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学课题研究_第1页
如何进行教学课题研究_第2页
如何进行教学课题研究_第3页
如何进行教学课题研究_第4页
如何进行教学课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进行教学课题研究教学课题研究是教学研究基本功的核心。教学课题研究能力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具备了课题研究的能力,才能胜任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工作;教师具备了课题研究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破解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具备了课题研究的能力,并形成长期的研究方向,开展系列教学课题研究,才能成为教艺独特、教学成效显著、深受学生喜爱的魅力教师。 一、什么是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形式。教学研究课题,是指教学领域里的特定问题而集中开展的研究题目。它通常由研究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管理程序,正式批准立项的研究项目。教

2、学研究课题的分类教学研究课题可分为教学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开发性研究课题三类。教学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指向教学基本规律的理论性探讨,如“对教学本质的考察”“对教学功能的分析”就属于这种类型,它不直接指向当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开展这类基础性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的理论文献资料,进行缜密的逻辑演绎,要占用大量时间。一线教师不宜(或尽量少地)选择这类课题进行研究。应用性研究课题具有直接实践意义,它着重考虑如何将理论或基础性研究的成果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开辟应用的途径,探索搞好教学工作的规律,以及如何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形成对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直接解决一线教师所

3、面对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发展,为基础教育提供实践经验与材料。开发性研究课题旨在运用研究的成果,开辟新的应用途径,发展已有的成果的研究。教学问题与教学研究课题的关系尽管课题来自问题,但问题并不就是课题,教学问题与教学研究课题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因为:问题是原生的,课题是人为的;问题是客观的,课题是建构的;问题在先,课题在后,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但并非所有问题都能成为课题;课题是“问题的转换”,问题转化为课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它要具有价值性、可行性,有其明确、具体的研究指向和研究目标,有较严格的方法要求等。教学研究课题的来源1招标课题:这是是指由科研主管部门规划后发布,

4、由教师个人或所在单位申报,科研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项目。2.委托课题:这是指一些大学、研究机构、行政部门或相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实施研究的项目。3.自选课题:这是学校或教师根据校本和师本实际自行确定的课题,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 二、如何确立教学研究课题 教学课题研究是从选择和确立课题开始的。科学学的创立者J·D·贝尔纳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为研究战略的起点。”选择和确立课题是一个初步明确研究方向、研究目的、

5、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步骤的过程,课题选择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研究课题的成败。(一)确立教学研究课题的原则教学研究课题的选题原则有四条:一是需要性原则,即根据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课题,重视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进行研究。二是科学性原则,即选题必须有理论根据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具有科学价值。三是创新性原则,即所选的课题应该是他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有人提出但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四是可行性原则,即指所选课题应该具备开展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占有资料、研究经费等主客观条件。(二)确立教学研究课题的途径作为一线教师来说,选题的关

6、键在于从自身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从中寻找研究点,提炼出研究课题。1.基于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提出课题(新任务带来的新问题)。例如,“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研究”、“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程中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基于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课题(质量提升面临的问题)。例如,“高中理科学习方式转变与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3.基于科学课论的运用提出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高中学生多元智能自我开发的研究.4.基于教学成果的借鉴提出课题(寻找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例如,“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生态课堂构建研究5.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后续研究的课题(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教学风格)

7、。         三、教学课题研究流程有哪些阶段 开展课题研究都要经历一定的流程,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通常经过九个环节:1. 成立研究组,确定课题;2.制订课题研究方案;3.课题论证与交流;4.实施研究方案;5.中期交流与评价;6.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7.形成研究成果;8.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9.课题评价与反思。(见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材料与过程指导)教师开展的教学课题研究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流程有所不同,通常分成研究准备、研究实

8、施、形成成果和成果评价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各阶段之间相互衔接。(一)研究准备阶段研究准备阶段包括思想准备、理论准备、条件准备和计划准备等。这一阶段主要有确定课题、设计课题和制订方案三个环节。1.确定课题教师是教学课题研究的主体。我们要掌握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如怀疑的策略、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类比与移植的策略、探究与体察的策略等,从自身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选题原则,提炼所要研究的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课题。2.设计课题研究人员从科学性、应用价值、创新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对所选课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论证和设计,并在设计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研究课题的立项申请工作。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一般分为

9、7个部分:(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3)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4)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5)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6)预期研究成果(7)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3.制定方案课题立项后就要制订实施研究的计划。研究方案是对研究工作的整体安排,制订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划分工作阶段、安排工作程序、明确每一阶

10、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估算每一阶段需要的时间,确定研究的组织形式,进行人员分工,规定对研究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时间和方法,每阶段和最终研究成果的形式,研究经费的预算以及研究成果的鉴定方式等。研究方案的格式为:(1)课题名称(2)研究单位名称和研究人员名单(3)研究背景与目的,包括课题研究的缘由及其意义、课题的目的和任务;(4)研究计划,包括关键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组合、研究方法及实施要点、观测项目及指标、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的方法等;(5)组织工作,包括研究人员的组成与分工、研究日程或分阶段工作计划及分阶段成果指标、研究所需设备及经费的框算等;(6)主要参考文献;(7)制订方案的日期及制订人签名

11、。上述三部分的完成,标志着研究的准备阶段结束。但具体实施研究前还有一些工作要做,如培训研究人员,熟悉研究对象等。一些重大项目,在正式开题研究之前,还要对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工作,由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在通过论证后才能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二)研究实施阶段    研究的实施阶段包括四个环节:1.收集事实材料收集事实材料是指在运用既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把所取得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包括文献资料、谈话记录、回收问卷、实验数据、测试结果、学生作业、观察记录等与课题有关的材料,都进行收集。事实材料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通过检

12、索、记录而得到的文献资料、另一类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获得的数据资料。资料收集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资料搜集、数据采集的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二是力求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三是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2.整理事实资料整理事实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整理事实资料一般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核对的任务是对获取的事实资料,从资料来源、资料的完整和准确等角度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基本事实资料的可靠。分类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挑选的主

13、要任务是确定事实资料对研究的有用程度,在分类的基础上,挑选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资料,淘汰错误的、用途不大的资料。3.分析处理事实资料事实资料整理以后,要根据资料性质的不同进行分析和处理,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主要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它对研究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占有的资料中获取带有规律性的理论,对占有的事实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和技术加工,完成课题设计中提出的研究任务对于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归类、类比、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推

14、理、想像、假设等方式,采用何种逻辑分析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掌握的文献资料的特点灵活选择。对于数据资料的处理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经过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把分析结果用数据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处理数据资料一般有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主要工作是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计算分布特征和变异情况。统计推断的主要任务是从所获得的数据停息来推测,断定一些未知的信息。统计分析主要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和模糊统计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得出深刻而科学的结论。4.得出结论得出结论是实施研究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任务是把

15、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和数据处理的结果,本着客观、科学、严谨的原则用概括较强的语言简练地表现出来。所表现出来的,可以是基本的判断,可以是原则,也可以是原理。这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研究任务完成的具体表现。研究结论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概括性,表明结论是通过对事实资料深入研究后提炼出来的,要求用明确的概括语言来表述;二是证明性,表明研究结论有科学的依据和推断,不是机械地把某些结果相加在一起,也不是臆断。(三)形成成果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程序中的第三阶段是形成成果阶段。成果形成过程主要有三个环节。1.确定成果表现形式教育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观察报告、实验

16、总结、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等,也可以是计算机软件、应用模型等。研究人员要根据研究的层次和类型、课题设计中的成果形式以及研究工作的特点,确定研究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通常,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其成果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应用研究层次上的成果表现形式,除了专著、论文、研究报告外,还可以表现为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应用模型、计算机软件和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方法、规范及制度等形式。2.设计研究成果基本结构尽管教育科研成果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作为成果主体的研究文本通常由六个部分组成:(1)题目。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新策略研究报告”(2)署名。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

17、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3)引论即为研究成果的前言。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力求简明扼要。引论部分通常用“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标题标出。(4)主论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掌握的资料,展开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成果,对主论部分格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以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为形式的应用研究成果的表现,都有规范的要求,通常将主论部分分成三个部分;(1)研究方法。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项目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抽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

18、、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经过整理资料、数据用文字描述或用图表展示。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3)讨论。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应用范围作进一步的阐述。(5)结论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可以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调查报告的这一部分要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6)引文或参考资料可采用夹注、脚注、尾注的方式,对研究过程中和成果形成过程中引用他人的材料和研究成果进行说明,注明出处。3.按步骤形成成果成果的形成(主要指

19、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撰写过程),从构思到修改完成,到最终定稿,其撰写过程通常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题目研究题目一般为课题研究开始时所定的题目,也可以根据内容加以调整。题目要求新颖、准确、简短。(2)拟定提纲确定题目以后,要根据题意,拟定写作提纲,对论文的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进行设计、安排。(3)成果写作根据提纲,进行成果写作。写作过程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注意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二是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述的逻辑性;三是注意数据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统一;四是注意典型分析和一般分析的结合。(4)推敲修改成果写完后,要对成果的立论、结构进行认真推敲,对每个句子、字词、标点符号仔细斟酌。通过修改,使论点

20、更突出,论证更有力,文字更简练。(四)成果评价阶段成果评价是从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所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分析、研究、论证,得出对成果的总体评价结论,包括研究成果的水平、价值等。对教学研究课题的评价,研究者先进行自评,再申请教育科研管理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对自己成果进行评价,有助于对所取得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价值进行判断、修正和改进成果,提高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对成果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成果,应该成为教学课题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成果评价阶段主要包括三个环节。1.选定评价形式对教学课题研究进行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实践验证也是一种重要的

21、方式。教育科研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是对研究各阶段运行过程进行的评价活动,包括对准备、实施、形成成果的各环节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课题研究的质量。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对研究获得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评价。对于有些应用研究层次上的研究成果,还可以用实践验证的方式进行评价。实验检验的基本方式有:一是重复前一段研究,即变更研究对象,看是否取得同样的结果;二是把初步形成的理念应用于其它同类事物,再观察或测定其效果;三是按照比较严格的程序组织实验,来测定某一设想,初步结论的效果。三种评价形式特点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2.实施

22、成果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伴随研究进程进行的,对形式要求不是太严格。比较重要的自我评价是对成果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对提高教学研究成果质量作用较大。实施成果评价是要根据研究层次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如对基础研究层次的成果,应以理论价值为主进行评价,而应用性研究层次成果的评价,则应以实践价值为主进行评价。3.改进完善成果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成果进行改进、完善,提高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总之,教学课题研究是一个阶段特殊明显的有序过程,包括准备、实施、成果形成和和评价四个阶段十多个环节,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有交叉、反复。 四、开展课题研究有哪些常用的科研方法 教师开展教学课题研

23、究一般有如下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统计分析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九种科研方法。 行动研究法 概念介绍教育学家的定义库尔勒 · 勒温 : 行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约翰 · 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 ( 包括教育情境 ) 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凯米斯: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 ( 

24、;包括教育情境 ) 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综合定义一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综合定义二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综合定义三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的一种研究活动。概念注释* 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

25、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 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课堂。* 行动研究计划具有发展性,开展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为行动研究增添了新质。行动研究的类型行动研究内部有比较丰富的方法类型,我们可以从研究的侧重点、研究的发展历程、参与者的反映以及参与者的不同类型几个角度对行动研究进行分类。三种类型首先,按照研究的侧重点分类,行动研究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郑金洲,1997):(1)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

26、的研究。这种类型强调使用测量、统计等科学的方法来验证有关的理论假设,结合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它可以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也可以是较大规模的验证性调查。(2)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种类型使用的不仅仅是统计数据等科学的研究手段,而且包括参与者个人的资料,如日记、谈话录音、照片等。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行动者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建立理论。(3)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这种类型强调以理论的批判和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实践者在研究中通过自我反思追求自由、自主和解放。区别上述三种类型分别强调的是行动研究的不同侧面:第一种类型强调的是行动研究的科学性;第二种类

27、型强调的是行动研究对社会实践的改进功能;第三种类型强调的是行动研究的批判性。虽然这些类型强调的方面各有侧重,但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有可能同时结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其次,从每一个行动研究内部的发展历程来看,行动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分成如下四种阶段(赖秀芬、郭淑珍,1996):(1)试验型。(2)组织型。(3)专业型。(4)赋加权力型。再次,从参与对自己的行动所作的反思来看,行动研究还可以分成如下三类(阿特莱奇特等,1997):(1)内隐式“行动中认识”(tacit knowledge - in - action)。通常实践者对自己的实践知识及其来源缺乏意识,无法清楚地用语言说出来。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思

28、考和行动分开,"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能说的要多"。(2)“行动中反思”(reflection-in-action)。(3)“对行动进行反思”(reflection-on-action)。此外,由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行动研究还可以有如下三种模式(阿持莱奇特等,1997;郑金洲,1997):(1) 合作模式。在这种研究中,专家(或传统意义上的"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一起合作,共同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是由专家和实际工作者一起协商提出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2)支持模式。在这种类型中,研究的动力来自实际工作者,他们自己提出并选择需要研究的问题,自

29、己决定行动的方案,专家则作为咨询者帮助实际工作者形成理论假设,计划具体的行动以及评价行动的过程和结果。(3) 独立模式。在这种类型中,实际工作者独立进行研究,不需要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他们摆脱了传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规范的限制,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对让会现实进行改造。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人群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

30、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表现具体表现为:* 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 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学校管理评价;* 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

31、,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行动研究的特点1.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2.研究主体:教师。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3.研究方式:强调教师与专家相结合。开展群体教科研。协同攻关、共同研究。4 .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5.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6 .价值评估:重在应用推广。重在实效。7 .样本小,个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鉴。8 .研究性质:属于应用研究。强调自我反思。具有广泛的兼容性。集各种研究方法于一体。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典型就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9 .研究策略:边教学边研究。理论与实践间地有效转换。因枝振叶、沿波溯源、探骊得珠。

32、10 .研究问题:直接性(师生同步学习);特殊性(冷中求热、热中求冷 : 记忆、背诵、技能训练);微观性(开口要小、挖掘要深)。11.研究环境:课堂。(广义:学校、家庭、社会)但要以学校课堂作为统摄研究全过程的枢纽。 文献法 文献法的概念和种类1. 文献的概念文献的现代定义为“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2. 文献的种类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

33、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文献法的概念基本概念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现状的研究,不可能全部通过观察与调查,它还需要对与现状有关的种种文献做出分析。文献法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文献法的提出课题或假设是指依据现有的理论、事实和需要,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或重新归类研究的构思。研究设计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指

34、使用可操作的定义方式,将课题或假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复的文献研究活动,它能解决专门的问题和具有一定的意义。文献的搜集1. 搜集文献的渠道搜集研究文献的渠道多种多样,文献的类别不同,其所需的搜集渠道也不尽相同。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个人交往和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2. 搜集文献的方式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检索工具查找方式指利用现成(或已有)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现成的工具可以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两种。手工检索工

35、具主要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  3. 积累文献的一般过程一般情况下,积累文献可从先从那些就近的、容易找到的材料着手,再根据研究的需要,陆续寻找那些分散在各处、不易得到的资料。4.积累文献的方式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重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的特征和意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述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文献综述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可

36、以节省同行科技工作者阅读专业文献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迅速地了解到有关专题的历史、进展、存在问题,做好科研定向工作。2. 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文献综述的内容决定文献的形式和结构。由于课题、材料的占有和资料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多种多样,很难完全统一或限定各类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但总体上,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3. 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对文献综述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六条:(1)搜集文献应当客观、全面。(2)材料与评论要协调、一致。(3) 针对性强。(4)提纲挈领,突出重点。(5)适当使用统计图表。

37、(6)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4. 文献综述的步骤与方式第一步,确定综述的选题。第二步,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第三步,整理文献。第四步,撰写综述初稿;第五步,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文献综述。 教育观察法 一、教育观察法的含义、特点和功能1.教育观察法的含义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2.教育观察法主要的特点(1)目的明确。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主动进行的。目的在于获得直接的经验事实素材。(2)真实自然。观察是指观察对象不加干预控制的自然

38、状态下进行的,从而使研究者能够考究被观察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3)直接翔实。观察者和对象共处一体,研究者能够直接地、准确地了解到正在发生的教育现象及应采取某措施而发生的现象,获得真实、生动而翔实的资料。3.教育观察法的功能(1)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以进一步探寻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深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工作。(2)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我们系统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从而探讨与教师教学活动有关的规律。(3)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研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9、。(4)了解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氛围,揭示各项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过程得到更好的调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5)了解其他教育影响的作用,比如内外环境、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况。二、教育观察的分类1.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即事件自然发生对观察环境不加改变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2)实验观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系统观察。2.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1)直接观察是直接通过观测者的感官考察被研究者活动,获取具体而起初的第一手材料的方法。(2)间接观察是观察者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考察研究对象活动的方法。3.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1)参与观察法是研究人员

40、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进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所有的参与观察研究都介于“参与者的观察”与“观察者的参与”之间。(2)非参与观察法是研究逐步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1)有结构观察法是在观察前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观察时严格按计划进行,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记录。 (2)无结构观察法是研究者只有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只有一个大致的观察范围和内容,没有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指标体系。5.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1)时间取样观察

41、法是在选定的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对观察对象在这一时间段内或这一时刻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和事件作全面观察记录。(2)事件取样观察法是对某种研究目的有关的、预先确定了的、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到背景、起因、经过、结果、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的观察和记录。三、教育观察法的作用与局限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贯穿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并在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观察是获取原始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2.观察是课题选择和形成的重要来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3.观察是验证理论的重要手段但是观察法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些局限主要有下列几方面:首先,观察报告给我们的,

42、只是现象和结果,即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判断“为什么”之类的因果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自然辩证法第207页)其次,由于研究者知识、经验、情感等方面的背景不同,他们的观察记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是需要认真加以预防与克服的。第三,由于观察研究的取样范围及容量较小,其代表性不够高。而观察时间和情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也影响到观察素材的代表性。四、教育观察的领域教育观察法在小学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发挥其作用。教育观察的领域大致范围如下:1.学生的学习

43、、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习惯,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消费状况,学生的课外时间、空间的安排、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感受,对不同活动的选择倾向等。2.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教师德育工作,教师作为班主任的教育活动等。3.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涉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民主、严格、专横等),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亲近、疏远、钦佩、敬畏等),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等。4.学生或教师的群体氛围。包括凝聚力、离散倾向、人际关系等。5.学校管理。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办学特色,改革举措等。6.其他教育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教材、教学手段、校园环境对学

44、生的影响等。五、教育观察的设计(一)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根据课题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该观察的子目标。(二)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三)选择观察方法(四)编制观察记录表 教育调查研究法 教育调查研究法的概念教育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问卷,了解其总体现状,进而分析其因果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调查法的特点与优势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调查法其以下列特点而被广泛采用。1.教育调查研究法自然性。调查法通常是在常态的教育过程中收集资料,调查对象处于自

45、然的状态下,其活动不受调查研究影响。2.教育调查研究法间接性。主要通过问卷、访谈等手段获取信息,避免了因研究人员的直接介入而使调查对象产生某种情绪或认知障碍,影响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3.教育调查研究法适用性。其一,调查法比较方便、简单、易行。其二,调查法的信息的获得是通过统一的、标准化的程序进行的,只要按同一程序进行,不同研究者都能获得基本一致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其三,调查法既可用于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也可用于验证教育假设,还可用于探索现象间、现象与心理间的因果关系。4.教育调查研究法灵活多样性。其一,是调查手段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其二,是调查范围的灵活性。5.教育调查研究法自主

46、性。教育调查法的局限性1.教育调查研究法难以解释调查结果2.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调查对象的合作态度。教育调查法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育调查法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一)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现状调查、比较调查、相关调查、预测调查。1.现状调查; 2.比较调查;3.相关调查;4.预测调查(二)根据调查对象范围可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1.普遍调查;2.取样调查;3.典型调查(三)根据调查研究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资料调查。1.问卷调查;2.访谈调查;3.文献资料调查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47、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过滤的一种方法。教育实验法的特点1.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2.实验过程被施行严格的积极主动的控制3.探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要得出两类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共变关系。自变量和因变量向同一方向变化。如上例中,进行美术课的尝试教学法后,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提高了。说明两类变量间有共变关系。(2)时间顺序。先有自变量的变化,才有因变量的变化。上例中,不能先有创新能力的提高,再进行尝试教学法。(3)控制无关变量。上例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其他

48、因素,如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原有基础、师资水平、学生学习态度等都是需控制的无关变量。4.具有可重复性教育实验法的类型实验法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根据实验控制是否严密可分为真实验和准实验。真实验是对所有可能会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的控制的实验。如在实验中对实验进行平等的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特征相同,对实验环境作了充分的控制,对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了彻底的排除或抵消。这种缺少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控制的实验,就是准实验。常见的准实验有在组间特质不相等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对各组未施行前测的实验,对实验环境未很好进行选择和控制的实验等多种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实验只可能是准实验。(二)根据实验

49、是否具有开创性,可将实验研究分为开创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改造性实验。开创性实验是指前人从未做过的实验,具有开创性。验证性实验是指前人已经做过的实验,研究者按照相同的方法重复进行,包括第一轮实验后的第二论实验。如“关于某一地区素质教育经验的实验研究”等。改造性实验是指在别人曾经做过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地、本单位实际加以充实、改进的实验(三)根据课题覆盖区域的大小,可分为单科单项实验、多科实验和整体实验单科单项实验是指一门学科或一项专门性的教育活动的实验。如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小学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改革实验;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等。多科实验是指包括两门及两门以上学科的一项或

50、多项教育活动的实验。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涉及到语文、数学、常识等各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涉及到基础教育各门课程的设置、学时、进度等等。整体实验也城综合实验。是指运用系统和整体的现代思维方法,研究整体内部各要素及其组成结构的改革,以求整体功能最优化的教育实验。整体实验往往涉及到教育环境、学校管理体制、评价体系、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各要素。如“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小学生最优化发展综合实验”等。(四)根据实验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双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单因素实验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仅施加一个实验因素的实验。双因素实验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施加两种实验因素的实验。多因素实验是指在实验中

51、施加了三个及以上的实验因素的实验。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从教育实验法的概念、特点和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实验法具有以下优点: (一)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实验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研究者能够主动干预研究对象,通过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测定因变量而进行变量之间的因果分析,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1.教育实验可以检验现有教育理论和观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2.教育实验可以深化、改造或发展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例如对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体系,我国教育界在吸取其成果的同时,丰富了他的“一般发展”概念内涵(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深化

52、了他的综合性实验方式,发展为在整体优化原则指导下的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3.教育实验实验可以验证新的教育理论假设,有利于创造新的教育理论;(二)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实验法通过探讨教育现象的特点和规律,能直接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提高社会效益。1.教育实验可以为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2.教育实验可以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最优化的互动策略。(三)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其它研究方法一样,教育实验由于教育本身的特性和实验要求,在使用中也有其局限性:其一,教育领域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往往都包含许多变量和复杂的相互关系,且处于一定的教育情景下,仅用实验法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必须与调查法

53、、理论研究法等相结合才能真正揭示教育发展规律。其二,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实验过程中不仅研究者与被试之间易产生交互影响。例如,师生对待实验的心理反应等;而且研究者本身的观点、态度、动机等也会影响实验的走向;这些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第三,在现有的测量工具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选样误差、因变量的测量误差等难以完全避免。实验样本容量较小,其结论推广到对象总体就缺乏可信度。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教育实验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与评价实验这三个基本阶段。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程序。(一)准备实验实验的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实验方案。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研究课题,明确实验目的。2.设计理论框架,

54、形成实验假设。3.选择被试,分解实验变量,进行实验设计。4.编制测量工具、选择统计方法。5.预设实验过程。说明实验分为哪些阶段和过程,他们的研究任务各是什么,预计何时完成等。 (二)实施实验实验的实施阶段是实验的实质性阶段。研究者和实验人员应按照实验设计,有条不紊地展开实验。各个阶段和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处理;采取有效办法,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搜集实验数据和其他实验资料,随时观察和测量操纵自变量所产生的效应。 (三)总结与评价实验这是实验的结束阶段,其任务如下:1.分析处理实验中所获得的资料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变量作因果分析,肯定或否定实验假设,得出科

55、学结论。2.评价实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所谓经验,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知识或技能。由于这种知识或技能往往凭借个人或团体的特定条件与机遇而获得的,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的一面,因此,经验并非一定是科学的。它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做一番总结、验证、提炼加工工作。总结经验一般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后进行。在总结经验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典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分清正确与错误、现象与本质、必然与

56、偶然。经验一定要观点鲜明、正确,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根据经验总结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一般方法步骤:     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     掌握有关参考资料;     制定总结计划;     搜集具体实事;     进行分析与综合;     组织论证;  

57、60;  总结研究成果;一、经验总结法的涵义、特点及种类所谓经验总结法,就是对自然状态下的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必然或偶然的联系,发现或认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及作用,为以后相同或类似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的一种方法。经验总结有专题性经验总结和一般性经验总结两种。二、经验总结法的主要作用1.总结教育经脸有利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提高对教育战略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2.总结教育经验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手段,对于丰富教育理论具有极大的科学意义。  3.总结教育经验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者深入实际,正

58、确地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4.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5.总结教育经验能够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水平和教育科学研究水平。三、经验总结法的实施步骤教育经验本身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而其内容又相当复杂,一般不可能控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总结,也难于制定统一的总结经验的方法步骤。因此,我们只能根据经验总结的经验或具体实践过程提出一般的实施步骤。1.确定专题确定专题是指根据总结经验的原则,确定总结经验的方法和题目。2.拟订提纲拟订提纲指将总结专题分解为若干子项,形成完整的结构。这实际上是总结经验过程的构想,包括总结工作进行的大体轮廓,即总结的起始、程序、实施、分析和综合以及总结的验证。因此,要拟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提纲,一是要明确经验总结的目的、任务和基木要求;二是要组织力量,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三是要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实施计划的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