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示波器波形图_第1页
怎样解读示波器波形图_第2页
怎样解读示波器波形图_第3页
怎样解读示波器波形图_第4页
怎样解读示波器波形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解读示波器波形图孙常清 烟台金鹰科技有限公司=示波器是电子电器产品研制、生产及维修中必不可少的仪器。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可以了解电路及相关器件的工作状态、某些特性、参数等方面的多种信息。当然,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分析能力,更需要对电路基本原理的真正理解。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lf198峰值保持电路分析”的提问,并附有几组波形图,当时没怎么细看,只是保存了下来,并对有关的技术人员做了粗略的讲解。近日翻出细看,倒觉得是一个进行波形和电路分析的合适的例子。之所以说它合适,是因为电路和波形都比较简单,但波形中包含的信息却很丰富。现将原文摘要附于文后,并借此实例,就解读示波器波形和电路分析方面的话题

2、,和大家共同探讨。为了便于说明,对原文中的附图用黑体进行了英文编号。电路图及有关说明请参看原文。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也就是这个电路是做什么用的,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和性能。因为原文中说明不是很详细,所以有些地方,我们只能参考电路图和部分波形图进行猜测:初始状态时,雷电传感器(信号源)无信号(信号电压应为0),采样保持电路处于静止等待状态,输出亦为0;第一次接收到雷电时,信号电压大于0,电路进行采样并稳定保持(如图e的ch2波形,只是不知图e的波形是如何测得的),同时送出一个在脉冲信号给单片机;对于后续的雷电信号,若低于当前的保持电压,电路不作反应;若高于当前保持电压,电路重新采

3、样保持,同时送出脉冲信号。也就是说:只记录和处理破纪录的成绩。如果从理想状态来分析电路图(因为电路设计一般是先从理想状态来考虑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谓理想状态,是指所有元器件都是理想的,不存在参数的误差和分布参数(包括c6没有任何放电途径;包括u2的开环增益为无限大)。那么,实际电路是什么结果呢?首先,出现了第一个问题:电路的记性不太好,记录被它慢慢的淡忘了。从图d和图b中ch2通道的波形来看,u2的输出电压(也就是保持电容c6的电压)不能保持恒定,而是出现了缓慢的下降,说明存在放电现象。首先来看一看放电特性:从图b和图d来看,c6上的电压基本是线性下降的,几乎看不出rc积分曲线的痕迹,说

4、明放电基本上是恒流特性。再来看一看放电途径:可能的放电途径包括:器件(c6)自身内部的泄露电阻、线路板的绝缘电阻、器件外封装的电阻、空气的放电电阻等,而其中的后三项受空气湿度的影响比较大。前面这些放电途径都应该是阻性的,所以这几项不是主要的放电途径。另外还有与c6相连接的器件t1和u1。先来看t1,与c6放电可能有关的有两个参数:集电结反向漏电流和穿透电流。从图a来看,con端应该接地或负电压,t1应工作在接近0偏压(实际通过r7)或负偏压截止状态(不是基极开路状态),所以,基本可以排除穿透电流的影响。,剩下的只有集电结反向漏电流了。而集电结反向漏电流和穿透电流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在击穿电压以下

5、的一段范围内,具有恒流特性;而在极低电压范围内(大约几百mv以下),具有电阻特性。在图b中,c6的电压在几十mv范围内变化而看不出阻容放电特征,说明t1也不是主要放电途径。剩下的只有u1了。对于lf198系列,本人没有用过,手头也没有样品(用过的采样保持电路因速度要求不高,同时需要具备其它功能,是用普通运放搭建的),只是零星看到过一些资料,好像有几十pa的泄放电流;好像有一份资料中有一个公式,给出一微法的保持电容,电压下降速度为每秒几十微伏。从这个关系看,泄放电流也应该是恒流的。那么,图a电路中的实际放电电流是多大呢?原文中没有提到,但他已经测量了,而且已经提供给我们了。你可能说没找到,那我告

6、诉你:就在波形图里。当然,由于示波器的读数精度不高,再加上波形中含有干扰信号,计算结果可能不够精确,但粗略的结果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先看图b的ch2波形:最高值约75mv,最低值约15mv,变化量约为60mv,放电时间约4.2s;c6的容量为1.5n。根据 uc = it 的关系,可以算出:i = (60mv×1.5n)÷4.2s 21pa 再看图d的ch2波形:电压变化量约为2.9v,放电时间(从ch1的下降沿开始)约210s;可以算出:i = (2.9v×1.5n)÷210s 21pa两次的计算结果很接近,而且与资料介绍的参数值相符合,由此可以断言,

7、u1内部的泄放电流是主要途径。不管什么途径的放电,都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所以用模拟保持的方式,是无法实现图e所示的效果的。接着出现了第二个问题:电路产生了震荡。首先,我们根据波形图,来看一看震荡产生的过程:可能是因为示波器量程的关系,从图d中两个通道的波形中,都无法分辨出震荡的痕迹(我怀疑图d是不是真正雷电信号的测试结果,不是因为这一点,而是因为图中ch1通道的触发信号长达十几秒,这似乎不符合雷电信号的特征)。但综合图b和图d的波形来看,在c6电压比较高的阶段,并不产生振荡,而是在电压降至接近0时才产生的。那么,产生这个振荡的原因是什么呢?图b中包含了两个完整周期的波形,很有规律,而且不与某些特

8、定频率(例如50hz、100hz等)对应,应排除随机干扰和电源干扰的因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信号源本身存在这种低幅度振荡,只是在保持电压较高时被掩盖了(信号电压低于保持电压时电路不作反应),但从上面计算的放电电流数值来看,更像是电路自身产生的。所以,我们还是从电路上来分析。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振荡是在电压下降到接近0时产生的,而且振荡中也存在着电压下降现象,所以可以断言:振荡和电压下降有关。换个说法:如果电压不下降,也就不会产生振荡。那么,电压下降是不是产生振荡的根本原因呢?换个问法:电压下降是不是一定会产生振荡呢?看一看图b的波形:电压下降到15mv时,u2输出一个高脉冲,k接通,电压又上升到7

9、5 mv,k关断,接着电压又缓慢下降,周而复始,振荡产生了。由此看来,电压上升引起k再次关断是产生振荡的直接原因。如果电压下降到一定值时k接通,但电压不再上升或稍有下降,k不再关断;或者允许电压一定幅度的上升,但k不再关断,振荡也就不会产生了。那么,这个电压上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再来仔细看一看图b中的波形。从ch1的波形看出:电压降至约20mv时,u2输出电压开始上升(拐点),说明u2开始进入了线性放大区。如果忽略u2的输入失调电压,此时,两个输入端的电压应该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可能存在约20mv的残余信号电压。这一点可以通过直接测试得知。随着ch2继续下降,ch1继续上升,直到ch2降到约

10、15mv时,u1内部开关(见图f)接通,进入采样状态,给保持电容充电,充电电压经a2跟随输出。从图a看出:u2的两路输入实际上应该是一个信号,一路是直接输入,一路是保持电容采样后输入。这里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按前面的估算,信号残余电压应该是约20mv,采样却采出了约75mv,也就是说:采样失真了。这应该是lf198内部的a1和a2两个运放总的(主要是a1的,a2的可以忽略)输入失调电压造成的。有人可能要问:输入失调电压的定义是:开环放大状态下,当输出为0时,两个输入端之间所需要加的电压差,现在是闭环工作,和输入失调电压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请看下图:图中,运放的负输入端接

11、地,也就是0电压。调节电位器,使输出为0,此时,正输入端的电压就是输入失调电压。既然输出为0,那么负输入端接地和接输出端不是一样的吗?这不就是电压跟随器吗?所以电压跟随器的输入和输出总是要相差一个输入失调电压的,只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把它忽略了。lf198内部的a1和a2应该是cmos结构,而cmos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一般要比双极型运放大得多。lf198的2脚,就是为了调节这个误差用的。第二个问题:既然u2在那里对信号电压和采样电压进行比较,那么当采样电压达到信号电压时,就应该立即控制关断开关k,阻止采样电压继续上升,u2为什么没有完成这个监控任务呢?这很可能是电路反应速度造成的问题。任何电路,

12、从信号输入到有效输出,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也就是信号延迟。从u2的两个输入端达到相等到k有效关断,所需要的时间是u2、lf198内部a1和k延迟时间的总和,这时,电容已经充到了最高电压。甚至有可能这75mv正是u2控制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k关断更慢或者不关断,充电电压有可能更高。k在接通时,同样存在延迟的问题,而且更加严重。图c中ch1上升沿不够陡峭,上升到a3的动作电压(r12和r13的分压值)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才是a3和k动作。从图b的ch2看,从u2电压开始上升(已经经过了自身的延迟),到k接通(ch2转为上升)的这一段时间,电压又下降了大约5mv。现在可以明确地说:采样失真是产生振

13、荡的根本原因。解决的办法是:通过2脚调节采样精度,使采样电压与信号电压相等。不过这样在k接通后,u2两个输入端电压相等,将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很容易受到干扰,可以有意调低一点,使采样电压略低于信号电压,这样,k接通后就不会再次关断。也可以给u2建立正反馈,形成微小的回差,一方面使电路稳定,同时改善输出脉冲波形(特别是前沿)。见图到此,你可以回顾一下,我们从这几组波形图中解读出了多少信息。那么里面还有没有别的信息呢?肯定有,如果结合电路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包括正常和不正常的)仔细分析,一定可以发现更多有用的信息。例如:把图c横向充分展开,如果波形比较干净的话,可以找到ch1上升和下降到a3的动作电压

14、、ch2开始上升和开始上升和开始下降、ch1开始下降等特定的时间点,从而估算u1的内部延迟时间等。本文并不能帮助原电路设计者彻底解决问题,不是不想,而是无力:因为模拟保持的方法,实在无法达到图e的效果,而原设计者又不想采用高速ad,本人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其实不管是高速ad也好,模拟采样也好,速度也都是有限的,在一个信号处理完毕以前,如果来了一个更高的信号,都将丢失前一个信号。不过应感谢原电路设计者提供了这样一个合适的例子,使本人得以借题发挥,谈一谈有关如何解读波形图和分析电路的问题。在很多电路设计和电路分析的资料中,经常可以看到:某因素可以不考虑,某些影响可以忽略,而在实际中

15、,我们确实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很多东西,可以不夸张地说,有时被忽略的东西比我们考虑到的要多得多。而正是这些被忽略的因素,经常给我们带来预料不到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可以不考虑不等于实际不存在,可以忽略却不可以忽视。 可以不考虑和可以忽略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明确知道它的影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时才可以忽略。再给朋友们一句忠告:当你设计出一个好的电路时,你可以自鸣得意,但永远不要认为它是完美的,因为没有完美的电路,因为没有完美的器件;也永远不要认为它是唯一的,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你可以充分放开思路,尽量多考虑几个不同的方案,从中选择最适用的。为了轻松一下,修改一句相声台

16、词:“千万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可以在旁边那几棵树上都试一试”。原文的最后,附有一张lf398功能图,你如果仔细看,一定会发现问题:300k的电阻是绝对无法接受的。记得有些资料中,标注为300。即使是300,我也怀疑其是否应该存在,或者是否画错了地方。另外,曾看到有网友问那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起什么作用,是否可以短路。在此,一并作一下分析(我们按理想状态进行分析)。图中的k,画的是机械开关的符号,而机械开关的特性接近理想开关:接通电阻接近为0。如果只是这样,那么两个二极管短路或者开路都已经无所谓了。请看:a1的输出通过k加到a2的正输入端,a2自身接成一电压跟随器;同时,a2的输出端通过30k电阻接

17、至a1的负输入端(cmos输入阻抗可认为无限大,30k电阻上无压降),从而形成大闭环的电压跟随器,两个二极管两端等电位,短路或者开路都已经无意义了。接下来,我们接上保持电容,让它工作起来:加上输入电压,接通k,输入电压经a1跟随,通过300k的电阻给保持电容充电,电容电压按rc积分曲线上升。从理论上讲,到充电结束需要无限长的时间即使是300电阻,能让人接受吗?当然,这是假设k是机械开关的情况,实际上,k不可能是机械开关,而电子开关总是有一定的导通电阻的(300倒是可以接受的。cd4066双向模拟开关在10v电源电压时,导通电阻为400;15v 时为240)。现在我们假设k的导通电阻为300(我

18、们把它编号为r1),图中原300电阻仍然存在(编为r2),那又是什么情况呢?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再假定几个具体数值:电容初始电压为0;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为0.6v;输入信号为3v。接通k,此时如果没有二极管,电路形成大闭环,a1的负输入端、a2的输入和输出端均等于信号电压3v,a1输出为6v,r1和r2上各分得3v。a2正输入端的3电压经r2给电容充电。随着电容电压不断上升,r2上的电压不断下降,因r1和r2等值,所以,r1上的电压等幅下降,直到电容充满,r1和r2上电压为0,a1输出3v。再看看有二极管的情况:起始时a1输出电压不再是6v,而是由于二极管d1导通形成小闭环负反馈,被限制在3.6

19、v。并以此电压通过r1和r2两个串联电阻给电容充电。a2正输入端电压u2 =(3.6- uc)/2 + uc = (3.6+uc)/2 = 1.8 + uc/2(uc为电容电压)u2随着电容充电电压的上升而上升,当u2升至3v(uc达到2.4v)时,大闭环形成,d1失去必要的导通电压而关断,u2稳定在3v,继续通过r2进积分充电。可以看出,整个充电时间要比没有二极管时需要更长。至此,可以看出二极管d1的作用是:在大闭环没有形成(包括k关断)的情况下,形成小闭环,限制a1的输出电压相对输入电压差值,不大于一个二极管的正向压降(d2是在负输入时起作用)。至于有什么意义,实在没看出来。我们还是再来看

20、一看图f中这个300的电阻。通过前面的分析看出,只要有这个电阻存在,最好的情况,就是以最终电压(3v)进行积分充电。那么如果把这个电阻挪到k的串联回路中,会是什么情况呢?还是输入3v电压,因为电容的初始电压(即a2的正输入端电压)为0,无法建立大闭环反馈,a1输出3.6v(如果没有二极管,将达到最大输出电压),以此电压通过电阻r1积分充电,充电至3v时,大闭环建立,充电结束。同样是积分充电,有什么不同吗?有这个电阻时,需要以3v电压充到3v,也就是为你、我们常说的“充满”,理论上需要无限个时间常数;没有这个电阻时,是以3.6v电压充到3v不需要充满,所以只需要有限个时间常数。按上面的数值,只需

21、充到83.3%,计算可知,只需约1.8个时间常数。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存在这个电阻。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波形图,是否能找到有关这方面的信息。根据图a中的参数,c6是1.5n,如人r2是300,时间常数就是0.45s。从图c中ch2波形看,电压上升时间应该是不到0.45s,也就是不到一个时间常数。我们权且按一个时间常数来算,此时充电电压应达到约63%,另外的37%是充电电流在300电阻上的压降。此时关断充电电流(ch1降为0),电阻上的压降消失,剩下的只有电容电压,在波形图上,应该可以看到上冲下降的过程,但在图b和图c中,却丝毫看不出这种迹象。如果把图c横向充分展开,能够看清ch2上升过程的细节,就可

22、以直接判断r2是否存在以及更多的信息:如果一开始就以积分曲线形式上升,说明有r1而没有r2,根据积分曲线,你甚至可以估算出r1的数值;如果直接跳变到最高电压,甚至在k关断时有一个向下的跳变,然后缓慢下降,说明r2存在。如果在输入电压较高且电容电压很低时,你甚至可能看到ch2有一定幅度的跳变,然后按积分曲线形式上升,说明r1和r2同时存在,根据跳变幅度,你甚至可以估算两个电阻的比值;更多的信息,你可以自己分析。通过上面的分析,我断定:这个电阻是不存在的。当然,毕竟这只是分析,一己之见,仅供参考。不过,有兴趣的朋友倒可以测量一下。你可能会说:电阻只有一端接6脚,另一端并没有引出,怎么测量?不要忘了

23、:a2是电压跟随器,如果忽略输入失调电压,5脚的电压就是电阻上端的电压。清楚了这个关系,测量也就很容易了:可以在6脚与地之间接一个300或其他阻值的电阻,在k接通并有输入的状态下,测量5脚和6脚的电压,根据这两个电压算出电阻值;也可以同时测量5脚电压和6脚对地电流,算出电阻值;甚至可以将6脚直接接地,如果5脚电压被拉至0v,说明没有电阻。我们还能测到些什么吗?能:例如:让6脚开路(肯定进入大闭环状态),测3脚和5脚之间的电压,就是a1和a2输入失调电压的总和。测5脚和6脚之间的电压,就是a2的输入失调电压;5脚和3脚之间的电压,就是总的输入失调电压。以上的分析,可能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体验一下灵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只要仔细分析各种逻辑关系和量值关系,很多原来不清楚的东西会变得清楚,很多原来不可能的事情会成为可能。我们已经窥视到了电路内部的几点秘密,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