燃烧热的是 A A、CHCH4 4(g)+3/2O(g)+3/2O2 2 (g)=2H(g)=2H2 2O(l)+CO(g) O(l)+CO(g) H H1 1B B、S(g)+3/2OS(g)+3/2O2 2(g)=SO(g)=SO3 3(s) (s) H H2 2C C、C C6 6H H1212O O6 6(s)(s)+6O+6O2 2(g)(g)=6CO=6CO2 2(g)(g)+6H+6H2 2O O(l)
21、(l) H H3 3D D、2CO(g)+O2CO(g)+O2 2(g)= 2CO(g)= 2CO2 2(g) (g) H H4 4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水蒸气,放出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若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94kJ,则反应,则反应H2(g)+1/2O2(g)=H2O(l) H=_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氢气的燃烧热为_ kJ/mol H2(g)+1/2O2(g)=H2O(g);H=241.8kJ/mol285.8285.8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三、中和反
22、应反应热的测定1 1、中和热、中和热在在稀溶液稀溶液中,酸与碱反应生成中,酸与碱反应生成1mol H2O时释放的热量称中和热。时释放的热量称中和热。数值: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时数值: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时 H= -57.3kJ/mol弱酸与弱碱电离是要吸收热量的,弱酸与弱碱电离是要吸收热量的,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的中和热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的中和热57.3kJ/mol22练习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
23、和热。回答下列问题: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填“偏大偏大”“”“偏小偏小”“”“无影响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填“相等相等”“”“不相等不相等
24、”),所求中和热),所求中和热 (填(填“相相等等”“”“不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用50 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均填“偏大偏大”“”“偏小偏小”“”“无影响无影响”)环形玻璃搅拌棒环形玻璃搅拌棒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热量损失偏小偏小不等不等相等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
25、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偏小偏小 偏小偏小 2实验室进行中和热的测定的实验时,除需实验室进行中和热的测定的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小烧杯(100 mL)外,其他外,其他所用的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所用的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A0.50 mol/L盐酸,盐酸,0.50 mol/L NaOH溶液,溶液,100 mL量筒量筒1个个B0.50 mol/L盐酸,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溶液,100 mL量筒量筒2个个C0.50 mol/L盐酸,盐酸,0.55 mol/L NaOH
26、溶液,溶液,50 mL量筒量筒1个个D0.50 mol/L盐酸,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溶液,50 mL量筒量筒2个个D5 5、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不能。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不能。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量损失较大。量损失较大。概念辨析概念辨析2 2、若将、若将1L1mol/LNaOH1L1mol/L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浓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分别为H H1 1、H H2 2 、H H3 3 ;
27、则三者的大小;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关系为 。H H1 1 H H3 3 H H2 2 3. 已知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和浓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溶液反应,生成 l mol水时放热水时放热57.3 kJB含含l mol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稀的稀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中溶液中和后,放热为和后,放热为57.3 kJC1L 0.l mol/L CH3COOH与与1L 0.l mol/L NaOH溶液反应后放热为溶液反应后放热为5.73 kJD1L 0.l mol/L H
28、NO3与与 1L 0.l mol/L NaOH溶液溶液反应后放热为反应后放热为 5.73 kJD自主体验自主体验4(2011年河北石家庄高二月考年河北石家庄高二月考)下列说法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确的是()A在在101 kPa时,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这时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在在25 、101 kPa时,纯物质完全燃烧时,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
29、做该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物质的燃烧热Cv盖斯定律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v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个化学反应焓变的代数和。个化学反应焓变的代数和。v有关反应热计算有关反应热计算 利用燃烧热数据、热化利用燃烧热数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参考有关例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参考有关例题和习题,注意解题规范性!题和习题
30、,注意解题规范性!考点考点6:盖斯定律及反应热的有关计算:盖斯定律及反应热的有关计算S(s) + O2(g) SO2(g) H296kJ/moln(s) =4g32g/mol= molH= 1 mol= 296kJ/mol n(C2H5OH) =练习:已知:练习:已知:2H2(g)+O2(g)=2H2O(l) H=571.6kJ/molCO(g)+1/2O2(g)=CO2(g) H=283.0kJ/mol 某某H2和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热热量,同时生成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求原混合气体中液态水,求原混合气体中H2和和CO的的物质的量之比。物质的量之比。3.6g0.2mol H2 283.0kJ/mol2、已知、已知 CO(g) + 1/2 O2(g) =CO2(g) H1= 283.0 kJ/mol H2(g) + 1/2 O2(g) =H2O(l) H2= 285.8 kJ/molC2H5OH(l) + 3 O2(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务川自治县砚山镇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笔试真题
- 包工送货合同样本
- 医药店上班合同样本
- 2024年开封杞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笔试真题
- 医疗试剂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农业合伙合同样本
- 2024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笔试真题
- 抵押合同补充协议示例
- 内墙砌砖批灰合同标准文本
- 买金龙鱼养殖合同样本
- GB/T 4937.11-2018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11部分:快速温度变化双液槽法
- GB/T 3906-20203.6 kV~40.5 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 跨越学习高原期-高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 博物馆藏品库房管理课件
- 电梯井内脚手架搭拆施工专项方案
- 涉外商标实务培训课件
- 2022年2月兴业银行审计部招聘人员模拟试题3套(含答案解析)
-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 《青年友谊圆舞曲》音乐课件
- 博士后出站研究报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自用物品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