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晓至湖上(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对比:以“有声”与“无
2、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山居即事(1)简析“遍”“稀”两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江间作四首(三)(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
3、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新晴野望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
4、,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4、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齐安郡晚秋 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分) 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 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颔联中诗
5、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雨夜人散,酒醒闻雁,却又抒发了倍感孤独寂寞的情怀。 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春日秦国怀古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
6、哀情。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望蓟门(3)在开篇两联中作者触景生情,其中哪一字起到了诗眼的作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为何产生这种感受。 “惊”。首先是因为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可见军营中号令之严肃;其次,是在严冬初晓、积雪万里的时候,作者远望到在半空中猎猎飘扬高悬的旗帜,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4)尾联中作者运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请结合诗句
7、分析其作用。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班超,可是见此边营士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为国立下奇功。(2分)末二句水到渠成地顺应“客心惊”,结束全诗。金陵1)请评析这首诗中间四句(颔联和颈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将金陵昔日的荣耀繁华与眼前的荒凉萧瑟对比着写,形成情感上的巨大反差,突出了怀古伤今的伤感沉郁情怀。(2)这首诗的诗眼是那个字?为什么? “空”字,“空”是金陵怀古的题旨和情感的泉眼,山水风景不变,但空有其好,金陵不再是历史上的金陵,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备受冷落。暗寓昔盛今衰、世事沧桑之感。鹧鸪天送叶梦锡1) 上阕中“十千”和“百万”两词有何妙处?(2分) “ 十千”“百
8、万”,语气夸张(1分),写出了词人年轻时一掷千金(或“豪放不羁”“轻财恣意”等)的性格(1分).(2)词人说“恨难忘”,他有什么难忘之恨?(4分)一恨岁月匆匆,年华老去;二恨抗金不成,报国无门(或“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等)。(每点2分)(3)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对比(2分,答“今昔对比”、“虚实对照”、“反衬”也可)。上阕描绘词人豪放不羁、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1分),与下阕年老衰颓、凄凉落寞、一事无成的词人形象(1分),形成鲜明对比。辛弃疾玉楼春(1)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
9、。(3分,修辞2分,心境1分) (2) 诗的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3分) 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 (3) 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文章 (4分)以“梨花风雨”象征了作者的命运处境;将许多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貌似超脱,实则沉痛;以景作结,耐人寻味。淇上送赵仙舟2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2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
10、”字好,还是“空” 字好?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一:“犹”字好。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2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2分)参考答案二:“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2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2分)送高郎中北使这两首诗,同为送别诗,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杜诗写的是作者送友人使北方,与北方少数民族和亲。抒发的是对友人旅途劳苦的关切之情;同时激励劝勉友人为国立功,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2分)刘诗写的是作者为
11、友人饯行,伫立目送的情景。抒发了别离时不绝如缕的愁思和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2分) 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杜诗直陈其事,直抒胸臆,活用典故,豁达乐观。(2分)刘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儿女情长,伤感含蓄。(2分)元好问老树1请简要赏析首联所营造的意境。(3分)示例一:深秋时节,几片残叶留存在老树树梢上,细小的花开在寒藤上,营造出一种萧索、悲凉的意境。示例二:深秋时节,本应是树叶飘落,鲜花凋零,而老树却犹有残叶,寒藤还开着“细花”,营造出深秋尚有一线生机的意境。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末句“不用苦思家”所抒发的感情。(3分)诗人客居异乡,流离失所
12、,面对深秋的悲凉景象和战乱不断的现状,流露出有家难回的无奈与惆怅;(1分)“不用苦思家”抒发了诗人对战乱平启,的渴望,(1分)对平安生活的深切向往。(1分)一鹭图4. 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刻画白鹭的?(6分)侧面烘托:以“芳草”、“垂杨”、“碧流”、“芳洲”等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以优美的背景烘托出白鹭美好的形象。以“斜阳”烘托出白鹭的悲戚之情。(4分)正面描写:“雪衣公子”以比喻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1分)“清意”、“无人识”、“独”、“叹”等以拟人手法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悲愁之情。(1分)5. 简析白鹭形象,并分析本诗表达的的思想感情?(5分)白鹭美好、高洁、孤独、
13、寂寞、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2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1分);表达了作者美好、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情感(或对此种人的赞颂和理解同情)(2分)。孤桐7.王安石的孤桐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5分)8.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7.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壮,越暴晒越是茁壮。8.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坚强不屈、虚心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决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柳两首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2)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
14、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阅读答案:(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4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2分。意思对即可)(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对比赏析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
15、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塞上1请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2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5分)答案:1(1)“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词更耐人寻味。2、画面感强,静中有动。“鸣骹直上”和“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形中有声,形声并茂,引发人的想像。“天
16、静无风声更干”用反衬手法凸现了响箭之声的尖锐,后两句则在描写众多胡儿一起勒马驻足、仰头观看的动作。从军行七首(其二)(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下文的“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2)从写法上看,“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参考答案:(1).不矛盾。(1分)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改弹新曲,但内容总是“旧别情”。(1分)运用对比写法,更能表现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任何新曲都无法排遣戍边将士内心的思乡之情。(2分)(如围绕琵琶的异域情调、边关的别离内涵来讲,也可适当给分)(2).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写景。以景结情(借景抒情)。(1分)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
17、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将将士们浓浓的愁绪与凄清的秋夜月光和荒凉的边塞风光融为一体。(3分)前出塞九首(其六)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
18、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
19、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
20、、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岁暮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8. 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9. 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映,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 终军传;在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对偶(仗),如: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21、。双关,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 “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西宫春怨2)试赏析“西宫夜静百花香”一句的妙处。(4分)答案:“西宫夜静百花香”一句,既点明季节,又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2分)这一句
22、,就手法而言,它运用反衬手法,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2分)(共4分)(3)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3分)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想赏春景而怕添愁怀,欲弹奏而只能抱云和的百无聊赖、无限幽怨的宫妃形象。(3分)蝶恋花 春暮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沈谦在填词杂说里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1.伤春暮、怀人。“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2.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法的金融借款合同
- 出租房租赁合同协议
- 用于经营的房屋租赁合同
- 大数据风控服务合同
- 汽车租赁书面合同书
- 联保借款标准合同
- 2025小麦购销合同样本
- 个人借款合同合同英文范本
- 提升销售技巧的培训课程
- 2024年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合同
- 2025年护士资格考试必考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250题)
- 2025年人教版PEP二年级英语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烟草业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洞察分析
-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二)
- 2024-2030年中国蚝肉市场发展前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GB 19053-2024殡仪场所致病菌安全限值
-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 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勇者斗恶龙9(DQ9)全任务攻略
-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参考教学课件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群文阅读“神话故事之人物形象”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