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入口服务区详细规划设计初探_第1页
风景名胜区入口服务区详细规划设计初探_第2页
风景名胜区入口服务区详细规划设计初探_第3页
风景名胜区入口服务区详细规划设计初探_第4页
风景名胜区入口服务区详细规划设计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风景名胜区入口服务区详细规划设计初探【摘要】本文通过对鸡足山景区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未来景区发展目标与规模,提出景区入口服务区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入口景区景观三方面的规划内容,总结出风景名胜区入口服务区详细规划设计应研究的相关内容。【关键词】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入口服务区,规模1、规划背景与规划概况1.1景区入口服务现状与问题近年来,鸡足山旅游事业蓬勃发展,预计在2010年景区接待人数将达到105万人次,未来几年之内规模将持续扩大;同时,随着景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团队旅游将作为未来景区旅游接待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目前,景区入口现有的简单旅游服务设施已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成为制约鸡

2、足山景区旅游发展的瓶颈。景区入口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1.1.1.景区现有停车场规模不足。根据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鸡足山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鸡足山详规),景区内外交通将进行重新梳理,未来景区游览社会车辆(自驾车、大巴车)将在山门外统一停放,景区内交通改由专用游览车系统解决。目前,鸡足山景区自驾车游客比重较大,景区内已有的石钟寺停车场、山门内停车场容量均有限,已不能承载景区停车需要,尤其是春节等旅游高峰日的停车问题矛盾突出,亟待解决。1.1.2.景区内游览交通系统急需建立。按照鸡足山详规,与山门外景区入口停车场相配套,为建立安全有序的游览交通。景区内部需建立专用游览交通系统,包括专用游

3、览车停车场和专用游览车道路两部分。1.1.3.游客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急需建立。按照鸡足山详规,旅游咨询、导游、文化展示、餐饮接待、旅游纪念品销售等配套功能需建立齐全,以保证景区未来发展。1.1.4.旅游团队接待能力急需解决。按照鸡足山详规,团队旅游是未来景区旅游发展的重点。目前,鸡足山内旅游住宿主要靠山上寺院、鸡足山宾馆解决,规模有限,不具备接待大规模旅游团队的能力。所以,需在山门以外,鸡足山镇范围内选址建立具备相关条件的酒店宾馆。1.2场地现状现状基址以农田为主,种植水稻、油菜花、烟草等农作物,基本无其他人工建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台地式错落分布,其间分布灌渠数条。海拔高程最高点1885m

4、,最低点1861m,高差24米,平均坡度6%左右。2、目标与规模2.1规划目标针对以上景区入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次规划提出以下规划目标:1.健全入口管理与服务功能:建立满足景区入口需要的游客中心等服务设施。2.完善入口交通组织:建立满足景区交通需求的停车场和相关道路;建立与景区内交通旅游相配套的专用旅游交通系统。3.突出景区旅游形象:建筑与景观环境设计采用生态设计的理念与手法,提升服务区环境品质。4.协调并带动镇区旅游发展:建立具备团队接待能力的旅游宾馆酒店。2.2入口服务区规模测算本次规划采用鸡足山详规中景区游人发展规模为依据,取2025年景区游人规模228万人为依据,进行景区入口服务区

5、规模测算,包括停车场规模测算与游客中心服务区规模测算两部分。根据景区以往数据统计,鸡足山旅游高峰日如:春节、国庆等,游客规模较平时有大幅度提高,2008年春节期间车辆达2000辆左右,而日常停车辆仅为200辆左右(鸡足山旅游投资公司提供数据)。为应对短时间、集中高峰客流需要,停车场规划设置常设停车场与备用停车场两部分,常设停车场满足景区日常停车需求即可;高峰时期启用备用停车场满足景区游览需求。以此控制景区入口停车场规模,常设停车场规模测算——按景区一年有效游览天数为300天取值,预计至2025年,平均日游人量为7600次人/天(见公式)。其中,团队旅游比

6、例为40%、自驾车游客比例为60%、长途车散客为10%。按团队旅游、自驾车旅游周转率为1次/日,散客旅游周转率为2次/日取值,可计算出:景区常设停车场需大巴停车位57个,私家车停车位1140个,长途汽车停车位19个(见公式)。高峰日景区入口停车场规模测算——按景区日最大容量13500人次计算,景区在高峰日需大巴停车位100个、私家车停车位2025个、长途车停车位84个。本次规划在常设停车场以南、洗心桥东北规划了备用停车场,解决高峰日停车问题。(详见停车数量预测统计表)大巴车平均停车面积80/辆,自驾车30/辆,长途车80/辆计算,可计算出景区入口需常规停

7、车场总面积40280。其中大巴车停车面积4560、自驾车停车面积,长途车停车位1520(注:长途交通由大理交通集团车站解决,在景区服务区内不作考虑),景区所需停车场面积40280,实际所需停车面积38760。(详见停车场规模预测统计表)鸡足山景区入口停车数量预测鸡足山景区入口停车场规模预测3、服务功能与空间布局景区入口服务区功能布局可分为游客中心服务区、停车服务区、旅游接待区三大部分。停车服务区居外,解决景区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包括旅游大巴停车场、生态停车场、服务区内道路三部分;游客中心服务区居内,完善景区入口导游、展览、餐饮接待等服务功能,包括游览专用车换乘站、专用车停车场、游客中心服务建筑群

8、及周边广场三部分。旅游接待区位于最西侧,解决景区急需的旅游住宿接待问题,包括旅游接待酒店及周边环境。4、道路交通规划4.1车行道设计新规划车行道分服务区内部道路、镇区道路两种。镇区道路由鸡足山镇西三环至萝卜地,长966m,宽12m;服务区内部车行道是连接各停车场之间的道路,共长543m,宽7m。4.2步行道、广场设计车行道两侧均设置2m宽步行道,组织快速、便捷的人行交通,实现人车分离。广场设计步行道与广场面层采用生态透水材料(如生态透水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干扰。4.3停车场设计停车场设计以生态停车场为理念,以5a景区停车场要求为标准,降低对自然环境人为干扰。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体现:1.

9、布局结合地形地貌采用台地式,减少对原自然地貌的破坏。2.增加停车场内绿化。停车位之间保留1.5m绿化带,停车场与人行道之间保留3m宽绿化带。即为停车场增加遮阴效果,又降低对景区入口整体环境的景观效果的影响。3.停车场面层采用新型的高承载植草地面材料,将绿化与硬化地面完美结合,保持地表完全覆盖绿色,形成真正的绿色交通通道。5、入口景区规划5.1植物景观规划植物景观规划与鸡足山详规植物景观规划相协调,尊重原场地植被生态系统,不引种外来树种,减少对景区原有生态系统的干扰。尤其是人工建设区域以外注重保护原场地植被原貌,保育野生植被生态系统。乔木层:黄连木、清香木、滇青冈、滇朴、滇润楠、滇无患子。灌木层:紫薇、杜鹃、四季桂花、油茶、碧桃、云南樱花。地被层:引种当地野生自然地被。5.2景观小品规划本次规划中包括的景观小品有坐凳、垃圾桶、雕塑、景观照明灯具、停车场挡土墙等,小品造型设计注重体现鸡足山与当地白族文化,与周边人文环境相协调;注重乡土材料与现代工艺的结合,体现浓郁的乡土风格,与周边建筑形式相统一;注重生态设计的应用,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结语成功营造风景名胜入口服务区,重点从景区未来发展规模入手分析,合理组织景区入口游线,使道路交通、游客中心、餐饮接待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布局合理。同时,还应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