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T梁有效预应力与预拱度之间的联系与影响_第1页
混凝土T梁有效预应力与预拱度之间的联系与影响_第2页
混凝土T梁有效预应力与预拱度之间的联系与影响_第3页
混凝土T梁有效预应力与预拱度之间的联系与影响_第4页
混凝土T梁有效预应力与预拱度之间的联系与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混凝土 T 梁有效预应力与预拱度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苏 玲,王永平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重庆分 公司 重庆市 400074) 摘 要: 混凝土 T 梁预拱度的设置能 够有效综合后期自重及短期荷载引起的正弯矩, T 梁的拱度 主要在 T 梁预制期间完成, 拱度的大小能够间接反应 T 梁有 效预应力的大小。 针对云南某高速, 采用 Midas/Civil 软件对 施工期间 T 梁预拱度进行模拟分析, 并与现场实测预拱度进 行比对,分析有效预应力及其他因素对预拱度的影响,从而 在T梁施工过程中,通过预拱度的大小判断有效预应力的大 小,为施工提供指导。 关键词: 混凝圭 T 梁;有效预应力;

2、预拱度 简支梁桥在我国已经具有很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在 运营中的很多桥都会因为预拱度不够导致桥梁在后期出现 开裂等现象,更为严重的也出现过桥梁垮塌等。目前新建项 目简支梁或者连续梁桥一般都采用预制 T 梁。在施工过程中 多采用后张法预制混凝土 T 梁, 影响预拱度最大的因素就是 预应力的施加了,所以本文针对云南某高速公路预制 T 梁, 通过 Midas/Civil 软件模拟施工过程中预拱度与有效预应力 之间的关系, 并且分析其他因素对 T 梁预拱度的影响。 1 预 拱度 桥梁在后期运营时受到车辆及自重等荷载影响,会向 下产生弯曲也就是正弯矩。预拱度的设置是通过张拉预埋钢 绞线使梁体向上弯曲产生负

3、弯矩,以综合后期所产生的正弯 矩。这样一来混凝土梁底部就不会处于受拉状态,混凝土梁 会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 2 影响预拱度的因素 (1) 预应力影 响 钢绞线的张拉力即预应力是预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预 应力施加小于设计值预拱度不够,在后期荷载作用下梁体底 部会出现受拉情况,从而使梁底部出现裂缝降低有效面积; 预应力施加大于设计值,会使顶板承受过大的拉力,混凝土 可能会出现裂缝,此外会造成桥面线形不平顺给行车带来颠 簸。 (2) 收缩徐变影响 除了预应力对预拱度有较大的影响, 混凝土收缩徐变也会对预拱度有一定的影响。在荷载作用下 随着时间的变化梁体会发生收缩徐变,使得梁体的预拱度减 小导致梁体底

4、部受拉开裂。混凝土收缩徐变是无法克服的因 素,在混凝土梁设计的时候就已经予以考虑。为了有效控制 收缩徐变对预拱度的影响,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 行选材浇筑。 (3) 其他影响因素 因为预拱度主要是靠钢绞线 的张拉力实现,如果预应力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损失,那么这 种因素也会间接影响梁体预拱度。主要有温度、湿度、管道 摩阻力、锚具变形回缩、锚圈口摩阻损失、原材料、水灰比 等诸多因素,其主要是通过影响混凝土预应力造成预应力损 失进而会使预拱度减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 每一个环节,这样才可以保证梁体有足够的预拱度。 3 模 型建立 依托于云南某条高速, 使用 Midas/Civil 软

5、件对 30mT 梁在张拉过程中进行模拟分析并与现场测试进行对比。主梁采用 C50 混凝土,钢绞线采用 fpk=1860MPa ,钢绞线张拉 力控制值 1395MPa ,管道摩擦系数为 0.155 ,孔道偏位系数 为 0.0115 ,断面布置 3 束钢绞线,顶部 N1 为 9 根钢绞线, 底部两根N2、N3平行布置每束8根钢绞线,张拉顺序:N1( 次张拉到控制力的100%) N2( 一次张拉至控制张拉力的 50%) N3( 一次张拉至控制力的 100%) N2(二次张拉到控 制力的 100%) 。工况 1:张拉 N1 至 100%;工况 2:张拉 N2 至 50%;工况 3:张拉 N3 至 10

6、0%;工况 4:张拉 N2 至 100% 。图 1 为简化模型图,图 2 为位移等值线图。 图 1 30mT 梁简化模型图 图 2 30mT 梁位移等值线图 3.1 预应 力对预拱度的影响 针对不同工况分析各工况对预拱度的影 响,具体见图 3。 图 3 不同工况对预拱度影响图 从图 3 中 可以看出,随着不同工况的发生, T 梁预拱度开始发生变化 并且随着预应力的增加预拱度也在增加。其中工况一最大预 拱度为 10.27mm ,工况二最大预拱度为 14.89mm ;工况三 最大预拱度为 23.98mm ;工况四最大预拱度为 29.68mm 。 其中工况一预应力荷载为 1758kN ,工况 2预应

7、力荷载为 781 kN ,累计荷载为 2539kN ,工况三预应力荷载为 1562kN , 累计荷载为 4101kN ,工况四预应力荷载为 781 kN ,累计 荷载为 4882kN 。具体见表 1 。 表 1 不同工况下预应力荷载 及竖向位移表工况一二三四荷载 /kN17587811562781 累计 荷载 /kN1758253941014882位移 /mm10.274.629.095.7 累 计位移 /mm10.2714.8923.9829.68 根据图 4 回归分析可知, 梁体的预拱度与预应力有很好的相关性。由分析可知预应力 是影响预拱度的主要因素。 图 4 预应力荷载与预拱度回归 分析

8、 由表 1 及图 4 可以知道,随着预应力的不断增加梁体 的预拱度值也会不断增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在每个张 拉阶段去量测梁底跨中预拱度的起拱值,与张拉力进行相互 比对,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张拉力与起拱度。 3.2 收缩 徐变对预拱度的影响 混凝土收缩徐变会对梁体产生体积上 的变化,从而会影响到梁体的预拱度。图 5 中分析了在施工 阶段不同工况下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梁体的预拱度的影响。 从图 5 中可以看出,在不施加预应力时自重荷载作用下会使 梁体产生向下的竖向位移, 最大位移值为 8.129mm ,在工况 一的情况下收缩徐变产生的竖向最大位移为 8.088mm ,在工 况二的情况下收缩徐变产

9、生的竖向最大位移为 8.027mm ,在 工况三的情况下收缩徐变产生的竖向最大位移为 7.928mm , 在工况四的情况下收缩徐变产生的竖向最大位移为 7.805mm 。并且由图可见随着预应力荷载的增大,有效的减 少了收缩徐变对梁体竖向产生的位移。 3.3 现场实测数据 通过对现场 30 片 30m 混凝土预制 T 梁进行有效预应力及其 对应的起拱度进行测试, 现场测试发现每片 T 梁有效预应力 普遍偏低250375kN,因为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考 虑锚圈口摩阻损失。具体见表 2 现场实测数据,利用现场实测起拱度按照图 4 中回归公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相应有效预 应力,将实测有效预应力与回归

10、分析得出有效预应力进行对 比分析, 利用 SPSS 软件对二者之间差值进行统计分析具体 见表 3 及图 6。 图 5 不同工况下收缩徐变对预拱度影响图 表 2 现场预拱度及有效预应力测试值与回归分析值对比表 编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 现场有效预应力测试 /kN4629452445114568455845514563456445984563453 64539456345314563 现场跨中位移 /mm27.227.226.627.526.926.726.827.526.727.126.727.42 7.426.926.8 回归分析有效预应力 /kN45644560447

11、24619451144844494461544804547448 24605460045124508 测试值与计算值差值 /kN-6536-3951-47-67-6950-118-16-546637-19-55 测试值 与计算值偏差 /%-1.40.8-0.91.1-1.0-1.5-1.51.1-2.6-0.3-1.21.40.8-0.4-1.2 编号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现场有效预应力 测试 kN45374613452346274624460045514565460545954623 4534453345474597 现场跨中位移 /mm26.827

12、.526.727.427.527.526.926.727.526.727.527.42 6.926.927.0 回归分析有效预应力/kN4497461344834599461746194524448046114489462 44594452545134541 测试值与计算值差值 /kN-400-40-28-719-28-866-106160-8-34-56 测试值与计算 值偏差 /%-0.90.0-0.9-0.6-0.20.4-0.6-1.90.1-2.40.01.3-0.2-0.8-1.2 表 3 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误差百分比30-0.026430.01429-0.004

13、90280.01063426有效的 N(列表状态)30 图 6 不同工况下收缩徐变对预拱度影响图 将实测 值与回归分析值进行做差比较,回归分析值与实际测试值之 间差距在± 2%以内,标准差为 0.0106 。由此可见回归分析数 值与现场实测数值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数据合理性均在 有效范围。 4 结论 通过分析可知,预应力是影响预拱度的 主要因素,而且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张拉过程中我 们可以通过 T 梁起拱度使用回归分析对有效预应力进行比对 从而更加有利于现场施工控制。 此外预拱度影响因素较多, 本文主要对钢绞线张拉值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预拱度的影 响进行了分析。施工现场影响因素

14、较多,希望广大工作者能 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把控,掌握主要关键性因素不断完 善及改进预应力张拉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耿波. 预应力混 凝土梁的起拱度控制方法及试验研究 D. 武汉 :武汉理工大 学,2004. 3. 2 谢峻,王国亮,郑晓华 .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 箱梁桥长期下挠问题的研究现状 J. 公路交通科 技,2007(1):47-50. 3王雪玲 . 大跨度 PC 桥梁梁体结构下挠成因分析 D. 西安:长安大学 ,2008. 4 楼庄鸿 . 现有大跨 度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的缺陷 :2003 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 文集C.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5陈万春,马建秦.大跨度 连续刚构桥加固

15、施工监测与控制日 J. 公 路,2004(10):152-157. 6杨永清 ,郭凡,刘国军 .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式桥长期下挠研究中的问题田铁道建筑 J. 2010(9) :1-4. 7 王法武 ,石雪飞 .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长期挠度控制研究 J. 中外公路 ,2006(3). 8 朱利明 ,刘华. 三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底板纵向裂缝病害原因分析 及对策J.桥梁建设,2005(增刊):114-116. 9张志耕,王荣 辉.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桥裂缝病害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06(4). 10 崔宏涛 ,贺虹.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桥纵向裂缝仿真分析 J. 中外公

16、路 ,2006(8). 11 方刚. 影 响预应力损失的因素及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方法 J. 建筑技术 开发,2004(4). 12 刘瑞勋 . 体外预应力技术在连续刚构桥 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D. 西安:长安大学 ,2005. Relation and Influence of Effective Prestress and Pre-camber of Concrete T-beam SU Ling, WANG Yong-ping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hird Test Institute Chongqing Branch,Chon

17、gqing 400074, China) AbstractThe setup of pre-camber of concrete T-beam can effectively synthesize the positive bending moment caused by dead load at later period and short-term load. The camber of T-beam is mainly finished during the prefabrication period of T-beam, and the size of camber can indir

18、ectly reflect the size of effective prestress of T-beam. Aiming at an expressway in Yunna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pre-camber of T-beam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is made by adopting Midas/Civil software, the comparison is made with field measurement pre-camber, and the influence of effective prestress and other factors on pre-camber is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