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_第1页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_第2页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_第3页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_第4页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学会正确清洗不同类型的玻璃器材、正确 使用规则 学会根据不同的取量要求,正确选择、使 用不同规格的玻璃量器和微量加液器 生物检验实验大多属于定 量分析,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操作,取量精准这节课我们学习常见玻璃仪器的规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基本清洁。一、常用玻璃量器的规格及使用一、常用玻璃量器的规格及使用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分两大类:(ml 20)1、作为容器用的玻璃器皿 如 试管、烧杯、广口瓶、细口瓶、试剂瓶等等2、计量液体体积的玻璃器皿 如 量筒、量杯、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实验室的检定条件 温度205 湿度6020 年 月 日 项目项目1234567891

2、0上午温度湿度下午温度湿度记录人 刻度吸管刻度吸管 滴定管滴定管 刻度吸管 滴定管定义定义用于定量移取溶液的玻璃器皿用来准确放出不确定量液体的容量仪器分类分类量入式In 量出式Ex完全流出式TC 不完全流出式TD酸性滴定管碱性滴定管规格规格0.1ml 0.2ml 0.5ml 1ml 5ml 10ml .50ml5ml 10ml 20ml.50ml使用前使用前的准备的准备1.观察有无破损 污渍2.观察规格是否相近所吸 取溶液的体积3.观察是否有“TC字样1.观察有无破损 污渍2.观察规格是否相近所吸 取溶液的体积3.观察是否漏液 刻度吸管刻度吸管 滴定管滴定管握法握法拇指和中指夹住吸管 食指游离

3、拇指和中指夹住吸管 食指游离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垂直入流 (深度1cm)2.用吸耳球吸取 取液高度高 于所要高度2-3cm3.用食指迅速按紧吸管 放出 多余的液体 至凹液面与刻 度线相切停止4.量入式吸管移至容器内 自 然流出液体即可(注意TC) 量出式吸管需要计算流出液 体的体积1.垂直入流 (深度1cm)2.用吸耳球吸取 取液高度高 于“0”刻度线2-3cm3.用食指迅速按紧吸管 放出 多余的液体 至凹液面与“0” 刻度线相切停止4.慢慢完成滴定后 计算所滴定出来的液体的体积 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规格的吸管 减少误差 2. 平视读数 3. 酸碱滴定管不能混用不正确的读数所带来的误差 量

4、筒 量杯 容量瓶 量筒量筒 量杯量杯 容量瓶容量瓶定义定义常用于量取体积要求不太精准的液体用于制备一定体积标准溶液和定量实验用分类分类有嘴和无嘴有塞的无色透明和棕色容量瓶规格规格5ml 10ml 20ml.2000ml5ml 10ml 20ml.2000ml使用前使用前的准备的准备1.观察有无破损 污渍2.观察规格是否相近所吸 取溶液的体积1.观察有无破损 污渍2.观察规格是否相近所吸 取溶液的体积3.检查瓶塞处有无漏液 量筒量筒 量杯量杯 容量瓶容量瓶使使用用方方法法1.1.左手拿量杯(筒)左手拿量杯(筒) 右手拿右手拿 试剂瓶标签对准手试剂瓶标签对准手心心2.2.瓶口紧挨着筒口瓶口紧挨着筒

5、口 液体缓缓液体缓缓 流下流下3.3.待注入量与所需量待注入量与所需量稍差稍差1cm1cm 左右停止左右停止 改用滴改用滴定管定管 使使 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停止切停止1.1.把准确称量好的固(把准确称量好的固(液)液) 体放体放 入烧瓶中加入少量溶入烧瓶中加入少量溶剂溶解剂溶解2.2.将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将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量瓶内到量瓶内 为确保溶质的量为确保溶质的量 需用需用溶剂洗涤溶剂洗涤 烧杯烧杯 然后将洗涤液全然后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部转移到 容量瓶容量瓶3.3.向容量瓶注入溶剂向容量瓶注入溶剂 待待注入注入 量与量与 所需量稍差所需量稍差1cm1cm左右停左右停止止 等待

6、等待 30s1min 30s1min 待瓶壁液体待瓶壁液体流下流下 改用改用 滴定管小心滴加滴定管小心滴加 使凹使凹液面与刻液面与刻 度线相切停止度线相切停止4.4.盖紧瓶塞反复倒转盖紧瓶塞反复倒转 使使之充分混之充分混 匀即可匀即可 1.不能在容器里面配制溶液2.不能加热容器也不能装热溶液3.平视读数4.不能储存溶液 特别是碱性溶液微量加液器(ml)微量加液器微量加液器定义定义:是一种在一定容量范围内可随意调节的精密取液装置 (俗称枪)分类:分类:固定式 可调式原理原理:当按压加液器手柄时,加液器内活塞在活塞腔内作定 程运动,排出活塞腔内一定体积空气,松开按压力后 利用活塞在弹簧压缩力作用下

7、复位时产生的负压,吸 入一定量体积的液体微量加液器微量加液器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 1.套塑料吸液嘴2 2.调节到所需吸取体积标示处3 3.将加液器吸排空气几次 保证活塞内外气压一致4 4.将加液器手柄按到第一档 把吸液嘴浸入液面23mm5 5.缓慢松开控制按钮(液体进入吸头过速会导致液体倒吸人移液器内部吸人体积减少)使之复位 6 6.待12s 取出加液器 移至容器底部 打出液体时贴壁并有一定角度 先按到第一档 稍微停顿12s后 待剩余液体聚集后 再按到第二档将剩余液体全部压出7 7.放松手柄 使之复位8 8.按吸头弹射器除去吸头1.吸液时,移液器本身倾斜,导致移液不准确(应该垂直吸液,慢吸慢

8、放)。2.装配吸头时,用力过猛,导致吸头难以脱卸(无需用力过猛,选择与移液器匹配的吸头)。3.平放带有残余液体吸头的移液器(应将移液器挂在移液器架上)。4.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体积样品(应该选择合适量程范围的移液器)。5.直接按到第二档吸液(应该按照上述标准方法操作)。 常见的几种错误常见的几种错误二、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一)常用洗衣液和它们的使用方法合成洗衣液成分:成分:由肥皂、洗衣粉、去污粉、肥皂、洗衣粉、去污粉、洗洁精洗洁精等配制的12 的水溶液特点特点: : 价格低廉 使用方便 去油污力强缺点缺点:不容易洗尽 残留液对实验结果影响大酸性洗液酸性洗液重铬酸钾洗液重铬酸钾洗液成分:成分:

9、由重铬酸钾(重铬酸钾(K2Cr2O7K2Cr2O7)和浓硫酸()和浓硫酸(H2SO4H2SO4)配成特点:特点:去污力强颜色:颜色:红褐色 无氧化能力时变成深绿色缺点:缺点:六价铬污染水质3030硝酸溶液硝酸溶液成分:成分: 由浓硝酸和浓盐酸浓硝酸和浓盐酸配制成的溶液特点:特点: 适用于可氧化污物的去除主要用途:主要用途:用于CO2测定仪 微量滴管 比色皿的洗涤碱性洗液碱性洗液成分:成分: 碳酸钠(碳酸钠(Na2CO3Na2CO3即纯碱)液、碳酸氢钠即纯碱)液、碳酸氢钠 (Na2HCO3Na2HCO3小苏打)、磷酸钠(小苏打)、磷酸钠(Na3PO4Na3PO4磷酸三钠)磷酸三钠) 液、磷酸氢二

10、钠(液、磷酸氢二钠(Na2HPO4Na2HPO4)液)液等特点:特点: 去油污物强缺点:缺点: 耗费时间主要用途:主要用途:适用于有油污的玻璃器皿清洗4545尿素溶液尿素溶液成分: 尿素尿素(CO(NH(CO(NH2 2) )2 2) )特点:特点: 可使蛋白变性主要用途:主要用途:洗涤附有蛋白质污物的器皿乙二胺四乙二钠洗液乙二胺四乙二钠洗液成分: 由由乙二胺四乙二钠(乙二胺四乙二钠(EDTA-Na2 2)配制的 510的溶液特点:特点: 几乎能与所有金属形成螯合物主要用途:主要用途:清洁附着重金属离子和钙镁盐类化合物(二)洗涤方法(二)洗涤方法新购置玻璃仪器的清洗置2盐酸溶液浸泡26h-自来

11、水冲洗-置2合 (除去游离碱) 成洗涤剂中刷洗-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淋洗(除去油污)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清洗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清洗自来水冲洗-置2合成洗涤剂中刷洗-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淋洗不能用毛刷刷洗的器皿不能用毛刷刷洗的器皿自来水冲洗-重铬酸钾洗液浸泡过夜-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淋洗传染性标本污染器皿的清洗传染性标本污染器皿的清洗5g/L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过夜-自来水冲洗-置于 (杀菌消毒)2合成洗涤剂中刷洗-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淋洗(三)干燥方法(三)干燥方法自然干燥自然干燥方法:将洗净的器皿倒置在垫有干净纱布的柜内 自然沥干适用范围:不急用或不能用高温烘烤的器皿(量筒、量杯、 容量瓶、吸管、滴定管等)烘烤干燥烘烤干燥方法:置于120150烤箱中烘烤干燥适用范围:受高温后不影响实验结果的玻璃量器(试管、烧 杯、三角烧瓶、广口瓶等)注意:若不能用高温烘烤的器皿(量筒、量杯、容量瓶等) 需急用 可置60的中低温烘烤箱内干燥课后习题课后习题1.去油污能力最强的洗液是( )A.合成洗涤剂溶液 B.重铬酸钾洗液 C.3硝酸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