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2(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2(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2(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2(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2(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4 4课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甲骨文中的甲骨文中的“田田”字字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1).1).内容内容: :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2).2).原因: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2 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井田制)1)1)、概念:、概念:2)2)、性质:、性质:3)3)、实质:、实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于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4)4)、瓦解、瓦解: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土地层层分封; ;奴

2、隶和庶民集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体耕种; ;耕地十分规整,成方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块状, ,形同井字的土地制度形同井字的土地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井田制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许多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周王室衰微周王室衰微, ,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各国的税制改革各国的税制改革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探究思考探究思考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

3、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3.封建社会封建社会1)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2)鲁国初税亩鲁国初税亩:前前594年年 实际承认了土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地私有的合法性3)战国各国改革战国各国改革, 正式承认土地私有正式承认土地私有以以地主土地地主土地私私有制为主有制为主封建土地封建土地所所有制有制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含义:含义: 土地向少数人高度

4、集中的过程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方式: 抵押、买卖抵押、买卖、赏赐、强占、赏赐、强占根源: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私土地私有,准许买卖有,准许买卖结果:结果:实质: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影响:影响: 贫富分化贫富分化激化矛盾激化矛盾危害统治危害统治目的目的:实行均田制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北魏隋唐)按人丁和田亩纳税(明朝)按人丁和田亩纳税(明朝)不能真正阻止兼并不能真正阻止兼并(原因?)(原因?)、统治阶级抑制土地兼并、统治阶级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财政收

5、入巩固巩固统治统治措施:措施:1.1.时间:时间: (1 1)开始实行:)开始实行: (2 2)发展完善:)发展完善: (3 3)瓦)瓦 解:解:北魏北魏隋唐前期隋唐前期唐中后期唐中后期2.2.土地来源:土地来源: 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农民3.3.受田者的封建义务:受田者的封建义务: 北魏北魏交纳租税、服兵役和徭役交纳租税、服兵役和徭役 隋唐隋唐交纳租税、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纳绢代役交纳租税、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纳绢代役4.4.性质:性质: 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的土地国有制5.5.作用:作用: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

6、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均田制均田制6.6.瓦解原因:瓦解原因: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明朝的明朝的“鱼鳞图册鱼鳞图册”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如何认中国古代有哪些

7、主要的土地制度?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主要土地制度:主要土地制度:(1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有制)(公有制)(2 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实质上属于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实质上属于国王私有,这样的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国王私有,这样的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国有制)(国有制)(3 3)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有土地国有制、,主要形式有土地国有制、地主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而地主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而封建土地国有制度封建土地国有制度中的中的典型土地制度是典型土地

8、制度是屯田制和均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认识:认识:(1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反作用(3 3)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转型)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转型(一一)从重商到抑商从重商到抑商商周:商周:鼓励商业鼓励商业战国:战国:抑商政策出台抑商政策出台(二)(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发展演变: 主张重视农业主张重视

9、农业、以农为本、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治国理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治国理财思想财思想, ,是由战国商鞅首倡,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沿是由战国商鞅首倡,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用的经济思想和政策。1 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2 2、重农抑商政策实施原因重农抑商政策实施原因: : 1). 1).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 ,能提供生存的基本保障能提供生存的基本保障, ,稳定的赋税收入稳定的赋税收入, ,保证政府财政来源保证政府财政来源 2). 2).重农可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重农可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便于加强控制便于加强控制, ,有利有利社会稳定社会

10、稳定 3). 3).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 ,危害封建统治危害封建统治 4). “ 4).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经济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础(小农经济)(小农经济);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3 3、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 (实施实施):): 1). 1).战国战国时期开始实行时期开始实行, ,特别是商鞅首倡特别是商鞅首倡“重本轻末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以后历朝统治者沿袭。的治国理财思想,以后历朝统

11、治者沿袭。 2). 2).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包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3). 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继续实行,继续实行专卖制度专卖制度。 4). 4).各朝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各朝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贱商令贱商令) )。 5). 5).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4 4、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2). 2).

12、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弊大于利。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弊大于利。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1). 1).在封建社会初期(明清以前):利大于弊。对农在封建社会初期(明清以前):利大于弊。对农业业、对、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积极作用, , 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从根本

13、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知识巩固知识巩固 1 1、管子管子治国治国说: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 2 2、商君书商君书垦令垦令 “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

14、则不易使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也;信,可以守战也。 ” ” “ “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名出于战,则民致死。 ” ” “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而尊。 ”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1 1、洪武十四年、洪武十四年(1381)(1381)还规定:还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绸农民之家止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2 2、政府制定贬黜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的政策法令

15、,、政府制定贬黜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的政策法令,包括不准商人人仕、限制商人的生活水平,把商包括不准商人人仕、限制商人的生活水平,把商业看成业看成“奸伪之业奸伪之业”,把商人看成末等之民。,把商人看成末等之民。 专卖制度专卖制度 古称禁榷制度。禁,乃禁止之意;榷,为独古称禁榷制度。禁,乃禁止之意;榷,为独木桥。汉唐之人在注说西汉榷酒之事时作了很好木桥。汉唐之人在注说西汉榷酒之事时作了很好的解释:的解释:“如淳曰:如淳曰:榷音较。榷音较。应劭曰:应劭曰:县县官自酤榷卖酒,小民不复得酤也。官自酤榷卖酒,小民不复得酤也。韦昭曰:韦昭曰:以木渡水曰榷。谓禁民酤酿,独官开置,如道以木渡水曰榷。谓禁民酤酿,独

16、官开置,如道路设木为榷,独取利也。路设木为榷,独取利也。师古曰:师古曰:榷者,步榷者,步渡桥。渡桥。尔雅尔雅谓之石杠,今之略徇是也。禁闭谓之石杠,今之略徇是也。禁闭其事,总利人官,而下无由以得,有若渡水之榷,其事,总利人官,而下无由以得,有若渡水之榷,因立名焉因立名焉。” ” 禁榷,就是禁止私人经营,由官禁榷,就是禁止私人经营,由官府垄断,利出一孔,犹如过独木桥,舍此而别无府垄断,利出一孔,犹如过独木桥,舍此而别无它途。它途。 在唐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卖制在唐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卖制度得到恢复和实施。唐肃宗乾元元年度得到恢复和实施。唐肃宗乾元元年( (公元公元758758年

17、年) ),第五琦恢复盐的专卖。到文宗太和九年,茶叶由第五琦恢复盐的专卖。到文宗太和九年,茶叶由税茶改为榷茶,唐王朝又对茶叶实行专卖。宋代,税茶改为榷茶,唐王朝又对茶叶实行专卖。宋代,宋王朝一立国,就禁榷茶、盐。同时,专卖制度宋王朝一立国,就禁榷茶、盐。同时,专卖制度的专卖范围不断扩大。中唐以前,国家专卖的商的专卖范围不断扩大。中唐以前,国家专卖的商品,始终局限于盐、铁、酒三种;中唐以后,除品,始终局限于盐、铁、酒三种;中唐以后,除这三种之外,纳入专卖的还有茶叶、矾、醋,以这三种之外,纳入专卖的还有茶叶、矾、醋,以及从海外贸易中得到的海外贸易品如香药、犀象及从海外贸易中得到的海外贸易品如香药、犀

18、象等。等。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对维护历朝历代统治对维护历朝历代统治是是“利大于弊利大于弊” 还是还是“弊大于利弊大于利”?(一一)海禁政策海禁政策1.1.含义:含义: 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自出海贸易,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自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在在官方官方主持下进行的经济政策。主持下进行的经济政策。2.2.实施:实施:明初:明初:“海禁海禁”(民间)(民间)明中后期:开放明中后期:开放“海禁海禁”,允许民间贸,允许民间贸易易清初:清初:“海禁海禁”(禁止官民)(禁止官民)(二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3.3.实质:实质:海禁政策实质上是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实质上是闭关锁国政

19、策1.1.含义:含义: 清代严格限制清代严格限制官民官民对外交往对外交往,对外贸易只准在对外贸易只准在“公行公行”中进行的经济政策。中进行的经济政策。严格限制严格限制绝对禁止绝对禁止2.2.原因:原因:直接: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直接: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客观: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清朝时期的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广州商馆区 清朝时清朝时期期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是唯一准许与与外商打交道外商打交道的的商行。商行。 1793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

20、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式朝见

21、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要他离京回国。 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3.3.影响:影响:从短期看:实现了自我保护,具有民族自卫性质从短期看:实现了自我保护,具有民族自卫性质从长期看:从长期看: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心理,自诩天朝上国,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心理,自诩天朝上国,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守愚昧;守愚昧;4. “4. “海禁海禁”与与“闭关

22、锁国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政策的比较 :1 1)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2 2)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演变土地制度演变“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海禁海禁”和和“闭关锁闭关锁国国”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目的目的 表现表现评价评价原因原因 概况概况 影响影响材料一:材料一: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十顷,或数百顷。

23、摘自李文摘自李文治编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材料二材料二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若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24、。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匠。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大清会典事例 (1)材料)材料1揭示哪些历史现象?揭示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响?(2)根据材料)根据材料2,雍正帝怎样,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根据是什么?看待农工商关系?根据是什么? 现象:明清时期,许多地主和现象:明清时期,许多地主和商人发家以后,用赚来的钱大量买商人发家以后,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建豪华的家宅,大量商业田置地,建豪华的家宅,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影响:资本投向土地。影响:1 1)一定程度)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上加剧了土地兼并;2 2)影响了农产)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3 3)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了扩大再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