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凸轮机构PPT课件_第1页
第三章凸轮机构PPT课件_第2页
第三章凸轮机构PPT课件_第3页
第三章凸轮机构PPT课件_第4页
第三章凸轮机构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章凸轮机构第三章凸轮机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第二节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第三节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第四节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介绍第五节 设计凸轮机构应该注意的问题 3.13.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3.1.1 凸轮的应用凸轮的应用 当具有一定曲线轮廓的凸轮1以等角速度回转时,它的轮廓迫使从动件2(阀杆)按内燃机工作循环的要求启闭阀门。 图1 内燃机的配气机构12 图2 绕线机构 绕线机构中用于排线的凸轮机构,当绕线周3快速运动,经齿轮带动凸轮1缓慢地转动,通过凸轮轮廓与尖顶a之间的作用,驱动从动检2往复摆动,从而使线均匀地缠绕在绕线轴上。 当带有

2、凹槽的凸轮1转动时,通过槽中的滚子,驱动从动件2做往复移动。凸轮每转一周,从动件即从储料器中推出一个工件,送到加工位置。 图3 送料机构 凸轮一般作连续等速转动,凸轮和从动件的接触可以靠弹簧力、重力或凹槽来实现,从动件可作连续或间歇的往复运动或摆动。 图4 自动机床进刀凸轮机构1 12 23 3 具有曲线轮廓具有曲线轮廓 或凹槽的构件或凹槽的构件, , 是是 主动件主动件, , 通常等速通常等速 转动转动。 由凸轮控制按其由凸轮控制按其运动规律作移动或摆动运动的运动规律作移动或摆动运动的构件。构件。支承活动构件的构件。支承活动构件的构件。 凸轮一般作连续等速运动,凸轮和从动件的接触可以靠弹簧力

3、、重力或凹槽来实现,从动件可作连续运动或间歇的往复运动或摆动。3.1.2 3.1.2 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机构的分类一、凸轮机构可根据凸轮的形状和从动件的型式分类(1)按凸轮的形状分 它是凸轮的最基本型式。这种凸轮是一个绕固定轴转动并且具有变化半径的盘形零件。当盘形凸轮的回转中心趋于无穷远时,凸轮相对机架作直线运动,这种凸轮称为移动凸轮。 将移动凸轮卷成圆柱体即成为圆柱凸轮。(2)按从动件的型式分如左上图,尖顶能与任意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因而能实现任意预期的运动规律。但因为尖顶磨损快,所以只宜用于受力不大的低速凸轮机构中。 如左下图所示,这种从动件与凸轮轮廓表面接触的端面为一平面,所以它不能

4、与凹陷的凸轮轮廓相接触。其优点是:当不考虑摩擦是,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作用力始终与从动件的平底相垂直,传动效率较高,且接触面易于形成油膜,利于润滑,故常用于高速凸轮机构。 1、尖顶凸轮2、平底凸轮如左图所示。在从动件的尖顶处安装一个滚子,可以克服尖顶从动件易磨损的缺点,此就是滚子从动件。滚子从动件耐磨损,可以承受较大载荷,是最常用的一种从动件型式。 3、磙子凸轮 3.1.3 3.1.3 凸轮机构的特点凸轮机构的特点 1 1、凸轮机构的优点是:、凸轮机构的优点是: (2)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 2 2、凸轮的缺点是、凸轮的缺点是 :(1)凸轮轮廓与从动件之间为点接触或线接触,易于磨损,所以通常

5、多用于传力不大的场合; (2)与圆柱面和平面相比,凸轮轮廓的加工要困难得多; (3)为使凸轮机构不致过于笨重,从动件的行程不能过大。(1)只需设计出合适的凸轮轮廓,就可使从动件获得所需的运动规律;rmin3.2.1 3.2.1 凸轮机构的运动过程与基本参数凸轮机构的运动过程与基本参数hs ssstt 1hhdd0b0b so1,t360基圆基圆基圆半径基圆半径rmin推程推程推程运动角推程运动角t行程行程 h远休止程远休止程远休止角远休止角s回程回程回程运动角回程运动角h近休止程近休止程近休止角近休止角sb 位移曲线位移曲线 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决定了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决定了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从

6、动件的运动规律。要使从动要使从动件实现某种运动规律,就要设件实现某种运动规律,就要设计出与其相应的凸轮轮廓曲线。计出与其相应的凸轮轮廓曲线。3.2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3.2.2 3.2.2 从动件常见的运动形式从动件常见的运动形式1、从动件的位移线图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横坐标代表凸轮转角12s2s,以纵坐标代表从动件位移所得的从动件位移1与凸轮转角 之间的关系曲线。 从动件运动线图:从动件位移线图及通过微分作出的从动件速度线图和加速度线图,统称为从动件运动线图。从动件的运动线图位移线图反映了动件的位移s 随时间t 或凸轮转角变化的规律.速度线图反映从动件的速度v

7、随时间t 或凸轮转角变化的规律.加速度线图反映从动件的加速度a 随时间t 或凸轮转角 变化的规律.222dddd ddddddddddddsssvttvvsatt2 2、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由凸轮轮廓曲线形状决定。从动件不同的运动规律,要求凸轮具有不同形状的轮廓曲线。 正确选择和设计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凸轮机构设计的重要环节。 常用运动规律工程实际中经常用到的运动规律。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表示运动线图数学方程式位移方程s=f() 3.2.2 3.2.2 几种常见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几种常见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一、多项式运动规律nnccccs.221102式中).,2 ,

8、 1 , 0(nici 从动件位移曲线用多项式表示的一般形式为:n+1个系数,由给定的从动件运动规律根据边界条件确定。 多项式的方次n越高,意味着对从动件的运动要求越高,但方次越高,凸轮的加工误差对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影响越大,因此,n大于10的多项式规律很少使用。下面主要介绍n=1和n=2的等速运动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边界条件边界条件: :.hs,;s,=0=0=0 012=0= hc,c0=+=22112 dsdcddsccs等速运动规律方程和运动曲线等速运动规律方程和运动曲线: :sdsdd sd22h h0 00 00 0o8 88 8h 0升程段升程段shdsdhd sd002200

9、0() 此种运动规律在运动开始和终了点速度有突此种运动规律在运动开始和终了点速度有突变,存在刚性冲击。变,存在刚性冲击。回程段回程段shdsdhd sd 11000010220010010 ()升程前半段边界条件升程前半段边界条件: :2=2=0=0=0=0hs,;dds,s, 201324=0=0= hc,c,c=+=+21=122213221cdsdccddscccs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方程和运动曲线: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方程和运动曲线:升程等加速段方程为:升程等加速段方程为:shdsdhd sdh244020220222020shhdsdhd sdh 24420202002220200

10、升程等减速段方程为:升程等减速段方程为:这种运动规律在运动的始末和中点位置加这种运动规律在运动的始末和中点位置加速度存在有限值的突变速度存在有限值的突变, ,会导致柔性冲击会导致柔性冲击. .2s12dds 2122dsd 1 h ht 1 1 回程段方程如下:回程段方程如下:回程前半段:回程前半段:()()2+(4-=-4-=-2-1= 0002 02202 0202 0 sssshdsdhddshs()()+2+(4=-+4-=-+2= 00 002 0220 02 02 002 0 sssshdsdhddshs回程段方程如下:回程段方程如下:回程后半段:回程后半段:多项式运动规律总结推程

11、时:s = h /0在始末两瞬时有刚性冲击。推杆等加速推程段: s = 2h 2/02推杆等减速推程段: s = h2h(0 )2/02在始、中、末三瞬时有柔性冲击。1)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2)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或抛物线运动规律)推杆的多项式运动规律的一般表达式为:s = c0 + c1 + c2 2 + + cn n式中: 为凸轮转角;s为推杆位移; c0,c1,c2,cn为待定系数,可利用边界条件等来确定。 34534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32224325431201806030603061510 hahvhs推程推程 ,tsvah 速度曲线和加速

12、度曲线连续,无刚性冲击和柔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连续,无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性冲击。3-4-5次运动规律适用于高速中载场合。次运动规律适用于高速中载场合。二、三角函数运动规律二、三角函数运动规律 余弦和正弦规律是两种基本的三角函数运动规律。1、 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ts ,ta ,tvvmax 1.57h 推程推程2221cos2sin2cos2hshvha 加速度曲线不连续,存在柔性加速度曲线不连续,存在柔性冲击。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适冲击。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适用于中速中载场合。用于中速中载场合。h amax 4.93h 2 2 2、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速度

13、曲线和加速度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连续,无刚性冲击曲线连续,无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正弦加速和柔性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适用于高速度运动规律适用于高速轻载场合。轻载场合。s ,t ,ta ,tvh vmax 2h amax 6.28h 2 2推程推程 2sin22cos12sin2122hahvhs 三角函数运动规律总结三角函数运动规律总结推程时:sh( /0)sin(2 /0) /(2)推程时:sh1cos( /0)/2在始、末两瞬时有柔性冲击。1)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2)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摆线运动规律)既无刚性冲击,又无柔性冲击。 当机器的工作过程对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有特殊要求

14、,而凸轮的转速不太高时,应首先从满足工作需要出发来选择或设计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其次考虑动力特性和便于加工。 选择或设计从动件运动规律时应考虑的问题选择或设计从动件运动规律时应考虑的问题 当机器的工作过程只要求从动件实现一定的工作行程,而对其运动规当机器的工作过程只要求从动件实现一定的工作行程,而对其运动规律无特殊要求时,对于低速凸轮机构,主要考虑便于加工;对于高速凸律无特殊要求时,对于低速凸轮机构,主要考虑便于加工;对于高速凸轮机构,首先考虑动力特性。轮机构,首先考虑动力特性。 当机器对从动件的运动特性有特殊要求,而凸轮的转速又较高,并且只用一种基本运动规律又难于满足这些要求时,可以考虑采用满

15、足要求的组合运动规律。 在设计从动件运动规律时,除了要考虑其冲击特性之外,还要考虑从在设计从动件运动规律时,除了要考虑其冲击特性之外,还要考虑从动件的最大速度动件的最大速度v vmaxmax、最大加速度、最大加速度a amaxmax以及最大跃度以及最大跃度j jmaxmax,这一点对于高速,这一点对于高速凸轮机构尤其重要。凸轮机构尤其重要。 3.3.1 3.3.1 凸轮廓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凸轮廓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反转法反转法依据此原理可以用几何作图的方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给整个凸轮机构施以-时,不影响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此时,凸轮将静止,而从动件尖顶复合运动的轨迹即凸轮的轮廓曲线。o -31

16、2331122 3.3 3.3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反转法:反转法: 将整个机构加上一个(将整个机构加上一个(- - ),保证各),保证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不变。相当于将凸轮固构件间的相对运动不变。相当于将凸轮固定在纸面上;从动件与导路一方面绕凸轮定在纸面上;从动件与导路一方面绕凸轮轴以(轴以(- - )角速度转动)角速度转动, ,另一方面从动件另一方面从动件按运动规律在导路中移动;从动件在各位按运动规律在导路中移动;从动件在各位置端点的连线便是凸轮廓线。置端点的连线便是凸轮廓线。rminos 1 3 5 7 8 60120909060120 1 2 90a909 111315

17、1 3 5 7 8 9 11 13 12 14 10 1. 对心尖顶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对心尖顶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凸轮,凸轮角角速度速度 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凸轮轮廓曲线。 选比例尺选比例尺 l,作位移曲线和,作位移曲线和基圆基圆rb。 等分位移曲线及反向等分各运动角,确定反转后对应等分位移曲线及反向等分各运动角,确定反转后对应于各等分点的从动件的位置。于各等分点的从动件的位置。3 4 5 6 7 8 1876543210 11 9 12 13 14 1413121110915 确定反转

18、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分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分点占据的位置。点占据的位置。设计步骤设计步骤 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 3.3.2 几种常见的凸轮轮廓的绘制几种常见的凸轮轮廓的绘制rminoa2. 对心滚子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对心滚子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滚子半径,滚子半径rr、凸轮、凸轮角角速度速度 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选比例尺选比例尺 l,作位移曲线和基,作位移曲线和基圆圆rb。 等分位移曲线及反向等分各运等分位移曲线及反向等分各运动

19、角,确定反转后对应于各等分点的动角,确定反转后对应于各等分点的从动件的位置。从动件的位置。理论轮廓曲线理论轮廓曲线实际轮廓曲线实际轮廓曲线s 1 3 5 7 8 6012090909 1113151 3 5 7 8 9 11 13 12 14 10 60120 1 2 90903 4 5 6 7 8 1876543210 11 9 12 13 14 1413121110915 确定反转后从动件滚子中心在确定反转后从动件滚子中心在各等分点占据的位置。各等分点占据的位置。 将各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将各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 作滚子圆族及滚子圆族的内作滚子圆族及滚子圆族的内(外外)包络线。包络线。

20、设计步骤设计步骤rminoa 3. 对心平底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对心平底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角速度 和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选比例尺选比例尺 l,作位移曲线和,作位移曲线和基圆基圆rb。设计步骤设计步骤 等分位移曲线及反向等分各等分位移曲线及反向等分各运动角,确定反转后对应于各等分运动角,确定反转后对应于各等分点的从动件的位置。点的从动件的位置。s 1 3 5 7 8 6012090909 1113151 3 5 7 8 9 11 13 12 14 10 60120

21、1 2 90903 4 5 6 7 8 1876543210 11 9 12 13 14 1413121110915 确定反转后平底与导路中心线的确定反转后平底与导路中心线的交点交点a在各等分点占据的位置。在各等分点占据的位置。 作平底直线族及平底直线族的作平底直线族及平底直线族的内包络线。内包络线。ea4. 偏置尖顶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偏置尖顶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角速度度 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偏心距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偏心距e,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选比例尺选比例尺 l,作位移,作位移曲线、基圆曲线、基圆r

22、b和偏距圆和偏距圆e。 等分位移曲线及反向等分位移曲线及反向等分各运动角,确定反转后等分各运动角,确定反转后对应于各等分点的从动件的对应于各等分点的从动件的位置。位置。o 6 1 2 3 4 5 7 8 14 13 12 11 10 9 s 1 3 5 7 8 6012090909 1113151 3 5 7 8 9 11 1312 14 10 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分点占据的位置顶在各等分点占据的位置。 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滑曲线。设计步骤设计步骤k1k2k3k5k4k6k7k812345678k9k10k11k12k13k14k1591

23、01112131415rbo 1 2 345 6 7 8 6012090 90 5. 尖顶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尖顶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角速度 ,摆杆长摆杆长度度l以及摆杆回转中心与以及摆杆回转中心与凸轮回转中心的距离凸轮回转中心的距离l,摆摆杆角位移曲线,杆角位移曲线,设计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该凸轮轮廓曲线。1 2 3 4 5 6 7 120b 1 1b1b2b3b4b5b6b7b86090 db 2 2b 3 3b 4 4b 5 5b 6 6b 7 7a1a2a3a4a5a6a7a8 a bl 选比例尺选比例尺 ,作位,作位

24、移曲线,作基圆移曲线,作基圆rb和转轴和转轴圆圆oa。 等分位移曲线及等分位移曲线及反向等分各运动角,确反向等分各运动角,确定反转后对应于各等分定反转后对应于各等分点的转轴点的转轴a的位置。的位置。 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分点占据的位置。在各等分点占据的位置。设计步骤设计步骤 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光滑曲线。图解法绘制轮廓线中的几个概念图解法绘制轮廓线中的几个概念滚子中心的轨迹线滚子中心的轨迹线.凸轮的可见轮廓线凸轮的可见轮廓线.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重合。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重合。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在法线方向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在法线方向上互为等距曲线上互为等距曲线.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是两条不同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是两条不同的曲线。的曲线。 3.5 设计凸轮机构应该注意的问题设计凸轮机构应该注意的问题 设计凸轮机构时,不仅要保证从动件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还要求传动时受力良好、结构紧凑。选择凸轮滚子半径时,应考虑其对凸轮轮廓的影响;基圆半径是凸轮轮廓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凸轮机构尺寸、受力、磨损和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3.5.1. 滚子半径的确定滚子半径的确定 rr a rr 0结论对于外凸轮廓,要保证凸轮正常工作,应使结论对于外凸轮廓,要保证凸轮正常工作,应使 min rr。轮廓失真轮廓失真 a rr rr a r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