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论小学生浅阅读的成因_第1页
独家原创-论小学生浅阅读的成因_第2页
独家原创-论小学生浅阅读的成因_第3页
独家原创-论小学生浅阅读的成因_第4页
独家原创-论小学生浅阅读的成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独家原创:论小学生浅阅读的成因 尊敬的朋友:此篇文章由本站代写老师独家原创写作,版权归代写会员所有,普通VIP会员无权查看,代写服务咨询电话 小学生“浅阅读”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我喜欢冬日里的艳阳天,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特别暖和,在这样的天气里,冲上一杯绿茶,坐在阳台上同女儿一起阅读,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这是一位家长写的亲子阅读感言。我们读来也感觉温暖而开心。但是我们似乎也曾看到这样的一幕:两个小孩子在抢遥控器,一个要看猫鼠大战一个要看大力水手,他们都不看央视少儿台的红猫黑猫警长的翻版,他们觉得这部片子节奏慢、教义多而且无趣。这两个小孩是否就代表

2、了我们阅读兴趣的未来?也部分代表了我们的阅读现实? 初识“浅阅读”只以为是相对于“深层次阅读”而言的一种阅读方式而已,但是当这个名词在各种媒介频频出现,并且走进小学校园的时候,我开始正视它进而审视它。 (一)浅阅读是时代的产物 有人在问:什么是浅阅读?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一种快餐式的饿阅读方式,一种浮萍似的阅读方式,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快速的视觉上的快感及心理的愉悦。 现代人读书,目的大多有两种,一是为应试,一是为消遣。为了应试而不得不读,势必会造成急功近利;为消遣而蜻蜓点水般的“扫描”势必会使人陷入浅薄空虚。我们的孩子读来读去,书也

3、算读了不少,但是快餐文化留给孩子的究竟有什么?却使我们心痛地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变得厌学校、厌老师、厌读书。而长大成人后当年读过的应试书、流行书早已化作过眼云烟,清理一下自己的脑袋,究竟还剩下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浅阅读”本不该出现在小学生的身上,他其实是现代人浮嚣的一种社会表象。但是,浅阅读泛滥的时代围困,加之中国社会淡漠的阅读风气,使学校教育随之步入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浅阅读是时代的产物。 (二)造成小学生浅阅读的原因 谁在操纵着我们的阅读取向?时代飞速发展,网络上电视上的戏说、水煮类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媒体日益繁杂、日益浅薄,借此满足人们的猎奇心,遮掩着人们的孤陋寡闻。没有看到

4、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却有越来越多的“知道分子”蓬蓬勃勃活跃着。 青少年大多是容易盲目从众的,我们不便过分苛责,但是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引导青少年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实在不是一件小事情。这关系到一代人的精神发育和文化视野,关系到一代人的民族素养和思想境界。 有数据显示:国人人均购书量仅为5册,先不去考证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但这样一个数据确实低到了触目惊心!试想,如果去掉教师、学生的必备书籍,除去考试类功利性图书,有多少人多长时间不读书啊!有多少书被尘封着无人翻阅啊!这样下去,国人离愚昧无知还有多少距离?青少年不健康的阅读观,跟我国社会大环境缺失良好阅读风气密切相关。 而今,少年儿童接触大众

5、传媒的机会愈来愈多:电视、电脑、手机短信。其间不可否认学生从中可以获取生活资讯、学习知识。但是,学生依赖于图像信息以及乏味可陈的搞笑、消遣类信息,减少了阅读兴趣,导致思维简单化、平面化。 书,是否还是高尔基所言的“人类进步的阶梯”?过去我们感觉阅读是享受,现在有人觉得阅读是负担。书,曾经是人们为生存而获取信息的工具,好比远古时代人类摘果子时必不可少的需要借助的梯子。而今天,摘果子不需要梯子了,它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神圣感。而且,在当今,引经据典不再是学者们的专长,阅读也不再是知识精英们的事情。只要你需要的尽可能到网上搜索就是,它能精确到你想挑哪个自然段来读就挑哪个自然段来读。 浅阅读的“浅”字有人

6、解释为“浅薄”,有人则解释为轻松、轻快。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爱好及所需选择不同阅读方式。选择的自由,这是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所以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对于阅读,深、浅不是个问题,阅读是享受还是负担,这才是个问题。浅阅读是拥抱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也只有浅阅读,才能在这个“一马平川”的地球村“认路”。说到这里,我有个想法:我们不可以满足于在地球村“认路”,我们要驰骋,浅尝辄止就不行了。要深读、品读、精读、细读,了解它的性格,才可以策马扬鞭。 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读书,教师读书的境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给学生施加的影响境界有多高,而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换句话说,教书育人并非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渗

7、透着人格影响。“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不绝对,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真的在影响学生,包括阅读取向、读书境界,的确对青少年从幼小时候大侠的精神底子造成一定影响。往远了说,关系到若干年后这代人作为社会的接班人能否担当起国家兴亡的责任,能否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问题。这个就严重了。 而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格境界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更非师生一干人在有限的教科书里肢解课文、遣词造句,以求举一反三、闻一知百。我一直认为,“举一反三”可以应用于数学解题,却实在不适用于语文阅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举百”也未必“得其一”了。语文素养是长期良好阅读的积淀

8、,又有言“厚积薄发”,这才是中国优秀的语文传统教育啊。 已经没有孩子愿意捧读四大名著,虽然迷恋电视剧西游记;没有孩子有耐心读完十万个为什么,开放的免费的网上百科全书把人们从传统阅读吸引到了新的“取阅”方式中来。很多的做学问的人宁愿在博客上记述不完整的断章成篇,也疏于读书、做索引、做读书笔记了。 另外,教师教学实践中对于教材进行的肤浅的课文解读也将孩子引向浅阅读的轨道。有例为证: 片断:小露珠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小动物是怎样与小露珠打招呼的呀? 生1: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生2: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多

9、媒体出示“钻石”、“水晶”、“珍珠”图) 师:同学们看,闪闪发光的就是“钻石”,哪是“水晶”呀? (学生迅速找到)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水晶是怎样的透明来吗? 生:能!就是从外面能看到里面。 师:对了,真聪明!再来看一看“珍珠”是怎样的美? 生:圆圆的,很小,非常美丽。 师:表面还很光滑呢!摸上去感觉像牛奶般的润泽。 师:小动物们把小露珠说得这样的美,谁来有感情地学着他们的语气读一读? (学生纷纷举手) 小露珠一文中,小动物与小露珠的对话,不仅美妙精致而且很有情趣。片断中,教师煞费苦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钻石、珍珠的图片,认识钻石的闪亮、珍珠的圆润,情趣的对话转变成直观理性的认识。图

10、片实景远没有想象(透过语言文字所表现的景与情)的魅力大。主要是因为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简单化,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解读而导致教学浮于表面。 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的课堂较普遍存在着“浅阅读教学”的现状!纵观小学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有了民主和谐的氛围,注重了朗读的训练,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悟与个性表达,但教学的过程往往是疏导课文式的解读,重复学生已有的阅读知识与生活体验,缺少的是有深度的导读,涵咏文字的功夫!课堂里学生真正渴望获得的应是一种新的阅读视野、一种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 (三)读书之乐乐何如? 我们被迫承认,与网络同时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浅阅读的冲浪高手。所以说,浅阅读是否有百害而无一利?也不尽然

11、。阅读从读书到翻书,从买书到结束,再到网上搜书,可谓“多、快、好、省。”但是同时又有更多的人在感叹“无书可读”。我个人有个深切体会,平时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喜欢毛泽东诗词,喜欢余秋雨先生文章中那些拗口而深奥的语句,但闲暇之余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打开电影频道看周星驰、刘德华主演的那些乌龙八卦影片,轻松、诙谐,倒也换得一时开心。不管怎么说,有些东西能让孩子着迷能让孩子们笑出声来,也算是对那些作品的评价和认可了。它虽然不能医治孩子“知识营养不良”,但对于化解孩子们小小的情感和心理问题毕竟还是有效的。所以,我们不能武断地批判浅阅读。 我个人不排斥休闲类的东西,关键是把握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对

12、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阅读经典,阅读美文,品词品句、咬文嚼字,掌握牢固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奠定厚实的文学功底,学习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才是小学生阅读的第一要义。 (四)浅阅读对于小学生的危害 首先说,浅阅读简直就是对中国经典作品的轻视和亵渎。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有着光辉灿烂文化的国度,唐诗宋词是中国语言史上的瑰宝,四大名著以其艺术的语言构设出曲折情节,反映出复杂的社会生活,带给人们的是人生的启迪与心灵的慰藉,构筑起多彩的立体世界。而打着“让读者花最少的时间看最多的书”旗号的快餐文化带给读者的只是表面的、单一的、肤浅的认识。课标提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3、是读者在阅读经典时通过联想等手段“描绘”心中形象的精神享受与回味,这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是浅阅读无法达到的。 2、浅阅读的读书方式势必导致学生思维的钝化。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是一种思维训练过程,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只有善读书善思考的人才能成为充满智慧的人。浅阅读把读书当成简单的消闲方式,或作为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而不是作为提升学识修养与审美情趣的手段,必将导致的是学生学习自觉性以及思维的钝化。 3、浅阅读对学生个性发展不利。浅阅读是有悖于专心致志的,真正的阅读是阅读、思索,再阅读、再思索的过程。浅阅读书籍已被风干,失去了养分。读来没有内涵,使人浮躁,久之做事不专心,后患无穷矣。 4、浅阅读导致学

14、生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的弱化。这与课标倡导的精神也是相悖的。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如果缺少深度阅读,难以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浅阅读使人在运用语言时也只能是“浅运用”而已。 (五)小学生“浅阅读”的矫正策略 1、实施阅读的理性教育是当务之急。如何处理好休闲与学业的关系,解决好终身发展与眼前消遣的矛盾,是需要指导小学生明白的问题,但是仅靠我们呼吁“实施阅读的理性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由教育部门来制定政策干预,改善社会的读书风气。每年的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世界阅读日”,世界各国都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美国的“阅读挑战运动”,到“阅读优先”方案,再到“阅读、阅

15、读、再阅读”计划,无不强调由阅读走向成功学习的道路。而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难道不更应该倡导全民“读书”吗? 2、媒介素养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潜在课程。铺天盖地而来的媒介知识信息充斥并且干扰着青少年的大脑,网络的广泛普及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小学教育关注的话题。过度的“媒体依赖”,不分良莠的被动接受,都成了阻碍学生良好阅读的羁绊。那么,媒介在当今社会也应负担起素养教育的功能。读者对媒介应加以社会性、批判性的分析、评论并接触,使用媒体,更以多样的形态创造互动、沟通的力量。获得这种力量所做的努力称之为媒介素养。简单来说,小学生自身应逐步学会有效地利用媒介帮助自己成长与进步,认清并抵制大

16、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却不可因其而因噎废食,而是正确地去认识它、利用它。 3、提高国民素质,意识到语言文字是民族的纽带。在央视咏乐会节目看到过余秋雨先生的访谈,他提到当今中国文人的责任:“世人对于中国这一巨人的突然屹立面前感到惊异,但是,他们看到的仅仅是这个巨人的样子,却不了解它究竟是怎样的性格脾气。我们就是用笔用语言向他们诠释中国的性格。”大体意思如此吧。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代表,民族的标志就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共同的语言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纽带。国民不能成为浅阅读时代的牺牲品,因为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中国性格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4、潜心课堂,带领孩子们从“浅阅读”向“潜阅读”进发。小学

17、语文教学讲究的是“品读感悟、入情入境”,追求的是“潜心涵咏文字”,即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咬文嚼字”“文本细读”。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感悟、体会情感的良好凭借。有太多的例子,如草原引导学生仔细品读“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闭目遐想,与作者共同体味。天很美,地很绿,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碧”的语句。“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无边的地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白色的大花。”让学生展开想象,用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使学生不仅理解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引导,不仅使学生爱上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