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卷热考微专题(7)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拓展应用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2形成喷泉的类型气体hclnh3co2、cl2、so2、h2sno2no2、o2(41)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naoh溶液水水3.喷泉实验的发散装置及操作方法以教材中的装置(发散源)可设计如图所示的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或冷敷、生成气体等)来形成喷泉。设计说明:(1)装置()改变了胶头滴管的位置,胶头滴管挤入少量水于试剂瓶中,即可使少量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
2、产生喷泉。(2)装置()省去了胶头滴管,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中,瓶内氨气溶于水)。(3)装置()在水槽中加入能使水温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4)装置()向导管中通入一定量的h2s和so2,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上喷形成喷泉。(5)装置()打开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缓慢通入等体积的hcl气体后关闭该止水夹,等充分反应后再打开处的止水夹,观察到先有白烟产生,后产生喷泉。(6)装置()中,挤压胶头滴管,然后
3、打开导管上部的两个活塞,则在右面烧瓶出现喷烟现象,再打开导管下部活塞,则可产生双喷泉。4喷泉实验产物的浓度计算关键是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物质的量浓度:(1)hcl、nh3、no2气体或它们与其他不溶于水的气体混合时:溶质的物质量浓度为 mol·l1。(2)当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41时,c(hno3) mol·l1。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c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c分别是()选项a(干燥气体)c(液体)ano2水bc
4、o24 mol·l1盐酸ccl2饱和nacl溶液dnh31 mol·l1盐酸解析:3no2h2o=2hno3no,能形成喷泉,但水不能充满烧瓶,a错误;co2不能溶于盐酸,b错误;cl2不溶于饱和nacl溶液,不能形成喷泉,c错误。答案:d1下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解析:cl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不能形成喷泉。答案:d2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no、so2、n
5、o2、cl2中的一种,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放置后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原试管充满no2的是()解析:根据3no2h2o=2hno3no,剩余气体是反应前的,故b项正确。答案:b3.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中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解析:二氧化碳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产生压强差,无法形成喷泉,a项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答案:a4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
6、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在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解析:h2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强差,故不能引发喷泉。答案:b5.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ax是hcl,y是饱和食盐水bx是co2,y是稀硫酸cx是so2,y是naoh溶液dx是nh3,y是nano3溶液解析:当滴入的液
7、体y将锥形瓶中的气体x溶解或发生反应后,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大气压通过导管将空气压入小气球a使它鼓胀起来。co2不溶于稀硫酸也不与其反应,所以不可能是b,其他选项可使小气球a鼓起。答案:b6如图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某同学用烧瓶中盛不同成分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请帮助分析实验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浓度(假设是在标准状况下完成实验,且溶质不扩散)。(1)若用hcl气体,则c(hcl)_。(2)若用no2气体,则c(hno3)_。(3)若用n(no2)n (o2)41的混合气体,则c(hno3)_。(4)若用n(no2)n(o2)21的混合气体,则c(hno3)_。解析:设烧瓶的容积为v l
8、,则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mol。(1)若是hcl气体,喷泉后,溶液充满烧瓶,则溶液的体积为v l,c(hcl) mol·l1。(2)若为no2,喷泉后,溶质为hno3,3no2h2o=2hno3no mol× mol则喷泉后溶液的体积为v l,c(hno3) mol·l1。(3)若为n(no2)n(o2)41的混合气体,n(no2)× mol,4no2o22h2o=4hno3× mol× mol喷泉后,溶质为hno3,溶液充满烧瓶,则c(hno3)× mol·l1 mol·l1。(4)若为n(no2)n(o
9、2)21,则反应剩余的氧气,溶液充至烧瓶的,溶质为hno3,计算方法同(3),c(hno3) mol·l1。答案:(1) mol·l1(2) mol·l1(3) mol·l1(4) mol·l17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该实验的原理是_。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
10、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3)在图3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 1、2是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原理相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喷泉形成的基本原理,即圆底烧瓶内与烧杯(或锥形瓶)液面外产生压强差。(1)图1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图2则需先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冒出后,移去热毛巾即可。(2)能在锥形瓶内反应产生气体,使压强大于圆底烧瓶内压强方可,故应选nh4hco3和盐酸,其他要么不反应,要么反应不生成气体或产生气体很少,故不能形成喷泉。(3)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使瓶内酒精汽化也会发生喷泉。(4)图1、2导致上部压强减小,图3导致下部压强增大,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均与图3原理相似。答案:(1)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部分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水喷入圆底烧瓶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2)d(3)a(4)减小增大36edbc3191f2351dd815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书行业中标合同样本
- 人防车位购买合同样本
- 乡村河道桥梁承建合同标准文本
- lpr利率贷款合同样本
- 公司承包飞机合同样本
- 修路工程合伙合同标准文本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 串货合同标准文本标准文本
- 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
- 世界的人口教案
- 校长在中考复习备考研讨会上讲话:聚焦中考命题核心!靶向突破薄弱环节
- 2025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化学
- 健康管理师的心理健康指导试题及答案
- 3.2《做自尊的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德育测试试题及答案
- 设计院挂靠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物流)参考试题库资料及答案
- 上海市松江区届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5年浙江省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高频必练考试题(附答案)
- 《影视照明技术》课件:照亮影视作品的灵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