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_第1页
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_第2页
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_第3页
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_第4页
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一、大会历届回顾 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从2005年到2011年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在中国及世界各国政府对发展绿色建筑事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高度重视和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下,大会盛况一届胜过一届。每届参会总人数都超过了2000人,其中包括近百名地方政府市长,200多位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印度、新加坡、加拿大、德国、瑞典、澳大利亚、爱沙尼亚、波兰等十几个国家的政府官员、生产制造商、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投资企业、房地产商、建筑协会及大学的专家学者等建筑行业人士。 二、大会主题 推广绿色建筑,营造低碳宜居环境 三、组织机构 发

2、起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全球环境基金(GEF) 欧盟委员会能源总司(DG ENER, EC)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 美国能源部(DOE) 美国能源基金会(EF) 德国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BMVBS) 法国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及国土整治部(MEEDDAT) 加拿大联邦住房署(CMHC)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建设局(BCA) 印度建筑业发展委员

3、会(CIDC) 世界绿色建筑协会(WGBC) 国家外国专家局 美国驻华大使馆 法国驻华大使馆 英国驻华大使馆 协办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中国建筑业协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 英国注册工程师协会(CIBSE) 英国工程技术协会(IE

4、T) 英国-中国生态城与绿色建筑工作组 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 加拿大绿色建筑协会(CGBC) 新加坡绿色建筑委员会(SGBC) 法国全球环境基金(FFEM) 法国环境及能源控制署(ADEME) 承办单位 北京邦蒂会务有限公司 四、会议背景 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带来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能源与资源快速消耗、发展环境瓶颈等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在工业、建筑、交通传统三大高能耗领域,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正不断上升,而在政策层面,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课题。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不仅是转

5、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建筑面临极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千万不要丧失机遇。 本次大会的举办不仅可以加强国内外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及时沟通了解有关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方面的最新信息动态与趋势,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同步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推进中国建筑业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同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无可比拟的商机。 大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起,国内外相关政府机构、协会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国际性盛会

6、。我们坚信,在中国政府和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本次大会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绿色节能建筑健康发展,促进全国各地房地产、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五、大会内容 会议议题 1、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 u 中国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u 绿色建筑最新设计理论、绿色建筑标准规范、激励政策分析和最优实践方案 u 国内外对绿色建筑评价的体系框架、评价方法、标识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u 绿色建筑成本增量问题 u 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2、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技术 u 智能化和数字技术与绿色建筑 u 相关发展政策与行业管理研究论述 u 建筑节能数据库、节能设计及数字化技术应用 u 安防、楼宇

7、自控等关键技术 u 数字社区、数字办公楼建设以及新产品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3、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优化 u 提高建筑室内外环境质量,减少建筑的材料资源消耗 u 环境绿化配置 u 水资源利用 u 室内环境 u 低碳分析方法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4、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u 新型低能耗、绿色环保建材 u 节材新工艺、新技术 u 可回收材料、再生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等 5、绿色照明中的新光源和新技术 u 以半导体照明产品为主的新光源在建筑照明和城市照明中应用及有关标准的制定 u 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式城市照明节能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u 合同能源管理在城市照明节能中实施策略 6、绿色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u

8、 住宅与房地产业依靠技术进步, 发展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政策法规、成功范例、发展模式、技术途径和激励政策等 7、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及工程实践 u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标准规范和技术经济政策 u 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技术与应用 u 节能门窗技术 u 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 u 建筑能源消耗的测试技术和统计方法 u 供热计量改造 u 天然冷热能源利用技术 u 既有建筑改造技术等 8、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最新发展 u 可再生能源应用城市、社区范例 u 太阳能、地热能、沼气、风能、生物质能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最新研究 u 以太阳能光热应用和浅层地能应用为重点,介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示范

9、项目 9、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与监管 u 各示范省市及国外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的情况 u 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工作 u 研究制定用能标准、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节能服务等制度 10、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u 太阳能利用对建筑学和建筑师的挑战 u 太阳能光热和光电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11、供热计量改革与建筑节能 u 中外供热计量的政策分析研究 u 供热计量总体方案 u 新型供热计量器具与系统 12、外墙保温研究及新进展 u 外墙保温技术体系研究 u 外墙保温材料与产品设备 u 外墙保温新技术应用 13、低碳社区与绿色建筑 u 低碳社区发展前景及其在低碳循环

10、经济中的应用 u 低碳社区设计与实践的可行性 14、绿色施工最新进展 u 绿色施工的有关技术、工法、标准规范、装备设备、管理制度、工程实践等15、绿色校园 16、绿色建筑推广机制与模式 六、参会对象 各级政府及建设、科技、发展改革、环保、财政和工业等主管部门负责人及代表;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相关组织协会代表、知名学者、专家、研究员;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的设计和建设单位、工程公司,房地产、施工总承包、勘察设计、建筑装饰有关企业,节能产品生产商,金融投资机构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家和师生;所有对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感兴趣的人员 七、会议日程 日 期 时间 地点

11、 活动内容 议题 备注 3月28日 全天 国际会议中心 大会代表报到/布展 全 天 展 览 3月29日 上午 国际会议中心 大会开幕式 国际会议中心 参观博览会 下午 国际会议中心 全体会议 3月30日 上午 第一分会场 专题会议 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 第二分会场 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技术 第三分会场 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优化 第四分会场 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第五分会场 绿色照明中的新光源和新技术 第六分会场 绿色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七分会场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及工程实践 第八分会场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最新发展 下午 第九分会场 专题会议 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与监管

12、第十分会场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第十一分会场 供热计量改革与建筑节能 第十二分会场 外墙保温研究及新进展 第十三分会场 低碳社区与绿色建筑 第十四分会场 绿色施工最新进展 第十五分会场 绿色校园 第十六分会场 绿色建筑推广机制与模 3月31日 全天 展览 注:以上如有变化,请以当日议程册为准八、博览会 1、展览时间:2012年3月29日31日,展期3天 展览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2、展览范围 1)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 u 绿色、节能、智能建筑总体设计方案 u 绿色建筑房地产开发项目实例 2)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与产品 u 楼宇自动化系统 u 建筑供电系统 u 智能社区 u 智能网络通

13、讯系统 u 业务应用系统集成与开发技术 u 环境与控制系统 u 商务区办公自动化及信息服务 u 绿色建筑物业管理 3)低碳生态环保技术与产品 u 雨水收集、中水利用技术及设备 u 固废处理回收再利用技术及设备 u 环境绿化配置技术 u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及设备 u 低碳社区分析计算软件 4)绿色建材技术与产品 u 生态化铺装材料、再生材料 u 建筑门窗及配套五金件 u 化学建材 u 室内装饰材料 u 厨房、卫浴设施及配套五金件 u 节水器具 u 建筑电工、电气 u 各类房屋建筑材料和技术 u 钢结构及金属制品 5)绿色照明技术与产品 u 半导体建筑、城市照明产品 u 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式城

14、市照明节能系统 6)绿色房地产实践 u 绿色房地产项目介绍 u 绿色房地产适用技术 u 绿色房地产的物业管理 7)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工程实践 u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总体设计方案、项目实例 u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和设备 8)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工程实践 u 太阳能、地源热泵、风能热泵、风能等新能源利用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与展示 9)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与监管 u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运行、监管与节能服务市场的展示 10)绿色施工技术 u 绿色施工技术项目介绍 u 绿色施工技术和工法 u 绿色施工装备 11)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u 高效率采暖空调设备 u 供热系统效率提高技术 u 暖通空调系统优

15、化设计与运行技术 u 高效率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技术 12)外墙保温技术和产品 u 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绿色隔热建筑材料 u 新型节能环保幕墙材料 u 外墙保温技术体系研究 u 外墙保温材料与产品开发 13)低碳社区与绿色建筑 u 环保相关技术产品 u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技术与产品 u 改善居室环境质量技术与产品 u 节约资源能源技术与产品 14)供热计量改革与建筑节能 u 供热体制改革示范项目 u 最新供热计量技术及计量改革成功范例、设计方案 u 采暖、供热设备及通风系统 u 节能暖通空调、供热设备、燃气热水技术与设备 u 供热计量新技术与新产品与检测收费系统 15)绿色校园 16)绿色建筑推广机

16、制与模式 3、参展单位 建筑设计公司 绿色建材企业 科研机构 房地产开发公司 节能类企业 建筑施工企业 顾问咨询公司 金融投资机构 政府组织等 除单家企业参展外,展览会还将设立省市特别展区及大型建材展区。 九、大会组织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 (一)大会组织委员会 主 任: 仇保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副主任: 郑坤生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 赖 明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李秉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委 员: 李敬辉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 闫 金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 刘志全 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副司长 周长益 工业和信息化

17、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金建敏 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副司长 陈宜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 陆克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 Douglas Taylor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科学技术咨询小组(STAP)秘书处秘书 Ben Pape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中国及香港区业务顾问 许麟济 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署长 P R Swarup 印度建筑业发展委员会主席 姚 兵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 管 庆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韩爱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 武 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 刘贺明

1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 杨 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刘 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 王 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修 龙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 桦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黄 燕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项 勤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宗威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 张 雁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 王子牛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吴 涛 中国建筑业协会秘书长 王毅强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秘书长 徐永模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 S. Richard Fedrizzi 世界绿色建筑协会主席;美国绿色建筑协会主席、首席执行官 Tony Arnel 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主席 Stephen Matthews 英国注册工程师协会理事长 Al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