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认识误区_第1页
澄清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认识误区_第2页
澄清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认识误区_第3页
澄清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认识误区_第4页
澄清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认识误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内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为了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制定科学的政策,本文拟澄清一些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误区。 一、不能简单地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奉献度判别增长方式优劣 经济增长有三种源泉: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加强微观管理和改善要素配置;科技创新。三种方式对经济增长的相对奉献度的不同组合,就是经济增长方式。 人们通常把依靠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增长归结为粗放或者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并进而认为这是不好的增长方式。这种看法失之于笼统。实际上,没有实现要素充分就业的增长方式一定是不好的增长方式;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增长方式也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增长方式。 第一,在存量意义上,一个经济体相对丰富

2、的生产要素应该充分就业而不是闲置。我们无法想象在中国劳动力没有充分就业,在美国资本没有充分就业的增长方式,是好的增长方式。 第二,在存量意义上,一个经济体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更应该充分就业而不是闲置。在中国资本相对稀缺,如果稀缺的资本没有充分利用,那么未被利用的资本就无法获酬,也就无法实现资本积累,资本稀缺的状况就无法改变。在美国,劳动力相对稀缺,劳动力失业率是所有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重要指标,如果劳动力没有充分就业,就会经济衰退。 第三,要素投入增加所推动的增长方式,对应着两种情形。一种是存量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就业的根底上,新积累的要素投入生产。另外一种情形是,原来闲置的存量要素投

3、入生产。不难理解,这些情形根本无法和不好的增长方式划等号;正相反,这些都是好的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 第四,不断积累生产要素并投入生产,扩大市场规模,是内生科技创新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还是最新的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研究都认为,市场规模大小实际上是分工深化和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前提,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第五,现有的经济增长分解核算存在着高估兴旺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历史水平、低估当今开展中国家全生产率的内在缺陷。经济增长分解核算结果中,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加强微观管理和改善要素配置以及科技创新三者的奉献度总和等于100。这种此消彼涨的关系下,如果投入低估那么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的奉

4、献。现行经济增长核算框架产出用增加值度量,而投入要素中却没有将开采和消耗的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包括在内。这样一来,自然资源价值的低估就反映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殖民地时代完成工业化的当今兴旺经济体,其历史上全要素生产率当中高估比例较大;后发国家,尤其是对大宗资源需求量大的国家,在当前自然资源市场国际竞争非常充分、一价定律起着支配性作用的条件下,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拉动自然资源价格持续上升,那么,其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奉献的高估程度就不如兴旺经济体历史水平那样高。 二、最优经济增长方式内生决定于开展阶段 最优增长方式的内生性是指,在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加强微观管理和改善要素配置以及科技创新三个源泉中,

5、不同开展阶段的经济体的增长所倚重的主要源泉不同;在各种源泉当中采取的重点途径也不相同。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开展中国家不必强求和兴旺国家有同样的经济增长方式。 理解最优经济增长方式组合内生性质,关键在于理解科技创新不是“免费的午餐。原始创新本质是控制性试错,其典型特点是高资本投入和高失败概率。即使在技术上成功的技术,其商业前景也有很大不确定性。通常观察到的某个公司一项专利赚取大量利润的例子,并不能改变全社会原始创新失败概率的统计性质,一个企业成功案例背后实际上是屡次失败的尝试,以及全社会大量竞争性公司沿着相近技术方向上的屡次失败尝试。在开展中国家,把有限资本投入到前沿技术原始创新所获回报,远不如投

6、入到成熟技术的生产活动中来得高。 对兴旺国家而言,其劳动力增长缓慢;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资本积累虽然比劳动力增长快,但也不如其历史上那么快;管理水平、微观鼓励、生产要素和产品配置结构等接近于最优化。因而,要素投入增加和改良生产和配置效率对增长的奉献相对就小。其经济增长主要倚重于科技创新。而且,兴旺国家的科技创新也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原始创新,难以引进别国技术,因为很少有比它们更加先进的技术。 对如韩国、中国台湾这样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而言,提高配置效率与加强微观管理促进增长方式的空间仍然存在;劳动力增长和资本积累推动增长的潜力还比拟大;科技创新也将扮演重要角色。这些经济体的科技创新方式,那么是集成创

7、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原始创性并举。 而对于中国大陆和印度这样的开展中经济体,虽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一样需要倚重要素投入增加、提高配置效率和管理水平以及科技创新,但是也有明显区别:(1)要素投入增加推动增长的潜力比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更大;(2)提高生产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潜力也更大;(3)就技术来源而言,较落后的开展中国家除了极少数涉及国防等受到封锁进而需要进行原始创新以外,大量生产性技术主要依靠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关于美国和日本经济史研究提供的证据,支持上述增长方式内生性的结论。 三、政府干预往往导致增长方式悖论 最优经济增长方式组合内生决定于开展阶段。但现实中经济增长方式往往受到政

8、府干预。比方,政府确立以某一类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的增长方式,并给予这类技术企业以某种补贴。这种情况下,受到扶持的部门在短期内可能会按照政府的意图快速增长;但是从国民经济来看,整体的增长方式往往和最优增长方式有很大偏离。这就产生了增长方式悖论:以科技创新为政策出发点,以扭曲价格体系等扶持少数高技术产业优先开展为手段,以国民经济整体的技术进步慢于潜在水平为结果。这正是改革之前我国的情形。 四、改革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增长的奉献比拟大而不是比拟小 新近的权威国际比拟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经济体而言,我国改革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迅速提高,对增长的贡献度也比拟大。 我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中国制造业

9、分行业和分省的实证分析也说明,从自身历史比拟角度看,改革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对各行业和各地区的增长,都做出了显著奉献。这里既有要素和产品在行业和地区之间配置结构改善的效应,也有微观鼓励机制改善和管理改良的效应,还有技术引进和自主技术研发的效应。 五、不宜简单地把开展效劳业作为所有地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基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运用累积分布曲线比拟效劳业法人企业和制造业法人企业的特征,可以发现,前者装备一个劳动力所需资产量多于后者;前者的财务和经济效益比后者差;进入前者的投资门槛不比后者低。由此观之,那种认为大力开展效劳业,尤其是所谓的生产性效劳业和现代效劳业,就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观

10、点,是片面的。如果政府人为扶持这些效劳业的开展,所付出的代价将是高昂的,也会导致“增长方式悖论,最终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方式转变。 六、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制造业部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各异 对制造业行业的实证分析说明,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了积极奉献。从产业比照角度看,总体而言,劳动密集轻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程度高于资本密集重工业部门。这说明我国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资本密集的重工业部门。之所以这些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比劳动密集轻工业部门差,重要原因有二。(1)重工业部门国有企业比重高,不少企业还享有行政性垄断地位和软预算约束保护,企业改善管理、优化要素配置、

11、节约本钱、促进科技创新的动力缺乏。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劳动密集的轻工业以非国有企业为主,有的从一开始就是民营企业,有的是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放小而来,面临着剧烈的市场竞争,没有政府的软预算约束保护,必须依靠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改善资源配置来降低本钱。(2)资本密集重工业部门技术研发所需资金量和失败概率均比轻工业部门大,行业标准等也由兴旺国家控制。而在劳动密集的产业部门,我国市场份额大,不少行业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兴旺国家在这些行业上的研发投入在缩小。这样,我国劳动密集的轻工业产业部门必须自主寻找持续科技创新的道路。 展望未来,就资本密集重工业部门而言,应通过深化改革,打破垄断地位,硬化

12、预算约束,促进其改善要素配置和管理水平,不断降低本钱、提高利润率,从而增加自身的资本积累。随着资本实力的提高,研发活动可动用的资源才逐渐增加,从而开展更多的自主创新。目前阶段,除少数国防平安需要或者兴旺国家封锁的技术需要自主研发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仍应该作为主要的科技创新途径。 对劳动密集轻工业部门而言,在继续稳固原有成就根底上,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逐步掌握行业标准主导权,依靠自主的原始性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七、不同区域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也不完全一致 实证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后,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加强微观管理和改善要素配置以及科技创新对各省域经济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只是在不同开展阶

13、段,各自作用程度不同。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之间差距较大。不同区域未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着力点也就各有侧重。第一,增加要素投入将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对于任何一个省份来说,加快资本积累,并促使劳动力充分就业,都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第二,优化要素在产业、产品和区域的配置,加强管理,减少浪费,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中西部地区在这个方面,大有潜力可挖。第三,开展原始性科技创新,对于我国最兴旺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而言,将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增长源泉。实证分析说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几个地区科技创新对增长的奉献比重在下降。而这几个地区恰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源头地区。所以,这些地区应

14、该把加快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就业而不是 相反 我国劳动力资源世界第一,且没有在人口自由迁徙的前提下实现充分就业,这不仅是生产要素的极大浪费,更不利于未就业人口获取劳动报酬和分享开展的成果,和谐社会也就难以建立。所以,经济增长方式的任何优化,都 应该带动就业增加而不是相反。 为此,我国科技创新的方向应是带动而非挤出就业。自主进行原始性创新应该如此;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也应该大力进行本地化改造,能够用劳动替代的环节,尽可能用劳动力替代资本。另外,还需要加强劳动力培训,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九、通过确立符

15、合要素禀赋结构的生产方式,初次分配领域能够兼得公平和效率 如何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改善收入分配,是所谓的公平和效率两难。通常的看法是在初次分配(即生产过程中根据要素奉献进行的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即政府的各种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注重公平。这种观点显然认为,初次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目标不可兼得。 我们那么认为,如果生产模式既能够促进快速增长,又能够在初次分配领域内,使“穷人具有优势的获酬资产(即劳动力)充分就业,且报酬水平(即工资)的增长快于“富人具有优势的获酬资产(即资本)的报酬水平(即利润)的增长,那么公平和效率就能够很好地统一起来。 只有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生产模式能够实现上述目标。具体到我国当前开展阶段而言,应该多开展我国具有比拟优势的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或资本相对密集型产业中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