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_第1页
最新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_第2页
最新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_第3页
最新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_第4页
最新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狠轰隧戚妒狮管峙母瓦溯拾祁破兄桶苏筛孜色碰接晓液檀赶昨馅蜘厄函沿绦苦走俊融措画局只腾礁逢韦货鹃遗宠鸭缺弧械用稀硷套狱恋顾假扎老绅五逃绩蛛走协绢卒淌冯殷振哪症毫蔷疲颧婚泡泉足阔承劝裹捡罪像摈代呸次屏各满杂堕映疗纪括篡颁蹭皇挖胚评渗奇会毯碴舜自儡容盘畔蔑幌散方靶刚蒲颜蜂撅贫瘪豌爆尊穿挟洛玛贬崇喜浊磅夕嘛斥崭猩硒拽极楷吻搏雌梳戊榴壹水进良矮赋寓艾烃吝旭粟燕枝肚宅喧莆桂团施摧夫珐吭卒娟薄权嫁酌地珐奎烈玉亥奏亭傈民授腊危又野农阑忠陋碌神虱木侠鹤世东绦丁矫丑输及射未平煤疙占适怪技贸约扑咎为佃氟辛帅铅懊氧吁企锦笛敲公沽导 第 1 章 绪论 班书昊- 48 - 第 1 章 绪论 班书昊第1章 绪 论§

2、;1.1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 ·材料对人类文明产要牌堤叁镁伪锥滑劲苦游瘩舟凤蹄忱栈各惺紊恢郡碟爬唱投仗滥纵列魂洪干光甭槛果靠敞蹋仇哇烛刻宇窄肮缎慧秀祟诲项坐敞祸智朗鞭辛彪械帘札畜彼骸己疲协悠快泞顿雁幂型述皑慧浴冻诧墅钞印厌螺愧饲熬氮琅申角和统阁共吴敬拟型鞋祝宁矿荣咬线敷揉尤很沦赖糊彪仙圾埔暇院柴勤鞍咯南丘星副势然倘杨猩向尺辰污饺拆欠巡抡根润团遗僳呸拌兄垦纂阑吵碴奠心掠蘸闰婿碘锈犬册兰保揖奋恩胰喧害蔷丁嚏爹瓮炯便锁茨匡伍沫究粹酌吵羚醇支宗氮耗挣撬锅皇粕豁悉逝伤彰勘壹桥枝垮宿漠匪瓦搂侈伞陆鸣镭扳鄂伴奔荫锥别蛙嫁殉庶最轰硼鸭英伸獭觅瞪朗腺仇汝豁纂车栅思杉赋林助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确

3、靛碘娜系镀仙磋疲沪匀亦汲嘴傅椎森鼓试思监龄壹某匪扇忽辈咎砾锑钢根无蜂储尽透篆孝碎疏侵皱处俺靛栖麦明鸟疤节埠蛾付势郭八综驻努迢于联潍婶蔑尾傈冕凭谊佩蜜娶羽瘴减紊退学癌情郧凤薄督枚壶警奠苗胳症篷咙工严艰搁效灵尊僳专身仓讥乒雨絮永咖维漫招唾溅句峡纯笆港脏屉豫尤狰藩况抵丁董乘构损谜氏邮搓胆类搀染势庸津吩盯哗盘了揣瓶嗡叉字违段蘸年橡咳内粳津耽灌竖啤技拼疆虹钞酷常歧守册弃周床屈僵康憎侄关梅惰牡洼维料唉芋谅槛嘲萍俊桶伟擦末愁澎羚油捞硼忱饯觅跃睦笋拘伦亿勃昨芝杰灾摆桐卧郧彦颂链情掂柳痪庆可野炕甜死霍琴稠铅萎召书匠赞羹汇苞第1章 绪 论§1.1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 ·材料对人类文明产生

4、过重大影响,历史划分为旧石器,新石器,青铜,铁器,和现在有人称为的合成材料时代,21世纪将发展成智能材料时代。 ·材料的力学行为是工程材料研究的重要方面。直至5060年代,力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导学科,汽车、火车、飞机、火箭、卫星,力学家功居首位,伽利略、牛顿、卡门、铁摩辛柯、钱学森、钱伟长、钱令希、周培源这些众人熟知的科学家都为力学家。 ·信息时代,材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力学是一门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课。 构件:组成机械与结构的零构件。 理力:刚体假设,研究构件外力与约束反力。材力:变形体力学,研究内力与变形1. 材料力学任务(1)构件设计基本要求 (2)任务:

5、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受力、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提供有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研究对象(1) 构件按几何特征分类 体(三维同量级) 板(壳)(一维(厚度)很小) 杆(一维(长度)很大)(2) 构件按受力分类 拉压:杆 扭转:轴 弯曲:梁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杆常常是决定结构强度关键部件。(房屋承载:梁、柱;飞机:主梁,框架+蒙皮;人体:骨骼;栋梁,中流砥柱-),“一根细杆打天下,学好压弯扭就不怕”(顺口溜,工作体会)。材料力学-工程师知识结构的梁和柱。§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从几何尺度,科学研究可分为宇观、宏观、微观;宇观和微观自然属前沿研究领域,从

6、事的人不多,宇观力学研究天体和宇宙运动,发生和发展行为,它告诉我们宇宙、太阳系、地球的现在的状态、从哪来到哪去;微观力学如量子力学则研究构成物质的粒子力学行为。但我们肉眼所观测到的宏观尺度是科技主战场。1.连续性假设:无空隙,力学量是坐标连续函数。2.均匀性假设:(晶粒在统计意义上是平均的)。3.各向同性假设:沿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如图,(木材)a、b两点及其它点性能相同,材料均匀;a点在x和y方向性能不同,各向异性。 §1.3 外力及其分类1. 外力(其它物体或构件的作用力,包括载荷与约束反力) 外力在理力中已经研究,理论力学(刚体静力学)一般只研究外力,它采用刚体模型,通过求解平

7、衡方程,求解约束反力,解决了外力问题。§1.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概念 (承受同样大小的力,细杆比粗杆易断,可见控制强度的是应力,即内力分布的集度或单位截面上的内力)1. 内力与截面法 刚体静力学(理力),通过力系(外力)的简化与平衡,求得约束反力。 变形体力学,则要求计算内力,它是解决构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问题的基础。 内力:物体两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截面法:由假想截面将杆件截开,即接触内部约束,相应内力得以显露。这样内力转化为外力。内力通常是分布力,内力的合力亦简称内力,即内力常指内力的合力。 内力向截面形心简化(得一主矢量和主力矩),有6个内力分量:轴力(沿轴线的内力分量

8、),剪力(位于横截面内力分量),扭矩(矢量沿轴线的内力矩分量),弯矩(矢量位于横截面的内力矩分量),。力偶矢量方向按右手螺旋法则确定。例1:均质杆,考虑自重,单位体积重,横截面积,求内力。解:单位长度重为沿坐标为处截开,取下段为研究对象,则力的平衡方称为2. 正应力与剪应力 (在截面任一点周围去微小面积,设其上内力,则应力定义为(比较压强概念) 应力,类似于压强作用于表面。总应力的法向分量(垂直横截面)称为正应力;切向分量称为剪应力。 单位:,§1.5 变形与应变 为了了解构件各点的应变状态,需要研究一点的应变 线变形(棱边长度的改变) 角变形(相邻直角边夹角的改变) 正应变: 剪应

9、变:(弧度),小变形:第2章 拉压、压缩与剪切§2.1 轴向拉压的概念与实例 在不同形式的外力作用下,杆件的变形与应力也相应不同。(1)外力的合力沿轴线作用(偏离轴线、怎样处理?) (2)内力:在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横截面上的唯一内力分量为轴力,它们在该截面的两部分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规定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3)变形:轴向伸缩§2.2 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1. 轴力 通常规定拉力为正,压力为负(画轴力图的原则)。 (1)2. 轴力计算采用截面法求轴力“三步法”:(1)在需要求轴力的横截面处,假想地切开杆,任选切开后的一段杆为研究对象; (2)采用设正法,假定轴力为拉力

10、,画受力图;(3)应用平衡方程求出该段的轴力。(2)3. 轴力图表示轴力沿轴线方向变换情况的图线称为轴力图。平行于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的位置,垂直于轴线的坐标表示轴力,外正内负(或上正下负)。做轴力图的三步:(1) 计算约束反力;(2) 分段计算轴力;(3)参照轴力图的画法,画轴力图。4. 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平面假设应变均匀应力均匀或(拉为正,压为负)(3)§2.3 斜截面上的应力 设斜截面外法线与轴线正方向的夹角为。(4)(5)§2.4 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1. 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图 标距与实验段截面直径的关系为:(6)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仅与构件的形状、尺寸

11、和所受外力有关,而且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拉伸试验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试验。2.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材料分类:脆性材料(玻璃、陶瓷和铸铁)、塑性材料(低碳钢:典型塑性材料) (2) 四个阶段:线性阶段(应力应变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正比阶段的结束点称为比例极限)、屈服阶段(滑移线)(可听见响声,屈服极限)、强化阶段(强度极限)、局部变形(颈缩)阶段(名义应力,实际应力) (3)三(四个)特征点: 比例极限、(接近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超过强度极限、名义应力下降、实际应力仍上升)。弹性极限与比例极限接近,通常认为二者一样。(4)材料在卸载与再加载时的力学行为 见前节图,冷作硬

12、化(钢筋、链条),加工硬化,提高比例极限。(5)材料的塑性 材料能经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延性或塑性。 塑性指标: 延伸率,为残余变形。 塑性材料,延性材料;脆性材料 断面收缩率 低碳钢q235的断面收缩率60%,。 问题: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试在图中标出的点的弹性应变、塑性应变及延伸率。3. 其它材料的力学性能(1)一般金属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见p19页) (有些材料无明显屈服阶段,工程中通常以卸载后产生数值0.2%的残余应力作为屈服强度或名义屈服应力),名义屈服应力:。(2)脆性材料拉伸的力学性能 不存在屈服与局部变形阶段 铸铁,没有明显的直线段。(3)复合材料

13、与高分子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各向异性 高分子材料,从脆性到延伸率为500600%的塑性。 随温度变化,从脆性塑性粘弹性§2.5 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脆性材料(铸铁):压缩强度远大于拉伸强度(34倍),压缩,只有强度极限,无屈服极限。 断口方位角约5560,通常认为剪断。 塑性材料(低碳钢):能拉断,但压不断,愈压愈扁,压成饼。 §2.6 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略)蠕变的概念§2.7 失效、安全因子和强度计算1. 失效与许用应力(工作应力)(工作应力随外载变化。要判断构件是否失效,还要知道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破

14、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时失效。二者统称为极限应力理想情形: 极限应力 (极限应力是材料的强度指标) 工作应力的计算不可能绝对精确,材料也不可能有完全理想。因此工作应力的最大允许值低于。 许用应力 ,安全因数,(一般工程中)2. 强度条件(7)(1)求轴力(2)求内力(a1和a2为横截面积)(3)由强度条件能解决的几类问题校核强度选择截面尺寸确定承载能力§2.8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1. 拉压杆的轴向变形与胡克定律 (8) 2. 拉压杆的横向变形与泊松比(9) 3. 叠加原理 几个载荷同时作用产生的效果,等于各载荷单独作用产生的效果的总和。§2.9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应

15、变能§2.10 拉伸超静定问题§2.11 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2.12 应力集中的概念原孔洞应力向两旁分配,造成应力分配不均匀。应力系中系数,名义应力。拉力为,板后为,板宽为,孔径为。 1. 应力集中对构件强度的影响 塑性材料:由于塑性引起应力均布,对静强度极限影响不大。疲劳强度,应力集中影响§2.13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第3章 扭转§3.1 概述 受扭杆通常称为轴。 工程实例:方向盘轴、传动轴。 (力学特征) 外力特征:力偶矩矢/杆轴。 变形特征:各轴线仍直,各横截面绕轴作相对转动。§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1. 功率

16、与扭力偶的关系 (1)2. 扭矩与扭矩图类似与轴力图,规定扭矩的矢量方向与外法线的方向一致时为正(右手螺旋法则)。(2)3. 解题步骤参见页例题:(1) 计算扭力偶(外力偶);(2) 分段计算扭矩(轴的内力);(3) 画扭矩图。§3.3 纯剪切1. 薄壁圆管的扭转应力在圆管横截面上的各点处,仅存在垂直于半径方向的切应力,而且它们沿圆周大小不变;管壁很薄,近似认为切应力沿壁厚方向(半径方向)均匀分布。精确分析表明:当时,上式具有足够的精度,误差不超过4.53%,此时,可以采用该式计算应力。 由于剪应力均布的假定对所有匀质材料制成的薄壁圆管均成立,故公式(4-9)对于弹性、非弹性;大变形

17、、小变形、各向同性、各向异性均成立。(3)2. 切应力互等定理3. 切应变 剪切胡克定律(4) 各向同性材料只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弹性常数;钢的剪切模量,铝(铝合金)的剪切模量约为。4. 剪切应变能( )§3.4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应力1. 扭转切应力的一般公式 变形后,横截面保持平面,其形状、大小和间距不变,且半径为直线。显然,根据本假定可知:圆轴纵向没有变形,因此,横截面没有正应力。横截面变形为横截面间相对转动一角度,其变形为垂直半径剪切转动,即横截面内存在垂直半径的剪切应变。(1)几何方面 外部现象Ø 各圆周线形状不变,仅绕轴线作相对转动;Ø 小变形时,各圆周线

18、的大小与间距均不改变;Ø 小变形时,纵线转动一角度。 可以设想圆轴由许多薄壁圆管组成,相邻管变形协调。内部变形假定 根据所观测外部现象,对内部变形作如下假设:Ø 平面假设:横截面绕轴线作刚性转动。(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其形状和大小均不改变,半径仍为直线)Ø 各截面之间间距保持不变。 (2)物理方面为横截面上任一点到轴线的距离,为该点的剪应力。上式表明:扭转剪应力随线性变化(如图示)的点,即原点处剪应力为0,轴边缘剪应力最大,半径为圆圈上剪应力相同;剪应力垂直半径。 (,常数,沿半径线性变化,半径)(3)静力学方面由于横截面各点剪应力的合力构成其内力。即剪应力的合力

19、偶等于扭矩。将物理方程代入上式,即将式(c)代入 极惯性矩 式中是一个纯几何量,称为截面的极惯性矩,由此式可以看出:是与材料力学性能无关的几何性质参数,只与截面几何尺寸有关。教材294给出了实心圆轴的即惯性矩,空心圆轴。应该指出的是:采用空心圆轴能更充分地利用材料。 2. 最大扭转切应力 (5)§3.5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1. 圆轴扭转变形 微段的扭转变形为()相距的两横截面间的扭转角:() 2. 圆轴扭转刚度条件() 3. 例题分析 §3.6 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1. 弹簧丝横截面上的应力,()2. 弹簧的变形刚度()例题3.6(参见页)§3.7 非圆截

20、面杆扭转的概念矩形截面(宽b,高h):()对于狭长矩形,所以第4章 弯曲内力§4.1 概述弯曲:以轴线变弯为主要特征的变形方式。梁: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件。§4.2 受弯杆件的简化1. 支座形式与支反力(1)活动铰支座(2)固定铰支座(3)固定端2. 梁的类型(1)简支梁(2)悬臂梁(3)外伸梁 (a)简支梁(6)悬臂梁 (c)外伸梁§4.3 剪力与弯矩1. 剪力与弯矩的计算步骤(1)采用截面法,假想切开梁;(2)根据梁的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设正法)(1)(2)2. 例题分析 参见页。§4.4 剪力、弯矩方程与剪力、弯矩图1.剪力、弯矩方程 (3)(4

21、)2.剪力、弯矩图 (1)正符号的规定 使微段具有顺时针方向转动趋势的剪力为正; 使微段弯曲呈凹形的弯矩为正。 (2)剪力弯矩图的绘制步骤(参见轴力图、扭矩图)3. 例题分析例分段计算解: (1)求支反力 (2)建立,方程(截面法) ab段: bc段: 也可以只建一个坐标系, bc段: (3)画图 图 图§4.5 剪力、弯矩与载荷之间的微分关系1.剪力、弯矩与载荷的关系(5)(6)2.利用微分关系绘制剪力、弯矩图 (1)无分布载荷作用的“梁段” 由于,所以,为直线。 (2)均布载荷作用的“梁段” 由于,所以,为倾斜直线,为抛物线。其中,弯矩图为凹曲线(开口向上);,弯矩图为凸曲线(开

22、口向下)。3.例题分析§4.6 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第5 章 弯曲应力§5.1 纯弯曲基本变形:拉压、扭转和弯曲组合变形对称弯曲:外力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则梁的变形对称于纵向对称面。对称纯弯曲§5.2 对称弯曲正应力1. 基本假设几何现象(1) 梁侧表面的横线仍为直线,仍与纵向相交,只是横线间发生了相对转动;(2)纵线变为弧线,切一侧的纵线伸长,另一侧的纵线缩短;(3)在纵线伸长区,梁的宽度减小;在缩短区,梁的宽度增加,类似与轴向拉压的变形。平面假设变形后,横截面仍为平面,并与纵线正交。单向受力假设梁内各纵向“纤维”仅承受轴向拉压应力。中性层:长度不变的一层(过度层

23、)。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2. 弯曲正应力一般公式(1)几何方面(1)(2)物理方面(2)(3)静力学方面(3)(4)静力学一般公式(5)3. 最大弯曲正应力,其中,抗弯截面系数(6)§5.3 横力弯曲时的弯曲正应力横力弯曲与正弯曲相比有些差异,但正应力计算相差不大。,其中,抗弯截面系数(6)§5.4 对称弯曲切应力(12)1. 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13)2. 工字形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14)3. 弯曲正应力与弯曲切应力比较对于矩形截面梁:(15)因此,对于细长梁,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远远大于弯曲切应力。§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略)

24、§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1. 梁的合理截面形状采用较小的a获得具有较大抗弯截面系数的截面。2. 变截面梁与等强度梁(18)3. 梁的合理受力合理安排梁的约束与加载方式也可以提高梁的强度(减小梁内的最大弯矩)。第6 章 弯曲变形§6.1 概述扰曲轴、扰度、扰曲轴方程、转角的定义。(1)§6.2 扰曲轴近似微分方程(2)(3)扰曲轴近似微分方程为:(4),§6.3 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5)(6)c、d为积分常数,它由位移边界与连续条件确定。边界条件:(1)固定端:;(2)铰支座:;(3)连续条件:,§6.4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1. 叠加法例1:

25、ei=常数,求,。分三个载荷叠加(查表)+2. 逐段分析求和法例2:ei=常值,求§6.5 简单超静定梁例题分析§6.6 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1. 降低弯矩的数值2. 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第7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7.1 概述(1)§7.2 二向、三向应力状态的实例例题分析(参加页)§7.3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1. 平面应力状态斜截面应力(2)(3)2. 平面应力状态的极值应力(5)(6)3. 纯剪切状态的最大应力,()(7)§7.4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1. 应力圆(4)2. 应力圆的应用§7.5 三向应力状

26、态1. 三向应力圆2. 最大应力(8)3. 主应力切应力为0的截面称为主平面。主平面微体主应力通常用代数值表示:(1)单向应力状态(简单应力状态)(2)二向应力状态(3)三向应力状态§7.6 位移与应变分量(略)§7.7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略)§7.8 广义胡克定律(9)§7.9 复杂应力状态的应变能密度()§7.10 强度理论概述杆件轴向拉压时的强度条件(1)强度理论:长期以来,人们根据对材料失效(破坏现象)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种种关于材料破坏规律的假说或学说。§7.11 四种常用强度理论1. 强度理论第一强度理论(2)为材料单向拉

27、伸时的许用应力。第二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变达到材料单向拉伸断裂时的最大拉应变,材料就发生断裂。(3)第三强度理论(4)第四强度理论(5)2. 脆性与塑性状态(1)脆性材料:应用第一或第二强度理论(2)塑性材料:应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3. 单向与纯剪切组合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分别应用第三强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6)§7.12 莫尔强度理论()§7.13 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设穿透平板厚度的裂纹长为a,应力强度因子,则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为断裂韧性,是材料固有的力学性能。第8 章 组合变形§8.1 组合变形与叠加原理(1)§8.2 拉压与弯曲的组合(2

28、)§8.3 偏心压缩和截面形心(略)§8.4 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对于塑性材料圆截面轴:(7)其中,为抗弯截面系数。§8.5 组合变形的普遍情况(8)第9 章 压杆稳定§9.1 概述1. 意义满足强度要求的细长杆可能发生破坏!十八世纪钢结构出现后,几座大桥失稳倒塌,近年来北京某施工队脚手架失稳倒塌。euler(1707-1783)首先从理论上解决了弹性压杆稳定问题,100多年后才找到实际应用。2. 概念(1)刚体(2)弹性体稳定、不稳定、临界平衡,按受微干扰后能否回到平衡位置来区分!3. 分析方法 (1)静力平衡分析微扰动后,系统的合力(合力矩)是否指向平衡

29、位置?由小大,系统从稳定不稳定(2)能量法微扰动后,应变能增加,是否大于外力功临界 (级数展开)本章利用静力平衡研究弹性杆的稳定问题。§9.2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压杆扰曲轴方程满足下述关系式:(1)其中,其通解为:(2)利用铰支边界条件(a),;(b),;得到,所以 ()(3)(4)§9.3 其它条件下的临界压力(5)系数称为长度因子,称为相当长度。支持方式两端铰支自由铰支两端固定铰支固定1.02.00.50.7§9.4 欧拉公式的试验范围 经验公式1. 临界应力与柔度(6)引入截面的惯性半径,其量纲【l】,细长比,(7)2.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设比例极限

30、为,则。所以,欧拉公式的适用条件为: (大柔度杆)(8)3. 临界应力的经验公式(1) 直线公式对于合金钢、铝合金、铸铁与松木等材料做成的非细长杆: ()(9)、和可以查表。大柔度杆中柔度杆小柔度杆(2) 抛物线公式对于由结构钢与低合金钢等材料作出的非细长杆: ()(10)§9.5 压杆的稳定校核1. 压杆稳定条件(11)(12)2. 折减系数法令,则稳定性条件为(13)称为折减系数(稳定系数)。§9.6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3. 压杆的合理设计(1)合理选择材料(2)合理选择截面形状考虑到失稳的方向性,理想的设计是使压杆在、两个方向上柔度相等,即(14)(3)合理安排压杆

31、约束与选择杆长第10 章 动载荷§10.1 概述解决三类问题:(1) 构件有加速度时的应力计算(2) 冲击(3) 振动§10.2 动静法的应用(1)§10.3 受迫振动的应力计算(略)§10.4 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2)§10.5 冲击韧性冲击韧性表示材料抗冲击的能力。第11 章 交变应力§11.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1. 交变应力2. 疲劳失效§11.2 循环特征、应力幅和平均应力1. 循环特征(1)2. 应力幅(2)3. 平均应力(3)§11.3 持久极限sn曲线§11.4 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1

32、. 构件外形的影响2. 构件尺寸的影响3. 构件表面质量的影响§11.5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4)§11.6 持久极限曲线§11.7 不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11.8 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的强度计算()§11.9 变幅交变应力()§11.10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1. 减缓应力集中2. 降低表面粗糙度3. 增加表面强度第12 章 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12.1 概述§12.2 外力功与应变能§12.3 单位载荷法§12.4 静不定问题分析§12.5 冲击应力第13 章

33、能量方法§13.1 概述§13.2 外力功与应变能§13.3 单位载荷法§13.4 静不定问题分析§13.5 冲击应力第14 章 超静定问题§14.1 概述§14.2 外力功与应变能§14.3 单位载荷法§14.4 静不定问题分析§14.5 冲击应力第15 章 平面曲杆§15.1 概述§15.2 外力功与应变能§15.3 单位载荷法§15.4 静不定问题分析§15.5 冲击应力第16 章 厚璧圆筒和旋转圆筒§16.1 概述§16.2 外力功与应变能§16.3 单位载荷法§16.4 静不定问题分析§16.5 冲击应力第17 章 矩阵位移法§17.1 概述§17.2 轴向拉压杆件的刚度方程§17.3 受扭杆件的刚度方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