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 面 积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学习内容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解决问题。教材编排上注重了对面积的真正理解,注重了体会测量的意义,注重了经历探究过程,注重了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二、学情分析:在一维空间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周长的概念;在二维空间方面,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面有一定的认识,对面积差异大小有初步的直观感知经验。三、教学目标:1
2、、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
3、面积公式。五、教学难点: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六、教学建议:1、面积概念的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中。2、把握度量的本质结构,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3、充分利用实际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4、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七、课时分配:8课时。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总第 31 课时)教学内容: P61-62例1、例2,P64第1、2题。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
4、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认识面积的含义。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物体的面积。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形状不同长方形纸、规格相同的圆、三角形、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国旗的面,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2、出示长方体盒子和数学课本,观察其6个面,并有序标注:上下前后左右。你能与同桌比较各面的大小吗?点名演示重叠比较的方法。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
5、,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认识面积的含义。(1)观察黑板面和课桌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2)指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表面的面积,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什么?(3)你能像这样说说我们身边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4)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板书)(5)深入理解面积的含义:两指捏住长方体盒子,观察并说说这个长方体哪些面有面积?理解一:不只是向上的面才有面积,侧面和底面也有面积。出示圆柱体,点名说说它有几个面?那些面有面积?(底面、侧面)课件出示一个橘子,说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橘子皮展开图)理解二:平面有面
6、积,曲面也有面积。课件出示两个形状不同长方形,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理解三: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将课本按不同方向摆放,说说封面的面积有变化吗?理解四:物体某个面的形状不变,面积大小也不会改变。2、教学例2,认识统一测量面积的单位的必要性。(1)拿出两长方形纸,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能直接看出吗?用重叠的方法比比看,能比出吗?(3)激发度量意识:你能想出其他方法来比较吗?(若想不出请看小精灵提示)(4)学生自主探究,在操作中体验度量的方法。(铺满)(5)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点名说说自己是怎样量的。课件同步展示。用哪种图形作面积单
7、位最合适?为什么?(能铺满、不受位置方向限制)定义:国际上统一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三、巩固练习。1、P62做一做:指出数方格与贴正方形类似且更方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P64第1、2题: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四、课堂总结: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较面积大小:直观看出、重叠比较、用图形作面积单位 用圆形拼有缺漏 用三角形拼有缺漏、要颠倒 用小正方形拼没缺漏、最方便教学反思( ):第2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二)(总第 32 课时)教学内容:P62例3,P64第38题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
8、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2、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常见物体的面积。教学重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教学难点: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常见物体的面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点名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2、你知道面积单位有哪些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二、探究新知。1、自学例3,思考以下问题:(1)常用面积单位有哪些?(2)你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些面积单位?2、教学例3,认识面积单位。(1)认识1平方厘米。说说什么是1平方厘米?学生用直尺画出1平方厘
9、米。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的记住它的大小?如:手指甲的面积。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2)认识1平方分米。说说什么是1平方分米?学生用直尺画出1平方分米。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的记住它的大小?如:双手拇指食指围起来。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3)认识1平方米说说什么是1平方米?师在黑板上画出1平方米。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的记住它的大小?如:四个小朋友战成正方形手牵手围起来。请几个同学来试一试。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米?三、巩固练习。 1、P63做一做第2题:(1)看着自己画的1平方厘米,估计这个长方形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2
10、)“用1平方厘米量”,用原来画的正方形来量和在图上直接画1平方厘米方格,哪个方法方便?2、P63做一做第3题:师在教师四周画几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学生试站。3、P64第3题:数小方格的数量来求每个图形的面积,再比较大小。4、P64第4题:说说用什么面积单位表示合适?为什么?5、P65第5题:点名说,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明。6、P65第6题:(1)读题后观察四幅图,说说哪是它们的面积,哪是它们的周长。(2)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7、P65第7题:(1)先设计好准备画周长多少的图形,例如16厘米可正可方。(2)板书周长公式(长宽)×216厘米,引导后进生调整长宽数据组合: 1和7,2
11、和6,3和5,4和4。(3)学生独立根据16厘米的周长画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4)数一数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周长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最大)8、P65第8题:点名说方法(可以把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cm2) 手指甲盖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dm2) 双手拇指、食指围起来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四个小朋友围起来 对比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教学反思( ):第3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总第 33 课时
12、)教学内容:P66例4,P67做一做,P68第1、2题。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得从度量到计算的研究方法。2、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3、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纸片。教学过程:一、回顾经验,导入新课。1、常见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是怎样定义的?2、下列图形的面积你是怎样获得的?(1)用正方形作单位测量。(粘贴对齐不够简便)(2)有方格就数方格,没方格可以自己画。(横竖画端
13、正)二、探究新知:教学例4,推导公式。1、提出问题,度量面积。(1)出示探究任务(1),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2)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分别试一试。方法一: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度量。方法二:画边长1厘米的方格。(3)点名反馈,预设可能: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铺满,共用了15个,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按边长1厘米画方格,共画了15个,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4)观察铺满图,引发思考:长方形的长3厘米和宽5厘米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若有答出,导向操作验证)2、实践操作,感悟关系,探索长方形计算公式。(1)出示探究任务(2):画图形,画方格,算面
14、积,填表。(2)学生同桌协作完成:一人摆图形,一人填表。(3)反馈:长/厘米12223宽/厘米43464面积/平方厘米4681212 (4)观察表格和拼成的图形,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5)齐读公式。3、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及到正方形面积公式。(1)出示探究任务(3),你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吗?(2)集体订正。(3)思维导向:第二个图形的长和宽相同,实际是什么图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统称为什么?那么正方形面积公式应该是怎样的?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巩固练习:1、完成P67上面的做一做。(1)理解题目要求:求
15、长方形面积,再求剪下最大正方形的面积(实际是画出)(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画图、再计算。集体订正,注意带单位的不同。2、P68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P68第2题:点名说“半场”的意思,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要记住什么?同桌互相检查。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30×21=630(平方厘米)或:30×21=630(2)教学反思( ):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总第 34 课时)教学内容:P67例5,P68-69第35题。
16、教学目标:1、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2、能结合面积公式估计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重点:会正确并灵活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会估算给定长方形的面积,并灵活地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长方形的面积和这个长方形的什么有关?正方形呢?2、在草稿本上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同位互换检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学习估计长方形的面积。(1)提出问题: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厘米。(2)启发思考:你打算怎样获得长和宽的数据?(直尺测量,用
17、大约数)怎样计算“面积大约是多少”?(3)学生测量并计算数学书的面积。(4)反馈测量数据与面积的计算。(5)启发思考:有了测量结果,为为何问题还是 “面积大约”?(大约条件导致大约结果)26×18还用估算成26×20吗?(不用,因26和18就是大约数了)(6)完善解答过程。2、实践活动一:用熟悉的事物长度或面积估算制定物体的面积。(1)创设情境:给大家出个难题,现在假设没有尺给你测量,你怎么估计课桌面的面积?(提示:和刚才一样还是要借助我们熟悉的东西)(2)学生说想法:用“一柞zha”量,用数学书量。(3)学生进行操作,汇报结果,修正误差。3、实践活动二:用步长估算教室的面
18、积。(1)点名说说如何操作?(直尺测步长,步长测教室的长和宽,按公式计算)(2)学生进行操作,汇报结果,修正误差。三、巩固练习。1、P68第3题。(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玻璃的面积和桌面的大小是什么关系。(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提示注意所带的单位。2、P68第4题。(1)读题明确要求,问:怎样估计黑板的面积?(估长宽多少米)(2)实测黑板的长和宽,再计算面积。3、P68第5题。(1)无手帕用纸代替,问:怎样估计它的面积?(估边长多少厘米)(2)实测它的长和宽,再计算面积。四、课堂总结: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
19、长×边长26×18=468(平方厘米)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教学反思( ):第5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课(总第 35 课时)教学内容:P69第6、7、8、9、10题。教学目标:1、能用长方形的面积来求它的长或宽。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正确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写出来。2、说说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二、基础练习。1、P69第6题。(1)问
20、:怎样估计它的面积?(估长宽各是多少厘米)(2)实测它的长和宽,再计算面积,点名反馈,集体订正。2、P69第7题。(1)理解“占地面积”:花坛底座占用地面是长方形,其实就是长方形面积。 理解“围栏长度”:其实就是长方形周长。(2)学生独立计算,点名反馈,集体订正,提示注意所带单位的不同。三、指导练习。1、P69第8题。(1)理解要画辅助线:这是示意图,不是实物,你怎样模拟要剪下的过程。(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直接告知的数据吗?需要怎么一步步计算?(3)引导后进生一步步推导数据,完成计算。2、P69第9题。(1)读题,理解题型:从正方形的周长推算正方形的面积。(2)启发思考:已知正方形的周长
21、,可以算出什么?算出边长后能计算面积吗?(3)独立完成,点名反馈,集体订正。(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能推算出面积吗?还必须告知什么?(5)试一试:一个长方形的菜地宽8米,用160米铁丝网围了一圈,求这块菜地的面积。3、P69第10题。(1)读题,理解题意:白色为剪去的,有3种剪法,图上标注了边长、长、宽等数据,求什么?(2)怎样求剩下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白色长方形面积)发现什么?(剪法虽不同,但剪去的形状大小相同,故剩下面积也相同)(3)剩下部分(灰色)是异形图,以前外面是怎样做的?(绕周长描画一圈,先求每个线段长度,再连加成周长。)(4)学生独立计算,点名反馈,集体订正,提示注意所带单
22、位的不同。(5)结合示意图,对比现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发现变化点(多出哪些线段)。四、拓展延伸: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周长是36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一个长方形的出示12厘米,面积是48平方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9平方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五、课堂总结:见识了哪些题型?知道了什么?六、课堂作业:七、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学反思( ):第6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
23、率(总第 36 课时)教学内容:P70-71例6、例7、做一做,P73第13题。教学目标: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2、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教学难点: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2、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面积单位进率又是多少呢?(板书)3、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6,探究面积单位进率:(1)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学生求出它的面积:1×11
24、(平方分米)(2)边长1分米是多少厘米?(3)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注意单位。10×10=100(平方厘米)(4)还是这个图,面积没有变,按1分米和10厘米算,你能发现什么吗?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5)课件直观验证:显示按1厘米分割的小正方形。2、推算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1)课件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根据1米10分米,求出它的面积。1×11(平方米) 10×10100(平方分米)(2)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对比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面积单位
25、间的进率就是10×10。4、完成做一做第1题,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1)学生表述换算思路。(2)比较几道题的不同,并小结规律:把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以进率100,类似添加2个0;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100,类似去掉2个0。5、教学例7,学习面积换算的实际应用。(1)出示例7图文,了解数学信息,理解“合”的意思。(2)怎样计算?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单位?怎样换算成平方分米呢?6、即时应用: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点名汇报,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P73第1题:学生独立解决,点名汇报,集体订正。2、P73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决,点名汇报,集体订正。四、课外延伸:观察
26、家里的一些物体表面,完成P73第3题。五、课堂总结:六、课堂作业:七、板书设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长度单位: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教学反思( ):第7课时 解决问题(总第 37 课时)教学内容:P72例8、做一做,P73第4、5、6、7题。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2、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面积的问题。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有关面积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正确描述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1、面积单位换算,说说换算的思考过程。60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
27、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2、计算面积。3分米3米3分米6米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8。(1)课件出示例8情景图,阅读与理解,了解数学信息: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还要注意什么?(换单位)借助课件直观图理解条件和问题。(2)分析与解答:学生预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交流,完善思路过程与解答。方法一: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和每块地砖面积,再用客厅地面的面积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客厅地面的面积:6×3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每块地砖的面积:3×39(平方分米) 需要的地砖数量:18
28、00÷9200(块)方法二: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单位换算: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长可以铺多少块:60÷320(块) 宽可以铺多少块:30÷310(块)需要的地砖数量:20×10=200(块)小结方法:地面面积除以小砖面积,边除以边求块数。(3)回顾与反思。验证一下,每块9平方分米,200块是不是18平方米?9×200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2、即时应用:P72“做一做”。(1)已知地砖面积用哪种方法合适?点名汇报。(2)小结:好像用“地面面积除以小砖面积”的方法解决问题很
29、方便,但是小砖面积是两位数时就不会除了。请看这题三、巩固练习。1、P73第4题。(1)独立尝试用“地面面积除以小砖面积”解决,等待同学发现不会除的问题。(2)启发转变思路,用“边除以边求块数”的方法解答。点名汇报,集体订正。2、P74第5题:学生独立解决,点名汇报,集体订正。3、P74第6题。(1)明确题目有几个问题,分析每个问题的实质。(2)学生独立解决,点名汇报,集体订正。4、P74第7题。(1)以教室实际状况为例理解:要刷的墙壁面积总面积黑板面积。(2)学生独立解决,点名汇报,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六、板书设计:解决
30、问题第8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总第 38 课时)教学内容:P74-75第8、9、10、11题。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面积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用画图思考的方法理解长方形同面积而不同周长问题的规律。教学重点:正确运用面积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同面积而不同周长问题的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面积的实际应用。1、P74第7题。(1)以教室实际状况为例理解:要刷的墙壁面积总面积黑板面积。(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点名汇报,集体订正。2、P74第8题。(1)画图帮助理解:洒水的面积洒水的长度×宽度。而,洒水的长度实质是洒水车前进的路程,即路程速
31、度×时间。(2)引导列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综合算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点名汇报,集体订正。二、几何直观题。1、P74第9题。(1)先独立判断,再同桌交流,认为自己的对请说明理由。(2)点名汇报,集体订正,适当画图帮助理解。2、P75第10题。(1)分析数据和要求:长是宽的2倍,画简图定4和2厘米。(2)逐题画图,引导标注需要的数据,独立列式计算: 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边的数据?分别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 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边的数据?分别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3)分别计算面积,发现什么?(图形面积大小不变)(4)小结:两个图形拼成新图形,周长比原周长和
32、少,面积与原面积和相等。3、P75第11题。(1)理解题意:面积16平方厘米其实就是16格,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分别求出它们周长,填入表中,并发现规律。(2)启发思考:16格可以画出几种长方形(1×16,2×8,4×4)。(3)标注需要的数据并列式计算。(优、中、后进生各1例)(4)理解表头(项目、单位),独立填表。(5)点名说自己的发现,并小结:面积相等的图形,正方形周长最小。(以后学了圆形后,就是圆形的周长最小。)三、单元回顾。1、本单元结束了,你学了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本单元知识点。(1)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
33、它们的面积。(2)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3)周长和面积之间的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4)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5)面积的应用:占地面积、铺砖、刷漆、洒水第五单元测试质量分析第六单元 年、月、日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两方面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介绍“年月日”的知识。教材选取与学
34、生生活密切关联的素材,首先以有意义的日子引入,初步认识年月日;然后利用制作月历、年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的含义以及其间的相互联系。本单元联系生活实际引入24时计时法,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编排了一些说明时间和时刻不同意义的内容。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季交替已经比较熟悉,相关年月日的知识已经频繁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学生已经会用12时计时法表示1天中的某个时刻,并能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
35、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及其相关知识。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四、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知道平年、闰年。五、教学难点:大月、小月、二月和平年、闰年及其相关知识。六、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2、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轴的作用。 4、注意课内课外结合。七、课时分配:6课时(年月日2、24时计时法1、经过时
36、间2、整理和复习1)第1课时 年、月、日(总第 39 课时)教学内容:P76-79例1、例2、做一做,P80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年历卡的探索和交流,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及其相关知识。2、归纳梳理时间单位知识体系。3、运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和平年、闰年知识。教学难点:通过年历卡的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取相关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011年和2012年年历,连续12年2月月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了解认知。1、我们已经学过哪
37、些时间单位?2、年、月、日也是常见的时间单位。3、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谁还有什么补充的?二、探究新知。1、年、月、日之间的的关系。(1)出示2011年和2012年年历,自主探究相关问题:观察2011年和2012年年历,记录每个月的天数。一年有( )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 。有30天的月份是: 。2011年的2月有( )天,2012年的2月有( )天。列式计算:2011年有多少天?2012年有多少天?(2)小组交流。(3)汇报反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介绍并小结: 一年有12个月。其中: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 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有30天,是小月。特别:201
38、1年的2月是28天,2012年的2月是29天。(4)怎样记住大月小月以及对应的天数。握拳法:不论左右,握拳,指根关节处,凸起的是大月,凹下的是小月。口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落(音là,意掉)(5)拓展延伸:标注一年中的特别的日子:重大节日、父母和自己的生日。24节气对应于哪些日子?2、平年、闰年。(1)2011年有多少天?2012年呢?31×730×428365(天) 31×730×429366(天)(2)对比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2月月历,介绍: 平年: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2月有2
39、9天的年份是闰年。闰年全年366天。(3)出示1997至2008年2月月历,观察各年2月的天数。(4)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5)汇报反馈,并小结:每4年出现一个闰年。年份是4的倍数(整除4)的一般是闰年;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知道某年是闰年,上、下一个闰年减、加4。(6)拓展延伸:简介闰年的来历。三、巩固练习。1、P78做一做:告知每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自己生日所在月份的月历。2、P80第1题:独立完成,点名汇报,集体订正。3、P80第3题: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独立完成,点名汇报,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特别指出:年月日之间
40、没有时分秒那样完全固定的进率。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 年、月、日一年有12个月。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小月: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二月:28天 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第2课时 年、月、日的练习课(总第 40 课时)教学内容:P80第2、4-7题。教学目标:1、通过题型练习巩固时间单位年月日、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的知识。2、归纳梳理时间单位知识体系。3、运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巩固时间单位年月日、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的知识。教学难点: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
41、课件,2015年年历。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P80第2题。(1)独立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判断。(2)汇报反馈,相机介绍:年月日的简写:2015.02.05(0起占位作用,类似于时分秒的写法)涉及时间的计算,如同经过时间的计算:起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3)小结:保质期、保修期、年检都是年月日知识的实际应用。2、P81第5题。(1)学生读题后追问:为什么12年里只出现3次生日?(2)同桌交流后点名汇报,集体订正,完善解答。二、指导练习。1、P81第4题。(1)读题,分析:1问直接回答,2问需列式计算,3问直接回答。(2)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3)点名汇报,集体订正,完善解答。2、P
42、81第6题。(1)独立读题,指出:这需要2015年7、8月的月历。(课件出示)(2)引导完成暑假计划:点名说,独立完成,组内交流,集体交流,个人完善。(3)怎样可以知道小勇能游几次? 直接从日历中看出:2015年七月有5个星期四,八月有4个,共9次。 通过计算:(3131)÷78(个)6(天)(4)为什么计算的结果有差异?分析:用62天除以7,算的是62天里有多少个星期,还余多少天。如果用图表示,类似于平均分。(画简图帮助理解)。而本题是求2015年七、八月份有几个星期四,即7月1日不是排在第一格。实际上,每年每月的1日排在星期几都不同。需要知道7月1日排在星期几,再自己画个简易月历
43、推导。(出示空白月历推导)。难道计算不能解决吗?如果告知2015年7月2日是星期四,可以算出7、8月有几个星期四,但条理要清晰:推理:2015年7月2日本身是1个星期四。计算:7月有31天,那么从2日到31日还有多少天?31229天。计算:这29天是几个星期?29÷74(个)1(天),即这4个星期里还有4个星期四。推理:加上7月2日这个星期四,合起来是5个星期四。(5)延伸:2015年7月1日是星期三,2016年7月1日是星期几?观察规律: 7月8、15、22、29日是都是星期三,且(日子1)÷7无余。推理与计算:先判断从2015年7月1日到2016年7月1日是多少天:20
44、16年除以4无余数,是闰年,所以之间的天数是366天。再计算366天里面有多少个星期:366÷752(个)2(天)最后判断:2015年7月1日加52个星期的日子还是星期三,星期三再加2天就是星期五。回顾思路过程。3、P81第7题。(1)理解题意,点名照样子说一说。(2)小组内说一说。(3)点名汇报,集体订正。三、课堂总结:四、课堂作业: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总第 41 课时)教学内容:P82-83,P85第1、2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利用“时间轴”使学生理解12时和24时计时法间的关
45、系,并能熟练地转换。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主题图,了解小朋友的一天24小时不同时刻所做的事情。(1)引导看一图,定义“时刻”与“时间”的含义:时刻:表示某个时间点,单位为时、分、秒。例如:晚上12时是时刻。时间:是两个日期或时刻之间的间隔,单位为小时、分钟、秒钟。例如:一节课40分钟、中午我们午睡1小时30分钟是时间。(2)先独立看图,再同桌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在干什么事?(3)点名汇报,集体交流。2、感悟需要:(1)10时,小朋友在干什么?(2)有什么办
46、法不混淆这两个时刻?(加“上午、晚上”等限制词)(3)指出:这是12时计时法,每次都要加限制词,不但有点麻烦,而且万一忘记加限制词就出现表达不清楚的错误。数学上有没有其他表示方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新的计时法。二、探究新知。1、认识24时计时法。(1)观察钟表,思考:从晚上0时到中午12时,经过几小时?从中午12时到晚上0时,又经过几小时?一天是多少小时?一天里时针转了几圈?(2)认识“时间轴”,定义24时计时法。课件演示这24小时,并用不同颜色标注两个12小时:时针从晚上0时到中午12时,走了12小时,用红色圈和字表示;时针从中午12时到晚上0时,又走了12小时,用蓝色圈和字表示。如果把时
47、针一天走过的时间展开,就是这样。(课件出示时间轴)一天24小时,时针走的两圈就拉成直线,成为一个“时间轴”。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能不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呢?在时间轴标注0时到24时。定义: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在钟面上标注13时到24时。2、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1)出示12时计时法全部限制词,对比认识12时和24时计时法的不同。(2)思考:红色部分的数字,上面和下面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蓝色部分的数字,上面和下面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结:从晚上0时到中午12时是一样的,从中午12时到晚上0时不同,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4)即时练习:P83做一
48、做。3、理解一天24小时的周期变化。(1)课件延长时间轴,标注昨天和明天的时刻。(2)启发思考:半夜12时就是24时,也叫0时。难道一天里会有两个24时或0时?怎样理解呢?(3)直观引导理解:昨天最后两小时是哪两小时?(23、24),这说明24时表示昨天的结束。今天1时前面应该是几时?(0时),这说明0时表示今天的开始。然后今天的时间又到24时,表示今天的结束;把这个时刻说成0时,表示明天的开始。即:某天的24时就是下一天的0时。如此一来,一天24小时不断出现周期性变化。三、巩固练习:P85第1、2题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些什么?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49、( ):第4课时 计算经过时间(总第 42 课时)教学内容:P84例3,P85-87第3-5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思考并解答:小明上午8:00开始上课,中午12:00放学回家,小明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几小时?(横式、竖式、口答)2、小结并揭题: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这节课继续学计算经过时间。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主题图,创设情境,学生初看图文。2、仔
50、细阅读理解,了解数学信息。3、引导分析解答:(1)用钟面和时间轴引导分析:思维导向:涉及到时间的问题都可以在钟面上直接找到答案,本题无钟面,自己可不可以简画钟面?(引导简画9:00和下午6:00)钟面上比划:从9:00到中午12:00经过几小时?从中午12:00到下午6:00又经过几小时?合起来经过多少小时?思维导向:我们学习了时间轴,能不能用时间轴来找到答案呢?学生画时间轴,标注起点9时,再分别标注10时至下午6时,直接数出。(2)用计算的方法解答:思维导向:能不能像以前算经过时间那样列式计算呢?试一试?学生汇报后,集体分析:9时6时3小时,符合“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吗?6时9时,能计
51、算吗?说明这两种计算都不对。想一想:下午6:00其实就是24时计时法的什么时刻?用18时减看看?学生汇报后小结原理和方法:原理:计算经过时间的公式还是“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但是12时计时法的下午时刻减上午时刻可能不够减,而改成24时计时法就可以减了。方法:先把已知的时刻改写成24时计时法的时刻,再运用公式列式计算。(3)完善解答过程。4、回顾反思。(1)解答过程和形式:改成24时计时法,带单位列式计算,得数是小时。(2)怎样知道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检查:被减数是不是到达时刻,减数是不是出发时刻?还可以再用时间轴的方法分析,两种方法互相验证。)5、小结:“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在本
52、题里变化为“经过时间到达时刻出发时刻”。三、补充延伸:怎样计算跨日、跨月的经过时间和起止日中间的天数?例1:小明昨天晚上9时睡觉,今天早晨6时起床,小明睡了多少小时?例2:2015年2月22日出差,2月25日结束,共出差多少天?例3:2015年2月22日是星期日,2015年6月25日是星期几?解答方法:分段合计法,包含起点那天的要加1。例1:昨晚9时到12时是129小时,今晨是6小时,合计1296天。例2:错解25223天,实际推算是4天,正确列式为252214天。例3:15年是平年,二月有28天,二月2822天,加三月31天加6月25天,合计2831303125天。(关键要明白算中间的时间是
53、直接减的)四、巩固练习。1、P84做一做:学生读题看图,汇报信息;独立解答;点名汇报,集体订正。2、P85第3题:(1)了解信息后分析:已知第一次取信时刻,直接标注,这是开始时刻;以后隔4小时取一次是经过时间,求第二三次取信时刻是结束时刻。怎样运用公式?(2)独立解答,点名汇报,集体订正。3、P85第4题:第(1)题是把24时计时法时刻改成12时计时法时刻;第(2)题要根据营业时间分段计算;引导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如:午后停止营业多少小时?4、P85第5题:先点名说计算顺序,再独立脱式计算,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些什么?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 计算经过时间当天当月内: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跨天跨月的:分段合计。包含起点的:减完加1。第5课时 计算经过时间练习(总第 43 课时)教学内容: P86-87第6-10题。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感恩教育教案范文
- 课时1 七年级 Unit 1 2025年中考英语(仁爱版)一轮复习基础练(含答案)
- 课堂表扬的艺术教师经验分享
- 2024至2030年中国地轨行走式收放线装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叠氮化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医疗垃圾焚烧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六开双色双面印刷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重庆市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含答案
- 2024年中国立式管道式离心泵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油炸牛排模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绿电制氢行业投资分析、市场运行态势、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DL-T5710-2014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检验规范
- 2024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告知书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 天津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
- 统计与数据分析基础-形成性考核二(项目3-项目5阶段性测试权重25%)-国开-参考资料
- 外汇风险管理培训课件讲义
- 气管肿瘤的护理查房
-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及解除专家共识》解读
- 友善教育主题班会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酒店建筑设计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