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2016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二生物学科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4小题,每题1.5分,共51分)1 .下列有关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B.动物激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但对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C.神经递质的受体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蛋白质,能与递质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某些 离子的通透性D.在发生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合成大量抗体【答案】B【解析】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A错误。神经递 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
2、,C错误。二次免疫时,记忆 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 合成大 量抗体,D错误。【考点定位】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2 .如图所示为不同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图中序号代表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可用双缩月尿试剂检测B.和两种大分子可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或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可能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也可能是能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D.若均为多聚体,其构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有多样性【解析】仔细读图可知:可以是氨基酸或蛋白质,是糖类(单糖或多械)或脂肪,可以是核甘酸、 核酸、磷脂或A1P等。若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应为氨基酸,双缩麻试剂可以检测含有肽键
3、的物 质j不能检测氨基酸,A错误三和两种大分子可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脂肪,而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 承担者是蛋白质,其组成成分中含有M故和不可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E错误j细胞的直接 能源物质是ATT,酶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大部分酶为蛋白质,小部分为ENA, ATT和MIA都含有C、 H、0、乩P五种元素,C正确若均为多聚体,则为蛋白质、为多精或脂肪,为核酸, 其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有多样性,多糖等没有,D错误【考点定位】化学元素3 .研究发现乳白蚁肠道中含有起保护作用的细菌,可阻止能杀死乳白蚁的真菌入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磷脂是组成
4、乳白蚁和真菌的必需化合物C.乳白蚁、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均无选择透过性D.乳白蚁、细菌和真菌共有的细胞器具有单层膜【答案】B【解析1细国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含物是水,A错误: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乳白蚁,由i匀具有细 胞膜.故障脂是金蜉I白则嗔国的必害化合物,日正确;乳白蚊无细胞壁,门战:乳白蚁细国和宜国 胞的细胞器是树附无幅构,口错误.【考点定位】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名师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即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但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细胞膜、细胞质结构,也含有 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4 .细
5、胞通讯是指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的通讯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B.细胞膜上的受体在细胞通讯过程中具有选择透过性C.动物体内的激素都需要通过靶细胞上特异性载体转运入细胞内实现信息交流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一种细胞通讯的信号分子【答案】D【解析】细胞间的通讯不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如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通讯,A错误;细胞膜上的受体只能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结合,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B错误;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是一种细胞通讯的信号分子,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膜的
6、功能【名师点睛】细胞通讯是指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间隙连接和神经 末梢的突触小泡以及受体,动植物都可以用神经和激素的传递,植物还有一种特殊的是胞间 连丝.据此解答.5 .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进行差速离心,分离细胞核与线粒体的正确方法应是()A.首先是高速离心,分离出细胞核,然后是低速离心,分离出线粒体B.首先是低速离心,分离出细胞核,然后是高速离心,分离出线粒体C.首先是低速离心,分离出线粒体,然后是高速离心,分离出细胞核D.离心速度不变,线粒体在沉淀物中,细胞核在上清液中【答案】B【解析】细胞核沉降系数大,首先是低速离心,分离出细胞核
7、;线粒体沉降系数小,然后是高速离心,分离出线粒体.【考点定位】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1、差速离心法是利用样品中各种组分的沉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根据颗粒大小和密度的不同存在的沉降速度差别,分级增加离心力,从试样中依次分离出不同组分的方法.2、例如某样品中有大、小组分,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时,把样品放在离心管内,先按大组分的沉降系数选择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当离心结束时正好使大组分全部沉降到离心管底部.细胞核沉降系数大,所以先分离细胞核.6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
8、细胞代谢的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答案】B【考点定【解析】溶酶体内能有多种酸性水解酶,但不是其本身合成,而是来自核耦体合成,登内届网和高尔基 同江后进入渗防体内,且溶酶体内的酶不菖纷泌,我正确;信息分子如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既可以通过彩晌 杷细胞内诲活性来嘱节细胞代谢,也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某些梅基因的表达来调节酶的教量从而调节细 胞代谢,b错误,:同LT体内够类活细胞的结构和功肓疆不同的.所含醒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c正仰 诲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如脂肪能作为蛋白质可认被蛋白曲水解
9、,D正确.位】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 少量是RNA【名师点睛】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7 .下列关于 ATR 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 ATP中的A代表腺喋吟,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答案】B【解析】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远离A的磷酸键线很容易断裂和生成,故A正确;ATP的A代表腺喋吟核甘(腺昔),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故 B错误.叶绿体类囊 体膜上能进行光反应合成 ATP用于
10、叶绿体基质中的暗反应,所以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故 C正确.线粒体中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 ATR故D正确.【考点定位】 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名师点睛】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甘,结构简式A-PP巳其中A代表腺甘,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8 .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 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 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力甲 乙反应物散度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B.
11、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 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出条仔下“,因此如果增大pH,醒的活性会下降,凤 E点位置都会下移,由错误;曲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酣活性将会下隆,反应速 率应在B点后下降,E错误了曲b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相加,这是受馥的题量的限制,因此也暝在B点. 培加酶量塔加,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表示,C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在曲店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 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利曲线如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E点时反应速
12、率不再增加,此 时的限制因素为船的数量,。正确,【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名师点睛】分析图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 pH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 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9.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bQ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酹知 酷类?Z. +加类3n o.(i2 0.04 ans qds
13、a.i a is 底物被於rnWLF图i0 0.2 0.4 0.6 0 8 1.0 1_24度牌)图2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阴性的影响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时,POD崔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C.由图2可知,降。浓度过高会抑制 POM活性,降低浓度后 PO前性就会恢复D. H2Q对PO阴性的影响与温度和 pH对POD舌性的影响相同【答案】A【解析J如图1所示的奖凿目的是探究不同蹴物质的浓度对因D活性的影响,不同的类物质的塔度对POD 活性的影响不同,A正确;过氧化物薛活性除了与底物浓度有关?卜,还与显度和PH有关所以只有在相同
14、且适宜的条件下,当底物浓度为O.QE皿1 时,POD催化蹴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酌类乡,日错误;由 图2可知,曲,浓度过高会抑制K®的活性,但没有超说明降低浓度后POC活性就会恢复,C错误j由于 不知地屯浓度大于L界以后的情况,因而无去判断对P®活性的题向与通度和闭对POD活性的氧响是 否相同,口商吴【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 1表示在一定的底物浓度范围内,底物浓度增大, 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达到一定的浓度后不再增强;四种不同酚类物质的增强幅度不同,酚类1最强.图2表示在一定的HkQ浓度范围内,H2Q浓度增大,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达
15、到一定的浓度后不再增强,继续增大,会导致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弱.10 .图示曲线表示夏季时,某植物体在不同程度遮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匕IA. 一天中适当遮光均会显著增强净光合速率B. ab段叶肉细胞内合成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M点时该植物体内叶肉细胞消耗的CO量一般大于该细胞呼吸产生的CO量D. 6: 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浓度【答案】C【解析】不遮光和80砸光,场有号光合速率为员的情况,故乩错谯:ab只逡行呼唳作用,此时叶肉细 胞合成H的场所是叶母体的内囊体靖膜,故E错误,M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啜速率,因此该植
16、物体内细胞 消耗的C备量一般大于该细胞呼吸产生的皿鬓,故C正确;贪宽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限制该植物光管速 率的主要因素是佻浓度,故口错误,【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1 .图示为根尖的结构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 a区和b区的细胞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应选择c区细胞C.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明显比过程长D.和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答案】C【解析】b处细胞不成熟,没有液泡,不能发生渗透作用,因此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A错误;b为分生区,此处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可用于观察根尖有丝分裂,B错误;若表示一个完整细胞
17、周期,其中表示分裂间期,表示分裂期,分裂间期所经历的时间明显比 分裂期长,C正确;表示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 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考点定位】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的分化【名师点睛】分析题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其中表示分裂间期,表示分裂期;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数目不变,但细胞的种类增多;a是根冠,b是分生区, c是伸长区,d是成熟区.12.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嘴咤和尿喀咤分别培养蚕豆,观测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根据这两种碱基被利用的情况绘制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按顺
18、时针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十捆希W期A. T和U被大量利用的时期,细胞处于图乙中的A时期B.人工诱变育种的各种因素主要作用于图乙中的A时期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在图乙中的A时期D.用秋水仙素来人工诱导多倍体主要作用于图乙中的B时期【解析】图乙甲A时期表示分衰间期,E时期点示分裂期I和U被大量利用的时期,细胞处于分裂间 朗,进行皿山的复制彳哺关蛋白质的合成,即图乙中的A时期,故A正确;人工诱变育种诱导基因转, 主要发生出用胞分裂的间期,故B正确j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有丝分晶中期,即图乙【考点定位】中的B时期内,故C错误日秋水111索抑制鲂锤体的形成是在分裂前期
19、,故D正确。细胞周期、育种13。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白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A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解析】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图乙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有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一定相同,错误;图丙中,染色体变为染色质,形成新的核膜,产生两个子细胞,C错误;图丁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20、, 所以染色体数目没有减半, 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但未形成四分体;乙图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表示减数一次分裂末期;丁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4,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 DNAa目加倍C.染色体上的DNA-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t解析】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丸错误J看坡点分裂不会导致DN,
21、数目加倍,但会导致染邑体触目加倍,目错误;。陋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染色体族也一定由母牌和子隧组成,C正确;【考点定若是房额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题目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位】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体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 DN蛤量都与体细胞相同.15 .在美国纽约伦斯勒的神经干细胞研究所工作的Sally Temple等研究人员发现“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
22、织也存在神经干细胞”,并将该成果发表在细胞一一干细胞(Cell Stem Cell)期刊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过程中只有部分基因得到表达B.图中b过程中核酸的种类和含量都不会发生变化C.富含脂肪的细胞用苏丹出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物质D.两种骨细胞代谢相对比较缓慢的可能原因与自由水所占比例较低有关【答案】B【解析】图中a过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说明细胞中只有部分基因得到表达,A正确;b是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种类细胞中基因转录产生的RNA中类和数量均不同,由此可见,b过程中核酸的种类和含量都会发生变化,B错误;脂肪可以被苏丹印染
23、成橘黄色,故C正确;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旺盛,骨细胞代谢相对比较缓慢的可能原因是自由水所占比例较低,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检测脂肪的实验;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名师点睛】分析题图:a是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b是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数目不变,但细胞种类增多.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产生的不同种类的细胞所含的RNA中类不同.16 .人类高胆固醇血症由一对等位基因H和h控制,其中HH个体为正常人;Hh个体血液胆固醇含量偏高,为正常人的 2倍;hh个体血液胆固醇含量高,为正常人的5倍,一般年幼时即死亡。在人群中,每 500人中有一个
24、Hh个体。一对夫妇曾生育过一个血液胆固醇含量高的孩 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可能的表现型有2种B.该夫妇再生一个血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1/4C.在现有人群中,Hh的基因型频率为1/500D.预测在人群中,h的基因频率将会逐渐降低【答案】Ar解析】由题意可知,一对夫妇曾生盲过一个血液胆固罄含量高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印若 再生一个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HH(胆囿含量正常)、Hh(血液胆朝拾量偏高)或曲(血液胆固解含量 高),表现型是三种,虫错误,由题意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由,若再生一个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HH(胆固醇含量正常力Hk血液胆固酹含量儡高hhh(血湎
25、旦固醇含量高)=1: 2: 1,所认再生一个血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 4,日正确J由题意可知,每500人中有一个Hh个体,所以在现有人群中,Hhg 因型的频率为“。,C正确;由颖黄可知,附个体血液胆固酉给量高,为正常人的巧倍,一般幼年时即 死亡,所以h的基肆|率将会逐渐修低,。正除【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本题是以人类高胆固醇血症为例,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不完全显性的性状,先根据题意获取信息,然后结合选项描述分析判断.17 .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 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
26、:红色宽叶:白色 窄叶:白色宽叶=6 : 2 : 3 : 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C.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解析】根据分析可判断:控制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窄叶,B错误;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C错误;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只有 aaBB和aabb,所占比例为1/12 +1/12=1/ 6 , D 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27、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白色宽叶,说明发生了性 状分离,因而可判断红色对白色为显性,窄叶对宽叶为显性.由于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 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所以子代的表现 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 =6: 2: 3: 1是9: 3: 3: 1的特殊 情况,因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红色基因为A、窄叶基因为B,则亲本红色窄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红色窄叶AaBB AaBb,红色宽叶 Aabb,白色窄叶aaBR aaBb,白色宽叶 aabb.18 .人类的肤色由 N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
28、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时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 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a AABbee与aaBbEE等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若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子婚配 (AaBbEeX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 多少种()M 国 MIK 变 uhKvA. 27,7B. 16,9C. 27,9D. 16,7t解析】根据一时杂合体AaXAa的子代基因型为仙、融和第三种,所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pXJkBbER),子代牍色的基国!有3X3X3=27种.又子代
29、脓色;策法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由于有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显性基因个数有百个,E个,d个,3个,2个,1个,。个下冲情况,所以共T科表飕【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类的肤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且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即数量遗传,所以子代表现型由显性基因的数目决定.19.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 A、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笆gO正常男女二甲
30、病患者:I 451 6 乙病患酉O 阳如葩病患者78910A.乙病为伴性遗传病B. 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C. 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 AaXBXbD. 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的男孩的可能性为3/16【答案】B【解析】由图分析34号有甲病,而他们的女儿8号没有甲病,说明甲艇常染邑体显性遗传病;九4没 有乙病,但是生出的儿子7号有乙病的,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题干表明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 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可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虫正确J八1。号有乙病,而乙病是伴X隐性遇传 病,故T号、1。号的基因型者喔力Y, 7号的金基因来自下他的母亲3号,与图中的1号没有关系, 1
31、0号的 小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5号,5号的讨因来自于父亲1号,日错误J由图分折可见5号生了一个有乙病的几 子(丈Y)和没有甲病(as)的JL子,而5号本身是有甲病没有乙病的,斯以6号的基因型一定是乩冢胃,C 正确?由酎析可知3号与d号的基因型是此山望和垢鹏所以他们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胃部肪3/4 XI /4 =3/ 16正晦【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和伴性遗传.由图分析3、4号有甲病生出了没病的8号,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题干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且3、4没有乙病生出了有病的 7号,说明乙病是伴 X隐性遗传病.20,下图表
32、示生物界完整的中心法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NA mRNA q :能月质 "% M 'A.上述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B.上述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不同于的碱基配对方式为T AC.在原核细胞中,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D.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内【答案】D【解析】图示各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A正确;上述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T-A、C-G、G-C,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U-A、C-G G-C.因此不同于的碱基配对方式为T-A, B正确;在原核细胞
33、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C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 DNA因此可发生DNA分子复制和转录过程,这两种细胞器中 还有核糖体,因此也能进行翻译过程;是逆转录过程,是RNA分子复制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而不能发生在病毒内,D错误.【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为DNA分子复制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表示逆转录过程;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表示 RNA分子控制蛋白质合成.据此答题.21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34、)A.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 .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C.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D .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答案】C【解折】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力的正常的体温调节,A错误3接受沆原刺激,T滞巴细胞 增殖和分化为正常的免疫反应,B错误;血潘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为内环境成分失调导致.C正确; 暗过咸,导致哪外液渗透压升高为正常的水盐街野调节,D错包【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名师点睛】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
35、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 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22 .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 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 膜受体结合,抑制 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E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B. 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 Na卡内流C. 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NE属于反馈调节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NE既是肾上腺髓质
36、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故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A正确;NE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即促进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NE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错误.【考点定位】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名师点睛】根据题干可知,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所以既可以参与神经调节,也可以参与体液调 节.据此分析作答.23 .如图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
37、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的胞体,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大脑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B.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C.兴奋只能由传递至而不能由传递至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答案】A£睥析】由于兴奋在反射强上的传导是里问的,在图中传导途径只能是ff,而不能是ff.所 以达描退昔误.肌肉受刺激后不由自王桢缩雇于昨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骨髓,反射途径应是O 一度.所 以b描述正确,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只靛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腹,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 间的传导是星向的,图
38、中兴奋只能由传递至而不能由和专递至.所以c描述正确.肌肉受到刺激, 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ff,所以。描述正确.【考点定位】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名师点睛】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特点,确定 知识范围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然后分析题图结合选项的具体内容进行判断.24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 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C的环境中,产热为 ai,散热为bi;处于30 C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白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39、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同30 C环境相比,人处于 0 C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 因此 ai>a2, bi<b2C.从30 C的环境中进入 0 C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 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从30 c的环境中进入 0 c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抠在大脑皮层,也正确了同防七环境相比,人处于。七环境中要逋过增加产熟,属少散热以维持信温稳定,因此诩>电,由十次力、航小因此b1A5, B错误;从30七的杯正确.境中进入Q匕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熠加
40、同时肾上愫素分泌液增加,这两种激素在体温骑节方 面具有侨同作用,。正确;从的七的环境中进X。七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D【考点定位】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25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靶细胞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 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B.由刺激X-一一一胰岛 A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位于下丘脑C.图中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到达全身,传递信息D.图中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答案】D【解析】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作用于胰岛A细胞
41、,A正确;通过刺激 X-传入神经一下丘脑一传出神经一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位于下丘脑,B正确;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到达全身,传递信息,C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使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不能作用于肌细胞,D错误.【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名师点睛】据图分析,刺激 X作用于下丘脑使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刺激 X最 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传入神经,表示下丘脑,表示传出神经;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 后,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血糖.26.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
42、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厂吞喋裕胞两门.山记忆口细胞 一H堀购L酬细版一id忆T细胞二T细胞L敕应T细胞甲A.图甲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C.图乙中曲线在 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答案】A【解析】圉甲一中不需抗原刺激的就能产生只有,而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皆肝生,A正 确3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罡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的细胞核中的遗传 物质并没有因为分化而产生差异,上错误W图乙中曲段斜率大于比段,C错误,图乙中On的主要原因 是注射疫
43、苗后机体产生了期的幽峭 M弱.【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7.对下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图一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B.图二中生长素含量 D>Q B>AC.图三小麦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根向与圆心相反方向生长D.图一、二结构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而图三未发生【答案】D【解析】图一中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向左侧运输,所以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图二中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向下运输,所以生长素含量D>C B>A;图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生长素向离心侧运输,根对生长素很敏感,因此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根向与圆心相反 方向生长;三个图均体现了生长
44、素的横向运输。【考点定位】生长素2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B.草原群落中的动物没有垂直结构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固定太阳能总量降低了【答案】C【解析】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期出生率会隆A错误:草原群落申的动物具有 垂旦结构分层,E错误;生专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里向流动,逐殷递遍,在一个生窸系统申,营养例 务,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就越多,。正确1衣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营养结构变复杂,
45、该杂 草地与农田相比戢太阳能甘里提高了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的结构特征【名师点睛】种群是指生活中同一地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区别个体.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 的全部生物.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 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等特征.群落具有垂直分层结构和水平镶嵌结构.生态 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29 .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往往 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 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下列
46、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被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阔叶红松林虽受到破坏,但是还存有一定量的生物和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B正确;种群间的竞争关系是群落演替的内在因素, 在演替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竞争关系, C错误;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会不断发生变化,D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名师点睛】
47、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群落的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0 .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 入值,如图为该种群 13年来入值(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0 -A.前4年间和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第4年到第5年间和第9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C.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
48、升,到第 13年达到K值D.从第4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 K值,直到第9年,保持相对稳定E解析】由题中倡息可知,儿表示该种群脚量是一年前种群物量的倍的,由图可以看出前4年该手幅的九 值都是1.5,因此i布中群星型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第s年到第9年间,该林群的人侑者吃1, 因此该种群数量才需寸糕定,年酸组成为赛定型,A错误第5年该种群的人值是1,因此第4年到第5年间, i芬中群数量相同,第10年谢中群的尢值是0.6,因此第10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g年的一半,籥9年到第 L。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甑吴"从第d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诙I最大席1 K值,且一直保持到第9 年,第3、11年的
49、儿值都是6 J第g年的加值是1,篦13年的九值是L 5,因此第13年南中群数量是: 第9年的K值乂第10年的丸值乂第11年的值M第12年的人值乂第13年的儿值,即KX0,5X0,5X1X【考点定1W375K, C错误、0正豳.位】 种群的数量变动【名师点睛】具题意分析,入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 入1时,表示种群数量 在增长;当入=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 入V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由图可知:在第1第5年之间入1,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59年间入=1乌鸦种群数量维持稳定;第 912年入V 1,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31 .如图中ad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
50、关的高低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种内斗争最激烈A.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群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 b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C.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最可能是最高营养级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答案】BI解析】若M表示f中群密度,则"幡密度最多,种内斗争最激烈,匕正确:生恋系统成分越复杂,营养结 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若M表示物种的丰菖度,则b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育廿I最强,祗抗力稳定性最强
51、.但恢复力稳定n弱,日错误;若H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 表示同T食物蛙中的四M种,因为能量是逐缎通遍的,营养窈越高,则a是最高营养皴二正确;若N 表示基因犀祥性,ad表示四f中不同的植物,贝粒剧烈变化的环境因最不容易被淘汰的罡b,因为在剧烈 班的环境中最榜易襁窗汰的歌因多样性大的,口正版【考点定 位】 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生物数量越多,竞争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 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基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32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
52、N代表能量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淞失歌作就失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N3B.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C.蜕螂利用的能量 N6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D.适量放牧牛、羊会增大 N2与Ni的比值【答案】A【解析】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2, A错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正确;N是第二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因此蜕螂利用的能量 N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C正确;适量放牧,会减少因叶片相互遮挡以及竞争造成的部分牧草死亡等问题,有利于草的生长,因此能
53、 增大草对光能的利用率,即增大M与N的比值,D正确.故选:A.【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名师点睛】1、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 量流动来实现.2、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单向流动: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原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 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2)逐级递减: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
54、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吐20%专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原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33 .图1为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2是已知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I图2A.图1中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B.增加图中A D 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图2中,若生产者有10000 kg ,则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有100 kgD.图2中的戊、丁分别属于图 1中的A和E【答案】D解析】根据碳循环图
55、解特点可知:图L中的乜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的Sm, B是分解者,EE是消 费者?图2申的虫是生产者,苴他都是消替者。藜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壬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 产行口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这些都罡生物圈维持稳态的直要因素,A项正斑;生 态系貌申,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避用畸物网的结构越复杂,生意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项正确:生产 者(成)有10 000四,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口,在前量传遗效率为10%的情况T .要廉量叁,则 食糊1应最短,贝用10 000 X 10X10%= 100 (kj), C项正豳;图2有3条食棚L其中丁处于第三、 四两个喜养被,而图中的E表示处于第三营养线的生物,D项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名师点睛】分析图1: A和C之间是双箭头,而且 BDE都有指向C的箭头,故C是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库,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表示光合作用, 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表示表示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高尔夫技术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农产品加工业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含整合医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球类(乒乓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邮电大学《快题专题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深圳实验校2025届初三下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结构试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加工承揽合同范本示例
- 2025网站开发合同书范本
- 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中职课件电子教案
- 银行存款日记账课件
- 2023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 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课件
- 2022年江苏安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美国地图高清中文版
- 金属监督监理实施细则
- 正确认识汽车太阳膜课件
- 工程建筑给排水外文文献翻译1
- 曲线上梁的平分中矢坐标计算方法解读
- DB4201∕T 646-2021 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监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